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厅: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內 → 内 (3), 全國 → 全国, 國 → 国, 自治區 → 自治区, 與 → 与, 漢 → 汉, 縣 → 县 (6), 見 → 见, 來 → 来 (4), 圖 → 图, 區 → 区 (4), 為 → 为, 於 → 于 (5), 種 → 种, 屬 → 属 (2), 雜 → 杂, 轄 → 辖 (3), 場 → 场 (12), 達 → 达, 實 → 实, 烏 → 乌, 蘭 → 兰 (4), 級 → 级 (4), 熱 → 热, 個 → 个 (4), 漸 → 渐, 圍 → 围 (11), 當 → 当, 設 → 设 (3), 廳 → 厅 (9), 單 → 单, 獵 → 猎, 難 → 难 (2), 駐 → 驻, 時 → 时 (3), 劃 → 划 (2), 經 → 经, 隸 → 隶, 編 → 编, 歸 → 归, 襲 → 袭, 亂 → 乱, 話 → 话, 滿 → 满 (4), 廢 → 废, 這 → 这 (3), 「 → “ (9), 」 → ” (9))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围场厅'''是[[清朝]]的[[散厅]],位于今日[[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前身即清朝皇家[[猎场]]——[[木兰围场]]。清晚期的[[光緒]]二年,才设置“围场厅”这个行政区。
'''围场厅'''是[[清朝]]的[[散厅]],位于今日[[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前身即清朝皇家[[猎场]]——[[木兰围场]]。清晚期的[[光緒]]二年,才设置“围场厅”这个行政区。


清朝的散厅,是只有清朝才有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等于今日[[县级行政区|县级单位]]的一种。在清朝,围场厅考评是“[[衝繁疲难|衝,繁,疲,难]]”,这也是当时县级编制地位的最高等级。而'''围场厅'''本是清朝[[漠南蒙古|内蒙古]][[卓索图盟]]、[[昭乌达盟]]等二盟之地。清初[[康熙]]时期,朝廷在此地设立“木兰围场”,包括今河北省[[承德市]]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场县]]全境、[[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丰宁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克什克腾旗]]部分<ref name="a1">{{Cite web |url=http://history.people.com.cn/n1/2016/1118/c372327-28879625.html |title=清帝当年木兰秋狝的行围过程是怎样的 |accessdate=2017-08-05 |author=张桂如 |date=2016-11-18 |work=责编:张淑燕、周斌 |publisher=人民网,来源:光明日报 |language=Zh-hans |archive-date=2017-08-0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805015515/http://history.people.com.cn/n1/2016/1118/c372327-28879625.html |dead-url=no }}</ref>。
清朝的散厅,是只有清朝才有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等于今日[[县级行政区|县级单位]]的一种。在清朝,围场厅考评是“[[衝繁疲难|衝,繁,疲,难]]”,这也是当时县级编制地位的最高等级。而'''围场厅'''本是清朝[[漠南蒙古|内蒙古]][[卓索图盟]]、[[昭乌达盟]]等二盟之地。清初[[康熙]]时期,朝廷在此地设立“木兰围场”,包括今河北省[[承德市]]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场县]]全境、[[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丰宁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克什克腾旗]]部分<ref name="a1">{{Cite web |url=http://history.people.com.cn/n1/2016/1118/c372327-28879625.html |title=清帝当年木兰秋狝的行围过程是怎样的 |accessdate=2017-08-05 |author=张桂如 |date=2016-11-18 |work=责编:张淑燕、周斌 |publisher=人民网,来源:光明日报 |language=Zh-hans }}</ref>。


本来“木兰围场”是[[清朝皇帝]]的御用猎场,木兰是[[满语|满州话]]的“哨鹿”之意。[[木兰秋狝]]之际,清朝皇帝亦在此接见蒙古部王公。平常禁止其他普通人居住,只有官方的[[旗兵]]驻守管理。但是清中晚期,内憂外患天下渐乱王法不彰,也越来越多外地移民前往入住,[[汉族人|汉]]、[[满人|满]]、[[蒙古族|蒙]]等各个民族人民都杂居在此,于是朝廷只好设立一个县级行政区“围场厅”来管理,本属[[直隶省]](今河北省)[[承德府]]管辖,光緒三十年,又改归同省的[[宣化府 (清朝)|宣化府]]管辖。而“围场厅”这个地名,也是承袭是“木兰围场”而来。[[民国时期]],全国实施“[[废府州厅改县|废厅改县]]”,于是改名为[[围场县]],曾经属于[[热河省]]管辖。
本来“木兰围场”是[[清朝皇帝]]的御用猎场,木兰是[[满语|满州话]]的“哨鹿”之意。[[木兰秋狝]]之际,清朝皇帝亦在此接见蒙古部王公。平常禁止其他普通人居住,只有官方的[[旗兵]]驻守管理。但是清中晚期,内憂外患天下渐乱王法不彰,也越来越多外地移民前往入住,[[汉族人|汉]]、[[满人|满]]、[[蒙古族|蒙]]等各个民族人民都杂居在此,于是朝廷只好设立一个县级行政区“围场厅”来管理,本属[[直隶省]](今河北省)[[承德府]]管辖,光緒三十年,又改归同省的[[宣化府 (清朝)|宣化府]]管辖。而“围场厅”这个地名,也是承袭是“木兰围场”而来。[[民国时期]],全国实施“[[废府州厅改县|废厅改县]]”,于是改名为[[围场县]],曾经属于[[热河省]]管辖。
第9行: 第9行:
== 注释 ==
== 注释 ==


{{Reflist|25em}}
{{reflist}}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