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荷盧聯盟: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自动替换模板(来源模板))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整理源码)
 

(未显示3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14行: 第14行:
| membership = {{vunblist|{{BEL}} |{{NLD}} |{{LUX}}}}
| membership = {{vunblist|{{BEL}} |{{NLD}} |{{LUX}}}}
| established_event1 = 关税同盟协定
| established_event1 = 关税同盟协定
| established_date1 = 1944年9月5日<ref name="PeasleeXydis1974">{{cite book |last1=Peaslee |first1=Amos Jenkins |last2=Xydis |first2=Dorothy Peaslee |title=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8U65llhfqSwC&pg=PA165 |accessdate=4 September 2011 |year=1974 |publisher=BRILL |ISBN=978-90-247-1601-2 |page=165 |archive-date=2015-04-0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05093555/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8U65llhfqSwC&pg=PA165 |dead-url=no }}</ref>
| established_date1 = 1944年9月5日<ref name="PeasleeXydis1974">{{cite book |last1=Peaslee |first1=Amos Jenkins |last2=Xydis |first2=Dorothy Peaslee |title=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ccessdate=4 September 2011 |year=1974 |publisher=BRILL |ISBN=978-90-247-1601-2 |page=165 }}</ref>
| established_event2 = 协定生效
| established_event2 = 协定生效
| established_date2 = 1948年1月1日<ref name="PeasleeXydis1974" />
| established_date2 = 1948年1月1日<ref name="PeasleeXydis1974" />
第31行: 第31行:
| official_website = {{url|http://www.benelux.int/fr}}(法语)
| official_website = {{url|http://www.benelux.int/fr}}(法语)
}}
}}
'''比荷卢联盟'''(前称'''比荷盧经济盟''',中文更經常稱呼為'''荷比盧''')是由3個相鄰的[[君主立憲]][[西歐]]家:[[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組成的盟,為[[低地國]]。原名'''Benelux'''是一[[混成詞]],由三國的名稱首2至3個字母所組成。覆蓋面74,102平方公里,人口約2860萬人。
'''比荷卢联盟'''(前称'''比荷盧经济盟''',中文更經常稱呼為'''荷比盧''')是由3個相鄰的[[君主立憲]][[西歐]]家:[[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組成的盟,為[[低地國]]。原名'''Benelux'''是一[[混成詞]],由三國的名稱首2至3個字母所組成。覆蓋面74,102平方公里,人口約2860萬人。


== 历史沿革 ==
== 历史沿革 ==


=== 關稅同盟 ===
=== 關稅同盟 ===
[[File:Benelux schematic map.svg|200px|缩略图|上自下:{{flag|荷兰}}、{{flag|比利时}}、{{flag|卢森堡}}]]
[[File:Benelux schematic map.svg|200px|thumb|上自下:{{flag|荷兰}}、{{flag|比利时}}、{{flag|卢森堡}}]]
1944年,[[二戰]]將近尾聲,三國[[流亡政府]]於[[倫敦]]簽署「比荷盧三國[[關稅同盟]]協議」,並於二戰後的1947年正式生效。1960年,比荷盧經濟盟取代了關稅同盟。其實,早在1921年,比盧兩國已組成[[比利时历史|比盧經濟盟]](現時仍存在),是為三國經濟盟的前身。
1944年,[[二戰]]將近尾聲,三國[[流亡政府]]於[[倫敦]]簽署「比荷盧三國[[關稅同盟]]協議」,並於二戰後的1947年正式生效。1960年,比荷盧經濟盟取代了關稅同盟。其實,早在1921年,比盧兩國已組成[[比利时历史|比盧經濟盟]](現時仍存在),是為三國經濟盟的前身。


比荷盧三國關稅同盟之組成,促進了[[歐洲盟]]的成立。歐盟的史可追溯至1951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及1957年的[[歐洲經濟共同體]],比荷盧三國均為成員,其餘成員為[[西德]]、[[法]]和[[意大利]]。根據[[羅馬條約]]第306條:「若條約未能達致比盧或比荷盧地區聯盟存在和完成的目標,則此等目標不應受條約所妨礙。」此條文在[[歐盟憲法]]中原封不動(參見[[Treaty establishing a Constitution for Europe/Part IV#Article IV-441: Regional unions|第IV-441條]])。
比荷盧三國關稅同盟之組成,促進了[[歐洲盟]]的成立。歐盟的史可追溯至1951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及1957年的[[歐洲經濟共同體]],比荷盧三國均為成員,其餘成員為[[西德]]、[[法]]和[[意大利]]。根據[[羅馬條約]]第306條:「若條約未能達致比盧或比荷盧地区联盟存在和完成的目標,則此等目標不應受條約所妨礙。」此條文在[[歐盟憲法]]中原封不動(參見[[Treaty establishing a Constitution for Europe/Part IV#Article IV-441: Regional unions|第IV-441條]])。


1955年,'''比荷盧議會'''(原稱「跨國會諮詢議會」)成立。此跨國會的議事組織的成員中,21名來自[[荷蘭國會]]、21名來自[[比利時議會|比利時家和地方議會]]、7名來自[[盧森堡國會]]。
1955年,'''比荷盧議會'''(原稱「跨国会諮詢議會」)成立。此跨国会的議事组织的成員中,21名來自[[荷蘭国会]]、21名來自[[比利時議會|比利時家和地方議會]]、7名來自[[盧森堡国会]]。


[[File:Terras van het Catshuis.jpg|缩略图|右上||2011年時的三國首相(左至右):[[馬克·呂特]](荷)、 [[尚-克勞德·榮克]](盧)、[[伊夫·萊特姆]](比),在[[海牙]]會面]]
[[File:Terras van het Catshuis.jpg|thumb|upright|left|2011年時的三國首相(左至右):[[馬克·呂特]](荷)、 [[尚-克勞德·榮克]](盧)、[[伊夫·萊特姆]](比),在[[海牙]]會面]]


=== 經濟盟 ===
=== 經濟盟 ===
比荷盧三國經濟盟的條約(''{{lang|nl|Benelux Economische Unie}}/{{lang|fr|Union Économique Benelux}}'')於1958年簽署,並於1960年生效,旨在促進人員、資金、服務及貨品在三國間自由流動。盟的秘書處位於[[布魯塞爾]],部長議會負責統一三國的法律,但相關法律只適用於盟的層面,不適用於本國國內,三國亦簽署了大量條約,牽涉到各事務。
比荷盧三國經濟盟的條約(''{{lang|nl|Benelux Economische Unie}}/{{lang|fr|Union Économique Benelux}}'')於1958年簽署,並於1960年生效,旨在促進人員、資金、服務及貨品在三國間自由流動。盟的秘书处位於[[布魯塞爾]],部長議會負責統一三國的法律,但相關法律只適用於盟的層面,不適用於本國國內,三國亦簽署了大量條約,牽涉到各事務。


1965年,成立'''比荷盧法院'''的條約簽署,並於1975年生效,法院的法官來自三國的最高法院,確保統一執行盟的法律條文,此法院位於布魯塞爾。比荷盧三國經濟盟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合作較為活躍,三國成立了'''比荷盧商標辦事處'''和'''比荷盧設計辦事處''',均位於[[海牙]]。2005年,三國簽署了成立'''[[比荷盧知識產權組織]]''',並於2006年9月1日取代了上述兩個辦事處。
1965年,成立'''比荷盧法院'''的條約簽署,並於1975年生效,法院的法官來自三國的最高法院,確保統一執行盟的法律條文,此法院位於布魯塞爾。比荷盧三國經濟盟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合作較為活躍,三國成立了'''比荷盧商標辦事處'''和'''比荷盧設計辦事處''',均位於[[海牙]]。2005年,三國簽署了成立'''[[比荷盧知識產權组织]]''',並於2006年9月1日取代了上述兩個辦事處。


成立盟的條約在2010年期滿,新的法律框架預料會取代舊的條約,以反映自1950年代以來,三國國內及歐洲地的轉變。[[荷蘭語]]和[[法語]]是比荷盧三國經濟盟及其組織的官方言,在2720萬的人口中,有83%(2250萬人)說荷蘭語,17%(470萬人)說法語,雖然[[德語]]不是官方言,但比利時和盧森堡本身均視德語為其官方言之一,其中比利時的[[德語文化區]]位於比利時東部,首府為[[奧伊彭]]。
成立盟的條約在2010年期滿,新的法律框架預料會取代舊的條約,以反映自1950年代以來,三國國內及歐洲地的轉變。[[荷蘭語]]和[[法語]]是比荷盧三國經濟盟及其组织的官方言,在2720萬的人口中,有83%(2250萬人)說荷蘭語,17%(470萬人)說法語,雖然[[德語]]不是官方言,但比利時和盧森堡本身均視德語為其官方言之一,其中比利時的[[德語文化區]]位於比利時東部,首府為[[奧伊彭]]。


=== 更新后的联盟 ===
=== 更新后的联盟 ===


2008年6月17日,新的法律框架被签署以取代原先联盟的条约。新的条约,即《修订成立比荷盧三國經濟盟条约》(''the Treaty revising the Treaty establishing the Benelux Economic Union''),不设置效用期限,并且将比荷盧三國經濟盟(''Benelux Economic Union'')改为比荷盧盟(''Benelux Union'')以反映这一联盟更广泛的合作领域。<ref>{{Cite web|url=http://www.benelux.be/en/act/act_nieuwVerdrag.asp|title=Benelux - News|accessdate=2018-01-23|date=2009-10-01|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1001023203/http://www.benelux.be/en/act/act_nieuwVerdrag.asp|archivedate=2009-10-01}}</ref>
2008年6月17日,新的法律框架被签署以取代原先联盟的条约。新的条约,即《修订成立比荷盧三國經濟盟条约》(''the Treaty revising the Treaty establishing the Benelux Economic Union''),不设置效用期限,并且将比荷盧三國經濟盟(''Benelux Economic Union'')改为比荷盧盟(''Benelux Union'')以反映这一联盟更广泛的合作领域。<ref>{{Cite web|url=http://www.benelux.be/en/act/act_nieuwVerdrag.asp|title=Benelux - News|accessdate=2018-01-23|date=2009-10-01}}</ref>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排名 !! 政治實體 !! 全銜 !!class=unsortable| 旗 !!國徽 !! 人口{{efn|人口數據以截止到2015年年中的各國官方統計數據為準,參見[[家人口列表]]。}}
! 排名 !! 政治實體 !! 全銜 !!class=unsortable| 旗 !!國徽 !! 人口{{efn|人口數據以截止到2015年年中的各國官方統計數據為準,參見[[家人口列表]]。}}
! 官方言 !! 首都 !! 家其他官方言 !! 政治體制 !! 家元首!!政府首腦!! 地圖
! 官方言 !! 首都 !! 家其他官方言 !! 政治體制 !! 家元首!!政府首腦!! 地圖
|-
|-
| 1 || {{flag|Belgium}} || [[比利时王国]] || {{flagicon|Belgium|size=100px}}||[[File:Great coat of arms of Belgium.svg|100px|边框]] ||align=right|11,568,000
| 1 || {{flag|Belgium}} || [[比利时王国]] || {{flagicon|Belgium|size=100px}}||[[File:Great coat of arms of Belgium.svg|100px|border]] ||align=right|11,568,000
| [[德語|(主要)]]
| [[德語|(主要)]]
荷蘭語、法語
荷蘭語、法語
| [[布魯塞爾]]||[[荷蘭語|德語]]||[[君主立憲制]]|| [[比利時國王]]|| [[比利時首相]] || [[File:Belgium in its region.svg|150px]]
| [[布魯塞爾]]||[[荷蘭語|德語]]||[[君主立憲制]]|| [[比利時國王]]|| [[比利時首相]] || [[File:Belgium in its region.svg|150px]]
|-
|-
| 2 || {{flag|Luxembourg}} || [[卢森堡大公国]] || {{flagicon|Luxembourg|size=100px}} ||[[File:Coat of arms of Luxembourg.svg|100px|边框]]||align=right|524,853
| 2 || {{flag|Luxembourg}} || [[卢森堡大公国]] || {{flagicon|Luxembourg|size=100px}} ||[[File:Coat of arms of Luxembourg.svg|100px|border]]||align=right|524,853
|[[盧森堡語]]||[[盧森堡市]]|| [[德語|法語、德語]]||[[君主立憲制]]|| [[盧森堡大公]]|| [[盧森堡首相]]||[[File:Luxembourg in its region.svg|150px]]
|[[盧森堡語]]||[[盧森堡市]]|| [[德語|法語、德語]]||[[君主立憲制]]|| [[盧森堡大公]]|| [[盧森堡首相]]||[[File:Luxembourg in its region.svg|150px]]
|-
|-
| 3 || {{flag|Netherlands}} || 荷兰王国 ||{{flagicon|Netherlands|size=100px}} ||[[File:Royal coat of arms of the Netherlands.svg|100px|边框]]||align=right|17,291,000
| 3 || {{flag|Netherlands}} || 荷兰王国 ||{{flagicon|Netherlands|size=100px}} ||[[File:Royal coat of arms of the Netherlands.svg|100px|border]]||align=right|17,291,000
| [[荷蘭語]] || [[阿姆斯特丹]] || [[盧森堡語|荷蘭語]]||[[君主立憲制]]<br>[[聯合王國 (消歧義)|聯合王國]]|| [[荷蘭國王]] || [[荷蘭首相]]||[[File:Netherlands in its region.svg|150px]]
| [[荷蘭語]] || [[阿姆斯特丹]] || [[盧森堡語|荷蘭語]]||[[君主立憲制]]<br>[[聯合王國 (消歧義)|聯合王國]]|| [[荷蘭國王]] || [[荷蘭首相]]||[[File:Netherlands in its region.svg|150px]]
|}
|}
第77行: 第77行: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reflist}}

== 參見 ==
== 參見 ==
* [[低地国家]]
* [[低地国家]]


== 外部連結 ==
== 外部連結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27132653/http://www.benelux.int/ 比荷盧盟] - 官方網頁
* [http://www.benelux.int/ 比荷盧盟] - 官方網頁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23024526/http://www.benelux-parl.org/ 比荷盧議會] - 官方網頁
* [http://www.benelux-parl.org/ 比荷盧議會] - 官方網頁
* [http://www.courbeneluxhof.be/ 比荷盧法院] - 官方網頁
* [http://www.courbeneluxhof.be/ 比荷盧法院] - 官方網頁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118222302/http://www.boip.int/en/homepage.htm 比荷盧知識產權組織] - 官方網頁
* [http://www.boip.int/en/homepage.htm 比荷盧知識產權组织] - 官方網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