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生活:​我来啦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31行: 第31行:
之后埃及进入第二个政治稳定期即[[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60年-公元前1785年)。埃及在[[埃及第十二王朝|十二王朝]]时迁都[[底比斯]](今[[埃及]][[卢克索]]),开始使用[[青铜器]]。此时期埃及与[[叙利亚]]、[[克里特]]的交往扩大。[[埃及第十四王朝|十四王朝]]时政权又开始瓦解,“[[第二中间期]]”开始,此时期埃及第一次遭到外族的侵略,侵略者为驾车作战的[[西克索斯人]],他们占领埃及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建立长达100多年的“[[太阳神]]不在的统治”(公元前1720年到公元前1570年)。埃及人在这期间学习西克索人的战术和武器,[[埃及第十七王朝|十七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于公元前1570年将西克索人逐出国境,重新统一埃及,开始[[埃及第十八王朝|十八王朝]],这之后被称为[[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年-公元前1070年)。十八王朝国力强盛,对外频繁发动战争。[[埃及第十九王朝|十九王朝]]时埃及与[[赫梯帝国]]发生[[卡疊石战役]],经过16年之久的战争,最后以[[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王[[哈图西里三世]]签订和约告终。此时的埃及成为一个大帝国,极盛时的统治范围:北起叙利亚,南到尼罗河第六瀑布,横跨[[北非]]和[[西亚]]。
之后埃及进入第二个政治稳定期即[[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60年-公元前1785年)。埃及在[[埃及第十二王朝|十二王朝]]时迁都[[底比斯]](今[[埃及]][[卢克索]]),开始使用[[青铜器]]。此时期埃及与[[叙利亚]]、[[克里特]]的交往扩大。[[埃及第十四王朝|十四王朝]]时政权又开始瓦解,“[[第二中间期]]”开始,此时期埃及第一次遭到外族的侵略,侵略者为驾车作战的[[西克索斯人]],他们占领埃及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建立长达100多年的“[[太阳神]]不在的统治”(公元前1720年到公元前1570年)。埃及人在这期间学习西克索人的战术和武器,[[埃及第十七王朝|十七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于公元前1570年将西克索人逐出国境,重新统一埃及,开始[[埃及第十八王朝|十八王朝]],这之后被称为[[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年-公元前1070年)。十八王朝国力强盛,对外频繁发动战争。[[埃及第十九王朝|十九王朝]]时埃及与[[赫梯帝国]]发生[[卡疊石战役]],经过16年之久的战争,最后以[[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王[[哈图西里三世]]签订和约告终。此时的埃及成为一个大帝国,极盛时的统治范围:北起叙利亚,南到尼罗河第六瀑布,横跨[[北非]]和[[西亚]]。


[[埃及第二十王朝|二十王朝]]以后,一系列的奴隶起义导致国力衰竭,其间经历被利比亚人、努比亚人和亚述人的统治;这是跨越5个王朝的[[第三中间时期]](公元前1070年-公元前664年),期间的王朝有[[埃及第二十一王朝|第二十一]]、[[埃及第二十二王朝|二十二]]、[[埃及第二十三王朝|二十三]]、[[埃及第二十四王朝|二十四]]和[[埃及第二十五王朝|二十五王朝]]。埃及自[[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第二十六王朝]]进入[[古埃及后期]],最终在公元前525年被[[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所灭,古埃及时代结束。波斯人在埃及建立[[埃及第二十七王朝|第二十七王朝]]和[[埃及第三十一王朝|第三十一王朝]],埃及二十六王朝后裔反抗波斯人成功和内战,建立短暂的[[埃及第二十八王朝|第二十八]]、[[埃及第二十九王朝|二十九]]和[[埃及第三十王朝|三十王朝]]。公元前332年埃及又被[[亚历山大大帝]]所统治,亚历山大死后,其部将[[托勒密一世|托勒密]]占领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也被称为[[法老]],但当时的埃及已经是彻底在外族人的统治下。随后,[[古罗马]]崛起,成为地中海世界大国,埃及也被其占领。之后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再次入侵埃及,古埃及原有的文明在这一过程中被阿拉伯文明所取代,而逐渐消失。<ref name="lixiaodong">李晓东,《一个死文明的复活》{{cite web |url=http://news.zzti.edu.cn/hd/news_show.aspx?id=421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7-25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8011906/http://news.zzti.edu.cn/hd/news_show.aspx?id=421 |archivedate=2007-09-28 }},[[中原工学院]],2007年4月3日更新</ref>
[[埃及第二十王朝|二十王朝]]以后,一系列的奴隶起义导致国力衰竭,其间经历被利比亚人、努比亚人和亚述人的统治;这是跨越5个王朝的[[第三中间时期]](公元前1070年-公元前664年),期间的王朝有[[埃及第二十一王朝|第二十一]]、[[埃及第二十二王朝|二十二]]、[[埃及第二十三王朝|二十三]]、[[埃及第二十四王朝|二十四]]和[[埃及第二十五王朝|二十五王朝]]。埃及自[[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第二十六王朝]]进入[[古埃及后期]],最终在公元前525年被[[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所灭,古埃及时代结束。波斯人在埃及建立[[埃及第二十七王朝|第二十七王朝]]和[[埃及第三十一王朝|第三十一王朝]],埃及二十六王朝后裔反抗波斯人成功和内战,建立短暂的[[埃及第二十八王朝|第二十八]]、[[埃及第二十九王朝|二十九]]和[[埃及第三十王朝|三十王朝]]。公元前332年埃及又被[[亚历山大大帝]]所统治,亚历山大死后,其部将[[托勒密一世|托勒密]]占领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也被称为[[法老]],但当时的埃及已经是彻底在外族人的统治下。随后,[[古罗马]]崛起,成为地中海世界大国,埃及也被其占领。之后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再次入侵埃及,古埃及原有的文明在这一过程中被阿拉伯文明所取代,而逐渐消失。<ref name="lixiaodong">李晓东,《一个死文明的复活》{{cite web |url=http://news.zzti.edu.cn/hd/news_show.aspx?id=421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7-25 |||}},[[中原工学院]],2007年4月3日更新</ref>


=== 前王朝时期 ===
=== 前王朝时期 ===
第41行: 第41行:
约在公元前5500年,一些小部落开始生活在尼罗河流域,发展成一系列牢固控制农业和[[畜牧业]]的文化。最早的文明开始于[[下埃及]]的[[奧瑪里]](el-Omari)、莫林达(Merimda),和[[法尤姆]]。由于处在撒哈拉沙漠、尼罗河流域和[[近东]]的十字路口上,法尤姆的新石器文化显示出各自的特征,因先进的石器而闻名,发展成为埃及史前的[[石器工艺]](Lithic Technology)。<ref>Hayes (1964) p. 220</ref><ref>Midant-Reynes (2000) p. 106</ref>莫林达(Merimda)是北方最大的部落之一,拥有独一无二的精巧的花瓶、陶环架、勺子,以及古王国时期流行的石制权杖。<ref>Hayes (1964) p. 230</ref>
约在公元前5500年,一些小部落开始生活在尼罗河流域,发展成一系列牢固控制农业和[[畜牧业]]的文化。最早的文明开始于[[下埃及]]的[[奧瑪里]](el-Omari)、莫林达(Merimda),和[[法尤姆]]。由于处在撒哈拉沙漠、尼罗河流域和[[近东]]的十字路口上,法尤姆的新石器文化显示出各自的特征,因先进的石器而闻名,发展成为埃及史前的[[石器工艺]](Lithic Technology)。<ref>Hayes (1964) p. 220</ref><ref>Midant-Reynes (2000) p. 106</ref>莫林达(Merimda)是北方最大的部落之一,拥有独一无二的精巧的花瓶、陶环架、勺子,以及古王国时期流行的石制权杖。<ref>Hayes (1964) p. 230</ref>


埃及南方最早的文明,[[拜达里文化]]的出现比北方晚几个世纪。与北方的[[马底]]、[[布陀]]、[[赫利奥波利斯]]文明同时代。<ref>Midant-Reynes (2000) pp. 210–19</ref>拜达里文化以它高超的制陶业、石器和铜的使用而闻名于世。<ref>{{cite web|url=http://www.digitalegypt.ucl.ac.uk/badari/info.html|title=The Badarian Civilisation|accessdate=2008-03-09|publisher=Digital Egypt for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archive-date=2013-07-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717041340/http://www.digitalegypt.ucl.ac.uk/badari/info.html|dead-url=no}}</ref>巴达里墓葬,带有社会阶级痕迹的简易墓坑,显示出文明已经在有权势的首领的控制下。<ref>Shaw (2002) p. 39</ref>
埃及南方最早的文明,[[拜达里文化]]的出现比北方晚几个世纪。与北方的[[马底]]、[[布陀]]、[[赫利奥波利斯]]文明同时代。<ref>Midant-Reynes (2000) pp. 210–19</ref>拜达里文化以它高超的制陶业、石器和铜的使用而闻名于世。<ref>{{cite web|url=http://www.digitalegypt.ucl.ac.uk/badari/info.html|title=The Badarian Civilisation|accessdate=2008-03-09|publisher=Digital Egypt for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ref>巴达里墓葬,带有社会阶级痕迹的简易墓坑,显示出文明已经在有权势的首领的控制下。<ref>Shaw (2002) p. 39</ref>


在北方,马底人的陶器有时装饰有鸟和标记法老[[法老#王衔|荷鲁斯名]]的'''serekh'''(意為「王宮門面」,為古埃及方形王徽),这是文化融合的标志。<ref>Midant-Reynes (2000) p. 211</ref>马底也是黑陶器皿的主要来源,当北方落入[[上埃及]]统治者之手後它在南方的分布更加广泛。<ref>Mallory-Greenough (2002), p. 84</ref>
在北方,马底人的陶器有时装饰有鸟和标记法老[[法老#王衔|荷鲁斯名]]的'''serekh'''(意為「王宮門面」,為古埃及方形王徽),这是文化融合的标志。<ref>Midant-Reynes (2000) p. 211</ref>马底也是黑陶器皿的主要来源,当北方落入[[上埃及]]统治者之手後它在南方的分布更加广泛。<ref>Mallory-Greenough (2002), p. 84</ref>


在南方,约公元前4000年,[[奈加代|奈加代文化]]逐渐发展成尼罗河沿岸的文明。它的政治中心有[[希拉孔波利斯]]和[[阿拜多斯]],并开始扩张它在埃及北方的势力。<ref>{{cite web|url=http://www.digitalegypt.ucl.ac.uk/naqadan/chronology.html#naqadaI|title=Chronology of the Naqada Period|accessdate=2008-03-09|publisher=Digital Egypt for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archive-date=2008-03-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328182409/http://www.digitalegypt.ucl.ac.uk/naqadan/chronology.html#naqadaI|dead-url=no}}</ref>當時的人懂得制造彩陶,精美的装饰的石制花瓶,化妆用调色板,以及金子、青金石、象牙制成的珠宝。他们也从事与[[努比亚]]和[[黎凡特]]的贸易。<ref>Shaw (2002) p. 61</ref>涅伽达人制造一种被称为[[埃及彩陶]](Egyptian faience)的彩色釉制陶器,被广泛用于饰杯、护身符和小雕像,直至罗马时代。<ref>{{cite web|url=http://www.digitalegypt.ucl.ac.uk/faience/periods.html|title=Faience in different Periods|accessdate=2008-03-09|publisher=Digital Egypt for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archive-date=2008-03-3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330041500/http://www.digitalegypt.ucl.ac.uk/faience/periods.html|dead-url=no}}</ref>前王朝时期最后一位法老的统治时期,涅伽达文化开始使用符号进行书写,後来发展成为一套完善的[[埃及象形文字]]系统,以记录埃及语言。<ref>Allen (2000) p. 1</ref>
在南方,约公元前4000年,[[奈加代|奈加代文化]]逐渐发展成尼罗河沿岸的文明。它的政治中心有[[希拉孔波利斯]]和[[阿拜多斯]],并开始扩张它在埃及北方的势力。<ref>{{cite web|url=http://www.digitalegypt.ucl.ac.uk/naqadan/chronology.html#naqadaI|title=Chronology of the Naqada Period|accessdate=2008-03-09|publisher=Digital Egypt for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ref>當時的人懂得制造彩陶,精美的装饰的石制花瓶,化妆用调色板,以及金子、青金石、象牙制成的珠宝。他们也从事与[[努比亚]]和[[黎凡特]]的贸易。<ref>Shaw (2002) p. 61</ref>涅伽达人制造一种被称为[[埃及彩陶]](Egyptian faience)的彩色釉制陶器,被广泛用于饰杯、护身符和小雕像,直至罗马时代。<ref>{{cite web|url=http://www.digitalegypt.ucl.ac.uk/faience/periods.html|title=Faience in different Periods|accessdate=2008-03-09|publisher=Digital Egypt for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ref>前王朝时期最后一位法老的统治时期,涅伽达文化开始使用符号进行书写,後来发展成为一套完善的[[埃及象形文字]]系统,以记录埃及语言。<ref>Allen (2000) p. 1</ref>


=== 早王朝时期 ===
=== 早王朝时期 ===
第53行: 第53行:
古埃及人以名为“[[米尼斯|米尼]]”(希腊语为“米尼斯”)的国王作为他们历史的正式开始,他们认为是这位国王统一[[上埃及]]和[[下埃及]]。<ref>Shaw (2002) pp. 78–80</ref>向统一王朝的过渡实际上比古代埃及作家让我们认为的更加渐进。而且也没有与“米尼斯”同时代的记录。尽管如此,学者们现在认为,这位传说中的米尼斯也许是[[那尔迈]]。在[[那尔迈调色板]]上,描绘他在仪式上身着皇家盛装,成为埃及统一的象征。<ref>Clayton (1994) pp. 12–13</ref>公元前3世纪埃及牧师[[曼涅托]]将米尼斯到曼涅托自身所处时代的埃及法老分组,将其分为30个王朝,这一体系沿用至今。<ref>Clayton (1994) p. 6</ref>
古埃及人以名为“[[米尼斯|米尼]]”(希腊语为“米尼斯”)的国王作为他们历史的正式开始,他们认为是这位国王统一[[上埃及]]和[[下埃及]]。<ref>Shaw (2002) pp. 78–80</ref>向统一王朝的过渡实际上比古代埃及作家让我们认为的更加渐进。而且也没有与“米尼斯”同时代的记录。尽管如此,学者们现在认为,这位传说中的米尼斯也许是[[那尔迈]]。在[[那尔迈调色板]]上,描绘他在仪式上身着皇家盛装,成为埃及统一的象征。<ref>Clayton (1994) pp. 12–13</ref>公元前3世纪埃及牧师[[曼涅托]]将米尼斯到曼涅托自身所处时代的埃及法老分组,将其分为30个王朝,这一体系沿用至今。<ref>Clayton (1994) p. 6</ref>


在早王国时期的约公元前3150年,第一位法老巩固他在下埃及的统治,定都[[孟斐斯 (埃及)|孟斐斯]]。在那里他们可以控制富庶的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和劳动力,以及利益丰厚的通往[[黎凡特]]的商路。法老们不断膨胀的权力和财富反映在他们精心制作的[[石室坟墓]]和考究的埋葬仪式,这些用于歌颂死后被神化的法老。<ref>Shaw (2002) p. 70</ref>法老们建立强大的王权以使他们对国家土地、劳动力、资源的控制合法化,而这些对古代埃及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ref>{{cite web|url=http://www.digitalegypt.ucl.ac.uk/archaicegypt/info.html|title=Early Dynastic Egypt|accessdate=2008-03-09|publisher=Digital Egypt for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archive-date=2008-03-0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304143847/http://www.digitalegypt.ucl.ac.uk/archaicegypt/info.html|dead-url=no}}</ref>
在早王国时期的约公元前3150年,第一位法老巩固他在下埃及的统治,定都[[孟斐斯 (埃及)|孟斐斯]]。在那里他们可以控制富庶的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和劳动力,以及利益丰厚的通往[[黎凡特]]的商路。法老们不断膨胀的权力和财富反映在他们精心制作的[[石室坟墓]]和考究的埋葬仪式,这些用于歌颂死后被神化的法老。<ref>Shaw (2002) p. 70</ref>法老们建立强大的王权以使他们对国家土地、劳动力、资源的控制合法化,而这些对古代埃及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ref>{{cite web|url=http://www.digitalegypt.ucl.ac.uk/archaicegypt/info.html|title=Early Dynastic Egypt|accessdate=2008-03-09|publisher=Digital Egypt for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ref>


=== 古王国时期 ===
=== 古王国时期 ===
第62行: 第62行: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古王国时期建筑、艺术、科技取得惊人进步的基础,而完善的中央政府使这些成为可能。<ref>James (2005) p. 40</ref>在“'''[[维齐尔]]'''”(Vizier)的指导下,国家官员征税、协调水利工程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征用农夫进行建筑工程,建立司法系统维护和平与秩序。<ref>Shaw (2002) p. 102</ref>富裕和稳定的经济保证财政的盈余,使国家有能力主持建设纪念性质的巨型工程和让皇家工场委托制作杰出的艺术品。[[左塞尔]]、[[胡夫]]和他的子孙们修建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和法老们的权力)令人难忘的象征。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古王国时期建筑、艺术、科技取得惊人进步的基础,而完善的中央政府使这些成为可能。<ref>James (2005) p. 40</ref>在“'''[[维齐尔]]'''”(Vizier)的指导下,国家官员征税、协调水利工程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征用农夫进行建筑工程,建立司法系统维护和平与秩序。<ref>Shaw (2002) p. 102</ref>富裕和稳定的经济保证财政的盈余,使国家有能力主持建设纪念性质的巨型工程和让皇家工场委托制作杰出的艺术品。[[左塞尔]]、[[胡夫]]和他的子孙们修建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和法老们的权力)令人难忘的象征。


中央政府重要性的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被法老承认土地拥有权并供养的官吏和书吏阶层。法老也会将土地用于修建陵寝或赠与地方神庙以保证死后对自己的崇拜。这样的五个世纪的封建统治逐渐削弱法老的经济实力,到古王国後期,法老已经无力维持庞大的中央机构。<ref>Shaw (2002) pp. 116–7</ref>法老的权力下降,地方统治者随即开始挑战法老的权威。再加上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150年的严重干旱,<ref>{{citeweb|url=http://www.bbc.co.uk/history/ancient/egyptians/apocalypse_egypt_04.shtml|title=The Fall of the Old Kingdom|author=Fekri Hassan|publisher=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accessdate=2008-03-10|archive-date=2009-05-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511110605/http://www.bbc.co.uk/history/ancient/egyptians/apocalypse_egypt_04.shtml|dead-url=no}}</ref>最终导致国家陷入被称为“第一中间期”的长达140多年的饥饿和动荡之中。<ref>Clayton (1994) p. 69</ref>
中央政府重要性的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被法老承认土地拥有权并供养的官吏和书吏阶层。法老也会将土地用于修建陵寝或赠与地方神庙以保证死后对自己的崇拜。这样的五个世纪的封建统治逐渐削弱法老的经济实力,到古王国後期,法老已经无力维持庞大的中央机构。<ref>Shaw (2002) pp. 116–7</ref>法老的权力下降,地方统治者随即开始挑战法老的权威。再加上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150年的严重干旱,<ref>{{citeweb|url=http://www.bbc.co.uk/history/ancient/egyptians/apocalypse_egypt_04.shtml|title=The Fall of the Old Kingdom|author=Fekri Hassan|publisher=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accessdate=2008-03-10}}</ref>最终导致国家陷入被称为“第一中间期”的长达140多年的饥饿和动荡之中。<ref>Clayton (1994) p. 69</ref>


=== 第一中间期 ===
=== 第一中间期 ===
第91行: 第91行:
=== 新王国时期和阿馬爾那時代 ===
=== 新王国时期和阿馬爾那時代 ===
{{main|新王國時期}}
{{main|新王國時期}}
新王国的法老们通过维护边境安全和加强与邻国的外交确立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图特摩斯一世]]和他的孙子[[图特摩斯三世]]时的军事征服让埃及的势力扩张到[[叙利亚]]和[[努比亚]],巩固人民的忠诚,打通急需的铜和木材的进口通道。在公元前1400年人口达到420万人;在公元前1300年人口达到430万人,在公元前1250年人口达到440万人。<ref>James (2005) p. 48</ref>新王国的法老们推崇太阳神[[阿蒙]],开始大兴土木,对它的崇拜的基点是[[卡纳克神庙]]。法老们还修建一些纪念碑为自己的(现实的或虚幻的)成就增色。两位法老之间上台的是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她通过宣传使自己的权力诉求合法化,<ref>{{cite web |url=http://www.digitalegypt.ucl.ac.uk/chronology/hatshepsut.html |title=Hatshepsut |accessdate=2007-12-09 |publisher=Digital Egypt for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archive-date=2007-11-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118100021/http://www.digitalegypt.ucl.ac.uk/chronology/hatshepsut.html |dead-url=no }}</ref>她统治时期的特点是停止对外战争,派遣商业探险队联络庞特(Punt),开展与邻国的贸易;以及修建位于卡纳克的典雅的[[停灵庙]],一对巨型方尖石塔,一个小礼拜堂。尽管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在她死后,她的过继外甥[[图特摩斯三世]]大量毁掉刻有她名字和形象的塑像,希望抹去这位篡位的母后的统治痕迹。<ref>Clayton (1994) p. 108</ref>
新王国的法老们通过维护边境安全和加强与邻国的外交确立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图特摩斯一世]]和他的孙子[[图特摩斯三世]]时的军事征服让埃及的势力扩张到[[叙利亚]]和[[努比亚]],巩固人民的忠诚,打通急需的铜和木材的进口通道。在公元前1400年人口达到420万人;在公元前1300年人口达到430万人,在公元前1250年人口达到440万人。<ref>James (2005) p. 48</ref>新王国的法老们推崇太阳神[[阿蒙]],开始大兴土木,对它的崇拜的基点是[[卡纳克神庙]]。法老们还修建一些纪念碑为自己的(现实的或虚幻的)成就增色。两位法老之间上台的是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她通过宣传使自己的权力诉求合法化,<ref>{{cite web |url=http://www.digitalegypt.ucl.ac.uk/chronology/hatshepsut.html |title=Hatshepsut |accessdate=2007-12-09 |publisher=Digital Egypt for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ref>她统治时期的特点是停止对外战争,派遣商业探险队联络庞特(Punt),开展与邻国的贸易;以及修建位于卡纳克的典雅的[[停灵庙]],一对巨型方尖石塔,一个小礼拜堂。尽管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在她死后,她的过继外甥[[图特摩斯三世]]大量毁掉刻有她名字和形象的塑像,希望抹去这位篡位的母后的统治痕迹。<ref>Clayton (1994) p. 108</ref>


[[File:SFEC EGYPT ABUSIMBEL 2006-003.JPG|缩略图|右上|四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石像拱卫着[[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入口。]]
[[File:SFEC EGYPT ABUSIMBEL 2006-003.JPG|缩略图|右上|四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石像拱卫着[[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入口。]]
第140行: 第140行:
由于长达两千多年的外族统治,埃及完全失去原有的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历史记录、政府和风俗等都被彻底遗弃,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在看到古埃及文明遗迹(如金字塔)时不知道当时的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建造,现代人也读不懂用古埃及文字写成的碑文,崴峨的建築在流傳千年後人去樓空的景象,可以說引起後世百代人們的感慨與同情,古埃及文明便成為人類被遺忘的文化中最出名者。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人们希望了解失落的古代埃及文明和历史,于是一门专门研究古埃及的学科逐渐形成,这就是“埃及学”。
由于长达两千多年的外族统治,埃及完全失去原有的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历史记录、政府和风俗等都被彻底遗弃,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在看到古埃及文明遗迹(如金字塔)时不知道当时的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建造,现代人也读不懂用古埃及文字写成的碑文,崴峨的建築在流傳千年後人去樓空的景象,可以說引起後世百代人們的感慨與同情,古埃及文明便成為人類被遺忘的文化中最出名者。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人们希望了解失落的古代埃及文明和历史,于是一门专门研究古埃及的学科逐渐形成,这就是“埃及学”。


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已经开始研究古埃及,例如在[[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中就多次提及古埃及。[[十字軍東征]]時期,有人撰寫一些有關埃及古蹟的遊記,然而當時已無人能閱讀象形文字的文獻。{{Link-en|尙·德·特夫諾|Jean de Thévenot}}是17世紀第一個純粹因爲好奇而到近東旅行的洲人。他於1652年路經埃及,在吉薩測量大金字塔並描繪塔裡的情形。特夫諾對木乃伊很感興趣,他在[[薩卡拉]]請人打開一座古埃及貴族石墓,還買了一具棺材,棺材上「全是偶像和象形文字」。到18世紀早期,法國攝政王[[腓力二世 (奧爾良公爵)|菲力普·奧爾良]]命開羅耶穌會傳教團團長{{Link-en|克勞德·西卡爾|Claude Sicard}}尋找埃及的古遺跡。西卡爾跑遍埃及,畫出第一張地圖。<ref>{{Cite book |last=Vercoutter |first=Jean |others=吳岳添/譯 |date=1994年5月31日 |edition=2002年1月1日第十六刷 |title=《[[古埃及探祕:尼羅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series=[[發現之旅叢書|發現之旅]] |volume=[[發現之旅叢書書目列表|02]] |location=臺北 |publisher=時報文化 |pages=第29、31、32及34頁 |chapter=第三章:尼羅河畔的十字軍、僧侶和收藏家 |language=zh-hant |isbn=957-13-1161-8}}</ref>但埃及学真正的大发展是从1822年法国人[[商博良]]对于古埃及文字破译开始的。18世纪,[[拿破仑]]带领法国军队打败埃及的[[英国]]殖民者并占领埃及,他带来167名学者,包括历史学家、[[天文学]]家、画家、工程师、矿物学家等等,并成立“埃及协会”专门研究古埃及文明。在进驻埃及其间,法国学者对古埃及进行详细的研究,并搜集许多文物带回法国,其中包括于1799年8月被发现的刻有三种文字的[[罗塞塔石碑]],这块石碑成为破译古埃及文字的直接线索。不久之后,英国打败法国,重新夺回对埃及的占领,但法国研究者得以保留古埃及文物的记录,并一直在埃及学方面保持主导地位。
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已经开始研究古埃及,例如在[[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中就多次提及古埃及。[[十字軍東征]]時期,有人撰寫一些有關埃及古蹟的遊記,然而當時已無人能閱讀象形文字的文獻。{{Link-en|尙·德·特夫諾|Jean de Thévenot}}是17世紀第一個純粹因爲好奇而到近東旅行的洲人。他於1652年路經埃及,在吉薩測量大金字塔並描繪塔裡的情形。特夫諾對木乃伊很感興趣,他在[[薩卡拉]]請人打開一座古埃及貴族石墓,還買了一具棺材,棺材上「全是偶像和象形文字」。到18世紀早期,法國攝政王[[腓力二世 (奧爾良公爵)|菲力普·奧爾良]]命開羅耶穌會傳教團團長{{Link-en|克勞德·西卡爾|Claude Sicard}}尋找埃及的古遺跡。西卡爾跑遍埃及,畫出第一張地圖。<ref>{{Cite book |last=Vercoutter |first=Jean |others=吳岳添/譯 |date=1994年5月31日 |edition=2002年1月1日第十六刷 |title=《[[古埃及探祕:尼羅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series=[[發現之旅叢書|發現之旅]] |volume=[[發現之旅叢書書目列表|02]] |location=臺北 |publisher=時報文化 |pages=第29、31、32及34頁 |chapter=第三章:尼羅河畔的十字軍、僧侶和收藏家 |language=zh-hant |isbn=957-13-1161-8}}</ref>但埃及学真正的大发展是从1822年法国人[[商博良]]对于古埃及文字破译开始的。18世纪,[[拿破仑]]带领法国军队打败埃及的[[英国]]殖民者并占领埃及,他带来167名学者,包括历史学家、[[天文学]]家、画家、工程师、矿物学家等等,并成立“埃及协会”专门研究古埃及文明。在进驻埃及其间,法国学者对古埃及进行详细的研究,并搜集许多文物带回法国,其中包括于1799年8月被发现的刻有三种文字的[[罗塞塔石碑]],这块石碑成为破译古埃及文字的直接线索。不久之后,英国打败法国,重新夺回对埃及的占领,但法国研究者得以保留古埃及文物的记录,并一直在埃及学方面保持主导地位。


罗塞塔石碑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托勒密五世]]颁布的一条政令,由于当时是外族([[马其顿王国]])统治埃及,官方文字是[[希腊文]],而当地埃及人则习惯使用埃及文字(包括[[圣书体]]和[[世俗体]]),于是这块石碑就使用两种埃及文字和[[希腊文]]共三种文字记录同样的内容。法国学者商博良就利用这种对照关系,通过希腊文的含义将古埃及的文字成功破译出来,于1822年9月29日写成通信报告,宣布古埃及文字破译成功。自此,古埃及的文字和文明被现代人重新理解,埃及学进入大发展时期。<ref name="lixiaodong"/><ref name="yanhanying">[[颜海英]],《法老后的埃及》[http://www.artx.cn/artx/guoxue/22366.html]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资料库,2007年2月2日。</ref>本条目介绍的内容基本都是埃及学的研究成果。
罗塞塔石碑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托勒密五世]]颁布的一条政令,由于当时是外族([[马其顿王国]])统治埃及,官方文字是[[希腊文]],而当地埃及人则习惯使用埃及文字(包括[[圣书体]]和[[世俗体]]),于是这块石碑就使用两种埃及文字和[[希腊文]]共三种文字记录同样的内容。法国学者商博良就利用这种对照关系,通过希腊文的含义将古埃及的文字成功破译出来,于1822年9月29日写成通信报告,宣布古埃及文字破译成功。自此,古埃及的文字和文明被现代人重新理解,埃及学进入大发展时期。<ref name="lixiaodong"/><ref name="yanhanying">[[颜海英]],《法老后的埃及》[http://www.artx.cn/artx/guoxue/22366.html]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资料库,2007年2月2日。</ref>本条目介绍的内容基本都是埃及学的研究成果。
第153行: 第153行:
古埃及一直是[[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一切的权力都归属于法老,包括[[司法]]、[[行政]]、[[立法]]、[[宗教]]等,法老的王权还被神化,称为[[神王]]。法老之下有一套[[政府机构]],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全国各地进行各方面的管理。中央政府最高官员是[[维西尔]],相当于[[宰相]],其权力仅次于法老,对各个[[政府部门]]都进行监督和管理,如立法、[[建筑]]、[[国防]]、[[国家资源]]调查和分配、[[征兵]]、[[祭祀]]等等。维西尔职位重要,[[古王国时期]]一般由[[王子]]担任,老国王去世后则可以由王子继位。古王国衰败后,维西尔职务开始被非王族控制,并开始威胁法老的王位。在[[中王国时期]],首个维西尔政变的情况发生,[[阿蒙涅姆赫特一世|阿蒙涅姆赫特]]取代[[第十一王朝]]末代法老[[曼图霍特普四世]]登基,开创[[埃及第十二王朝]]。后来一些法老曾试图削弱和分散维西尔的权力,如设置两个维西尔等,但维西尔成为法老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
古埃及一直是[[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一切的权力都归属于法老,包括[[司法]]、[[行政]]、[[立法]]、[[宗教]]等,法老的王权还被神化,称为[[神王]]。法老之下有一套[[政府机构]],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全国各地进行各方面的管理。中央政府最高官员是[[维西尔]],相当于[[宰相]],其权力仅次于法老,对各个[[政府部门]]都进行监督和管理,如立法、[[建筑]]、[[国防]]、[[国家资源]]调查和分配、[[征兵]]、[[祭祀]]等等。维西尔职位重要,[[古王国时期]]一般由[[王子]]担任,老国王去世后则可以由王子继位。古王国衰败后,维西尔职务开始被非王族控制,并开始威胁法老的王位。在[[中王国时期]],首个维西尔政变的情况发生,[[阿蒙涅姆赫特一世|阿蒙涅姆赫特]]取代[[第十一王朝]]末代法老[[曼图霍特普四世]]登基,开创[[埃及第十二王朝]]。后来一些法老曾试图削弱和分散维西尔的权力,如设置两个维西尔等,但维西尔成为法老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


中央政府在维西尔之下设有[[司法部]]、财务部和军事部等部门。司法部分为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诺姆法院),高等法院设一名院长,受维西尔领导,并由一些将领和[[祭司]]组成,主要处理危害国家安全的重要案件,例如[[叛国]]、[[盗墓]]、[[政变]]等。埃及地方40个诺姆各设有地方法院,对本诺姆的案件进行审理,国家的[[法律]]在地方是适用的。财务部设有财务大臣,负责国家财务相关事务,如[[税收]]、[[国库]]、[[土地丈量]]、外国贡品等,但后来在[[新王国时期]]财务大臣的权利逐渐转移给[[内宫总管]],使王宫的权力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地方诺姆的财务权则由[[市长]](诺姆长)担任,他们负责收集运送[[谷物]]和税收,并直接向维西尔负责。古埃及的军事部门也是不断演变的,但在埃及统一的[[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国家军事是中央集权的,使法老可以有效的统全国之力进行军事行动。另外,早在古王国时期,埃及就出现管理武器、部队补给和防御工事的[[后勤]]部门——“军械院”。在军事发达的新王国时期,军队则发展分化为[[步兵]]、[[海军]]、[[战车]]部队。全国步兵分几个[[军区]](称“梅沙”),以埃及神祇的名字命名,一般拥有几千人,之下设[[连]]、[[排]]、[[班]]等,层层组织。新兵一般从埃及和埃及的[[殖民地]]征集,进行统一的训练,退伍的老兵则受到政府的厚待,例如发放土地、[[奴隶]]和[[牲畜]]等。埃及还设有[[常备军]],主要负责法老和王宫的安全,相当于[[王宫卫队]]。<ref name="thexrock">儒商,《古代埃及军事概述》{{cite web |url=http://history.thexrock.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16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7-25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9142942/http://history.thexrock.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16 |archivedate=2007-09-29 }},溯古追风世界历史网,2006年11月24日更新</ref>
中央政府在维西尔之下设有[[司法部]]、财务部和军事部等部门。司法部分为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诺姆法院),高等法院设一名院长,受维西尔领导,并由一些将领和[[祭司]]组成,主要处理危害国家安全的重要案件,例如[[叛国]]、[[盗墓]]、[[政变]]等。埃及地方40个诺姆各设有地方法院,对本诺姆的案件进行审理,国家的[[法律]]在地方是适用的。财务部设有财务大臣,负责国家财务相关事务,如[[税收]]、[[国库]]、[[土地丈量]]、外国贡品等,但后来在[[新王国时期]]财务大臣的权利逐渐转移给[[内宫总管]],使王宫的权力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地方诺姆的财务权则由[[市长]](诺姆长)担任,他们负责收集运送[[谷物]]和税收,并直接向维西尔负责。古埃及的军事部门也是不断演变的,但在埃及统一的[[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国家军事是中央集权的,使法老可以有效的统全国之力进行军事行动。另外,早在古王国时期,埃及就出现管理武器、部队补给和防御工事的[[后勤]]部门——“军械院”。在军事发达的新王国时期,军队则发展分化为[[步兵]]、[[海军]]、[[战车]]部队。全国步兵分几个[[军区]](称“梅沙”),以埃及神祇的名字命名,一般拥有几千人,之下设[[连]]、[[排]]、[[班]]等,层层组织。新兵一般从埃及和埃及的[[殖民地]]征集,进行统一的训练,退伍的老兵则受到政府的厚待,例如发放土地、[[奴隶]]和[[牲畜]]等。埃及还设有[[常备军]],主要负责法老和王宫的安全,相当于[[王宫卫队]]。<ref name="thexrock">儒商,《古代埃及军事概述》{{cite web |url=http://history.thexrock.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16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7-25 |||}},溯古追风世界历史网,2006年11月24日更新</ref>


=== 经济 ===
=== 经济 ===
大部份古埃及人是[[農民]]。埃及位處[[沙漠]]地帶,而尼羅河每年7月都會氾濫,但古埃及人懂得修築[[水庫]]儲起泛濫的河水,並在曾受河水泛濫的土地上耕種,讓水患變成為水利。他們又懂得挖掘[[水渠]]引水灌溉農作物,並發明用牛拉動的[[犁|犁耙]],翻鬆泥土來種植農作物。此外,他們還發明抽河水灌溉農田的[[汲水器]](shaduf)。
大部份古埃及人是[[農民]]。埃及位處[[沙漠]]地帶,而尼羅河每年7月都會氾濫,但古埃及人懂得修築[[水庫]]儲起泛濫的河水,並在曾受河水泛濫的土地上耕種,讓水患變成為水利。他們又懂得挖掘[[水渠]]引水灌溉農作物,並發明用牛拉動的[[犁|犁耙]],翻鬆泥土來種植農作物。此外,他們還發明抽河水灌溉農田的[[汲水器]](shaduf)。


部份古埃及人是[[商人]]。雖然埃及大部份的地都是沙漠,但尼羅河沿岸卻盛產一種稱為[[蘆葦]]的植物。蘆葦浮力大且能防水,所以是造船的好材料。古埃及人就以蘆葦作材料造船,並乘坐這些蘆葦船在尼羅河、[[地中海]]及[[紅海]]一帶航行,與當地居民進行以物換物的貿易。通過這些貿易往來,古埃及人把他們的文明及生活方式傳播至其他地方。古埃及地理位置是亚洲和非洲的枢纽,另外其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对其他手工业产品有很大需求,因此古埃及是古代重要的贸易中转和加工国家。[[古王国时期]],古埃及经济发达,出现很多剩余的产品,[[以物易物]]的商业模式产生。当时埃及对外的贸易对象主要有[[努比亚]]、[[黎巴嫩]]、[[蓬特]]等地,也不时伴随有军事掠夺,不完全是平等交易。
部份古埃及人是[[商人]]。雖然埃及大部份的地都是沙漠,但尼羅河沿岸卻盛產一種稱為[[蘆葦]]的植物。蘆葦浮力大且能防水,所以是造船的好材料。古埃及人就以蘆葦作材料造船,並乘坐這些蘆葦船在尼羅河、[[地中海]]及[[紅海]]一帶航行,與當地居民進行以物換物的貿易。通過這些貿易往來,古埃及人把他們的文明及生活方式傳播至其他地方。古埃及地理位置是亚洲和非洲的枢纽,另外其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对其他手工业产品有很大需求,因此古埃及是古代重要的贸易中转和加工国家。[[古王国时期]],古埃及经济发达,出现很多剩余的产品,[[以物易物]]的商业模式产生。当时埃及对外的贸易对象主要有[[努比亚]]、[[黎巴嫩]]、[[蓬特]]等地,也不时伴随有军事掠夺,不完全是平等交易。


[[中王国时期]],埃及造船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埃及人还在[[尼罗河]]和[[红海]]之间开凿[[运河]],埃及对外贸易的范围扩大很多,到达亚洲[[叙利亚]]中南部。此时,开始出现官方贸易,即国家之间互赠礼物,埃及周围的一些国家通过这种“[[进贡]]”的方式成为埃及的属国。
[[中王国时期]],埃及造船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埃及人还在[[尼罗河]]和[[红海]]之间开凿[[运河]],埃及对外贸易的范围扩大很多,到达亚洲[[叙利亚]]中南部。此时,开始出现官方贸易,即国家之间互赠礼物,埃及周围的一些国家通过这种“[[进贡]]”的方式成为埃及的属国。
第175行: 第175行:
古代埃及人[[信仰]]和[[崇拜]][[多神論|多神]],神有多种形象,有的具有[[人]]的形象,其他形象还有[[动物]]、[[植物]]和[[星辰]]、[[自然现象]]等。另外,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神祇]],也有几个地区共同崇拜一个神,同时一个地区还可能崇拜多个神,至今考证的古埃及的神多达上千个。这种多神崇拜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在埃及统一之前的各个小[[国家]]里,人们都崇拜各自不同的神。随着[[美尼斯]]统一埃及全境,國王([[新王国时期]]開始稱為[[法老]])开始推行各自[[出身地]]的神,使其称为[[主神]],由全埃及共同崇拜。在[[古王国时期]]主神是鹰神[[荷鲁斯]],后来改为[[太阳神]][[拉 (埃及神祇)|拉]],[[中王国时期]]则主要崇拜[[阿蒙]],[[新王国时期]]拉和阿蒙相结合,形成主神[[阿蒙|阿蒙拉]]。在国家统一崇拜主神的同时,各个地方([[诺姆]],相当于[[省]])仍然崇拜原来地方的神。参见[[埃及神话人物列表]]。
古代埃及人[[信仰]]和[[崇拜]][[多神論|多神]],神有多种形象,有的具有[[人]]的形象,其他形象还有[[动物]]、[[植物]]和[[星辰]]、[[自然现象]]等。另外,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神祇]],也有几个地区共同崇拜一个神,同时一个地区还可能崇拜多个神,至今考证的古埃及的神多达上千个。这种多神崇拜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在埃及统一之前的各个小[[国家]]里,人们都崇拜各自不同的神。随着[[美尼斯]]统一埃及全境,國王([[新王国时期]]開始稱為[[法老]])开始推行各自[[出身地]]的神,使其称为[[主神]],由全埃及共同崇拜。在[[古王国时期]]主神是鹰神[[荷鲁斯]],后来改为[[太阳神]][[拉 (埃及神祇)|拉]],[[中王国时期]]则主要崇拜[[阿蒙]],[[新王国时期]]拉和阿蒙相结合,形成主神[[阿蒙|阿蒙拉]]。在国家统一崇拜主神的同时,各个地方([[诺姆]],相当于[[省]])仍然崇拜原来地方的神。参见[[埃及神话人物列表]]。


另外,神祇也有不同的属性,有的是[[农业]]的神,有的是[[阴间]]之神,还有的是[[工匠]][[技师]]的神(比如[[孟菲斯]]的[[卜塔]])。而法老则是神的化身,或者是代言人,具有神的特性和神的名字,比如[[阿蒙霍特普]]、[[图坦卡蒙]]都是用阿蒙神的名字作为自己名字的一部分的。因此,法老被称为[[君权神授说|神王]],拥有[[行政]]、[[司法]]和[[军队]]的最高权力,同时也是其主神的大[[祭司]]。[[法老]]手執[[生命之符]],表示對埃及人有生殺大權。<ref name="lsqn">《古埃及历史》{{cite web |url=http://www.lsqn.cn/WorldHistory/XIOU/200703/55075_2.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7-12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8140851/http://www.lsqn.cn/WorldHistory/XIOU/200703/55075_2.html |archivedate=2007-09-28 }}(历史千年网),2007年7月13日访问</ref>
另外,神祇也有不同的属性,有的是[[农业]]的神,有的是[[阴间]]之神,还有的是[[工匠]][[技师]]的神(比如[[孟菲斯]]的[[卜塔]])。而法老则是神的化身,或者是代言人,具有神的特性和神的名字,比如[[阿蒙霍特普]]、[[图坦卡蒙]]都是用阿蒙神的名字作为自己名字的一部分的。因此,法老被称为[[君权神授说|神王]],拥有[[行政]]、[[司法]]和[[军队]]的最高权力,同时也是其主神的大[[祭司]]。[[法老]]手執[[生命之符]],表示對埃及人有生殺大權。<ref name="lsqn">《古埃及历史》{{cite web |url=http://www.lsqn.cn/WorldHistory/XIOU/200703/55075_2.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7-12 |||}}(历史千年网),2007年7月13日访问</ref>


由于古埃及人極重視[[宗教信仰]],所以他們建造巨大的[[神廟]]來崇拜[[天神]]。在新王国时期,埃及通过武力扩张积累空前的财富(参见[[新王国时期]]和[[第十八王朝]]),但在几代法老在位期间都被用来修建神殿,比如公元前1200年,古埃及興建最大的神廟——位於[[尼羅河]]中游的[[阿斯旺]]的[[阿布辛拜勒神庙]]。重视宗教的另一个影响就是神职人员的权力过大,一般除法老之外,管理主神祭祀的祭司(称为“维西尔”,相当于宰相)拥有国家第二大权力,有的时候甚至超过法老的权力,使得一些维西尔可以成功篡权称为新法老,如[[拉美西斯一世]]。鉴于这种情况,在[[埃及第十八王朝]]中后期,[[阿蒙霍特普四世]]进行[[宗教改革]],修改主神阿蒙为[[阿顿]](太阳神),关闭所有崇拜旧神的神殿,还迁都修建新神阿顿的神殿,他自己也改名为[[埃赫那顿]],意为阿顿神的光芒。但由于祭司们权力过大,以及整个社会的习俗形成已久,这次宗教改革失败,在埃赫那顿死后不久旧阿蒙神又重新成为主神,祭司们的权力也被恢复。
由于古埃及人極重視[[宗教信仰]],所以他們建造巨大的[[神廟]]來崇拜[[天神]]。在新王国时期,埃及通过武力扩张积累空前的财富(参见[[新王国时期]]和[[第十八王朝]]),但在几代法老在位期间都被用来修建神殿,比如公元前1200年,古埃及興建最大的神廟——位於[[尼羅河]]中游的[[阿斯旺]]的[[阿布辛拜勒神庙]]。重视宗教的另一个影响就是神职人员的权力过大,一般除法老之外,管理主神祭祀的祭司(称为“维西尔”,相当于宰相)拥有国家第二大权力,有的时候甚至超过法老的权力,使得一些维西尔可以成功篡权称为新法老,如[[拉美西斯一世]]。鉴于这种情况,在[[埃及第十八王朝]]中后期,[[阿蒙霍特普四世]]进行[[宗教改革]],修改主神阿蒙为[[阿顿]](太阳神),关闭所有崇拜旧神的神殿,还迁都修建新神阿顿的神殿,他自己也改名为[[埃赫那顿]],意为阿顿神的光芒。但由于祭司们权力过大,以及整个社会的习俗形成已久,这次宗教改革失败,在埃赫那顿死后不久旧阿蒙神又重新成为主神,祭司们的权力也被恢复。
第195行: 第195行:
{{main|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main|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seealso|古埃及建築|吉薩金字塔群}}
{{seealso|古埃及建築|吉薩金字塔群}}
金字塔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築物,是法老的墓穴。由於古埃及人在尼羅河兩岸生活及耕作,所以金字塔主要是在沙漠地興建。從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1800年的這900年裡,估計古埃及人共建築超過80座金字塔。而建於公元前2589年—公元前2566年間的「[[大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它是為法老[[胡夫]]而興建的。
金字塔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築物,是法老的墓穴。由於古埃及人在尼羅河兩岸生活及耕作,所以金字塔主要是在沙漠地興建。從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1800年的這900年裡,估計古埃及人共建築超過80座金字塔。而建於公元前2589年—公元前2566年間的「[[大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它是為法老[[胡夫]]而興建的。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一座「獅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位于卡夫拉金字塔祭庙的西北方,坐东向西,古希腊人把它叫作“斯芬克斯”,它是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由整块天然岩石雕凿。至今仍然沒有人知道建造這座由「獅身」與「人面」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他代表著法老的智慧與勇猛。一些人相信「獅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護神,另一些則認為它是古埃及偉大文明的象徵。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一座「獅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位于卡夫拉金字塔祭庙的西北方,坐东向西,古希腊人把它叫作“斯芬克斯”,它是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由整块天然岩石雕凿。至今仍然沒有人知道建造這座由「獅身」與「人面」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他代表著法老的智慧與勇猛。一些人相信「獅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護神,另一些則認為它是古埃及偉大文明的象徵。
第254行: 第254行:
* 公元前2750年代:世界已知第一次[[手术]]
* 公元前2750年代:世界已知第一次[[手术]]
* 公元前27世纪:[[狮身人面像]],至今仍是世界最大的整石[[雕像]]
* 公元前27世纪:[[狮身人面像]],至今仍是世界最大的整石[[雕像]]
* 公元前27世纪:[[航运]]出现([[驳船]]运输,[[斯尼夫鲁]]和[[萨胡拉]]法老时期)<ref>《航运历史》(MSIChicago : Exhibits : Ships Through the Ages){{cite web |url=http://www.msichicago.org/exhibit/ships/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6-19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070928004552/http://www.msichicago.org/exhibit/ships/ |archivedate=2007-09-28 }},2005年12月5日访问</ref>
* 公元前27世纪:[[航运]]出现([[驳船]]运输,[[斯尼夫鲁]]和[[萨胡拉]]法老时期)<ref>《航运历史》(MSIChicago : Exhibits : Ships Through the Ages){{cite web |url=http://www.msichicago.org/exhibit/ships/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6-19 |||}},2005年12月5日访问</ref>
* 公元前27世纪:世界已知最早的[[花崗岩]]切割
* 公元前27世纪:世界已知最早的[[花崗岩]]切割
* 公元前26世纪:[[蜜蜂]]饲养<ref>《蜜蜂饲养》(apiary2){{cite web |url=http://www.vftn.org/projects/bryant/navbar_pages/apiary_2.htm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6-19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218082939/http://www.vftn.org/projects/bryant/navbar_pages/apiary_2.htm |archivedate=2006-02-18 }},2005年12月5日访问</ref>
* 公元前26世纪:[[蜜蜂]]饲养<ref>《蜜蜂饲养》(apiary2){{cite web |url=http://www.vftn.org/projects/bryant/navbar_pages/apiary_2.htm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6-19 |||}},2005年12月5日访问</ref>
* 公元前2580年代:[[吉萨金字塔]],仅存的[[世界七大奇蹟]]
* 公元前2580年代:[[吉萨金字塔]],仅存的[[世界七大奇蹟]]
* 公元前25世纪:[[历法]]出现
* 公元前25世纪:[[历法]]出现
* 公元前23世纪:[[啤酒]]酿造出现<ref>《拉姆比可啤酒专题》(Lambic Beer Focus){{cite web |url=http://www.belgianbeers.info/lambic_beer_focus.php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6-19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527221853/http://www.belgianbeers.info/lambic_beer_focus.php |archivedate=2007-05-27 }},2006年9月访问</ref>
* 公元前23世纪:[[啤酒]]酿造出现<ref>《拉姆比可啤酒专题》(Lambic Beer Focus){{cite web |url=http://www.belgianbeers.info/lambic_beer_focus.php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6-19 |||}},2006年9月访问</ref>
* 公元前19世纪:世界已知最早的[[字母]]
* 公元前19世纪:世界已知最早的[[字母]]
* 公元前19世纪:[[锥体]]通用体积公式出现
* 公元前19世纪:[[锥体]]通用体积公式出现
第273行: 第273行: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 引用 ===
=== 引用 ===
{{Reflist|30em}}
{{reflist}}

=== 来源 ===
=== 来源 ===
{{refbegin}}
{{refbegin}}
第300行: 第299行:
* [http://www.bbc.co.uk/history/ancient/egyptians/ BBC历史:古埃及人]—提供一些已证实的古埃及概述
* [http://www.bbc.co.uk/history/ancient/egyptians/ BBC历史:古埃及人]—提供一些已证实的古埃及概述
* [http://www.mysteries-in-stone.co.uk 古埃及历史] —一个全面且简明的教育性质的网站
* [http://www.mysteries-in-stone.co.uk 古埃及历史] —一个全面且简明的教育性质的网站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14095009/http://www.ancientneareast.net/egypt.html Ancientneareast.net: Ancient Egypt]—提供一个关于古埃及资料的列表
* [http://www.ancientneareast.net/egypt.html Ancientneareast.net: Ancient Egypt]—提供一个关于古埃及资料的列表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708194356/http://www.archaeowiki.org/ Archaeowiki.org]—一个研究古埃及和中东的wiki网站(这个网站已被出售,现在不提供信息,2015-02-28)
* [http://www.archaeowiki.org/ Archaeowiki.org]—一个研究古埃及和中东的wiki网站(这个网站已被出售,现在不提供信息,2015-02-28)


== 參見 ==
== 參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