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美國):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自动替换格式;整理源码)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第43行: 第43行:
|wing2 = [[共和黨海外事務組織|海外共和党]]
|wing2 = [[共和黨海外事務組織|海外共和党]]
|membership_year = 2020年
|membership_year = 2020年
|membership = {{increase}}33,284,020<ref>{{cite web |last1=Winger |first1=Richard |title=March 2020 Ballot Access News Print Edition |url=http://ballot-access.org/2020/03/27/march-2020-ballot-access-news-print-edition/ |website=Ballot Access News |accessdate=2020-04-05 |||}}</ref>
|membership = {{increase}}33,284,020<ref>{{cite web |last1=Winger |first1=Richard |title=March 2020 Ballot Access News Print Edition |url=http://ballot-access.org/2020/03/27/march-2020-ballot-access-news-print-edition/ |website=Ballot Access News |accessdate=2020-04-05 }}</ref>
|ideology = '''主流:'''<br>[[美國保守主義]]<ref name="Paul Gottfried 2009 p. 12">Paul Gottfried, ''Conservatism in America: Making Sense of the American Right'', p. 9, "Postwar conservatives set about creating their own synthesis of free-market capitalism, Christian morality, and the global struggle against Communism." (2009); Gottfried, ''Theologies and moral concern'' (1995) p. 12</ref><br>[[经济自由主义]]<ref>[http://www.jstor.org/discover/10.2307/3485908?uid=3739864&uid=2&uid=4&uid=3739256&sid=21104580423173. Laissez-faire capitalism and economic liberalism]. Jstor.com. Retrieved on 2014-08-12.</ref><br>[[财政保守主义]]<ref>{{cite web|last1=Quinn|first1=Justin|title=Fiscal Conservatism|url=http://usconservatives.about.com/od/typesofconservatives/a/FiscalCons.htm|website=about news|ref=While fiscal conservatism has become a buzzword in Washington, DC, much of the Republican base remains committed to its ideals.|accessdate=2014-05-05|||}}</ref><br>[[社会保守主义]]<ref>[http://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13/2/5/Nair-conservatism/ No Country for Old Social Conservatives?] . Nair. Thecrimson.com. Retrieved on 2014-08-17.</ref><br>'''派别:'''<br>[[中间主义]]<ref name="auto1">{{cite news|last=Siegel|first=Josh|title=Centrist Republicans and Democrats meet to devise bipartisan healthcare plan|url=https://www.washingtonexaminer.com/centrist-republicans-and-democrats-meet-to-devise-bipartisan-healthcare-plan|work=[[The Washington Examiner]]|date=2017-07-18|access-date=2018-05-05|||}}</ref><br>[[自由意志主義]]<ref name="gopfuture">{{cite book|first=William J.|last=Miller|publisher=Lexington Books|title=The 2012 Nominat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Republican Party|year=2013|page=39}}</ref><br>[[新保守主義]]<ref name="gopfuture"/><br>[[右翼民粹主義]]<ref name="Cassidy">{{cite web|url=https://www.newyorker.com/news/john-cassidy/donald-trump-is-transforming-the-g-o-p-into-a-populist-nativist-party|title=Donald Trump is Transforming the G.O.P. Into a Populist, Nativist Party|last=Cassidy|first=John|website=[[The New Yorker]]|date=2016-02-29|access-date=2016-07-22|||}}</ref><ref name="auto2">{{cite web|url=https://www.theatlantic.com/politics/archive/2016/07/populism-american-right/489800/|title=Why Is Populism Winning on the American Right?|website=[[The Atlantic]]|last=Gould|first=J.J.|date=2016-07-02|access-date=2017-03-11|||}}</ref>
|ideology = '''主流:'''<br>[[美國保守主義]]<ref name="Paul Gottfried 2009 p. 12">Paul Gottfried, ''Conservatism in America: Making Sense of the American Right'', p. 9, "Postwar conservatives set about creating their own synthesis of free-market capitalism, Christian morality, and the global struggle against Communism." (2009); Gottfried, ''Theologies and moral concern'' (1995) p. 12</ref><br>[[经济自由主义]]<ref>[http://www.jstor.org/discover/10.2307/3485908?uid=3739864&uid=2&uid=4&uid=3739256&sid=21104580423173. Laissez-faire capitalism and economic liberalism]. Jstor.com. Retrieved on 2014-08-12.</ref><br>[[财政保守主义]]<ref>{{cite web|last1=Quinn|first1=Justin|title=Fiscal Conservatism|url=http://usconservatives.about.com/od/typesofconservatives/a/FiscalCons.htm|website=about news|ref=While fiscal conservatism has become a buzzword in Washington, DC, much of the Republican base remains committed to its ideals.|accessdate=2014-05-05}}</ref><br>[[社会保守主义]]<ref>[http://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13/2/5/Nair-conservatism/ No Country for Old Social Conservatives?] . Nair. Thecrimson.com. Retrieved on 2014-08-17.</ref><br>'''派别:'''<br>[[中间主义]]<ref name="auto1">{{cite news|last=Siegel|first=Josh|title=Centrist Republicans and Democrats meet to devise bipartisan healthcare plan|url=https://www.washingtonexaminer.com/centrist-republicans-and-democrats-meet-to-devise-bipartisan-healthcare-plan|work=[[The Washington Examiner]]|date=2017-07-18|access-date=2018-05-05}}</ref><br>[[自由意志主義]]<ref name="gopfuture">{{cite book|first=William J.|last=Miller|publisher=Lexington Books|title=The 2012 Nominat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Republican Party|year=2013|page=39}}</ref><br>[[新保守主義]]<ref name="gopfuture"/><br>[[右翼民粹主義]]<ref name="Cassidy">{{cite web|url=https://www.newyorker.com/news/john-cassidy/donald-trump-is-transforming-the-g-o-p-into-a-populist-nativist-party|title=Donald Trump is Transforming the G.O.P. Into a Populist, Nativist Party|last=Cassidy|first=John|website=[[The New Yorker]]|date=2016-02-29|access-date=2016-07-22}}</ref><ref name="auto2">{{cite web|url=https://www.theatlantic.com/politics/archive/2016/07/populism-american-right/489800/|title=Why Is Populism Winning on the American Right?|website=[[The Atlantic]]|last=Gould|first=J.J.|date=2016-07-02|access-date=2017-03-11}}</ref>
|position = [[中間偏右]]至[[右翼]]
|position = [[中間偏右]]至[[右翼]]
|international = [[国际民主联盟]]
|international = [[国际民主联盟]]
|european = [[欧洲保守派和改革主义者党]]<ref name="AECR membership">{{Cite web|title=About|url=https://www.ecrparty.eu/about|accessdate=2020-04-01|work=ECR Party|||}}</ref>(区域伙伴)
|european = [[欧洲保守派和改革主义者党]]<ref name="AECR membership">{{Cite web|title=About|url=https://www.ecrparty.eu/about|accessdate=2020-04-01|work=ECR Party}}</ref>(区域伙伴)
|affiliation1_title = 区域组织
|affiliation1_title = 区域组织
|affiliation1 = {{le|亚太民主联盟|Asia Pacific Democrat Union}}<ref>{{Cite web|url=https://www.idu.org/events/apdu-organizing-a-campaign-seminar/|||title=APDU Campaign Seminar &#124; International Democrat Union||accessdate=2019-03-20}}</ref>
|affiliation1 = {{le|亚太民主联盟|Asia Pacific Democrat Union}}<ref>{{Cite web|url=https://www.idu.org/events/apdu-organizing-a-campaign-seminar/|||title=APDU Campaign Seminar &#124; International Democrat Union||accessdate=2019-03-20}}</ref>
第75行: 第75行:
=== 19世紀 ===
=== 19世紀 ===
[[File:Birthplace of the US Republican Party 1.jpg|thumb|left|位於威斯康星州瑞盆市(Ripon)的這間校舍是共和黨在1854年的創黨地點。]]
[[File:Birthplace of the US Republican Party 1.jpg|thumb|left|位於威斯康星州瑞盆市(Ripon)的這間校舍是共和黨在1854年的創黨地點。]]
共和党于1854年由反对扩张[[奴隶制]]、前[[辉格党]]和前自由农民的力量在北部各州成立。共和党很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民主党和短暂流行的一无所知党的主要反对派。该党是在反对《[[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废除了[[密苏里妥协]],使[[堪薩斯領地]]和[[內布拉斯加領地]]实行奴隶制,并计划在未来使其成为蓄奴州<ref>{{cite web|url=https://www.senate.gov/artandhistory/history/minute/Kansas_Nebraska_Act.htm|title=U.S. Senate: The Kansas-Nebraska Act|website=www.senate.gov|access-date=2019-03-28|||}}</ref><ref>{{cite web|url=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history/wealthy-activist-who-helped-turn-bleeding-kansas-free-180964494/|title=The Wealthy Activist Who Helped Turn "Bleeding Kansas" Free|website=Smithsonian|access-date=2019-03-28|||}}</ref>。共和党人呼吁经济和社会现代化。他们谴责奴隶制的扩张是一种巨大的罪恶,但并未要求在南部各州终结奴隶制。1854年3月20日,在威斯康星州里彭举行了反对内布拉斯加州大运动的第一次公开会议,并提出了共和党的名称<ref>{{cite web|url=http://content.wisconsinhistory.org/cdm4/document.php?CISOROOT=/tp&CISOPTR=46379&CISOSHOW=46363|title=The Origin of the Republican Party, A. F. Gilman, Ripon College, 1914|publisher=Content.wisconsinhistory.org|access-date=2012-01-17|||}}</ref>。选择这个名字是为了向[[托马斯·杰斐逊]]的[[民主共和黨]]致敬<ref>{{cite web|url=https://www.gop.com/history/|title=History of the GOP|publisher=GOP|access-date=2017-05-09|||}}</ref>。第一届官方政党大会于1854年7月6日在[[傑克遜 (密歇根州)|密歇根州杰克逊]]举行<!-- removed_ref site196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在1856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该党通过了一个全国纲领,强调反对将奴隶制扩大到美国领土<ref>{{cite web|url=https://www.loc.gov/rr/main/polcon/republicanindex.html|title=Republican National Political Conventions 1856–2008 (Library of Congress)|website=www.loc.gov|access-date=2019-03-12|||}}</ref>。尽管共和党候选人[[約翰·福瑞蒙特]]在185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输给了[[詹姆斯·布坎南]],但布坎南只赢得了北方14个州中的4个,以及以微弱优势在他的家乡[[宾夕法尼亚州]]获胜<ref name="auto4">{{cite web|url=https://www.history.com/this-day-in-history/first-republican-national-convention-ends|title=First 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 ends|author=<!--Staff writer(s); no by-line.-->|website=[[歷史頻道|History]]|date=2010-02-09|access-date=2019-03-22|||}}</ref><ref name="Cooper">{{cite web|url=https://millercenter.org/president/buchanan/campaigns-and-elections|title=James Buchanan: Campaigns and Elections|first=William|last=Cooper|date=2016-10-04||publisher=[[Miller Center of Public Affairs]]|access-date=2021-05-31}}</ref>。
共和党于1854年由反对扩张[[奴隶制]]、前[[辉格党]]和前自由农民的力量在北部各州成立。共和党很快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民主党和短暂流行的一无所知党的主要反对派。该党是在反对《[[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废除了[[密苏里妥协]],使[[堪薩斯領地]]和[[內布拉斯加領地]]实行奴隶制,并计划在未来使其成为蓄奴州<ref>{{cite web|url=https://www.senate.gov/artandhistory/history/minute/Kansas_Nebraska_Act.htm|title=U.S. Senate: The Kansas-Nebraska Act|website=www.senate.gov|access-date=2019-03-28}}</ref><ref>{{cite web|url=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history/wealthy-activist-who-helped-turn-bleeding-kansas-free-180964494/|title=The Wealthy Activist Who Helped Turn "Bleeding Kansas" Free|website=Smithsonian|access-date=2019-03-28}}</ref>。共和党人呼吁经济和社会现代化。他们谴责奴隶制的扩张是一种巨大的罪恶,但并未要求在南部各州终结奴隶制。1854年3月20日,在威斯康星州里彭举行了反对内布拉斯加州大运动的第一次公开会议,并提出了共和党的名称<ref>{{cite web|url=http://content.wisconsinhistory.org/cdm4/document.php?CISOROOT=/tp&CISOPTR=46379&CISOSHOW=46363|title=The Origin of the Republican Party, A. F. Gilman, Ripon College, 1914|publisher=Content.wisconsinhistory.org|access-date=2012-01-17}}</ref>。选择这个名字是为了向[[托马斯·杰斐逊]]的[[民主共和黨]]致敬<ref>{{cite web|url=https://www.gop.com/history/|title=History of the GOP|publisher=GOP|access-date=2017-05-09}}</ref>。第一届官方政党大会于1854年7月6日在[[傑克遜 (密歇根州)|密歇根州杰克逊]]举行<!-- removed_ref site196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在1856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该党通过了一个全国纲领,强调反对将奴隶制扩大到美国领土<ref>{{cite web|url=https://www.loc.gov/rr/main/polcon/republicanindex.html|title=Republican National Political Conventions 1856–2008 (Library of Congress)|website=www.loc.gov|access-date=2019-03-12}}</ref>。尽管共和党候选人[[約翰·福瑞蒙特]]在185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输给了[[詹姆斯·布坎南]],但布坎南只赢得了北方14个州中的4个,以及以微弱优势在他的家乡[[宾夕法尼亚州]]获胜<ref name="auto4">{{cite web|url=https://www.history.com/this-day-in-history/first-republican-national-convention-ends|title=First 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 ends|author=<!--Staff writer(s); no by-line.-->|website=[[歷史頻道|History]]|date=2010-02-09|access-date=2019-03-22}}</ref><ref name="Cooper">{{cite web|url=https://millercenter.org/president/buchanan/campaigns-and-elections|title=James Buchanan: Campaigns and Elections|first=William|last=Cooper|date=2016-10-04||publisher=[[Miller Center of Public Affairs]]|access-date=2021-05-31}}</ref>。


[[File:Abraham Lincoln head on shoulders photo portrait.jpg|right|thumb|[[亚伯拉罕·林肯]]是第一位共和黨總統(1861-1865年在任)。]]
[[File:Abraham Lincoln head on shoulders photo portrait.jpg|right|thumb|[[亚伯拉罕·林肯]]是第一位共和黨總統(1861-1865年在任)。]]
第137行: 第137行:
==== 雷根革命 ====
==== 雷根革命 ====
[[File:Official Portrait of President Reagan 1981.jpg|thumb|隆納·雷根在1980年代提出的[[雷根經濟學]]對共和黨及美國[[保守主義]]影響至今,他亦是現代共和黨的楷模。]]
[[File:Official Portrait of President Reagan 1981.jpg|thumb|隆納·雷根在1980年代提出的[[雷根經濟學]]對共和黨及美國[[保守主義]]影響至今,他亦是現代共和黨的楷模。]]
[[罗纳德·里根]]在[[1980年美国总统选举|1980年總統選舉]]勝利,成為美國政治板塊的主要分水嶺。在1980年,由於民主黨已經失去大多數社會-經濟階層的支持,加上[[伊朗伊斯蘭革命]]導致的人質事件,使得里根得以壓倒性勝利。在[[1984年美国总统选举|1984年的選舉]],雷根在普選中贏得了將近60%的選票,並且囊括49個州的選舉人團票,民主黨提名的[[沃尔特·蒙代尔]]只獲得他的老家[[明尼蘇達州]]和[[哥倫比亞特區]],使雷根創下了獲得525張選舉人票(全部538張)的紀錄,即使是在明尼蘇達州,蒙代尔也只超過了雷根3,761票,意味著雷根差點就要創下贏得全部五十個州的歷史紀錄<ref>{{cite web |title = 1984 Presidential Election Results - Minnesota |url = http://uselectionatlas.org/RESULTS/state.php?year=1984&f=1&off=0&fips=27&submit=Retrieve |accessdate = 2006-11-18 |||}}</ref>。
[[罗纳德·里根]]在[[1980年美国总统选举|1980年總統選舉]]勝利,成為美國政治板塊的主要分水嶺。在1980年,由於民主黨已經失去大多數社會-經濟階層的支持,加上[[伊朗伊斯蘭革命]]導致的人質事件,使得里根得以壓倒性勝利。在[[1984年美国总统选举|1984年的選舉]],雷根在普選中贏得了將近60%的選票,並且囊括49個州的選舉人團票,民主黨提名的[[沃尔特·蒙代尔]]只獲得他的老家[[明尼蘇達州]]和[[哥倫比亞特區]],使雷根創下了獲得525張選舉人票(全部538張)的紀錄,即使是在明尼蘇達州,蒙代尔也只超過了雷根3,761票,意味著雷根差點就要創下贏得全部五十個州的歷史紀錄<ref>{{cite web |title = 1984 Presidential Election Results - Minnesota |url = http://uselectionatlas.org/RESULTS/state.php?year=1984&f=1&off=0&fips=27&submit=Retrieve |accessdate = 2006-11-18 }}</ref>。


政治評論家則試著解釋為何雷根能獲得如此龐大的支持度,他們以「雷根民主黨人」來描述那些選擇投給了雷根的民主黨人。雷根民主黨人在1980年代前原先都是民主黨的支持者,大部分是[[白人]][[藍領]][[工人階級]]及[[農民]]在1980年代選擇投給共和黨,使得他們能獲得壓倒性的勝利。這些雷根民主黨人大多為[[藍領]]階級、住在傳統屬於民主黨的地區、並且被雷根在墮胎等社會議題以及強硬的外交政策所吸引。他們在1992年和1996年便不再繼續支持共和黨了(部分選擇改為投給),因此使他們成為1980年代的特殊現象。
政治評論家則試著解釋為何雷根能獲得如此龐大的支持度,他們以「雷根民主黨人」來描述那些選擇投給了雷根的民主黨人。雷根民主黨人在1980年代前原先都是民主黨的支持者,大部分是[[白人]][[藍領]][[工人階級]]及[[農民]]在1980年代選擇投給共和黨,使得他們能獲得壓倒性的勝利。這些雷根民主黨人大多為[[藍領]]階級、住在傳統屬於民主黨的地區、並且被雷根在墮胎等社會議題以及強硬的外交政策所吸引。他們在1992年和1996年便不再繼續支持共和黨了(部分選擇改為投給),因此使他們成為1980年代的特殊現象。
第169行: 第169行:
共和黨的評論者指出共和黨受益於郊區人口的增長,尤其是在共和黨占優勢的[[美國南部]],同時傳統民主黨的重鎮如東北「五大湖區」、「中大西洋區」和「新英格蘭區」都會帶的人口開始減少。由於人口的轉移,還使得布希在2000年至2004年之間多獲得了6張選舉人團票(根據每十年一次的全美人口普查分配聯邦眾議員席位,並進而影響選舉人團之票數)。在2004年大選中,美國成長最快的前一百個都市中的九十七個都是由布希獲勝,這也顯示出共和黨在新興都市(有別於傳統大城)和南方大都會區的支持度躍升。布什亦贏得相當高的[[少數族群]]的選票,在2004年亦取得44%的拉美裔選票。反伊戰的示威情緒並不能阻止布希連任。
共和黨的評論者指出共和黨受益於郊區人口的增長,尤其是在共和黨占優勢的[[美國南部]],同時傳統民主黨的重鎮如東北「五大湖區」、「中大西洋區」和「新英格蘭區」都會帶的人口開始減少。由於人口的轉移,還使得布希在2000年至2004年之間多獲得了6張選舉人團票(根據每十年一次的全美人口普查分配聯邦眾議員席位,並進而影響選舉人團之票數)。在2004年大選中,美國成長最快的前一百個都市中的九十七個都是由布希獲勝,這也顯示出共和黨在新興都市(有別於傳統大城)和南方大都會區的支持度躍升。布什亦贏得相當高的[[少數族群]]的選票,在2004年亦取得44%的拉美裔選票。反伊戰的示威情緒並不能阻止布希連任。


然而,自由派評論者則認為非地域性的社會人口統計傾向於對民主黨有利,他們指出快速增加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受過[[高等教育]]和年輕人通常較傾向支持民主黨),以及共和黨在白人和鄉村的基本票源亦可能出現流失<ref>{{cite news |last=Judis |first=John B. |coauthors=Teixeira, Ruy |title=Movement Interruptus |publisher=The American Prospect |date=2005-01-04 |url=http://www.prospect.org/web/page.ww?section=root&name=ViewPrint&articleId=8955 |accessdate=2006-11-18 |||}}</ref>。
然而,自由派評論者則認為非地域性的社會人口統計傾向於對民主黨有利,他們指出快速增加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受過[[高等教育]]和年輕人通常較傾向支持民主黨),以及共和黨在白人和鄉村的基本票源亦可能出現流失<ref>{{cite news |last=Judis |first=John B. |coauthors=Teixeira, Ruy |title=Movement Interruptus |publisher=The American Prospect |date=2005-01-04 |url=http://www.prospect.org/web/page.ww?section=root&name=ViewPrint&articleId=8955 |accessdate=2006-11-18 }}</ref>。


共和黨贏得2004年的總統選舉,2005年9月,[[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颶風卡特里娜]]摧毀了[[新奥爾良]]以及週遭的一大段地區,布希政府在救災上的反應被批評為不夠迅速和充分,聯邦緊急應變中心(FEMA)的署長也被迫辭職。包括共和黨眾議院議長在內的數名國會議員則被控在選舉募款上有舞弊行為,民主黨則藉機大肆炒作這個議題,使布希的支持度大幅下降。在2005年11月的選舉中,共和黨籍的[[紐約市市長]][[麥克·彭博]]以壓倒性勝利當選連任,成為共和黨在一向屬於民主黨重鎮的紐約市的第四次連續勝利。
共和黨贏得2004年的總統選舉,2005年9月,[[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颶風卡特里娜]]摧毀了[[新奥爾良]]以及週遭的一大段地區,布希政府在救災上的反應被批評為不夠迅速和充分,聯邦緊急應變中心(FEMA)的署長也被迫辭職。包括共和黨眾議院議長在內的數名國會議員則被控在選舉募款上有舞弊行為,民主黨則藉機大肆炒作這個議題,使布希的支持度大幅下降。在2005年11月的選舉中,共和黨籍的[[紐約市市長]][[麥克·彭博]]以壓倒性勝利當選連任,成為共和黨在一向屬於民主黨重鎮的紐約市的第四次連續勝利。
第185行: 第185行:
雖然角逐者眾,但事前被公眾所看好的幾位候選人中,在全國民調本來居於領先的朱利安尼由於策略失誤,在佛羅里達州初選失敗後退出。自我定位為保守派的羅姆尼則受到前[[美南浸信會]]牧師麥克.哈克比的挑戰,進而在「超級星期二」的多州初選中未能取得以保守派為主的南方或是大州支持而中止競選活動。最開始聲勢趨弱的約翰.麥凱恩則是在贏得新罕布夏初選後重振旗鼓,獲得許多共和黨政治要人背書支持,陸續贏得許多關鍵大州並取得壓倒性領先。更於俗稱「迷你星期二」的德克薩斯、俄亥俄、佛蒙特與羅德島四州初選中擊敗僅剩的對手哈克比後,正式取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資格。其副手人選是[[阿拉斯加州]]的州長[[莎拉·佩林]]。最後,2008年11月5日晚上,麥凱恩向支持者承認敗選,並向[[貝拉克·奧巴馬]]致意。
雖然角逐者眾,但事前被公眾所看好的幾位候選人中,在全國民調本來居於領先的朱利安尼由於策略失誤,在佛羅里達州初選失敗後退出。自我定位為保守派的羅姆尼則受到前[[美南浸信會]]牧師麥克.哈克比的挑戰,進而在「超級星期二」的多州初選中未能取得以保守派為主的南方或是大州支持而中止競選活動。最開始聲勢趨弱的約翰.麥凱恩則是在贏得新罕布夏初選後重振旗鼓,獲得許多共和黨政治要人背書支持,陸續贏得許多關鍵大州並取得壓倒性領先。更於俗稱「迷你星期二」的德克薩斯、俄亥俄、佛蒙特與羅德島四州初選中擊敗僅剩的對手哈克比後,正式取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資格。其副手人選是[[阿拉斯加州]]的州長[[莎拉·佩林]]。最後,2008年11月5日晚上,麥凱恩向支持者承認敗選,並向[[貝拉克·奧巴馬]]致意。


2009年1月30日,在首位[[非洲裔美國人|非裔]]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職十天後,前[[马里兰州]]副州长[[迈克尔·斯蒂尔]]當選「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使其成为「共和党史上首位非洲裔黨主席」。<ref>{{cite news |publisher=[[新華社]] |date=2009-01-30 |title=美共和党产生首位非洲裔领袖 |ur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1/31/content_10738798.htm |accessdate=2009-02-01 |||}}</ref>
2009年1月30日,在首位[[非洲裔美國人|非裔]]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職十天後,前[[马里兰州]]副州长[[迈克尔·斯蒂尔]]當選「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使其成为「共和党史上首位非洲裔黨主席」。<ref>{{cite news |publisher=[[新華社]] |date=2009-01-30 |title=美共和党产生首位非洲裔领袖 |ur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1/31/content_10738798.htm |accessdate=2009-02-01 }}</ref>


[[2010年美國中期選舉]]期間,共和黨的國會議員提出了包括一系列對民主黨政府政策的不同意見,並致力於平衡預算、削減赤字和增進就業等,共和黨將這一系列政見命名為「對美國承諾」(Pledge To America),以此作為2010年選舉的全國文宣主軸。
[[2010年美國中期選舉]]期間,共和黨的國會議員提出了包括一系列對民主黨政府政策的不同意見,並致力於平衡預算、削減赤字和增進就業等,共和黨將這一系列政見命名為「對美國承諾」(Pledge To America),以此作為2010年選舉的全國文宣主軸。
第201行: 第201行:
與民主黨相較,共和黨在社會議題上傾向[[保守主义|保守主義]],在經濟上則接近於[[自由意志主義]],並且與[[华尔街]](象徵大企業)和[[商业街]](象徵中小企業)都有緊密的關係,但很少獲得[[工会]]團體的支持<!-- removed_ref site196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
與民主黨相較,共和黨在社會議題上傾向[[保守主义|保守主義]],在經濟上則接近於[[自由意志主義]],並且與[[华尔街]](象徵大企業)和[[商业街]](象徵中小企業)都有緊密的關係,但很少獲得[[工会]]團體的支持<!-- removed_ref site196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


共和黨支持[[小政府]]、低稅賦、在經濟議題上主張限制政府規模、並且支持商業發展,推動親[[企業]]和[[工商業]]的政策;而在一些社會議題如[[堕胎]]上共和黨則強烈反對<ref>{{cite web |title=Republican Party Platform of 1980 |publisher=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url=http://www.presidency.ucsb.edu/showplatforms.php?platindex=R1980 |accessdate=2006-11-19 |||}}</ref>。在1981年的就職演說中,[[罗纳德·里根|雷根]]總結了他對於限制政府規模的理念:「在目前的危機中,政府並不是解決我們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ref>{{cite web |title=Ronald Reagan's Inaugural Address, January 20th, 1981 |publisher=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url=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index.php?pid=43130 |accessdate=2006-11-19 |||}}</ref>雷根的演說顯示了主流共和黨人對政府的態度。
共和黨支持[[小政府]]、低稅賦、在經濟議題上主張限制政府規模、並且支持商業發展,推動親[[企業]]和[[工商業]]的政策;而在一些社會議題如[[堕胎]]上共和黨則強烈反對<ref>{{cite web |title=Republican Party Platform of 1980 |publisher=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url=http://www.presidency.ucsb.edu/showplatforms.php?platindex=R1980 |accessdate=2006-11-19 }}</ref>。在1981年的就職演說中,[[罗纳德·里根|雷根]]總結了他對於限制政府規模的理念:「在目前的危機中,政府並不是解決我們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ref>{{cite web |title=Ronald Reagan's Inaugural Address, January 20th, 1981 |publisher=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url=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index.php?pid=43130 |accessdate=2006-11-19 }}</ref>雷根的演說顯示了主流共和黨人對政府的態度。


自從1980年以來,共和黨內部如同政治評論者George Will所說的:「並立著兩種關係緊張的保守主義派系—西部和南部。」依據他的說法,西部的流派「大體上是自由意志主義,認為裁減[[大政府]]後將能使一個培育自由責任感的公民社會繁榮發展。」然而,南部的流派則反映出[[福音神學|福音教派]]和[[基督教基本教义派]]的宗教理念,較少關注經濟的議題(很多是[[白人]][[工人階級]]和[[農民]],部分更長年依靠[[社會福利]]為生),但卻更注重道德的社會文化議題,例如反對[[堕胎]]和[[同性戀]]<!-- removed_ref site199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美國中西部及南部也有著穩固的福音教派共和黨勢力,而且在1980年代後成為共和黨的票源基礎。事實上,經濟自由意志主義和社會保守主義這兩種派系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他們在共和黨內往往是互相重疊的,很多共和黨的政治人物同時擁有這兩種政治意識形態。
自從1980年以來,共和黨內部如同政治評論者George Will所說的:「並立著兩種關係緊張的保守主義派系—西部和南部。」依據他的說法,西部的流派「大體上是自由意志主義,認為裁減[[大政府]]後將能使一個培育自由責任感的公民社會繁榮發展。」然而,南部的流派則反映出[[福音神學|福音教派]]和[[基督教基本教义派]]的宗教理念,較少關注經濟的議題(很多是[[白人]][[工人階級]]和[[農民]],部分更長年依靠[[社會福利]]為生),但卻更注重道德的社會文化議題,例如反對[[堕胎]]和[[同性戀]]<!-- removed_ref site199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美國中西部及南部也有著穩固的福音教派共和黨勢力,而且在1980年代後成為共和黨的票源基礎。事實上,經濟自由意志主義和社會保守主義這兩種派系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他們在共和黨內往往是互相重疊的,很多共和黨的政治人物同時擁有這兩種政治意識形態。
第219行: 第219行:
共和黨人同意應該有一個「安全網絡」並改革社會保障以協助那些較貧窮的人口;然而,他們支持的政策通常開銷較少、較不依靠政府支出、同時對於參與資格也有較嚴格限制。共和黨人強烈支持1996年的福利制度改革,以此提高接受福利制度補助的資格門檻,並且成功地使許多之前依賴福利補助的人口開始尋找工作、自立更生<ref>House Committee on Ways and Means Subcommittee on Human Resources (2003-04-07). [http://waysandmeans.house.gov/News.asp?FormMode=print&ID=64 New Report Shows Welfare Reform Success in Increasing Work and Raising Incomes] . Press release. Retrieved on 2006-11-18.</ref>。
共和黨人同意應該有一個「安全網絡」並改革社會保障以協助那些較貧窮的人口;然而,他們支持的政策通常開銷較少、較不依靠政府支出、同時對於參與資格也有較嚴格限制。共和黨人強烈支持1996年的福利制度改革,以此提高接受福利制度補助的資格門檻,並且成功地使許多之前依賴福利補助的人口開始尋找工作、自立更生<ref>House Committee on Ways and Means Subcommittee on Human Resources (2003-04-07). [http://waysandmeans.house.gov/News.asp?FormMode=print&ID=64 New Report Shows Welfare Reform Success in Increasing Work and Raising Incomes] . Press release. Retrieved on 2006-11-18.</ref>。


共和黨反對一個僅由政府主導的全民健保制度—例如那些在加拿大和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制度,主張一個由當前個人或雇主為基礎選擇的健保制度,並且僅針對年長者提供醫療保險(Medicare)、對貧窮者提供醫療補助(Medicaid)。共和黨在歷史上對於福利制度、醫療保險、以及醫療補助計畫持反對態度。國會裡的共和黨人和布希政府支持削減醫療補助的成長率<ref>{{cite web |last=Wachino |first=Victoria |title=The House Budget Committee's Proposed Medicaid and SCHIP Cuts Are Larger Than Those The Administration Proposed |publisher=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 |url=http://www.cbpp.org/3-10-05health.htm |date=2005-03-10 |accessdate=2006-11-18 |||}}</ref>,而在另一方面,國會裡的共和黨人卻也支持擴展醫療保險,支持從2006年開始對年長者提供新一批的藥品補助計畫。
共和黨反對一個僅由政府主導的全民健保制度—例如那些在加拿大和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制度,主張一個由當前個人或雇主為基礎選擇的健保制度,並且僅針對年長者提供醫療保險(Medicare)、對貧窮者提供醫療補助(Medicaid)。共和黨在歷史上對於福利制度、醫療保險、以及醫療補助計畫持反對態度。國會裡的共和黨人和布希政府支持削減醫療補助的成長率<ref>{{cite web |last=Wachino |first=Victoria |title=The House Budget Committee's Proposed Medicaid and SCHIP Cuts Are Larger Than Those The Administration Proposed |publisher=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 |url=http://www.cbpp.org/3-10-05health.htm |date=2005-03-10 |accessdate=2006-11-18 }}</ref>,而在另一方面,國會裡的共和黨人卻也支持擴展醫療保險,支持從2006年開始對年長者提供新一批的藥品補助計畫。


共和黨通常反對[[工会]],並且支持在地方州和聯邦的層次上頒布許多對組織工會不利的法規<ref name="c24krugman" />,但近年共和黨獲不少[[藍領]]工會、[[警察]]和[[消防員]]工會的支持。
共和黨通常反對[[工会]],並且支持在地方州和聯邦的層次上頒布許多對組織工會不利的法規<ref name="c24krugman" />,但近年共和黨獲不少[[藍領]]工會、[[警察]]和[[消防員]]工會的支持。
第248行: 第248行:


=== 選民基礎 ===
=== 選民基礎 ===
2008年後金融海嘯時代來臨,隨後的布希和歐巴馬政府先後大舉債救市帶來了股市和資產復甦,但勞工階級生活沒有改善甚至更差貧富距離更大,2015年後新一輪總統選舉開跑共和黨內出現川普現象(Trump effect),川普改變了一些黨內勢力版圖,民調發現多數共和黨主力的白人男性底層[[工人階級]],<ref>{{Cite web |url=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323-opinion-zhangtiehchih-trumpandsanders/ |title=共和黨的激變 |accessdate=2016-03-28 |||}}</ref>開始強烈反對各種經濟自由貿易協定和增加移民的法案和政策,他們認為自己在全球自由化中屈居落敗者,永遠不可能打敗日本的品質和中國的生產力,導致工作機會外移被搶走,而在國內也被非白人移民搶工作,並導致美國白人好像在街上越來越佔少數(事實上美國白人比例由1964年的90%降至2014年的72.4%,白人當中比例亦包括[[拉丁裔美國人|拉美]]白人;但非[[拉美]]裔白人卻從1964年的83%降至2014年的62%),外來[[宗教]]尤其是非基督教的也讓他們不安。同時他們不反對醫療保險和大福利來照顧自己,反對的是非法移民也能領福利,[[唐納·川普]]巧妙抓住這種心態而崛起,但他的主張也被認為悖於傳統共和黨價值,而遭到一些黨內老派系反撲,造成了黨內分裂。
2008年後金融海嘯時代來臨,隨後的布希和歐巴馬政府先後大舉債救市帶來了股市和資產復甦,但勞工階級生活沒有改善甚至更差貧富距離更大,2015年後新一輪總統選舉開跑共和黨內出現川普現象(Trump effect),川普改變了一些黨內勢力版圖,民調發現多數共和黨主力的白人男性底層[[工人階級]],<ref>{{Cite web |url=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323-opinion-zhangtiehchih-trumpandsanders/ |title=共和黨的激變 |accessdate=2016-03-28 }}</ref>開始強烈反對各種經濟自由貿易協定和增加移民的法案和政策,他們認為自己在全球自由化中屈居落敗者,永遠不可能打敗日本的品質和中國的生產力,導致工作機會外移被搶走,而在國內也被非白人移民搶工作,並導致美國白人好像在街上越來越佔少數(事實上美國白人比例由1964年的90%降至2014年的72.4%,白人當中比例亦包括[[拉丁裔美國人|拉美]]白人;但非[[拉美]]裔白人卻從1964年的83%降至2014年的62%),外來[[宗教]]尤其是非基督教的也讓他們不安。同時他們不反對醫療保險和大福利來照顧自己,反對的是非法移民也能領福利,[[唐納·川普]]巧妙抓住這種心態而崛起,但他的主張也被認為悖於傳統共和黨價值,而遭到一些黨內老派系反撲,造成了黨內分裂。


== 選票基礎 ==
== 選票基礎 ==
'''商業團體''':共和黨受到各種階層的商業團體的支持,從「[[商业街]]」(Main Street,象徵城鎮中小企業)到「[[华尔街]]」(Wall Street,象徵大型企業)都包括在內。
'''商業團體''':共和黨受到各種階層的商業團體的支持,從「[[商业街]]」(Main Street,象徵城鎮中小企業)到「[[华尔街]]」(Wall Street,象徵大型企業)都包括在內。


'''性別''':自從1980年以來,共和黨在男性選民中受到的支持度要稍微高於女性選民。在2006年的國會選舉中,有47%的男性投給共和黨,而女性則只有43%<ref name=2006cnnexitpolls>{{cite web |title=Exit Polls |publisher=CNN |url=http://www.cnn.com/ELECTION/2006/pages/results/states/US/H/00/epolls.0.html |date=2006-11-07 |accessdate=2006-11-18 |||}}</ref>。
'''性別''':自從1980年以來,共和黨在男性選民中受到的支持度要稍微高於女性選民。在2006年的國會選舉中,有47%的男性投給共和黨,而女性則只有43%<ref name=2006cnnexitpolls>{{cite web |title=Exit Polls |publisher=CNN |url=http://www.cnn.com/ELECTION/2006/pages/results/states/US/H/00/epolls.0.html |date=2006-11-07 |accessdate=2006-11-18 }}</ref>。


'''族裔''':自從1964年以來,共和黨在[[非裔美国人]]中受到的支持度相當少,在近年來的全國性選舉上只獲得不到15%的黑人選票。惟前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斯蒂爾便是非洲裔,小布希內閣兩任國務卿也是非洲裔。小布希在[[拉丁裔美國人|拉美裔人]]中受到的支持度稍微高於以往,2000年獲得35%、而2004年則獲得為數不少的44%。在2004年,44%的[[亞裔美國人]]投給了小布希<ref name=2004cnnexitpolls>{{cite web |title=Exit Polls |publisher=CNN |url=http://www.cnn.com/ELECTION/2004/pages/results/states/US/P/00/epolls.4.html |date=2004-11-02 |accessdate=2006-11-18 |||}}</ref>。而在2006年的眾議院選舉中,共和黨贏得51%的白人選民支持、37%的亞裔、和30%的拉美裔,但只獲得10%的非裔美國人支持<ref name=2006cnnexitpolls />。但總體來說,共和黨在少數族裔的得票率及支持度整體上較民主黨低,多數白人選民支持共和黨。
'''族裔''':自從1964年以來,共和黨在[[非裔美国人]]中受到的支持度相當少,在近年來的全國性選舉上只獲得不到15%的黑人選票。惟前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斯蒂爾便是非洲裔,小布希內閣兩任國務卿也是非洲裔。小布希在[[拉丁裔美國人|拉美裔人]]中受到的支持度稍微高於以往,2000年獲得35%、而2004年則獲得為數不少的44%。在2004年,44%的[[亞裔美國人]]投給了小布希<ref name=2004cnnexitpolls>{{cite web |title=Exit Polls |publisher=CNN |url=http://www.cnn.com/ELECTION/2004/pages/results/states/US/P/00/epolls.4.html |date=2004-11-02 |accessdate=2006-11-18 }}</ref>。而在2006年的眾議院選舉中,共和黨贏得51%的白人選民支持、37%的亞裔、和30%的拉美裔,但只獲得10%的非裔美國人支持<ref name=2006cnnexitpolls />。但總體來說,共和黨在少數族裔的得票率及支持度整體上較民主黨低,多數白人選民支持共和黨。


'''家庭狀態''':在最近的選舉裡,共和黨對於那些有育養小孩的、婚姻狀態穩定的白人家庭有較高吸引力<ref>[http://blog.vdare.com/archives/2005/05/08/affordable-family-formation-the-neglected-key-to-gops-future/ Affordable Family Formation–The Neglected Key To GOP’s Future] by Steve Sailer</ref>。未婚和離婚的婦女在2004年則較為支持民主黨。
'''家庭狀態''':在最近的選舉裡,共和黨對於那些有育養小孩的、婚姻狀態穩定的白人家庭有較高吸引力<ref>[http://blog.vdare.com/archives/2005/05/08/affordable-family-formation-the-neglected-key-to-gops-future/ Affordable Family Formation–The Neglected Key To GOP’s Future] by Steve Sailer</ref>。未婚和離婚的婦女在2004年則較為支持民主黨。
第271行: 第271行:
'''派系''':共和黨的結構相當多元,而且眾多的派系互相競爭政黨政見和提名候選人。目前,保守派在南方最多,主要來自宗教及社會保守主義的支持者。而溫和派則來自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其勢力在以前還曾遍及全國。從1940年代到1970年代之間,這些溫和派共和黨人以[[托马斯·杜威]]、[[纳尔逊·洛克菲勒]]等人為代表,他們通常支配了黨內的總統派系,他們也常被人稱為「洛克菲勒共和黨人」(Rockefeller Republican)。與其他共和黨人相較,溫和派較容易接受新政的政策,包括了政府管制和社會福利,在經濟政策上他們也認同累進稅賦以維持預算平衡。自從1970年代以來溫和派共和黨人勢力逐漸下跌,但他們在共和黨總統的內閣裡仍佔有一定職位。
'''派系''':共和黨的結構相當多元,而且眾多的派系互相競爭政黨政見和提名候選人。目前,保守派在南方最多,主要來自宗教及社會保守主義的支持者。而溫和派則來自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其勢力在以前還曾遍及全國。從1940年代到1970年代之間,這些溫和派共和黨人以[[托马斯·杜威]]、[[纳尔逊·洛克菲勒]]等人為代表,他們通常支配了黨內的總統派系,他們也常被人稱為「洛克菲勒共和黨人」(Rockefeller Republican)。與其他共和黨人相較,溫和派較容易接受新政的政策,包括了政府管制和社會福利,在經濟政策上他們也認同累進稅賦以維持預算平衡。自從1970年代以來溫和派共和黨人勢力逐漸下跌,但他們在共和黨總統的內閣裡仍佔有一定職位。


直到2006年為止,對於[[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2008年選舉]]的民調顯示大眾最支持的前三名共和黨候選人分別是[[康多莉扎·赖斯]]、[[魯迪·朱利安尼]]、和約翰·麥凱恩,主要是因為這三人的政治立場相對較為溫和<ref>{{cite web |title=Public Sours on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publisher=Pew Research Center |url=http://www.people-press.org/reports/display.php3?ReportID=261 |date=2005-10-25 |accessdate=2006-11-18 |||}}</ref>。更保守的共和黨人如山姆·布朗貝克、紐特·金里奇則民調落後,很少達到10%的支持。
直到2006年為止,對於[[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2008年選舉]]的民調顯示大眾最支持的前三名共和黨候選人分別是[[康多莉扎·赖斯]]、[[魯迪·朱利安尼]]、和約翰·麥凱恩,主要是因為這三人的政治立場相對較為溫和<ref>{{cite web |title=Public Sours on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publisher=Pew Research Center |url=http://www.people-press.org/reports/display.php3?ReportID=261 |date=2005-10-25 |accessdate=2006-11-18 }}</ref>。更保守的共和黨人如山姆·布朗貝克、紐特·金里奇則民調落後,很少達到10%的支持。


此外,在民主黨籍的歐巴馬就任總統以來,部分的保守派人士集結「反對[[大政府]]」的勢力成為[[茶黨運動]],並在美國掀起一陣政治旋風。一些保守的共和黨人受到茶黨運動支持參與選舉,並有數名候選人在初選中擊敗較為溫和的共和黨人,進而又在大選中獲勝。
此外,在民主黨籍的歐巴馬就任總統以來,部分的保守派人士集結「反對[[大政府]]」的勢力成為[[茶黨運動]],並在美國掀起一陣政治旋風。一些保守的共和黨人受到茶黨運動支持參與選舉,並有數名候選人在初選中擊敗較為溫和的共和黨人,進而又在大選中獲勝。
第286行: 第286行:
|width=300
|width=300
|image1=NastRepublicanElephant.jpg
|image1=NastRepublicanElephant.jpg
|caption1=托马斯·纳斯特在1874年所繪的政治漫畫,圖中代表共和黨的大象正在摧毀民主黨脆弱的政見<ref name=harpweek>{{cite web |title=The Third-Term Panic |work=Cartoon of the Day |publisher= |location= |date=2003-11-07 |url=http://www.harpweek.com/09Cartoon/BrowseByDateCartoon.asp?Year=2003&Month=November&Date=7 |accessdate=2011-09-05 |||}}</ref>
|caption1=托马斯·纳斯特在1874年所繪的政治漫畫,圖中代表共和黨的大象正在摧毀民主黨脆弱的政見<ref name=harpweek>{{cite web |title=The Third-Term Panic |work=Cartoon of the Day |publisher= |location= |date=2003-11-07 |url=http://www.harpweek.com/09Cartoon/BrowseByDateCartoon.asp?Year=2003&Month=November&Date=7 |accessdate=2011-09-05 }}</ref>
|image2=Republicanlogo.svg|300px
|image2=Republicanlogo.svg|300px
|caption2=共和黨的標誌,大象
|caption2=共和黨的標誌,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