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冯·彪罗: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生平:​我来啦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整理源码)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NoteTA
{{NoteTA
|G1=Music
|G1=Music
|T=zh-hans:汉斯·冯·彪罗; zh-hant:斯··彪; zh-tw:斯··畢;
|T=zh-hans:汉斯·冯·彪罗; zh-hant:斯··彪; zh-tw:斯··畢;
|1=zh-hans:理查德; zh-hant:理察;
|1=zh-hans:理查德; zh-hant:理察;
}}
}}
第32行: 第32行:
| URL =
| URL =
}}
}}
-{zh-hans:'''汉斯·吉多·冯·彪罗男爵''';zh-hant:'''斯·吉多··彪男爵'''; zh-tw:'''斯·吉多··畢男爵''';}-({{lang-de|Hans Guido Freiherr von Bülow}};{{bd|1830年|1月8日|1894年|2月12日|catIdx=Bülow}}),[[德国]][[指挥家]],[[钢琴家]]和[[作曲家]]。
-{zh-hans:'''汉斯·吉多·冯·彪罗男爵''';zh-hant:'''斯·吉多··彪男爵'''; zh-tw:'''斯·吉多··畢男爵''';}-({{lang-de|Hans Guido Freiherr von Bülow}};{{bd|1830年|1月8日|1894年|2月12日|catIdx=Bülow}}),[[德国]][[指挥家]],[[钢琴家]]和[[作曲家]]。


作为19世纪最杰出的指挥家之一,他的活动对确立当时几位重要作曲家的成功至关重要,尤其是[[威廉·理查德·瓦格纳|理查德·瓦格纳]]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自19世隨著漸擴大,加上演奏技的成熟與複雜化,音的詮門專業,彪罗是最早的專門演奏他人作品的音家之一。<ref>{{Cite book|title=音演奏的實際探討|author=[[徐頌仁]]|publisher=全音樂譜出版社|year=1987|pages=8}}</ref>彪罗以对[[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作品的诠释而著称,是最早到美国巡演的欧洲音乐家之一。
作为19世纪最杰出的指挥家之一,他的活动对确立当时几位重要作曲家的成功至关重要,尤其是[[威廉·理查德·瓦格纳|理查德·瓦格纳]]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自19世随着渐扩大,加上演奏技的成熟与复杂化,音的詮门专业,彪罗是最早的专门演奏他人作品的音家之一。<ref>{{Cite book|title=音演奏的实际探討|author=[[徐頌仁]]|publisher=全音乐谱出版社|year=1987|pages=8}}</ref>彪罗以对[[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作品的诠释而著称,是最早到美国巡演的欧洲音乐家之一。


== 生平 ==
== 生平 ==
彪罗生[[德累斯顿]],是著名的{{Link-en|彪罗家族|Bülow family}}的一员,其父亲{{link-de|卡尔·爱德华·冯·比洛|Karl Eduard von Bülow}}是一位小说家,母亲弗兰齐斯卡·斯托尔(Franziska Stoll,1806–1888)是银行家{{link-de|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弗雷格}}妻子的妹妹。九岁起师从{{link-de|弗里德里希·维克|Friedrich Wieck}}([[克拉拉·舒曼]]的父亲)。然而,他的父母坚持让他放弃音乐攻读法律,并把他送到了[[莱比锡]]。在那里,他遇到了[[李斯特·费伦茨|弗朗茨·李斯特]],然后在听到[[威廉·理查德·瓦格纳|理查德·瓦格纳]]的一些音乐——特别是 1850 年《[[罗恩格林]]》的首演后,他决定不顾父母的要求,转而从事音乐。他在莱比锡随著名教育家{{Link-en|路易斯·普莱迪|Louis Plaidy}}学习钢琴。在瓦格纳的推荐下,他于1850年在苏黎世获得了第一份指挥工作。
彪罗生[[德累斯顿]],是著名的{{Link-en|彪罗家族|Bülow family}}的一员,其父亲{{link-de|卡尔·爱德华·冯·比洛|Karl Eduard von Bülow}}是一位小说家,母亲弗兰齐斯卡·斯托尔(Franziska Stoll,1806–1888)是银行家{{link-de|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弗雷格}}妻子的妹妹。九岁起师从{{link-de|弗里德里希·维克|Friedrich Wieck}}([[克拉拉·舒曼]]的父亲)。然而,他的父母坚持让他放弃音乐攻读法律,并把他送到了[[莱比锡]]。在那里,他遇到了[[李斯特·费伦茨|弗朗茨·李斯特]],然后在听到[[威廉·理查德·瓦格纳|理查德·瓦格纳]]的一些音乐——特别是 1850 年《[[罗恩格林]]》的首演后,他决定不顾父母的要求,转而从事音乐。他在莱比锡随著名教育家{{Link-en|路易斯·普莱迪|Louis Plaidy}}学习钢琴。在瓦格纳的推荐下,他于1850年在苏黎世获得了第一份指挥工作。


彪罗性格尖酸刻薄,又口齿不清,这让许多与他合作的音乐家和他疏远。由此,他在苏黎世的工作被解职,但与此同时,他也开始赢得声誉,因为他能够在不带谱的情况下指挥新的复杂作品。1851年,他成为李斯特的学生,并于1857年与其女儿[[科西玛·瓦格纳|科西玛]]结婚。在1850年代和1860年代初期,他同时以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的身份活跃,并在整个德国和俄罗斯广为人知。1857年,他在柏林首演了李斯特的{{Link-en|B小调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B minor (Liszt)}}。彪罗和{{Link-en|卡尔·陶西格|Karl Tausig}}可能是[[李斯特·费伦茨|弗朗茨·李斯特]]的最著名的早期学生。
彪罗性格尖酸刻薄,又口齿不清,这让许多与他合作的音乐家和他疏远。由此,他在苏黎世的工作被解职,但与此同时,他也开始赢得声誉,因为他能够在不带谱的情况下指挥新的复杂作品。1851年,他成为李斯特的学生,并于1857年与其女儿[[科西玛·瓦格纳|科西玛]]结婚。在1850年代和1860年代初期,他同时以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的身份活跃,并在整个德国和俄罗斯广为人知。1857年,他在柏林首演了李斯特的{{Link-en|B小调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B minor (Liszt)}}。彪罗和{{Link-en|卡尔·陶西格|Karl Tausig}}可能是[[李斯特·费伦茨|弗朗茨·李斯特]]的最著名的早期学生。
第43行: 第43行:
1864年,他开始在慕尼黑的宫廷管弦乐团担任指挥,正是在这个职位上,他获得了重要的声誉。他分别于1865年和1868年,指挥了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纽伦堡的名歌手]]》的首演,都大获成功。也是这段时期,瓦格纳与彪罗之妻科西玛的婚外情导致瓦格纳与彪罗关系破裂。
1864年,他开始在慕尼黑的宫廷管弦乐团担任指挥,正是在这个职位上,他获得了重要的声誉。他分别于1865年和1868年,指挥了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纽伦堡的名歌手]]》的首演,都大获成功。也是这段时期,瓦格纳与彪罗之妻科西玛的婚外情导致瓦格纳与彪罗关系破裂。


1867年至1869年,彪罗任慕尼黑重新开放的[[慕尼黑音乐戏剧学院|慕尼黑音乐学院]]的院长,该学院根据瓦格纳的建议进行了重组。<ref>{{Cite web|title=Geschichte - Von der Central-Singschule zur 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url=https://website.musikhochschule-muenchen.de/de/hochschule/geschichte|access-date=2021-03-03|author=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München|archive-date=2021-11-0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105155021/https://website.musikhochschule-muenchen.de/de/hochschule/geschichte|dead-url=no}}</ref><ref>{{Internetquelle|url=https://www.e-archiv.li/textDetail.aspx?etID=42927|titel=Abschiedsbrief von Hans von Bülow anlässlich seines Rücktritts von der Leitung der Kgl. Musikschule in München an Lehrer und Schüler|werk=Landesarchiv Amt für Kultur 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abruf=2021-03-03}}</ref>他在那里以李斯特的方式教授钢琴。在柏林,他还教授过{{Link-de|约瑟夫·帕奇|Joseph Pache}}和[[阿斯格尔·哈梅里克]]。
1867年至1869年,彪罗任慕尼黑重新开放的[[慕尼黑音乐戏剧学院|慕尼黑音乐学院]]的院长,该学院根据瓦格纳的建议进行了重组。<ref>{{Cite web|title=Geschichte - Von der Central-Singschule zur 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url=https://website.musikhochschule-muenchen.de/de/hochschule/geschichte|access-date=2021-03-03|author=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München}}</ref><ref>{{Internetquelle|url=https://www.e-archiv.li/textDetail.aspx?etID=42927|titel=Abschiedsbrief von Hans von Bülow anlässlich seines Rücktritts von der Leitung der Kgl. Musikschule in München an Lehrer und Schüler|werk=Landesarchiv Amt für Kultur 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abruf=2021-03-03}}</ref>他在那里以李斯特的方式教授钢琴。在柏林,他还教授过{{Link-de|约瑟夫·帕奇|Joseph Pache}}和[[阿斯格尔·哈梅里克]]。


除了拥护瓦格纳的音乐,彪罗还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勃拉姆斯]]和[[彼得·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支持者。1875年,他在[[波士顿]]作为钢琴家首演了柴可夫斯基的[[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他也是肖邦音乐的忠实拥护者,他为[[弗雷德里克·肖邦|肖邦]]的所有[[前奏曲 (肖邦)|前奏曲]](作品28)想过绰号,但通常不被采用;<ref>{{Cite web|title=ChopinMusic.net|url=http://www.chopinmusic.net/works/preludes/|access-date=2011-01-1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05062039/http://www.chopinmusic.net/works/preludes/|archive-date=2013-09-05|url-status=dead}}</ref>但其中的降D大调第15号前奏曲因他取的标题“雨滴”而广为人知。<ref>The complete list of titles is given in Schonberg 1987, pp.&nbsp;136–37</ref>
除了拥护瓦格纳的音乐,彪罗还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勃拉姆斯]]和[[彼得·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支持者。1875年,他在[[波士顿]]作为钢琴家首演了柴可夫斯基的[[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他也是肖邦音乐的忠实拥护者,他为[[弗雷德里克·肖邦|肖邦]]的所有[[前奏曲 (肖邦)|前奏曲]](作品28)想过绰号,但通常不被采用;<ref>{{Cite web|title=ChopinMusic.net|url=http://www.chopinmusic.net/works/preludes/|access-date=2011-01-12}}</ref>但其中的降D大调第15号前奏曲因他取的标题“雨滴”而广为人知。<ref>The complete list of titles is given in Schonberg 1987, pp.&nbsp;136–37</ref>


他是第一个背谱演奏全套[[琴奏曲 (多芬)|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钢琴家,<ref>[http://www.carnegieroom.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Itemid=4 Carnegie Room Concerts] ;下一位这样做的钢琴家是[[阿图尔·施纳贝尔]]在1927年。 [http://solo.naxos.com/mainsite/blurbs_reviews.asp?item_code=8.110693&catNum=8110693&filetype=About%20this%20Recording&language=English Naxos]</ref>并与{{Link-en|西格蒙德·莱伯特|Sigmund Lebert}}共同制作了一个奏鸣曲的版本。
他是第一个背谱演奏全套[[琴奏曲 (多芬)|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钢琴家,<ref>[http://www.carnegieroom.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Itemid=4 Carnegie Room Concerts] ;下一位这样做的钢琴家是[[阿图尔·施纳贝尔]]在1927年。 [http://solo.naxos.com/mainsite/blurbs_reviews.asp?item_code=8.110693&catNum=8110693&filetype=About%20this%20Recording&language=English Naxos]</ref>并与{{Link-en|西格蒙德·莱伯特|Sigmund Lebert}}共同制作了一个奏鸣曲的版本。


1877-1878年的冬乐季,彪罗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合唱团在格拉斯哥新开张的圣安德鲁音乐厅举办的预定音乐会,指挥,之后还与他们的乐团在苏格兰其他城市以同样的曲目巡回演出。在那里他指挥的作品中有新修订的勃拉姆斯[[第1号交响曲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
1877-1878年的冬乐季,彪罗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合唱团在格拉斯哥新开张的圣安德鲁音乐厅举办的预定音乐会,指挥,之后还与他们的乐团在苏格兰其他城市以同样的曲目巡回演出。在那里他指挥的作品中有新修订的勃拉姆斯[[第1号交响曲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
第53行: 第53行:
1878年至1880年,他在[[汉诺威]]担任宫廷乐团的乐长。但在与演唱《罗恩格林》的天鹅骑士(Schwan)的男高音打架后被迫离开;彪罗之前把他称作“猪骑士”(Schwein)。1880年至1885年,他前往[[迈宁根]]担任宫廷乐团乐长,并将{{Link-en|迈宁根宫廷乐团|Meiningen Court Orchestra}}打造成了德国最好的管弦乐团之一。他还另外要求乐手们背谱演奏。
1878年至1880年,他在[[汉诺威]]担任宫廷乐团的乐长。但在与演唱《罗恩格林》的天鹅骑士(Schwan)的男高音打架后被迫离开;彪罗之前把他称作“猪骑士”(Schwein)。1880年至1885年,他前往[[迈宁根]]担任宫廷乐团乐长,并将{{Link-en|迈宁根宫廷乐团|Meiningen Court Orchestra}}打造成了德国最好的管弦乐团之一。他还另外要求乐手们背谱演奏。


在迈宁根的五年里,他遇到了[[理查德·施特劳斯]](尽管实际上是在柏林进行的会面)。他对这位年轻作曲家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但当他看到施特劳斯的《小夜曲》节选时改变了主意。后来,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施特劳斯作为指挥获得了第一份正式工作。<ref>{{cite book|last=Marek|first=George R.|title=Richard Strauss – The Life of a Non-Hero|location=London|publisher=Gollancz|year=1967|isbn=0-575-01069-X|page=52}}</ref>像施特劳斯一样,比洛被哲学家[[麥克斯·施蒂納|麦克斯·施蒂纳]]的想法所吸引,据说他私下与之相识。1892年4月,彪罗在柏林爱乐乐团结束了他的最后一场演出,并发表了一场褒扬施蒂纳思想的演讲。与施蒂纳的传记作者{{Link-en|约翰·亨利·麦凯|John Henry Mackay}}一起,他在施蒂纳在柏林的最后一处住所放置了一块纪念牌匾。<ref>Charles Dowell Youmans, ''Richard Strauss's Orchestral Music and the German Intellectual Traditi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5, p. 91; The story of Bülow discussing Stirner from the conductor's podium is also described by Alex Ross, music critic for ''The New Yorker'' in "Beethoven Unbound", by Alex Ross, ''The New Yorker'', Oct. 22, 2001; Hans von Bülow's participation in placing a memorial plaque on Stirner's last residence is reported in a ''New York Times Saturday Review of Books'' article on Stirner, "Ideas of Max Stirner", by James Huneker, ''New York Times Saturday Review of Books'', April 1907</ref>
在迈宁根的五年里,他遇到了[[理查德·施特劳斯]](尽管实际上是在柏林进行的会面)。他对这位年轻作曲家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但当他看到施特劳斯的《小夜曲》节选时改变了主意。后来,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施特劳斯作为指挥获得了第一份正式工作。<ref>{{cite book|last=Marek|first=George R.|title=Richard Strauss – The Life of a Non-Hero|location=London|publisher=Gollancz|year=1967|isbn=0-575-01069-X|page=52}}</ref>像施特劳斯一样,比洛被哲学家[[麦克斯·施蒂纳]]的想法所吸引,据说他私下与之相识。1892年4月,彪罗在柏林爱乐乐团结束了他的最后一场演出,并发表了一场褒扬施蒂纳思想的演讲。与施蒂纳的传记作者{{Link-en|约翰·亨利·麦凯|John Henry Mackay}}一起,他在施蒂纳在柏林的最后一处住所放置了一块纪念牌匾。<ref>Charles Dowell Youmans, ''Richard Strauss's Orchestral Music and the German Intellectual Traditi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5, p. 91; The story of Bülow discussing Stirner from the conductor's podium is also described by Alex Ross, music critic for ''The New Yorker'' in "Beethoven Unbound", by Alex Ross, ''The New Yorker'', Oct. 22, 2001; Hans von Bülow's participation in placing a memorial plaque on Stirner's last residence is reported in a ''New York Times Saturday Review of Books'' article on Stirner, "Ideas of Max Stirner", by James Huneker, ''New York Times Saturday Review of Books'', April 1907</ref>


1887年至1892年,彪罗担任[[柏林爱乐乐团]]的第一任首席指挥,并把乐团带到世界顶级水平。1887年10月21日,他作为柏林爱乐的指挥与之举行了第一场音乐会。<ref>[https://luise-berlin.de/kalender/tag/okt21.htm ''Berlin am 21. Oktober'' (1887).] In: ''Berlin-Kalender''. Luisenstädtischer Bildungsverein, 1997, ISBN 3-89542-089-1, S. 192.</ref>
1887年至1892年,彪罗担任[[柏林爱乐乐团]]的第一任首席指挥,并把乐团带到世界顶级水平。1887年10月21日,他作为柏林爱乐的指挥与之举行了第一场音乐会。<ref>[https://luise-berlin.de/kalender/tag/okt21.htm ''Berlin am 21. Oktober'' (1887).] In: ''Berlin-Kalender''. Luisenstädtischer Bildungsverein, 1997, ISBN 3-89542-089-1, S. 192.</ref>
第60行: 第60行:


1880年代后期,彪罗定居在[[汉堡]],但继续以指挥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巡回演出。
1880年代后期,彪罗定居在[[汉堡]],但继续以指挥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巡回演出。
[[File:H v Bülow-Grab (cropped).jpg|缩略图|位于[[奥尔斯多夫公墓]]的汉斯·冯·彪罗墓]]
[[File:H v Bülow-Grab (cropped).jpg|thumb|位于[[奥尔斯多夫公墓]]的汉斯·冯·彪罗墓]]
彪罗患有由颈根神经肿瘤引起的慢性神经元性头痛。<ref>Wöhrle J, Haas F, "Hans von Bülow: Creativity and Neurological Disease in a Famous Pianist and Conductor", in Bogousslavsky J, Hennerici MG (eds):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n Famous Artists – Part 2. Front Neurol Neurosci''. Basel, Karger, 2007, vol. 22, pp. 193–205</ref>大约在1890年之后,他的身心健康开始衰退,1893年,他前往埃及,以寻求一个更温暖干燥的气候来康复;他于1894年2月12日在[[开罗]]的一家酒店里因[[脑肿瘤]]<ref name="fof-ohlsdorf.de">[https://www.fof-ohlsdorf.de/kulturgeschichte/2005/88s26_hans-von-buelow.htm ''Hans von Bülow''] in der Reihe „Gedenktage“, Förderkreis Ohlsdorfer Friedhof e.V.</ref>逝世,享年64岁,十个月前他最后一次登台演出。
彪罗患有由颈根神经肿瘤引起的慢性神经元性头痛。<ref>Wöhrle J, Haas F, "Hans von Bülow: Creativity and Neurological Disease in a Famous Pianist and Conductor", in Bogousslavsky J, Hennerici MG (eds):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n Famous Artists – Part 2. Front Neurol Neurosci''. Basel, Karger, 2007, vol. 22, pp. 193–205</ref>大约在1890年之后,他的身心健康开始衰退,1893年,他前往埃及,以寻求一个更温暖干燥的气候来康复;他于1894年2月12日在[[开罗]]的一家酒店里因[[脑肿瘤]]<ref name="fof-ohlsdorf.de">[https://www.fof-ohlsdorf.de/kulturgeschichte/2005/88s26_hans-von-buelow.htm ''Hans von Bülow''] in der Reihe „Gedenktage“, Förderkreis Ohlsdorfer Friedhof e.V.</ref>逝世,享年64岁,十个月前他最后一次登台演出。


1894年3月29日,在汉堡的[[圣米迦勒教堂 (汉堡)|圣米迦勒教堂]]举行了长达7个小时的葬礼,这给[[古斯塔夫·马勒]]带来了他的[[第2曲 (勒)|第2曲]]最后一个乐章的灵感。在随后于{{Link-de|汉堡-阿尔斯特多夫|Hamburg-Alsterdorf}}的{{Link-de|Altes Krematorium (Hamburg-Alsterdorf)|Altes Krematorium (Hamburg-Alsterdorf)|火葬场}}举行的仪式上,马勒演奏了[[簧风琴]]。彪罗的骨灰被埋葬在[[汉堡]]的[[奥尔斯多夫公墓]]。<ref name="fof-ohlsdorf.de" />
1894年3月29日,在汉堡的[[圣米迦勒教堂 (汉堡)|圣米迦勒教堂]]举行了长达7个小时的葬礼,这给[[古斯塔夫·马勒]]带来了他的[[第2曲 (勒)|第2曲]]最后一个乐章的灵感。在随后于{{Link-de|汉堡-阿尔斯特多夫|Hamburg-Alsterdorf}}的{{Link-de|Altes Krematorium (Hamburg-Alsterdorf)|Altes Krematorium (Hamburg-Alsterdorf)|火葬场}}举行的仪式上,马勒演奏了[[簧风琴]]。彪罗的骨灰被埋葬在[[汉堡]]的[[奥尔斯多夫公墓]]。<ref name="fof-ohlsdorf.de" />


彪罗的学生有{{link-de|卡尔·海因里希·巴特|Karl Heinrich Barth}}、[[阿图尔·鲁宾斯坦]]、[[威廉·肯普夫]]、[[理查德·施特劳斯]]等。
彪罗的学生有{{link-de|卡尔·海因里希·巴特|Karl Heinrich Barth}}、[[阿图尔·鲁宾斯坦]]、[[威廉·肯普夫]]、[[理查德·施特劳斯]]等。
第74行: 第74行:
1882年7月,彪罗与女演员{{link-de|玛丽·尚泽|Marie von Bülow (Schauspielerin)}}(Marie Schanzer,1857–1941)结婚。
1882年7月,彪罗与女演员{{link-de|玛丽·尚泽|Marie von Bülow (Schauspielerin)}}(Marie Schanzer,1857–1941)结婚。


== 料 ==
== 料 ==
;
;
{{Reflist|2}}
{{reflist}}
;书籍
;书籍
* {{DNB portal|118664638}}
* {{DNB portal|118664638}}
* {{cite book|last=Holden|first=Raymond|title=The Virtuoso Conductors: The Central European Tradition from Wagner to Karajan|location=New Haven, Conn.|publisher=Yale University Press|year=2005|isbn=0-300-09326-8|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virtuosoconducto00hold}}
* {{cite book|last=Holden|first=Raymond|title=The Virtuoso Conductors: The Central European Tradition from Wagner to Karajan|location=New Haven, Conn.|publisher=Yale University Press|year=2005|isbn=0-300-09326-8|}}
* {{cite book|author=Fifield, Christopher|editor=Macy, L.|title=Hans von Bülow|publisher=Grove Music Online}}
* {{cite book|author=Fifield, Christopher|editor=Macy, L.|title=Hans von Bülow|publisher=Grove Music Online}}
* {{cite book
* {{cite book
第102行: 第102行:
* Harold Schonberg, ''The Great Pianists from Mozart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87 (pp.&nbsp;136–37)
* Harold Schonberg, ''The Great Pianists from Mozart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87 (pp.&nbsp;136–37)


== 參見 ==
== 外部链接 ==
== 外部連結 ==
* {{DNB portal|118664638}}
* {{DNB portal|118664638}}
* {{IMSLP|id=Bülow, Hans von}}
* {{IMSLP|id=Bülow, Hans von}}
第110行: 第109行:


{{DEFAULTSORT:Bülow, Hans von}}
{{DEFAULTSORT:Bülow, Hans von}}
[[Category:德指揮家]]
[[Category:德指揮家]]
[[Category:德國鋼琴家]]
[[Category:德国钢琴家]]
[[Category:德国作曲家]]
[[Category:德国作曲家]]
[[Category:浪漫主作曲家]]
[[Category:浪漫主作曲家]]
[[Category:德意志族]]
[[Category:德意志族]]
[[Category:德累斯人]]
[[Category:德累斯人]]
[[Category:柏林愛樂樂團]]
[[Category:柏林爱乐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