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历法: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无编辑摘要
标签手工回退
 

(未显示3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onlyinclude>'''中国传统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ref>{{Cite journal |url= http://www.chinese.nsysu.edu.tw/download.php?filename=57_44ee86b8.pdf&dir=publish&title=%E5%85%A8%E6%96%87%E4%B8%8B%E8%BC%89 |title= 《睡》简、《放》简及《孔》简之《日书》盜篇比较 |author= 周敏华 |year= 2007 |journal= |access-date= 2018-02-20 |||}}</ref>;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況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中国传统[[阴阳合历]]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ref>{{Cite book ||title= 古文字与古史新论 |author1= 丁原植 |author2= 冯时 |section= 殷历月首研究 |year= 2007 |access-date= 2018-02-20 |||}}</ref>。从[[黄帝]]纪年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此等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些历法虽然沒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有所作用。</onlyinclude>
<onlyinclude>'''中国传统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ref>{{Cite journal |url= http://www.chinese.nsysu.edu.tw/download.php?filename=57_44ee86b8.pdf&dir=publish&title=%E5%85%A8%E6%96%87%E4%B8%8B%E8%BC%89 |title= 《睡》简、《放》简及《孔》简之《日书》盜篇比较 |author= 周敏华 |year= 2007 |journal= |access-date= 2018-02-20 }}</ref>;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況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中国传统[[阴阳合历]]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ref>{{Cite book ||title= 古文字与古史新论 |author1= 丁原植 |author2= 冯时 |section= 殷历月首研究 |year= 2007 |access-date= 2018-02-20 }}</ref>。从[[黄帝]]纪年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此等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些历法虽然沒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有所作用。</onlyinclude>


== 历法沿革 ==
== 历法沿革 ==
第50行: 第50行:


中国在计算[[中国传统节日]]和祭祀祖先时使用传统历法计算月日,但由于中国大陆现时已无传统纪年法,因此,民间使用公历年+历月日的方式记录一些传统事物(如家谱)。
中国在计算[[中国传统节日]]和祭祀祖先时使用传统历法计算月日,但由于中国大陆现时已无传统纪年法,因此,民间使用公历年+历月日的方式记录一些传统事物(如家谱)。


== 历代中央王朝历法 ==
== 历代中央王朝历法 ==
{{See also|历法|历法列表}}
{{See also|历法|历法列表}}
第76行: 第74行:
|秦
|秦
|
|
|秦昭王时期~汉元封六年<br/>前300年頃~前105年
|秦昭王时期~汉元封六年<br>前300年頃~前105年
|
|
|约200年<ref>朱桂昌以秦献公十九年(前366年)作为假定顓頊历实施年(《顓頊日历表》,中华书局,2012年),但据文物1982年第1期《四川省青川县战国墓发掘简报》引秦牘“〔秦武王〕二年十一月己酉朔”,秦武王时期仍旧使用周历,故顓頊历实施时间当在秦昭王时期。</ref>
|约200年<ref>朱桂昌以秦献公十九年(前366年)作为假定顓頊历实施年(《顓頊日历表》,中华书局,2012年),但据文物1982年第1期《四川省青川县战国墓发掘简报》引秦牘“〔秦武王〕二年十一月己酉朔”,秦武王时期仍旧使用周历,故顓頊历实施时间当在秦昭王时期。</ref>
第85行: 第83行:
|魏
|魏
|
|
|魏文侯时期~?<br/>前422年頃~?
|魏文侯时期~?<br>前422年頃~?
|
|
|约200年<ref>白光琦:《先秦年代探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ref>
|约200年<ref>白光琦:《先秦年代探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ref>
第94行: 第92行:
|
|
|
|
|周考王十四年~?<br/>前427年~?
|周考王十四年~?<br>前427年~?
|
|
|
|
第121行: 第119行:
|汉
|汉
|[[邓平]]、[[落下閎]]
|[[邓平]]、[[落下閎]]
|汉太初元年~后汉元和元年<br/>前104年~后84年
|汉太初元年~后汉元和元年<br>前104年~后84年
|
|
|188年(189年?)
|188年(189年?)
第130行: 第128行:
|汉
|汉
|[[刘歆]]
|[[刘歆]]
|汉綏和二年~元和元年<br/>前7年~84年
|汉綏和二年~元和元年<br>前7年~84年
|汉书律历志
|汉书律历志
|91年
|91年
第139行: 第137行:
|后汉
|后汉
|[[李梵]]、[[编訢]]
|[[李梵]]、[[编訢]]
|东汉元和二年~蜀炎兴元年<br/>85年~263年
|东汉元和二年~蜀炎兴元年<br>85年~263年
|后汉书律历志
|后汉书律历志
|179年
|179年
第148行: 第146行:
|孙吴
|孙吴
|[[刘洪]]
|[[刘洪]]
|吴黄武二年~天纪四年<br/>223年~280年
|吴黄武二年~天纪四年<br>223年~280年
|晉书律历志
|晉书律历志
|58年
|58年
第175行: 第173行:
|魏
|魏
|[[杨伟]]
|[[杨伟]]
|魏景和元年~北魏正平元年<br/>237年~451年
|魏景和元年~北魏正平元年<br>237年~451年
|晉书律历志、宋书历志
|晉书律历志、宋书历志
|215年
|215年
第184行: 第182行:
|晉
|晉
|[[杨伟]]([[刘智]])
|[[杨伟]]([[刘智]])
|晉泰始元年~刘宋元嘉年间<br/>265年~442年
|晉泰始元年~刘宋元嘉年间<br>265年~442年
|
|
|178年
|178年
第220行: 第218行:
|后秦
|后秦
|[[姜岌]]
|[[姜岌]]
|后秦白雀元年~秦亡<br/>384年~517年
|后秦白雀元年~秦亡<br>384年~517年
|晉书律历志
|晉书律历志
|134年
|134年
第229行: 第227行:
|北涼
|北涼
|[[赵匪]]
|[[赵匪]]
|北涼玄始元年~北魏正光三年<br/>412年~522年
|北涼玄始元年~北魏正光三年<br>412年~522年
|
|
|111年
|111年
第782行: 第780行:
{{Main|藏历}}
{{Main|藏历}}


中国的[[藏族]]有自己的[[藏历]],基本和夏历一致,只是干支纪年天干用阴阳金水木火土,地支直接用生肖,所以2004年是藏历阳木猴年。纪月和历不一致的地方是望日,即月圆之日固定在每月15日,月初不一定是朔日,而且一个月以太阴日定日子,必须每个月30日,所以和太阳日有区别,中间会有缺日或重日,如某月沒有初二或有两日都是14日等,和历可能相差一两日,閏月的设置也不一致,所以藏历新年有时和夏历重合,有时差一日或差一月。
中国的[[藏族]]有自己的[[藏历]],基本和夏历一致,只是干支纪年天干用阴阳金水木火土,地支直接用生肖,所以2004年是藏历阳木猴年。纪月和历不一致的地方是望日,即月圆之日固定在每月15日,月初不一定是朔日,而且一个月以太阴日定日子,必须每个月30日,所以和太阳日有区别,中间会有缺日或重日,如某月沒有初二或有两日都是14日等,和历可能相差一两日,閏月的设置也不一致,所以藏历新年有时和夏历重合,有时差一日或差一月。


=== 回历 ===
=== 回历 ===
第805行: 第803行:


== 优缺点 ==
== 优缺点 ==
{{Unreferenced section|time=2020-01-19T14:29:40+00:00}}
中国传统历法既反映了太阳的运动,也反映了月亮的运动。作物生长产主要与太阳回归年周期有关,二十四节气在格裏历、沈括的12气历或干支历日期大致稳定循环,有利于农业生产。俗称历的中国传统历法以朔望月周期为基础,以19年插入7个閏月的方式调整一年12个朔望月与阳历一回归年的差异。
中国传统历法既反映了太阳的运动,也反映了月亮的运动。作物生长产主要与太阳回归年周期有关,二十四节气在格裏历、沈括的12气历或干支历日期大致稳定循环,有利于农业生产。俗称历的中国传统历法以朔望月周期为基础,以19年插入7个閏月的方式调整一年12个朔望月与阳历一回归年的差异。


第816行: 第813行: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reflist}}

== 参见 ==
== 参见 ==
* [[阴阳历]]
* [[阴阳历]]
** [[历]]
** [[历]]
* [[黄历]]、[[农民历]]、[[万年历]]
* [[黄历]]、[[农民历]]、[[万年历]]
* [[公历]]
* [[公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