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泡沫: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移除无用链接)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未显示4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4行: 第4行:
}}
}}


'''互聯網泡沫'''(又稱'''科網泡沫'''<ref>James K. Galbraith and Travis Hale (2004). [http://utip.gov.utexas.edu/papers/utip_27.pdf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bble] . University of Texas Inequality Project Working Paper</ref>或'''dot-com泡沫''')是指由1995年至2001年間與[[資訊科技]]及[[互聯網]]相關的[[投機]][[泡沫經濟|泡沫]]事件。在[[歐洲|歐]][[美國|美]]、[[亞洲]]多個[[股票市場]]中,互聯網及資訊科技相關[[企]]的股價高速上升,在2000年3月10日[[納斯達克指數]]觸及5,408.60<ref>[http://business-finance.top10-digest.com/stocks-rally-to-pre-crisis-heights/ Stocks Rally to Pre-Crisis Heights | Business and Finance Digest] . Business-finance.top10-digest.com. Retrieved on 2013-07-19.</ref>的最高點時達到頂峰,且以5,048.62收盤。在此期間,西方國家的投機者看到互聯網板塊及相關領域的快速增长,紛紛向此一方面投机。然而互联网板块的发展是一个繁荣和萧条的周期,'''互联网热潮'''有时指持续在1990年代的互联网的稳定商业增长,以及1993年[[Mosaic浏览器]]为标志的[[全球資訊網]]。
'''互聯網泡沫'''(又稱'''科網泡沫'''<ref>James K. Galbraith and Travis Hale (2004). [http://utip.gov.utexas.edu/papers/utip_27.pdf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bble] . University of Texas Inequality Project Working Paper</ref>或'''dot-com泡沫''')是指由1995年至2001年間與[[資訊科技]]及[[互聯網]]相關的[[投機]][[泡沫經濟|泡沫]]事件。在[[歐洲|歐]][[美國|美]]、[[亞洲]]多個[[股票市場]]中,互聯網及資訊科技相關[[企]]的股價高速上升,在2000年3月10日[[納斯達克指數]]觸及5,408.60<ref>[http://business-finance.top10-digest.com/stocks-rally-to-pre-crisis-heights/ Stocks Rally to Pre-Crisis Heights | Business and Finance Digest] . Business-finance.top10-digest.com. Retrieved on 2013-07-19.</ref>的最高點時達到頂峰,且以5,048.62收盤。在此期間,西方國家的投機者看到互聯網板塊及相關領域的快速增长,紛紛向此一方面投机。然而互联网板块的发展是一个繁荣和萧条的周期,'''互联网热潮'''有时指持续在1990年代的互联网的稳定商业增长,以及1993年[[Mosaic浏览器]]为标志的[[全球資訊網]]。


这一时期的标志是通常被称为“[[.com]]”的互联网公司不斷成立。公司可以简单地通过在他们名字上添加“e-”前缀或是“.com”的后缀来使其股票价格增长,某作者称其为“前缀投资”<ref>[http://www.techdirt.com/articles/20031204/0824235.shtml Nanotech Excitement Boosts Wrong Stock] , The Market by Mike Maznick, Techdirt.com, 4 December 2003</ref>。
这一时期的标志是通常被称为“[[.com]]”的互联网公司不斷成立。公司可以简单地通过在他们名字上添加“e-”前缀或是“.com”的后缀来使其股票价格增长,某作者称其为“前缀投资”<ref>[http://www.techdirt.com/articles/20031204/0824235.shtml Nanotech Excitement Boosts Wrong Stock] , The Market by Mike Maznick, Techdirt.com, 4 December 2003</ref>。
第13行: 第13行:


== 泡沫出现前 ==
== 泡沫出现前 ==
1993年,[[Mosaic]][[瀏覽器]]及[[全球資訊網]]的出現,令互聯網開始引起公眾注意<ref>{{cite web | url=http://www.news-gazette.com/news/local/2003-04-20/mosaic-started-web-rush-internet-boom.html | title=Mosaic started Web rush, Internet boom | first=Greg | last=Kline | work=The News-Gazette (Champaign-Urbana) | date=April 20, 2003 | accessdate=2018-08-05 | | | }}</ref>。1996年,對大部份美國的上市公司而言,一個公開的網站已成為必需品。初期人們只看見互聯網具有免費出版及即時世界性資訊等特性,但逐漸人們開始適應網上的雙向通訊,並開啟以互聯網為媒介的直接商務([[電子商務]])及全球性的即時群組通訊。這些概念迷住不少年輕人才,他們認為這種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商業模式將會興起,並期望成為首批以新模式賺到錢的人。
1993年,[[Mosaic]][[瀏覽器]]及[[全球資訊網]]的出現,令互聯網開始引起公眾注意<ref>{{cite web | url=http://www.news-gazette.com/news/local/2003-04-20/mosaic-started-web-rush-internet-boom.html | title=Mosaic started Web rush, Internet boom | first=Greg | last=Kline | work=The News-Gazette (Champaign-Urbana) | date=2003-04-20 | accessdate=2018-08-05 }}</ref>。1996年,對大部份美國的上市公司而言,一個公開的網站已成為必需品。初期人們只看見互聯網具有免費出版及即時世界性資訊等特性,但逐漸人們開始適應網上的雙向通訊,並開啟以互聯網為媒介的直接商務([[電子商務]])及全球性的即時群組通訊。這些概念迷住不少年輕人才,他們認為這種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商業模式將會興起,並期望成為首批以新模式賺到錢的人。


這種可以低價在短時間接觸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人士、向他們銷售及通訊的技術,令傳統商業信條包括[[廣告]]業、[[郵購]]銷售、[[客户关系管理|顧客關係管理]]等因而改變。互聯網成為一種新的最佳媒介,它可以即時把買家與賣家、宣傳商與顧客以低成本聯繫起來。互聯網帶來各種在數年前仍然不可能的新商業模式,並引來風險基金的投資。
這種可以低價在短時間接觸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人士、向他們銷售及通訊的技術,令傳統商業信條包括[[廣告]]業、[[郵購]]銷售、[[客户关系管理|顧客關係管理]]等因而改變。互聯網成為一種新的最佳媒介,它可以即時把買家與賣家、宣傳商與顧客以低成本聯繫起來。互聯網帶來各種在數年前仍然不可能的新商業模式,並引來風險基金的投資。
第20行: 第20行:


== 泡沫的滋長 ==
== 泡沫的滋長 ==
[[风险投资]]家目睹互聯網公司股價的創紀錄上漲,故而出手更快,不再像往常一般地謹小慎微,選擇讓很多競爭者進入,再由市場決定勝出者來降低風險。1998年至1999年的低利率,幫助啟動資金總額的增長。在這些[[企家]]中,大部分缺乏切實可行的計劃和管理能力,卻由於新穎的「DOT COM」概念,仍能將創意出售給投資者。
[[风险投资]]家目睹互聯網公司股價的創紀錄上漲,故而出手更快,不再像往常一般地謹小慎微,選擇讓很多競爭者進入,再由市場決定勝出者來降低風險。1998年至1999年的低利率,幫助啟動資金總額的增長。在這些[[企家]]中,大部分缺乏切實可行的計劃和管理能力,卻由於新穎的「DOT COM」概念,仍能將創意出售給投資者。


一個規範的「DOT COM」商業模式依賴於持續的網絡效應,以長期淨虧損經營來獲得市場份額為代價。公司期望能建立足夠的品牌意識,以便收穫以後的服務的盈利率。「快速變大」的口號詮釋這一策略<ref>{{cite book
一個規範的「DOT COM」商業模式依賴於持續的網絡效應,以長期淨虧損經營來獲得市場份額為代價。公司期望能建立足夠的品牌意識,以便收穫以後的服務的盈利率。「快速變大」的口號詮釋這一策略<ref>{{cite book
第43行: 第43行:
|url=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991726,00.html
|url=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991726,00.html
|accessdate=2007-10-09
|accessdate=2007-10-09
|
|
|
}}</ref><ref>{{cite web
}}</ref><ref>{{cite web
|first=Ray
|first=Ray
第55行: 第52行:
|url=http://www.pbs.org/newshour/forum/february99/daytraders.html
|url=http://www.pbs.org/newshour/forum/february99/daytraders.html
|accessdate=2007-10-09
|accessdate=2007-10-09
|
|
|
}}</ref><ref>{{cite web
}}</ref><ref>{{cite web
|first=Robert X.
|first=Robert X.
第67行: 第61行:
|url=http://www.pbs.org/cringely/pulpit/1999/pulpit_19991216_000634.html
|url=http://www.pbs.org/cringely/pulpit/1999/pulpit_19991216_000634.html
|accessdate=2007-10-09
|accessdate=2007-10-09
|
|
|
}}</ref>。
}}</ref>。


== 挥霍无度 ==
== 挥霍无度 ==
根据.com理论,互联网公司的生存依赖于尽快地扩展客户群,即便这会产生巨量年损。“变大或者失去”乃今日之智慧<ref>{{Cite web |url=http://www.paulgraham.com/start.html |title=How to Start a Startup |accessdate=2009-02-25 |||}}</ref>。在市场高度繁荣的情况下,是有可能让有前途的网络公司进行股票[[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未盈利过-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没有任何收入。在那样的情形之下,公司的寿命是靠燃烧率来衡量的:那就是,一个既不盈利的又缺乏可行的商业模式的公司,挥霍完资产的时间。
根据.com理论,互联网公司的生存依赖于尽快地扩展客户群,即便这会产生巨量年损。“变大或者失去”乃今日之智慧<ref>{{Cite web |url=http://www.paulgraham.com/start.html |title=How to Start a Startup |accessdate=2009-02-25 }}</ref>。在市场高度繁荣的情况下,是有可能让有前途的网络公司进行股票[[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未盈利过-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没有任何收入。在那样的情形之下,公司的寿命是靠燃烧率来衡量的:那就是,一个既不盈利的又缺乏可行的商业模式的公司,挥霍完资产的时间。


提高公众意识的行动是网络公司寻求扩大客户群的途径之一。包括[[电视广告]],[[平面广告]]以及以专业体育赛事为目标的广告。许多网络公司给自己起了个象征的毫无意义的名字(比如[[Yahoo!]]),希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不会轻易与竞争对手混淆。2000年1月17日举行的第三十四届[[超级盃]],吸引17家网络公司的赞助,每家为30秒钟广告支付200多万美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1年1月35届超级盃举行期间,仅有3家网络公司购买广告。而在2000年4月15日,一家CBS支持的网站iWon.com在CBS一档半小时的,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中,就送给一位幸运的参赛者1000万美元。
提高公众意识的行动是网络公司寻求扩大客户群的途径之一。包括[[电视广告]],[[平面广告]]以及以专业体育赛事为目标的广告。许多网络公司给自己起了个象征的毫无意义的名字(比如[[Yahoo!]]),希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不会轻易与竞争对手混淆。2000年1月17日举行的第三十四届[[超级盃]],吸引17家网络公司的赞助,每家为30秒钟广告支付200多万美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1年1月35届超级盃举行期间,仅有3家网络公司购买广告。而在2000年4月15日,一家CBS支持的网站iWon.com在CBS一档半小时的,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中,就送给一位幸运的参赛者1000万美元。
第84行: 第75行:


== 泡沫消退 ==
== 泡沫消退 ==
在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NASDAQ]](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到5048,网络经济泡沫达到最高点<ref>{{Cite web |url=http://dynamic.nasdaq.com/dynamic/IndexChart.asp?symbol=IXIC&desc=NASDAQ+Composite&sec=nasdaq&site=nasdaq&months=84 |title=Index Chart |access-date=2006-04-12 |||}}</ref>。1999年至2000早期,利率被[[美联储]]提高6次,出轨的经济开始失去速度。网络经济泡沫于3月10日开始破裂,该日NASDAQ综合指数到达5048.62(当天曾达到过5132.52),比仅仅一年前的数翻一番还多。NASDAQ此后开始小幅下跌,市场分析师们却说这仅仅是股市做一下修正而已。股指反转及随后的[[熊市]]来临有可能是因[[美國訴微軟案|联邦政府诉微软案]]的审理触发的。审理宣布[[微软]]为垄断的结果,在正式公布的4月3日的几星期前就开始为外界所广泛猜测<ref>{{cite news | url=http://money.cnn.com/2000/04/03/markets/markets_newyork/ | title=Nasdaq sinks 350 points | work=CNN Money | date=April 3, 2000 | accessdate=2018-08-11 | | | }}</ref>。
在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NASDAQ]](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到5048,网络经济泡沫达到最高点<ref>{{Cite web |url=http://dynamic.nasdaq.com/dynamic/IndexChart.asp?symbol=IXIC&desc=NASDAQ+Composite&sec=nasdaq&site=nasdaq&months=84 |title=Index Chart |access-date=2006-04-12 }}</ref>。1999年至2000早期,利率被[[美联储]]提高6次,出轨的经济开始失去速度。网络经济泡沫于3月10日开始破裂,该日NASDAQ综合指数到达5048.62(当天曾达到过5132.52),比仅仅一年前的数翻一番还多。NASDAQ此后开始小幅下跌,市场分析师们却说这仅仅是股市做一下修正而已。股指反转及随后的[[熊市]]来临有可能是因[[美國訴微軟案|联邦政府诉微软案]]的审理触发的。审理宣布[[微软]]为垄断的结果,在正式公布的4月3日的几星期前就开始为外界所广泛猜测<ref>{{cite news | url=http://money.cnn.com/2000/04/03/markets/markets_newyork/ | title=Nasdaq sinks 350 points | work=CNN Money | date=2000-04-03 | accessdate=2018-08-11 }}</ref>。


导致NASDAQ和所有网络公司崩溃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大量对高科技股的领头羊如[[思科]]、微软、[[戴尔]]等数十亿美元的卖单碰巧同时在3月10号周末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星期一)早晨出现。卖出的结果导致NASDAQ3月13日一开盘就从5038跌到4879,整整跌4个百分点-全年“盘前(pre- market)”抛售最大的百分比。
导致NASDAQ和所有网络公司崩溃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大量对高科技股的领头羊如[[思科]]、微软、[[戴尔]]等数十亿美元的卖单碰巧同时在3月10号周末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星期一)早晨出现。卖出的结果导致NASDAQ3月13日一开盘就从5038跌到4879,整整跌4个百分点-全年“盘前(pre- market)”抛售最大的百分比。
第90行: 第81行:
3月13日星期一的大规模的初始批量卖单的处理引发抛售的连锁反应-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开始清盘。仅仅6天时间,NASDAQ就损失将近9个点,从3月10日的5050掉到3月15日的4580。
3月13日星期一的大规模的初始批量卖单的处理引发抛售的连锁反应-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开始清盘。仅仅6天时间,NASDAQ就损失将近9个点,从3月10日的5050掉到3月15日的4580。


另一原因有可能是为了应对[[Y2K问题]]而加剧企业的支出。一旦新年安然度过,企业会发现所有的设备他们只需要一段时间,之后开支就迅速下降。这与美国股市有着很强的相关性。[[道琼斯指数]]在2000年1月14日收报11722.98点峰值,盘中一度到达11750.28点<ref>{{Cite web |url=http://www.investopedia.com/terms/t/theoreticaldowjonesindex.asp |title=Theoretical Dow Jones Index |accessdate=2009-02-25 |||}}</ref>,理论峰值到达11908.50<ref>{{Cite web |url=http://finance.yahoo.com/q/hp?s=%5EDJI&a=00&b=1&c=2000&d=00&e=31&f=2000&g=d |title=^DJI: Historical Prices for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IN - Yahoo! Finance |accessdate=2009-02-25 |||}}</ref>。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在2000年3月24日收于1527.46点,盘中峰值1553.11点<ref>{{Cite web |url=http://finance.yahoo.com/q/hp?s=%5EGSPC&a=02&b=1&c=2000&d=02&e=31&f=2000&g=d |title=^GSPC: Historical Prices for S&P 500 INDEX,RTH - Yahoo! Finance |accessdate=2009-02-25 |||}}</ref>;更为显著的是,英国的[[富時100指數]]在1999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抵达6950.60的最高值。之后在好几个行业开始进行冻结招聘、裁员甚至合并,尤其是互联网板块。
另一原因有可能是为了应对[[Y2K问题]]而加剧企业的支出。一旦新年安然度过,企业会发现所有的设备他们只需要一段时间,之后开支就迅速下降。这与美国股市有着很强的相关性。[[道琼斯指数]]在2000年1月14日收报11722.98点峰值,盘中一度到达11750.28点<ref>{{Cite web |url=http://www.investopedia.com/terms/t/theoreticaldowjonesindex.asp |title=Theoretical Dow Jones Index |accessdate=2009-02-25 }}</ref>,理论峰值到达11908.50<!-- removed_ref site159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在2000年3月24日收于1527.46点,盘中峰值1553.11点<!-- removed_ref site159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更为显著的是,英国的[[富時100指數]]在1999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抵达6950.60的最高值。之后在好几个行业开始进行冻结招聘、裁员甚至合并,尤其是互联网板块。


泡沫破裂也有可能与1999年圣诞期间互联网零售商的不佳业绩有关。这是“变大优先”的互联网战略对大部分企业是错误的的第一个明确和公开的证据。零售商的业绩在3月份上市公司进行年报和季报时被公诸于众。
泡沫破裂也有可能与1999年圣诞期间互联网零售商的不佳业绩有关。这是“变大优先”的互联网战略对大部分企业是错误的的第一个明确和公开的证据。零售商的业绩在3月份上市公司进行年报和季报时被公诸于众。
第97行: 第88行:


== 餘波 ==
== 餘波 ==
2000年1月11日,科網投資者喜愛的[[拨号连线|撥接上網]]供應商先鋒[[AOL]](現時為[[威訊通信]]旗下)(VZ),收購世界最大的媒體公司[[時代華納]]([[華納媒體]]前身,現時為[[AT&T]]旗下)(T)<ref name="manda-mergers">{{cite web|url=http://www.manda-institute.org/en/statistics-top-m&a-deals-transactions.htm|title=Top Mergers & Acquisitions(M&A)Deals|date=2007-03-28|accessdate=2007-05-05|||}}</ref>。在兩年內,由於意見不合,兩位促成收購的[[行政總裁]]先後離任,2003年10月,AOL時代華納把其名字的「AOL」除去。這宗具代表性的收購,證明以新經濟挑戰舊經濟的結果,是舊經濟體仍可繼續生存下去,而當初的樂觀則逐漸消失,[[金融分析|分析員]]則重新以傳統商業思考方式判斷。
2000年1月11日,科網投資者喜愛的[[拨号连线|撥接上網]]供應商先鋒[[AOL]](現時為[[威訊通信]]旗下)(VZ),收購世界最大的媒體公司[[時代華納]]([[華納媒體]]前身,現時為[[AT&T]]旗下)(T)<ref name="manda-mergers">{{cite web|url=http://www.manda-institute.org/en/statistics-top-m&a-deals-transactions.htm|title=Top Mergers & Acquisitions(M&A)Deals|date=2007-03-28|accessdate=2007-05-05}}</ref>。在兩年內,由於意見不合,兩位促成收購的[[行政總裁]]先後離任,2003年10月,AOL時代華納把其名字的「AOL」除去。這宗具代表性的收購,證明以新經濟挑戰舊經濟的結果,是舊經濟體仍可繼續生存下去,而當初的樂觀則逐漸消失,[[金融分析|分析員]]則重新以傳統商業思考方式判斷。


多間通訊公司因擴張計劃而造成高額的[[負債]],需把其[[資產]]變賣甚至宣佈[[清盤]]。當中最大規模的[[世通公司|WorldCom]]則被發現以會計方式誇大其利潤以10億[[美元]]計。事件揭發後,其股票價格大跌,短短數日後需申請破產清盤,並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清盤案。其他例子有NorthPoint Communications、Global Crossing、JDS Uniphase、XO Communications及Covad Communications。市場對高速密集網路的需求最終沒有實現,部份更成為所謂的[[暗纖]](即諷為不會發光的[[光纖]])。分析員估計在未來數十年,仍只有少量的暗纖會復燃。
多間通訊公司因擴張計劃而造成高額的[[負債]],需把其[[資產]]變賣甚至宣佈[[清盤]]。當中最大規模的[[世通公司|WorldCom]]則被發現以會計方式誇大其利潤以10億[[美元]]計。事件揭發後,其股票價格大跌,短短數日後需申請破產清盤,並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清盤案。其他例子有NorthPoint Communications、Global Crossing、JDS Uniphase、XO Communications及Covad Communications。市場對高速密集網路的需求最終沒有實現,部份更成為所謂的[[暗纖]](即諷為不會發光的[[光纖]])。分析員估計在未來數十年,仍只有少量的暗纖會復燃。


dot-com公司一間接一間的耗盡資金,並被收購或清盤,[[域名]]則被原舊經濟的競爭對手或域名投資者購入。部份公司則被控不誠實誤用股東的資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大型投資機構包括[[花旗集]]及[[美林]]罰款數百萬美元,以懲罰它們誤導投資者。支援性行業如廣告及運輸業亦需縮減其營運規模,以面對下跌的需求。只有少部份dot-com公司,如[[Amazon.com]]及[[eBay]]在最後生存下來。
dot-com公司一間接一間的耗盡資金,並被收購或清盤,[[域名]]則被原舊經濟的競爭對手或域名投資者購入。部份公司則被控不誠實誤用股東的資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大型投資機構包括[[花旗集]]及[[美林]]罰款數百萬美元,以懲罰它們誤導投資者。支援性行業如廣告及運輸業亦需縮減其營運規模,以面對下跌的需求。只有少部份dot-com公司,如[[Amazon.com]]及[[eBay]]在最後生存下來。


网络经济泡沫的崩溃在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间抹去IT業界约5万亿美元的市值<ref>{{Cite web |url=http://www.qctimes.com/articles/2006/07/17/news/business/doc44bb0a1ab97ce159604273.txt |title=Will dotcom bubble burst again? / QCTimes.com |accessdate=2009-02-25 |||}}</ref>
网络经济泡沫的崩溃在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间抹去IT業界约5万亿美元的市值<ref>{{Cite web |url=http://www.qctimes.com/articles/2006/07/17/news/business/doc44bb0a1ab97ce159604273.txt |title=Will dotcom bubble burst again? / QCTimes.com |accessdate=2009-02-25 }}</ref>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约有50%的網路公司活过2004年{{Citation needed|date=January 2018}},这反映两个事实:一是公共财富的毁灭不尽然会导致公司关闭,二是网络经济的大部分参与者都只各佔國家經濟總體的小部分,整體可躲过金融市场风暴的冲击。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约有50%的網路公司活过2004年{{Citation needed|date=2018-01}},这反映两个事实:一是公共财富的毁灭不尽然会导致公司关闭,二是网络经济的大部分参与者都只各佔國家經濟總體的小部分,整體可躲过金融市场风暴的冲击。


不过失业的技术专家,如程序設計員,却灌入饱和的就业市场。在美国国际外包和最近允许增加技能签证“客座工人”(近來大量IT業的國際受聘者為[[印度]]籍人士),如美国[[H-1B签证]]计划使得就業形势进一步恶化<ref>[http://www.cwalocal4250.org/outsourcing/binarydata/Indian%20Companies%20Abusing%20Visa%20Law.pdf] "Indian Companies Abusing U.S. H-1B, L-1 Laws: A Study
不过失业的技术专家,如程序設計員,却灌入饱和的就业市场。在美国国际外包和最近允许增加技能签证“客座工人”(近來大量IT業的國際受聘者為[[印度]]籍人士),如美国[[H-1B签证]]计划使得就業形势进一步恶化<ref>[http://www.cwalocal4250.org/outsourcing/binarydata/Indian%20Companies%20Abusing%20Visa%20Law.pdf] "Indian Companies Abusing U.S. H-1B, L-1 Laws: A Study
Ruining American Economy & Society - Dampening Recovery. SAN FRANCISCO: Jan 23, 2004 (PNS) - According to a research by Professor Ron Hira of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dia companies are abusing the temporary work visas by making a heave <nowiki>[</nowiki>''sic''<nowiki>]</nowiki> use of H-1B and L-1. The Indian companies have come under scrutiny their abuse practices which have accelerated shift of tech work to India causing anxiety and resentment among American work force."</ref>。大学裡参与電腦資訊相关的学位课程的新生数出现明显下降,失业者普遍重新回到学校成为[[会计师]]或[[律师]]。
Ruining American Economy & Society - Dampening Recovery. SAN FRANCISCO: Jan 23, 2004 (PNS) - According to a research by Professor Ron Hira of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dia companies are abusing the temporary work visas by making a heave <nowiki>[</nowiki>''sic''<nowiki>]</nowiki> use of H-1B and L-1. The Indian companies have come under scrutiny their abuse practices which have accelerated shift of tech work to India causing anxiety and resentment among American work force."</ref>。大学裡参与電腦資訊相关的学位课程的新生数出现明显下降,失业者普遍重新回到学校成为[[会计师]]或[[律师]]。


有人认为,网络经济泡沫的破裂促成美国2008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2005年说:“一旦股市下跌,[[房地产]]就成为股市释放的[[投机]]热潮的主要出口。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让冒险的投机者运用他们的交易天赋?很大程度上失败的股票投资者也在通过炫耀大房子来挽回他们受挫的自尊心。这些天来,整个国家能像房地产这样让人痴迷的东西只有[[扑克牌]]。”<ref>{{cite web |url=http://online.barrons.com/article/SB111905372884363176.html |title=The Bubble's New Home |accessdate= |author=Jonathan R. Laing |date=2005-06-20 |work= |publisher=Barron's Magazine |||}}</ref>
有人认为,网络经济泡沫的破裂促成美国2008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2005年说:“一旦股市下跌,[[房地产]]就成为股市释放的[[投机]]热潮的主要出口。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让冒险的投机者运用他们的交易天赋?很大程度上失败的股票投资者也在通过炫耀大房子来挽回他们受挫的自尊心。这些天来,整个国家能像房地产这样让人痴迷的东西只有[[扑克牌]]。”<ref>{{cite web |url=http://online.barrons.com/article/SB111905372884363176.html |title=The Bubble's New Home |accessdate= |author=Jonathan R. Laing |date=2005-06-20 |work= |publisher=Barron's Magazine }}</ref>


== 著名dot-com公司列表 ==
== 著名dot-com公司列表 ==
第118行: 第109行:
* [[eToys]]:破產
* [[eToys]]:破產
* [[Excite@Home]]:破產
* [[Excite@Home]]:破產
* [[Freeinternet.com]]:美國第五大[[ISP]],在2000年破產<ref>{{cite news | url=http://www.internetnews.com/xSP/article.php/435691 | title=Freeinternet.com Scores User Surge | work=QuinStreet | date=August 11, 2000 | accessdate=2006-04-12 | | | }}</ref><ref>{{cite news | url=http://www.addlebrain.com/articles/freei.html | title=Free ISP Report | 3= | date=October 9, 2000 | accessdate=2006-04-12 | | | }}</ref>
* [[Freeinternet.com]]:美國第五大[[ISP]],在2000年破產<ref>{{cite news | url=http://www.internetnews.com/xSP/article.php/435691 | title=Freeinternet.com Scores User Surge | work=QuinStreet | date=2000-08-11 | accessdate=2006-04-12 }}</ref><ref>{{cite news | url=http://www.addlebrain.com/articles/freei.html | title=Free ISP Report | 3= | date=2000-10-09 | accessdate=2006-04-12 }}</ref>
* [[Google]]:在泡沫爆破後仍能成功進行[[首次公開招股]]
* [[Google]]:在泡沫爆破後仍能成功進行[[首次公開招股]]
* [[Kozmo.com]]:破產
* [[Kozmo.com]]:破產
第139行: 第130行:
== 參考文献 ==
== 參考文献 ==
{{reflist}}
{{reflist}}

== 外部連結 ==
== 外部連結 ==
* [https://money.cnn.com/galleries/2010/technology/1003/gallery.dot_com_busts/ Top 10 dot-com flops] ─ CNN十大失敗dot-com公司列表
* [https://money.cnn.com/galleries/2010/technology/1003/gallery.dot_com_busts/ Top 10 dot-com flops] ─ CNN十大失敗dot-com公司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