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边: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第83行: 第83行:
==== 出入政策 ====
==== 出入政策 ====


第一期的柳条边亦称“老边”,始建于清太宗[[皇太极]][[崇德]]三年(1638年),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筑成。范围从[[威远堡]](今[[辽宁省]][[开原市]])为中心点,南至[[辽宁]][[凤城]],西南到[[长城]]的[[山海关]],长达1950公里。第二期亦称“新边”,自清[[康熙]]九年(1670年)由[[宁古塔将军]]开始主持修筑,自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成。从威远堡往东北走向,一直展筑到[[松花江]]边的[[吉林市]],全长690公里。柳条边设有边门,老边有16座,新边4座。各门设立哨卡,派兵驻守。<ref>{{cite web|title=走进历史的柳条边|url=http://www.jl.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3/04/content_12601479.htm|publisher=吉林日报|accessdate=2008-03-04|||}}</ref>
第一期的柳条边亦称“老边”,始建于清太宗[[皇太极]][[崇德]]三年(1638年),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筑成。范围从[[威远堡]](今[[辽宁省]][[开原市]])为中心点,南至[[辽宁]][[凤城]],西南到[[长城]]的[[山海关]],长达1950公里。第二期亦称“新边”,自清[[康熙]]九年(1670年)由[[宁古塔将军]]开始主持修筑,自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成。从威远堡往东北走向,一直展筑到[[松花江]]边的[[吉林市]],全长690公里。柳条边设有边门,老边有16座,新边4座。各门设立哨卡,派兵驻守。<ref>{{cite web|title=走进历史的柳条边|url=http://www.jl.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3/04/content_12601479.htm|publisher=吉林日报|accessdate=2008-03-04}}</ref>


一般来說,该壕溝关防,是为了保护[[盛京]](今[[沈阳市]])。<ref>王鸿宾,卞直甫《盛京轶闻》,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第144頁</ref><ref>葛剑雄《中国移民史》,五南图书,第360頁</ref>柳条边内外均设立禁区,限制民众的进出。 凡出关者“[[旗人]]须持本旗[[固山额真]]送牌子至兵部起满文票,汉人则呈请[[兵部]]或随便印官[[衙门]]起汉文票”,凡进关者如出时经专人检查搜检是否夹带[[人参]]、[[皮草]]等违禁物品之后方可放行。进关时:“汉人赴附关衙门起票从南衙验进”而旗人则“便于他时销档而出不必更起部票”。<ref>杨宾撰,《柳边纪略》卷一</ref>在柳条边内采[[珍珠|东珠]]、人参、[[蜂蜜]],捕[[水獭]]者则由专人管理:“按旗分地令其采捕”。偷采猎者则处以:“鞭刑”、“杖刑”、“徒刑”、“流放”直至“绞监候”等。<ref>杨宾撰,《柳边纪略》卷三</ref><ref>在禁地内捕哈蜊、捉水獭、采蜂蜜、挖人参等,为首者枷两月,鞭一百;对私入围场打猎者给以流放、充军、为奴等惩罚。</ref>
一般来說,该壕溝关防,是为了保护[[盛京]](今[[沈阳市]])。<ref>王鸿宾,卞直甫《盛京轶闻》,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第144頁</ref><ref>葛剑雄《中国移民史》,五南图书,第360頁</ref>柳条边内外均设立禁区,限制民众的进出。 凡出关者“[[旗人]]须持本旗[[固山额真]]送牌子至兵部起满文票,汉人则呈请[[兵部]]或随便印官[[衙门]]起汉文票”,凡进关者如出时经专人检查搜检是否夹带[[人参]]、[[皮草]]等违禁物品之后方可放行。进关时:“汉人赴附关衙门起票从南衙验进”而旗人则“便于他时销档而出不必更起部票”。<ref>杨宾撰,《柳边纪略》卷一</ref>在柳条边内采[[珍珠|东珠]]、人参、[[蜂蜜]],捕[[水獭]]者则由专人管理:“按旗分地令其采捕”。偷采猎者则处以:“鞭刑”、“杖刑”、“徒刑”、“流放”直至“绞监候”等。<ref>杨宾撰,《柳边纪略》卷三</ref><ref>在禁地内捕哈蜊、捉水獭、采蜂蜜、挖人参等,为首者枷两月,鞭一百;对私入围场打猎者给以流放、充军、为奴等惩罚。</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