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都城隍廟: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第19行: 第19行:
清朝,北京都城隍庙是全国两所京都城隍庙之一。[[顺治]]八年(1651年)仲秋,遣[[太常卿]]致祭,此后每年为定例。仍用太牢祭祀。<ref>民国·[[赵尔巽]]等《[[清史稿]]》:“都城隍庙有二,旧沈阳城隍庙,自元訖明,祀典勿替。清初建都后,升为都城隍庙,有司以时致祭。其在燕京者,建庙宣武门内。顺治八年仲秋,遣太常卿致祭,岁以为常。用太牢,礼献如祀先医。万寿节遣祭,加果品。雍正中,改遣大臣,嗣复命亲王行礼。”</ref>[[清]][[雍正]]四年(1726年)和[[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分别重修。[[同治]]十年,都城隍庙发生火灾,后来仅修复了寝祠和仪门。到民国年间,庙内虽有香火,但早已頹败,庙会也转移至城内其他地点。
清朝,北京都城隍庙是全国两所京都城隍庙之一。[[顺治]]八年(1651年)仲秋,遣[[太常卿]]致祭,此后每年为定例。仍用太牢祭祀。<ref>民国·[[赵尔巽]]等《[[清史稿]]》:“都城隍庙有二,旧沈阳城隍庙,自元訖明,祀典勿替。清初建都后,升为都城隍庙,有司以时致祭。其在燕京者,建庙宣武门内。顺治八年仲秋,遣太常卿致祭,岁以为常。用太牢,礼献如祀先医。万寿节遣祭,加果品。雍正中,改遣大臣,嗣复命亲王行礼。”</ref>[[清]][[雍正]]四年(1726年)和[[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分别重修。[[同治]]十年,都城隍庙发生火灾,后来仅修复了寝祠和仪门。到民国年间,庙内虽有香火,但早已頹败,庙会也转移至城内其他地点。


20世纪后半叶,仅存的寝祠淪为水电印刷厂库房,因年久失修,门窗断裂脫落,彩画磨灭无存,周围更被私搭乱建的低矮房屋环绕。1984年,北京市政府将寝祠列入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90年代,这一地区被规划为[[北京金融街]]的建设范围。2005年11月,对寝祠的大修正式开始。工程持续一年餘,投资约430万元,更换了三成以上的内檐木构件,殿内的水泥地面也重新换成青砖。同时还拆除周边违章建筑百余平方米,清理倚靠大殿堆起的煤堆,开辟出一休闲广场。在维修过程中,发现了三座石碑,其中两座石碑曾作为民房墙壁,碑身字迹仍依稀可辨,分别是[[顺治]]年间之《西棚老会碑记》和[[雍正]]年间之《重修京都城隍庙挂燈会碑记》;另一座石碑则被敲断后深埋地下,字迹已磨灭不清。现三座石碑被重新豎立于寝祠两侧。<ref>{{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 = 北京日报 | title = 都城隍庙百年大修竣工 共投入430余万元 | url = http://www.beijing.gov.cn/ggfw/tzz/tzdt/t738600.htm | author = | date = 2007-03-02 | accessdate = 2009-06-30 | | | }}</ref>随着金融界地区众多古老[[胡同]]的消逝,历经风雨的都城隍庙寝祠成为林立的高楼间最后的古都遺韵。
20世纪后半叶,仅存的寝祠淪为水电印刷厂库房,因年久失修,门窗断裂脫落,彩画磨灭无存,周围更被私搭乱建的低矮房屋环绕。1984年,北京市政府将寝祠列入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90年代,这一地区被规划为[[北京金融街]]的建设范围。2005年11月,对寝祠的大修正式开始。工程持续一年餘,投资约430万元,更换了三成以上的内檐木构件,殿内的水泥地面也重新换成青砖。同时还拆除周边违章建筑百余平方米,清理倚靠大殿堆起的煤堆,开辟出一休闲广场。在维修过程中,发现了三座石碑,其中两座石碑曾作为民房墙壁,碑身字迹仍依稀可辨,分别是[[顺治]]年间之《西棚老会碑记》和[[雍正]]年间之《重修京都城隍庙挂燈会碑记》;另一座石碑则被敲断后深埋地下,字迹已磨灭不清。现三座石碑被重新豎立于寝祠两侧。<ref>{{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 = 北京日报 | title = 都城隍庙百年大修竣工 共投入430余万元 | url = http://www.beijing.gov.cn/ggfw/tzz/tzdt/t738600.htm | author = | date = 2007-03-02 | accessdate = 2009-06-30 }}</ref>随着金融界地区众多古老[[胡同]]的消逝,历经风雨的都城隍庙寝祠成为林立的高楼间最后的古都遺韵。


== 建筑结构 ==
== 建筑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