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思想):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WaitSpring-bot移动页面大同 (思想)大同(思想):​移动带括号的页面)
标签消歧义链接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8行: 第18行:
* 「毋自暴自棄,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進'''大同'''。」 - [[中華民國國旗歌]]
* 「毋自暴自棄,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進'''大同'''。」 - [[中華民國國旗歌]]


[[毛泽东]]将来自西方的共产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与[[中国古典平均主义]]和[[战时平均主义]]相结合。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后,毛泽东曾公开说“《大同书》所写就是我们共产主义者要建立的理想社会”,而且指示[[中共中央宣传部]]印了一本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的资料,资料里面包含《大同书》的内容<ref>{{cite web|url=http://finance.ifeng.com/money/wealth/middleclass/20090907/1204595.shtml|title=收入分配的四次浪潮|author=张由存|publisher=凤凰财经|date=2009-09-07|access-date=2009-09-08|archive-date=2020-04-0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08235629/http://finance.ifeng.com/money/wealth/middleclass/20090907/1204595.shtml|dead-url=no}}</ref>。
[[毛泽东]]将来自西方的共产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与[[中国古典平均主义]]和[[战时平均主义]]相结合。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后,毛泽东曾公开说“《大同书》所写就是我们共产主义者要建立的理想社会”,而且指示[[中共中央宣传部]]印了一本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的资料,资料里面包含《大同书》的内容<ref>{{cite web|url=http://finance.ifeng.com/money/wealth/middleclass/20090907/1204595.shtml|title=收入分配的四次浪潮|author=张由存|publisher=凤凰财经|date=2009-09-07|access-date=2009-09-08}}</ref>。


中国在走向社会主义之后,由“大同”思想发展出了[[共同富裕]]思想<ref name="余永跃 王世明">{{cite journal|author=余永跃|coauthors=王世明|title=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及其发展|journal=科学社会主义|url=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26/c69113-23659040.html|access-date=2018-08-10|archive-date=2020-04-0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408235635/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26/c69113-23659040.html|dead-url=no}}</ref>。指全体社会成员都过上幸福、宽裕、美好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ref name="汪啸风">汪啸风,市场经济大辞典,湖南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第55页</ref>。[[邓小平]]提倡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和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ref>主编 张静如 照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辞典,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第68页</ref><ref>胡福明 李真 陈兆德等,简明社会主义辞典,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第171页</ref><ref>陶文楼主编,新时期领导干部实用大辞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第179页</ref><ref name="李长福主编">李长福主编,邓小平理论辞典,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367页</ref>。
中国在走向社会主义之后,由“大同”思想发展出了[[共同富裕]]思想<ref name="余永跃 王世明">{{cite journal|author=余永跃|coauthors=王世明|title=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及其发展|journal=科学社会主义|url=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26/c69113-23659040.html|access-date=2018-08-10}}</ref>。指全体社会成员都过上幸福、宽裕、美好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ref name="汪啸风">汪啸风,市场经济大辞典,湖南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第55页</ref>。[[邓小平]]提倡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和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ref>主编 张静如 照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辞典,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第68页</ref><ref>胡福明 李真 陈兆德等,简明社会主义辞典,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第171页</ref><ref>陶文楼主编,新时期领导干部实用大辞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第179页</ref><ref name="李长福主编">李长福主编,邓小平理论辞典,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367页</ref>。


== 注释 ==
== 注释 ==
第26行: 第26行: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Reflist|30em}}
{{reflist}}


== 另見 ==
== 另見 ==
第40行: 第40行:


== 延伸閱讀 ==
== 延伸閱讀 ==
*王卫平:〈[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0319241 大同理想与先秦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 {{Wayback|url=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0319241 |date=20200408235640 }}〉。
*王卫平:〈[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10319241 大同理想与先秦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 〉。


[[Category:儒家思想]]
[[Category: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