汤用彤: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生平:​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曆 → 历
(机器人:替换用语)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File:汤用彤.jpg|缩略图|汤用彤院士]]
[[File:汤用彤.jpg|thumb|汤用彤院士]]
[[File:Babaoshan graves 2012 01.jpg|缩略图|250px|[[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墓区。图右可见“汤用彤先生之墓”(一墓区“月字组”东2)。该墓左侧为“[[周学义]]同志之墓”。]]
[[File:Babaoshan graves 2012 01.jpg|thumb|250px|[[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墓区。图右可见“汤用彤先生之墓”(一墓区“月字组”东2)。该墓左侧为“[[周学义]]同志之墓”。]]
'''汤用彤'''({{bd|1893年|8月4日|1964年|5月1日|catIdx=Tang汤}}),字'''锡予''',男,[[湖北]][[黄梅县|黄梅]]人,生于[[甘肃省|甘肃]][[渭源县|渭源]],[[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汤用彤'''({{bd|1893年|8月4日|1964年|5月1日|catIdx=Tang汤}}),字'''锡予''',男,[[湖北]][[黄梅县|黄梅]]人,生于[[甘肃省|甘肃]][[渭源县|渭源]],[[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第10行: 第10行:
1917年,汤用彤赴美留学,在[[哈姆莱顿大学]]学习社会学与政治学,后转入[[哈佛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期间,由于才学出众,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1922年,正值新旧文化、中西文化、问题与主义、[[科学与玄学之争]]诸多学术争论深化之时,他应[[梅光迪]]、吴宓之邀,执教于[[国立东南大学]],1925年任系主任。这时他也多与《[[学衡]]》、《内学》、《史学杂志》等杂志供稿。1926年因东大学潮,转任[[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在南开大学开设了包括佛学史、宗教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纲要、逻辑、西洋哲学史、现今哲学、实用主义等课程,并担任《南开大学周刊》顾问。
1917年,汤用彤赴美留学,在[[哈姆莱顿大学]]学习社会学与政治学,后转入[[哈佛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期间,由于才学出众,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1922年,正值新旧文化、中西文化、问题与主义、[[科学与玄学之争]]诸多学术争论深化之时,他应[[梅光迪]]、吴宓之邀,执教于[[国立东南大学]],1925年任系主任。这时他也多与《[[学衡]]》、《内学》、《史学杂志》等杂志供稿。1926年因东大学潮,转任[[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在南开大学开设了包括佛学史、宗教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纲要、逻辑、西洋哲学史、现今哲学、实用主义等课程,并担任《南开大学周刊》顾问。


1927年,返回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哲学系,任教授、系主任。1930年,蒋梦麟接任北大校长后,次年夏,邀请汤至[[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自1935年任系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10月,汤用彤与[[钱穆]]、[[贺麟]]一行三人南下天津,数日后乘船直抵香港。在香港小住近旬,转程北上广州,又数日抵达长沙。1938年春,汤用彤按照联大安排由桂林穿过镇南关而至越南河内,并由河内转赴昆明。文学院最初设在蒙自,后办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开学后任哲学心理教育系主任,兼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1939年,暑假将至,其时昆明屡遭空袭,汤用彤利用假期赴沪接从北平南下的眷属至昆明,钱穆也于此时赴香港交《国史大纲》与商务印书馆付印,再转上海归苏州探母。二人又得同行。他们绕道河内,乘海轮抵达香港,继而北上抵沪。汤用彤又伴钱穆至苏州省亲。因钱决意在苏州奉养老母,两日后,汤只身返沪,并携眷南下昆明。1945年,代理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院长。1946年,暑假,北大由昆明正式迁返北平,汤用彤亦随校复员并开始任北大文学院院长之职。1947年,荣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评议员兼任历史语言研究所北平办事处主任。夏,他应美国加州贝克莱大学陈世骧教授之邀,专程赴加州讲授《魏晋南北朝思想史》、《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等。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汤氏被委任为北大校务委员会主席,直至1951年9月。10月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ref>{{cite web | url=http://big5.huaxia.com/hb-tw/jcwh/gjmr/2012/11/3089634.html | title=汤用彤 | publisher=华夏经緯网 | date=2012-11-19 | access-date=2013-08-08 | archive-date=2021-02-22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222003055/http://big5.huaxia.com/hb-tw/jcwh/gjmr/2012/11/3089634.html | dead-url=no }}</ref>。
1927年,返回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哲学系,任教授、系主任。1930年,蒋梦麟接任北大校长后,次年夏,邀请汤至[[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自1935年任系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10月,汤用彤与[[钱穆]]、[[贺麟]]一行三人南下天津,数日后乘船直抵香港。在香港小住近旬,转程北上广州,又数日抵达长沙。1938年春,汤用彤按照联大安排由桂林穿过镇南关而至越南河内,并由河内转赴昆明。文学院最初设在蒙自,后办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开学后任哲学心理教育系主任,兼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1939年,暑假将至,其时昆明屡遭空袭,汤用彤利用假期赴沪接从北平南下的眷属至昆明,钱穆也于此时赴香港交《国史大纲》与商务印书馆付印,再转上海归苏州探母。二人又得同行。他们绕道河内,乘海轮抵达香港,继而北上抵沪。汤用彤又伴钱穆至苏州省亲。因钱决意在苏州奉养老母,两日后,汤只身返沪,并携眷南下昆明。1945年,代理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院长。1946年,暑假,北大由昆明正式迁返北平,汤用彤亦随校复员并开始任北大文学院院长之职。1947年,荣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评议员兼任历史语言研究所北平办事处主任。夏,他应美国加州贝克莱大学陈世骧教授之邀,专程赴加州讲授《魏晋南北朝思想史》、《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等。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汤氏被委任为北大校务委员会主席,直至1951年9月。10月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ref>{{cite web | url=http://big5.huaxia.com/hb-tw/jcwh/gjmr/2012/11/3089634.html | title=汤用彤 | publisher=华夏经緯网 | date=2012-11-19 | access-date=2013-08-08 }}</ref>。


1948年12月,[[蒋介石]]下令派飞机到北平[[抢救大陆学人]],汤用彤在抢救名单上,但是他沒有选择搭机南下;[[胡适]]离开后曾写信劝其南下,并派人送来两张机票,汤用彤依然不为所动<ref>{{cite journal | url=http://www.chinainperspective.com/ArtShow.aspx?AID=19070 | title=鲜为人知的蒋介石《抢救大陆学人》计划——兼述留守大陆学者的结局 | publisher=普林斯顿中国学社 | journal=縱览中国 | date=2012-12-27 | access-date=2013-08-10 | archive-date=2021-07-20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720133001/http://thepeoplesing.blogspot.com/2015/04/blog-post_10.html?m=1 | dead-url=no }}</ref>。1954年,[[中国史学会]]公布第一届理事会名单,[[郭沫若]]担任主席,[[吴玉章]]、[[范文澜]]担任副主席,他担任理事<ref>{{Cite book|title=观点 历史2004|last=[[钱蓉]]主编|publisher=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year=2005.06|isbn=7-211-05020-9|pages=6}}</ref><ref>{{Cite book|title=邵循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续编|last=[[戴学稷]],徐如编|year=2009.11|pages=301}}</ref><ref>{{Cite book|title=1955人民手册|last=[[张蓬舟]],[[张仪郑]]编辑|publisher=大公报社|year=1955.01|pages=417}}</ref>同年,汤患脑溢血。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1948年12月,[[蒋介石]]下令派飞机到北平[[抢救大陆学人]],汤用彤在抢救名单上,但是他沒有选择搭机南下;[[胡适]]离开后曾写信劝其南下,并派人送来两张机票,汤用彤依然不为所动<ref>{{cite journal | url=http://www.chinainperspective.com/ArtShow.aspx?AID=19070 | title=鲜为人知的蒋介石《抢救大陆学人》计划——兼述留守大陆学者的结局 | publisher=普林斯顿中国学社 | journal=縱览中国 | date=2012-12-27 | access-date=2013-08-10 }}</ref>。1954年,[[中国史学会]]公布第一届理事会名单,[[郭沫若]]担任主席,[[吴玉章]]、[[范文澜]]担任副主席,他担任理事<ref>{{Cite book|title=观点 历史2004|last=[[钱蓉]]主编|publisher=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year=2005.06|isbn=7-211-05020-9|pages=6}}</ref><ref>{{Cite book|title=邵循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续编|last=[[戴学稷]],徐如编|year=2009.11|pages=301}}</ref><ref>{{Cite book|title=1955人民手册|last=[[张蓬舟]],[[张仪郑]]编辑|publisher=大公报社|year=1955.01|pages=417}}</ref>同年,汤患脑溢血。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汤用彤的儿子汤一介表示:汤用彤的学术成就主要是在1949年以前取得的,之后就沒有写出过像样的学术著作,只偶尔写一些考证的小文章,更多的时间是在看书,查资料,写读书札记<ref>{{cite web | url=http://www.gmw.cn/01wzb/2004-05/20/content_31005.htm | publisher=新京报 | title=汤用彤的晚年 | author=汤一介口述 | access-date=2013-08-08 | archive-date=2014-01-11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11100940/http://www.gmw.cn/01wzb/2004-05/20/content_31005.htm | dead-url=no }}</ref>。
汤用彤的儿子汤一介表示:汤用彤的学术成就主要是在1949年以前取得的,之后就沒有写出过像样的学术著作,只偶尔写一些考证的小文章,更多的时间是在看书,查资料,写读书札记<ref>{{cite web | url=http://www.gmw.cn/01wzb/2004-05/20/content_31005.htm | publisher=新京报 | title=汤用彤的晚年 | author=汤一介口述 | access-date=2013-08-08 }}</ref>。
1964年汤氏脑血管病再发,5月1日,去世。
1964年汤氏脑血管病再发,5月1日,去世。


第29行: 第29行: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reflist}}

{{-}}
{{-}}
{{start box}}
{{start box}}
第63行: 第62行:
[[Category:哈佛大学校友]]
[[Category:哈佛大学校友]]
[[Category:中华民国佛教人物]]
[[Category:中华民国佛教人物]]
[[Category:中华民国时期部聘教授]]
[[Category:民国时期部聘教授]]
[[Category:中国历史学家]]
[[Category:中国历史学家]]
[[Category:中华民国哲学家]]
[[Category:中华民国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