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删除1个模板:Wayback)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未显示2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File:Tianxia zh-hant.svg|右|200px]]
[[File:Tianxia zh-hant.svg|右|200px]]


'''四夷''',原是先秦中原部落九州境四方部落(先秦[[夷人]])所用的泛這個稱謂最早見於西周晚期,是周室用来分『王母弟甥舅(夏)』諸國與四方『非王母弟甥舅(夷狄)』諸國統稱。<ref>《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韩地》周宣王弟友为周司徒,食采于宗周畿内,是为郑。郑桓公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何所可以逃死?”史伯曰:“四方之国,非王母弟甥舅则夷狄,不可入也,其济、洛、河、颍之间乎!子男之国,虢、郐为大,恃势与险,崈侈贪冒,君若寄帑与贿,周乱而敝,必将背君;君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亡不克矣。”</ref>後來周室沒落,,中原人群[[九州 (中国)|九州]]境夷、南蠻、西戎、北狄等各部落人群融合形成族,[[夷]]、[[南蠻]]、[[西戎]]、[[北狄]]等轉為代指九州以外更的地方上其他民族的代。<ref>{{Cite web |url=http://www.china.com.cn/culture/aboutchina/hz09/2009-09/24/content_18592527.htm |title=汉族名称的来历 |accessdate=2018-05-25 |archive-date=2018-05-2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525113339/http://www.china.com.cn/culture/aboutchina/hz09/2009-09/24/content_18592527.htm |dead-url=yes }}</ref>
'''四夷''',原是先秦中原部落九州境四方部落(先秦[[夷人]])所用的泛这个称谓最早见于西周晚期,是周室用来分『王母弟甥舅(夏)』诸国与四方『非王母弟甥舅(夷狄)』诸国统称。<ref>《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韩地》周宣王弟友为周司徒,食采于宗周畿内,是为郑。郑桓公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何所可以逃死?”史伯曰:“四方之国,非王母弟甥舅则夷狄,不可入也,其济、洛、河、颍之间乎!子男之国,虢、郐为大,恃势与险,崈侈贪冒,君若寄帑与贿,周乱而敝,必将背君;君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亡不克矣。”</ref>后来周室沒落,,中原人群[[九州 (中国)|九州]]境夷、南蠻、西戎、北狄等各部落人群融合形成族,[[夷]]、[[南蠻]]、[[西戎]]、[[北狄]]等转为代指九州以外更的地方上其他民族的代。<ref>{{Cite web |url=http://www.china.com.cn/culture/aboutchina/hz09/2009-09/24/content_18592527.htm |title=汉族名称的来历 |accessdate=2018-05-25 }}</ref>


族人群由口傳與著作承了這種思想,認為本族的原居地地九州是位世界的中央,主要原居於漢地九州以外的其他民族統稱為夷、夷狄,以方位來區分<ref>《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史臣曰:“禹画九州,周分六服,断长补短,止方七千,国赋之所均,王教之所备,此谓华夏者也。”夏代指族。</ref><ref>《旧五代史·卷七十·唐书四十六·列传第二十二·李严》 严曰:“吾国视契丹如蚤蝨耳,以其无害,不足爬搔。吾良将劲兵布天下,彼不劳一郡之兵,一校之众,则悬首槀街,尽为奴掳。但以天生四夷,当置度外,不在九州之本,未欲穷兵黩武也。”《新五代史·卷二十六·唐臣传第十四·李严》严曰:“唐灭梁如拉朽,况其不及乎!唐兵布天下,发一镇之众,可以灭虏使无类。然而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自前古王者皆存而不论,盖不欲穷兵黩武也。”指當時四夷主要聚居地皆“不在九州之内”</ref><ref>《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录第一》夷狄种号多矣。其大者自以名通中国,其次小远者附见,又其次微不足录者,不可胜数。其地环列九州之外,而西北常彊,为中国患。</ref>。族皇帝是[[天子]]、其政是[[天朝]],而四方諸國最高稱謂為「[[王]]」,國治之[[貢國]]和[[屬國]]。
族人群由口传与著作承了这种思想,认为本族的原居地地九州是位世界的中央,主要原居于汉地九州以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夷、夷狄,以方位来区分<ref>《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史臣曰:“禹画九州,周分六服,断长补短,止方七千,国赋之所均,王教之所备,此谓华夏者也。”夏代指族。</ref><ref>《旧五代史·卷七十·唐书四十六·列传第二十二·李严》 严曰:“吾国视契丹如蚤蝨耳,以其无害,不足爬搔。吾良将劲兵布天下,彼不劳一郡之兵,一校之众,则悬首槀街,尽为奴掳。但以天生四夷,当置度外,不在九州之本,未欲穷兵黩武也。”《新五代史·卷二十六·唐臣传第十四·李严》严曰:“唐灭梁如拉朽,况其不及乎!唐兵布天下,发一镇之众,可以灭虏使无类。然而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自前古王者皆存而不论,盖不欲穷兵黩武也。”指当时四夷主要聚居地皆“不在九州之内”</ref><ref>《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录第一》夷狄种号多矣。其大者自以名通中国,其次小远者附见,又其次微不足录者,不可胜数。其地环列九州之外,而西北常彊,为中国患。</ref>。族皇帝是[[天子]]、其政是[[天朝]],而四方诸国最高称谓为“[[王]]”,国治之[[贡国]]和[[属国]]。


戰國時統稱漠北草原[[匈奴]]等民族为'''胡''',是此漠北草原各民族均泛称为北胡、胡族、胡人。及至唐朝,胡人又包含自西域来的各民族,并分为东胡、西胡。
战国时统称漠北草原[[匈奴]]等民族为'''胡''',是此漠北草原各民族均泛称为北胡、胡族、胡人。及至唐朝,胡人又包含自西域来的各民族,并分为东胡、西胡。


至清朝,满族以异族入主地,为维护自己的地位,自然要反“夷”一呼,因此清廷对一些禁忌字眼考察之精细,堪称前无古人,如陈垣先生在《旧五代史辑本发覆》中所列清人忌字多达十余种,即:“ 忌虏第一,忌戎第二,忌胡第三,忌夷狄第四,忌犬戎第五,忌酋第六,忌伪忌贼第七,忌犯第八,忌汉第九,忌杂第十”<ref>清朝禁毁书《静悱集》考述</ref>。
至清朝,满族以异族入主地,为维护自己的地位,自然要反“夷”一呼,因此清廷对一些禁忌字眼考察之精细,堪称前无古人,如陈垣先生在《旧五代史辑本发覆》中所列清人忌字多达十余种,即:“ 忌虏第一,忌戎第二,忌胡第三,忌夷狄第四,忌犬戎第五,忌酋第六,忌伪忌贼第七,忌犯第八,忌汉第九,忌杂第十”<ref>清朝禁毁书《静悱集》考述</ref>。


至晚清,依舊稱呼外國為'''夷'''<ref>梁廷楠《夷氛闻记》卷三:而会城内外居民店铺迁徙十已七八,市井兵多民少,货益滞销,咸怨英夷。</ref>。1858年,清朝和英國簽訂清英《[[天津条约]]》,其中第五十一款:「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用洋人代替夷人一詞稱美人<ref>[http://new.qq.com/omn/20171215/20171215A014UW.html “洋人”一词怎么来的?洋人强行禁止中国使用另一汉字] .騰訊網.</ref>。
至晚清,依旧称呼外国为'''夷'''<ref>梁廷楠《夷氛闻记》卷三:而会城内外居民店铺迁徙十已七八,市井兵多民少,货益滞销,咸怨英夷。</ref>。1858年,清朝和英国签订清英《[[天津条约]]》,其中第五十一款:“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用洋人代替夷人一词称美人<ref>[http://new.qq.com/omn/20171215/20171215A014UW.html “洋人”一词怎么来的?洋人强行禁止中国使用另一汉字] .腾讯网.</ref>。


== 料 ==
== 料 ==
{{refFoot}}
{{refFoot}}
{{Reflist}}
{{Reflist}}


== 參見 ==
== 参见 ==
* [[文明]]
* [[文明]]
* [[文化]]
* [[文化]]
* [[华夷秩序]]
* [[华夷秩序]]
* [[族]]
* [[族]]
* [[中思想]]
* [[中思想]]
* [[小中思想]]
* [[小中思想]]
* [[民族主]]
* [[民族主]]
* [[中民族主]]
* [[中民族主]]
* [[中国中心主义]]
* [[中国中心主义]]
* [[古代東亞的朝貢體系]]
* [[古代东亚的朝贡体系]]
* [[海外人]]
* [[海外人]]


[[Category:中古代民族]]
[[Category:中古代民族]]
[[Category:中思想]]
[[Category:中思想]]
[[Category:认同政治]]
[[Category:认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