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第40行: 第40行:
|publisher = UNESCO Memory of the World Programme
|publisher = UNESCO Memory of the World Programme
|accessdate = 2009-12-15
|accessdate = 2009-12-15
}}</ref>
|
|
|
}}</ref>


在[[国际公法]]首次传入中国时,被译为莱本尼子<ref>{{Cite web |url=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103554&page=69&editwiki=355712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20-04-21 |||}}</ref>。
在[[国际公法]]首次传入中国时,被译为莱本尼子<ref>{{Cite web |url=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103554&page=69&editwiki=355712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20-04-21 }}</ref>。


== 生平 ==
== 生平 ==
第60行: 第57行:
1672及1673年,Boineburg和Johann Philipp卻相继过世,迫使莱布尼茨最后于1676年离开巴黎而转任职服务于[[汉诺威]]的Johann Friedrich公爵。于上任时,顺道于[[海牙]]拜訪[[斯宾诺莎]],与其数天一同討论哲学。之后莱布尼茨就到汉诺威管理图书馆,并担任公爵法律顾问。
1672及1673年,Boineburg和Johann Philipp卻相继过世,迫使莱布尼茨最后于1676年离开巴黎而转任职服务于[[汉诺威]]的Johann Friedrich公爵。于上任时,顺道于[[海牙]]拜訪[[斯宾诺莎]],与其数天一同討论哲学。之后莱布尼茨就到汉诺威管理图书馆,并担任公爵法律顾问。


1680至1685年间,莱布尼茨担任[[哈茨山]]银矿矿采工程师。在这期间,莱布尼茨致力于[[风车 (动力机)|风车]]设计,以抽取矿坑中的地下水。然而受限于技术问题和矿工传统观念的阻力,计划沒有成功。<ref>{{Cite web |url=http://www.gwlb.de/Leibniz/Leibnizarchiv/Leben_und_Werk/windmuehle.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0-02-28 |||}}</ref>
1680至1685年间,莱布尼茨担任[[哈茨山]]银矿矿采工程师。在这期间,莱布尼茨致力于[[风车 (动力机)|风车]]设计,以抽取矿坑中的地下水。然而受限于技术问题和矿工传统观念的阻力,计划沒有成功。<ref>{{Cite web |url=http://www.gwlb.de/Leibniz/Leibnizarchiv/Leben_und_Werk/windmuehle.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0-02-28 }}</ref>


1685年起,再受继任的公爵Ernst August所託,莱布尼兹转而开始做其Braunschweig-Lüneburg贵族族谱研究,这也是公爵待他最亲近的时候。莱布尼茨大部分生命是为该家族提供学术的和机要的服务,他同他的亲王的关系甚至比[[约翰·洛克]]同[[威廉三世 (奥兰治)|奥兰治亲王]]的关系还要密切。受公爵委托的家族史一直到莱布尼茨去世前都沒有完成。<ref>{{Cite book|edition=第一版|chapter=英译本导论|url=https://www.worldcat.org/oclc/1020391515|publisher=商务印书馆|date=2016|location=Beijing|isbn=978-7-100-12305-1|oclc=1020391515|last=G. W. Leibniz.|last2=|title=神正论|first=莱布尼兹|year=|pages=p40}}</ref>
1685年起,再受继任的公爵Ernst August所託,莱布尼兹转而开始做其Braunschweig-Lüneburg贵族族谱研究,这也是公爵待他最亲近的时候。莱布尼茨大部分生命是为该家族提供学术的和机要的服务,他同他的亲王的关系甚至比[[约翰·洛克]]同[[威廉三世 (奥兰治)|奥兰治亲王]]的关系还要密切。受公爵委托的家族史一直到莱布尼茨去世前都沒有完成。<ref>{{Cite book|edition=第一版|chapter=英译本导论|url=https://www.worldcat.org/oclc/1020391515|publisher=商务印书馆|date=2016|location=Beijing|isbn=978-7-100-12305-1|oclc=1020391515|last=G. W. Leibniz.|last2=|title=神正论|first=莱布尼兹|year=|pages=p40}}</ref>
第137行: 第134行:
<blockquote>尽管莱布尼茨认为一列点在空间中的位置是由其间距离唯一决定的——当且仅当距离发生变化时点的位置发生相应的改变——他的仰慕者[[欧拉]],在他著名的一篇论文(1736年发表,解决了[[柯尼斯堡七桥问题]]及其推广)中,却是在“拓扑变形时点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的意义下使用“几何位置”这个名词的。他误信了莱布尼茨是这个概念的创始者。……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莱布尼茨是在完全不同的意义下使用这个名词的,因此被尊为数学的这个分支领域的奠基人并不恰当。<ref>Mates (1986),240</ref></blockquote>
<blockquote>尽管莱布尼茨认为一列点在空间中的位置是由其间距离唯一决定的——当且仅当距离发生变化时点的位置发生相应的改变——他的仰慕者[[欧拉]],在他著名的一篇论文(1736年发表,解决了[[柯尼斯堡七桥问题]]及其推广)中,却是在“拓扑变形时点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的意义下使用“几何位置”这个名词的。他误信了莱布尼茨是这个概念的创始者。……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莱布尼茨是在完全不同的意义下使用这个名词的,因此被尊为数学的这个分支领域的奠基人并不恰当。<ref>Mates (1986),240</ref></blockquote>


但[[平野秀秋]]({{lang|en|Hideaki Hirano}})持有不同看法,他引用[[本华·曼德博]]<ref>{{cite web|last= HIRANO|first= Hideaki|url= http://www.t.hosei.ac.jp/~hhirano/academia/leibniz.htm|title= Leibniz's Cultural Pluralism And Natural Law|language= en|accessdate= 10 March 2010|||}}</ref>的话说:
但[[平野秀秋]]({{lang|en|Hideaki Hirano}})持有不同看法,他引用[[本华·曼德博]]<ref>{{cite web|last= HIRANO|first= Hideaki|url= http://www.t.hosei.ac.jp/~hhirano/academia/leibniz.htm|title= Leibniz's Cultural Pluralism And Natural Law|language= en|accessdate= 10 March 2010}}</ref>的话说:


<blockquote>在莱布尼茨海量的科学成果中探索是发人深省的体验。除了微积分以及其他已经完成的研究之外,大量涉及内容广泛且极富前瞻性的研究对科学发展的推动力势不可挡。在“填充理论”上即有例子,……在发现莱布尼茨还曾经关注过几何度量的重要性之后,我对他的狂热更甚了。在“欧几里德普罗塔”中,……欧几里德公理更加严格,他陈述道,“……对直线,我有数种不同的定义。直线是曲线的一种,而曲线的任何部分都是和整体相似的,因此直线也具有这种特性;这不仅适用于曲线,而且适用于集合。”这个论断今天已经可以被证明。<ref>Mandelbrot (1977), 419. Quoted in Hirano (1997).</ref>
<blockquote>在莱布尼茨海量的科学成果中探索是发人深省的体验。除了微积分以及其他已经完成的研究之外,大量涉及内容广泛且极富前瞻性的研究对科学发展的推动力势不可挡。在“填充理论”上即有例子,……在发现莱布尼茨还曾经关注过几何度量的重要性之后,我对他的狂热更甚了。在“欧几里德普罗塔”中,……欧几里德公理更加严格,他陈述道,“……对直线,我有数种不同的定义。直线是曲线的一种,而曲线的任何部分都是和整体相似的,因此直线也具有这种特性;这不仅适用于曲线,而且适用于集合。”这个论断今天已经可以被证明。<ref>Mandelbrot (1977), 419. Quoted in Hirano (1997).</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