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权(歌唱家):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自动替换{{reflist}}模板参数、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未显示2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Otheruses|张权}}
{{Otheruses|张权}}
'''张权'''({{bd|1919年||1993年|6月16日}}),女,[[江苏]][[宜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ref name=shishi/><ref name=dzw>[http://yantai.dzwww.com/ytyy/mrdt/zg/201206/t20120610_7198149.htm 张权,大众网,2012-06-10]</ref><ref name=yao>{{Cite web |url=http://www.lzp1996.com/mrys/20100604/309.html |title=姚小平,不该被遗忘的音乐家莫桂新,老照片,2010-06-04 |access-date=2016-09-10 |||}}</ref><ref name=liwei>李伟,“东方茶花女”的悲情人生,名人传记月刊2010(10):22-23</ref>
'''张权'''({{bd|1919年||1993年|6月16日}}),女,[[江苏]][[宜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ref name=shishi/><ref name=dzw>[http://yantai.dzwww.com/ytyy/mrdt/zg/201206/t20120610_7198149.htm 张权,大众网,2012-06-10]</ref><ref name=yao>{{Cite web |url=http://www.lzp1996.com/mrys/20100604/309.html |title=姚小平,不该被遗忘的音乐家莫桂新,老照片,2010-06-04 |access-date=2016-09-10 }}</ref><ref name=liwei>李伟,“东方茶花女”的悲情人生,名人传记月刊2010(10):22-23</ref>


== 生平 ==
== 生平 ==
第11行: 第11行:
1951年9月20日,受[[周恩来]]之邀,已获硕士学位的张权启程回国,经[[广州]]、[[上海]]、[[天津]]于同年冬抵达北京。全家定居在北京市[[东城区]][[无量大人胡同]]15号[[四合院]]。1953年,小女儿莫燕出生。莫桂新、张权先后被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后来又一起调入[[中央实验歌剧院]]。<ref name=yao/>1956年主演了中国首演歌剧《[[茶花女]]》,与[[李光羲]]等用中文表演。<ref name=shishi/><ref name=dzw/>
1951年9月20日,受[[周恩来]]之邀,已获硕士学位的张权启程回国,经[[广州]]、[[上海]]、[[天津]]于同年冬抵达北京。全家定居在北京市[[东城区]][[无量大人胡同]]15号[[四合院]]。1953年,小女儿莫燕出生。莫桂新、张权先后被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后来又一起调入[[中央实验歌剧院]]。<ref name=yao/>1956年主演了中国首演歌剧《[[茶花女]]》,与[[李光羲]]等用中文表演。<ref name=shishi/><ref name=dzw/>


1957年5月19日,张权在《[[文艺报]]》上发表《关于我》一文。当时整风已开始,《文艺报》副总编辑[[唐因]]的妻子、该报记者姚莹澄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鸣放任务而采访张权。张权响应中共号召,批评所在单位领导的问题。姚莹澄整理成文,以张权的名义发表。在随后的[[反右运动]]中,张权和姚莹澄因该文都被打成右派分子。[[文革]]期间姚莹澄上吊自杀身亡。张权因为此文,被院领导视为向党进攻,定为右派分子,工资降三级,暂留中央实验歌剧院为演员拆洗演出服。<ref name=yao/>
1957年5月19日,张权在《[[文艺报]]》上发表《关于我》一文。当时整风已开始,《文艺报》副总编辑[[唐因]]的妻子、该报记者姚莹澄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鸣放任务而采访张权。张权响应中共号召,批评所在单位领导的问题。姚莹澄整理成文,以张权的名义发表。在随后的[[反右运动]]中,张权和姚莹澄因该文都被打成右派分子。[[文革]]期间姚莹澄上吊自杀身亡。张权因为此文,被院领导视为向党进攻,定为右派分子,工资降三级,暂留中央实验歌剧院为演员拆洗演出服。<ref name=yao/>


张权在《关于我》一文中说,她刚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时,有的领导公开声称,“像张权这样的美国妇女,若是站在人民的舞台上,简直是不能容许的。”她很伤心:“我难道连一个中国公民的称号都不配么……这件事一直像一把刀子似的插在我心里。”1956年,中央实验歌剧院首次上演歌剧《茶花女》。歌剧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卢肃]]不让张权饰演女主角薇奥列塔,却安排了来自[[延安]]唱[[中国民歌]]的其夫人[[管林]]饰演薇奥列塔。后来这位演员力不从心,才让张权主演。张权主演的《茶花女》获得中国国内及国际高度评价,被誉为“东方茶花女”,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这时院领导对她说,“可不能骄傲呀!”张权自问,“演员心灵虽很脆弱,但我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这样的叮咛有必要吗!?”<ref name=yao/>
张权在《关于我》一文中说,她刚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时,有的领导公开声称,“像张权这样的美国妇女,若是站在人民的舞台上,简直是不能容许的。”她很伤心:“我难道连一个中国公民的称号都不配么……这件事一直像一把刀子似的插在我心里。”1956年,中央实验歌剧院首次上演歌剧《茶花女》。歌剧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卢肃]]不让张权饰演女主角薇奥列塔,却安排了来自[[延安]]唱[[中国民歌]]的其夫人[[管林]]饰演薇奥列塔。后来这位演员力不从心,才让张权主演。张权主演的《茶花女》获得中国国内及国际高度评价,被誉为“东方茶花女”,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这时院领导对她说,“可不能骄傲呀!”张权自问,“演员心灵虽很脆弱,但我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这样的叮咛有必要吗!?”<ref name=yao/>
第17行: 第17行:
张权的丈夫[[莫桂新]]也被定为右派分子,1958年在兴凯湖农场[[劳动教养]]期间因食物中毒去世。1961年3月,张权被逐出北京,独自携小女儿及莫桂新的四伯母下放到[[黑龙江省]]哈尔滨歌舞剧院(1962年更名为[[哈尔滨歌剧院]])。<ref name=yao/>张权在该院担任独唱演员和声乐教师。在[[哈尔滨]]她作为人才受到重视,1961年底摘去右派帽子。1961年经她提议,“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始举办。1962年,经周恩来安排,列席全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在政协会议期间,张权写出提案建议成立哈尔滨歌剧院。不久哈尔滨歌剧院成立。1962年,张权在北京等地举办独唱音乐会。据说大右派[[罗隆基]]在北京曾亲自到场观看。<ref name=liwei/><ref name=bdh>“流人夫妻”——女高音歌唱家张权和丈夫莫桂欣,北大荒日报,2011-08-15</ref>
张权的丈夫[[莫桂新]]也被定为右派分子,1958年在兴凯湖农场[[劳动教养]]期间因食物中毒去世。1961年3月,张权被逐出北京,独自携小女儿及莫桂新的四伯母下放到[[黑龙江省]]哈尔滨歌舞剧院(1962年更名为[[哈尔滨歌剧院]])。<ref name=yao/>张权在该院担任独唱演员和声乐教师。在[[哈尔滨]]她作为人才受到重视,1961年底摘去右派帽子。1961年经她提议,“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始举办。1962年,经周恩来安排,列席全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在政协会议期间,张权写出提案建议成立哈尔滨歌剧院。不久哈尔滨歌剧院成立。1962年,张权在北京等地举办独唱音乐会。据说大右派[[罗隆基]]在北京曾亲自到场观看。<ref name=liwei/><ref name=bdh>“流人夫妻”——女高音歌唱家张权和丈夫莫桂欣,北大荒日报,2011-08-15</ref>


[[文革]]爆发后,张权再度受冲击,十年被禁止演唱,并且被扣上“美国特务”、“反动学术权威”、“崇洋媚外”等帽子。文革初期被揪斗并剃阴阳头,并被踢伤腰骨。每天为[[造反派]]洗演出服,缝制[[样板戏]]服装,为乐队抄样板戏总谱。[[文革]]结束后,1977年,张权面临退休,只好回到[[苏州]],但无法落[[户口]]。她见到了[[王震]],王震要她不用退休,去北京工作。<ref name=liwei/><ref name=bdh/>1978年,张权调回北京,在北京市歌舞团工作。曾任北京市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北京市歌舞团艺术指导。<ref name=shishi/>1979年,文革期间停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恢复举办。音乐会特邀张权及女儿莫纪纲举办“母女独唱音乐会”。<ref name=liwei/><ref name=bdh/>1981年,张权调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张权是第二、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她还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ref name=shishi/>
[[文革]]爆发后,张权再度受冲击,十年被禁止演唱,并且被扣上“美国特务”、“反动学术权威”、“崇洋媚外”等帽子。文革初期被揪斗并剃阴阳头,并被踢伤腰骨。每天为[[造反派]]洗演出服,缝制[[样板戏]]服装,为乐队抄样板戏总谱。[[文革]]结束后,1977年,张权面临退休,只好回到[[苏州]],但无法落[[户口]]。她见到了[[王震]],王震要她不用退休,去北京工作。<ref name=liwei/><ref name=bdh/>1978年,张权调回北京,在北京市歌舞团工作。曾任北京市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北京市歌舞团艺术指导。<ref name=shishi/>1979年,文革期间停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恢复举办。音乐会特邀张权及女儿莫纪纲举办“母女独唱音乐会”。<ref name=liwei/><ref name=bdh/>1981年,张权调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张权是第二、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她还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ref name=shishi/>


1993年6月16日,张权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逝,享年74岁。<ref name=shishi>著名艺术家张权逝世,人民日报1993年6月27日</ref><ref name=bdh/>6月28日,在北京[[西什库天主堂]]举行追思大礼[[弥撒]]。<ref>刘国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记人民歌唱家张权教友,中国天主教1993年04期</ref>她的遗体与丈夫莫桂新的遗物一起火化,合葬于北京[[百望山]]北边的天主教墓地。
1993年6月16日,张权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逝,享年74岁。<ref name=shishi>著名艺术家张权逝世,人民日报1993年6月27日</ref><ref name=bdh/>6月28日,在北京[[西什库天主堂]]举行追思大礼[[弥撒]]。<ref>刘国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记人民歌唱家张权教友,中国天主教1993年4期</ref>她的遗体与丈夫莫桂新的遗物一起火化,合葬于北京[[百望山]]北边的天主教墓地。


== 著作 ==
== 著作 ==
第32行: 第32行: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reflist}}

{{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