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士华: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参考资料:​我来啦, replaced: 員 → 员, 國 → 国, 學 → 学 (2), 會 → 会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未显示5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第8行: 第8行:
| 知名原因 = 中国碳十四[[放射性碳定年法]]的先行者
| 知名原因 = 中国碳十四[[放射性碳定年法]]的先行者
| 机构 = {{PRC}}[[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机构 = {{PRC}}[[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性 = 男
| 性 = 男
| 职业 = [[考古学家]]
| 职业 = [[考古学家]]
| 别名 =
| 别名 =
第15行: 第15行:


== 生平 ==
== 生平 ==
幼时在[[赵园小学]]读小学,后考入[[励志中学]]进行初中学业,1947年转入[[南通县立中学]]完成初中学业,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立[[南通中学]]完成高中学业,1951年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1952年调剂到[[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受核物理专业学习班的培训,1956年进入核探测器组工作<ref name="中国社会科学网">{{cite web |author1=中国社会科学网 |title=仇士华 |url=http://cass.cssn.cn/xuebuweiyuan/rongyuxuebuweiyuan/qsh/ |website=中国社会科学院 |accessdate=2019-04-28 |archive-date=2021-01-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19063031/http://cass.cssn.cn/xuebuweiyuan/rongyuxuebuweiyuan/qsh/ |dead-url=no }}</ref>。1959年调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负责建立碳十四测年实验室<ref>{{cite journal |title=仇士华学术成就简介 |journal=江汉论坛 |date=2009 |issue=09 |page=144}}</ref>。1962 年,实验室已经可以全面试运行,但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了成本高、效率低、误差大,1965年,仇士华与同事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实验室正式运行<ref name="访谈录">{{cite journal |author1=仇士华 |author2=张雪莲 |title=中国碳十四年代学的始创者——仇士华先生访谈录 |journal=南方文物 |date=2008 |issue=04 |pages=8-15}}</ref>。1978年,主持了继美国草酸、澳大利亚蔗糖、维也纳淀粉等国际标准之后的中国糖碳标准的制备<ref>{{cite web |author1=张雪莲 |title=中国碳十四年代学的始创者--仇士华 |url=http://www.kaogu.cn/cn/kaogurenwu/renwuzhuanfang/2013/1026/41305.html |website=中国考古网 |accessdate=2019-04-28}}</ref>。80年代发起并组织了[[中国碳十四学会]]<ref name="中国社会科学网"/>。1996年任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专家组组长<ref name="访谈录"/>。先后任考古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ref name="中国社会科学网"/>。 2006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ref>{{cite web |author1=佚名 |title=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简介 |url=http://kyj.cssn.cn/zgshkxyxb/xbwy/201507/t20150707_2568802.shtml |website=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学部工作局 |accessdate=2019-04-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18103806/http://kyj.cssn.cn/zgshkxyxb/xbwy/201507/t20150707_2568802.shtml |archive-date=2020-03-18 |dead-url=yes }}</ref>。
幼时在[[赵园小学]]读小学,后考入[[励志中学]]进行初中学业,1947年转入[[南通县立中学]]完成初中学业,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立[[南通中学]]完成高中学业,1951年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1952年调剂到[[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受核物理专业学习班的培训,1956年进入核探测器组工作<ref name="中国社会科学网">{{cite web |author1=中国社会科学网 |title=仇士华 |url=http://cass.cssn.cn/xuebuweiyuan/rongyuxuebuweiyuan/qsh/ |website=中国社会科学院 |accessdate=2019-04-28 }}</ref>。1959年调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负责建立碳十四测年实验室<ref>{{cite journal |title=仇士华学术成就简介 |journal=江汉论坛 |date=2009 |issue=09 |page=144}}</ref>。1962 年,实验室已经可以全面试运行,但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了成本高、效率低、误差大,1965年,仇士华与同事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实验室正式运行<ref name="访谈录">{{cite journal |author1=仇士华 |author2=张雪莲 |title=中国碳十四年代学的始创者——仇士华先生访谈录 |journal=南方文物 |date=2008 |issue=04 |pages=8-15}}</ref>。1978年,主持了继美国草酸、澳大利亚蔗糖、维也纳淀粉等国际标准之后的中国糖碳标准的制备<ref>{{cite web |author1=张雪莲 |title=中国碳十四年代学的始创者--仇士华 |url=http://www.kaogu.cn/cn/kaogurenwu/renwuzhuanfang/2013/1026/41305.html |website=中国考古网 |accessdate=2019-04-28}}</ref>。80年代发起并组织了[[中国碳十四学会]]<ref name="中国社会科学网"/>。1996年任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专家组组长<ref name="访谈录"/>。先后任考古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ref name="中国社会科学网"/>。 2006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ref>{{cite web |author1=佚名 |title=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简介 |url=http://kyj.cssn.cn/zgshkxyxb/xbwy/201507/t20150707_2568802.shtml |website=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学部工作局 |accessdate=2019-04-26 }}</ref>。


== 出版物 ==
== 出版物 ==
第26行: 第26行: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reflist}}
{{reflist}}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