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5), 國 → 国 (23), 會 → 会, 經濟 → 经济 (2), 農業 → 农业, 礦 → 矿 (4), 鐵 → 铁, 豐 → 丰, 陸 → 陆, 權 → 权, 主義 → 主义 (2), 無 → 无 (3), 歐 → 欧 (27), 舊 → 旧, 馬 → 马, 嚴 → 严, 廣 → 广, 對 → 对 (2), 發 → 发 (2), 極 → 极, 傳 → 传, 詞 → 词, 羅 → 罗, 圖 → 图, 線 → 线, 簡 → 简 (2), 區 → 区 (4), 為 → 为 (6), 於 → 于, 亞 → 亚 (2), 納 → 纳, 點 → 点 (2), 維 → 维, 場 → 场, 聖 → 圣, 蘭 → 兰 (4), 後 → 后 (3), 論 → 论, 崙 → 仑, 聯 → 联, 幾 → 几, 歷 → 历 (3), 爭 → 争 (2), 統 → 统, 產 → 产, 過 → 过 (2), 築 → 筑, 進 → 进, 製 → 制 (2), 現 → 现, 兩 → 两 (3), 戰 → 战 (4), 強 → 强 (3), 奧 → 奥 (12), 資…)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未显示4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2行: 第2行:
| header=不同观点之下的『中欧』
| header=不同观点之下的『中欧』
| image1=Central Europe (Brockhaus).svg
| image1=Central Europe (Brockhaus).svg
| caption1=中欧所有国家<ref name=Fact>{{cite web|url=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fields/2144.html|title=The World Factbook: Field listing – Location|work=[[The World Factbook]]|publisher=[[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year=2009|access-date=3 May 20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524151212/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fields/2144.html|archive-date=2011-05-24|url-status=dead|dead-url=no}}</ref>
| caption1=中欧所有国家<ref name=Fact>{{cite web|url=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fields/2144.html|title=The World Factbook: Field listing – Location|work=[[The World Factbook]]|publisher=[[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year=2009|access-date=2009-05-03}}</ref>
| image2=Grossgliederung Europas-zh.svg
| image2=Grossgliederung Europas-zh.svg
| caption2=欧洲传统的中欧国家分隔线,其中殘留著严重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边界痕迹<ref name="Jordan 2005">{{cite journal|access-date=21 January 2019|first=Peter|last=Jordan|journal=Europa Regional|year=2005|title=Großgliederung Europas nach kulturräumlichen Kriterien|trans-title=The large-scale division of Europe according to cultural-spatial criteria|volume=13|issue=4|pages=162–173|publisher=Leibniz-Institut für Länderkunde (IfL)|location=Leipzig|via=Ständiger Ausschuss für geographische Namen (StAGN)|url=http://www.stagn.de/DE/1_Der_StAGN/Publikationen/StAGN_GGEuropa/grosseu_node.html|archive-date=2020-09-1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918155620/https://www.stagn.de/DE/1_Der_StAGN/Publikationen/StAGN_GGEuropa/grosseu_node.html|dead-url=no}}</ref>
| caption2=欧洲传统的中欧国家分隔线,其中殘留著严重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边界痕迹<ref name="Jordan 2005">{{cite journal|access-date=2019-01-21|first=Peter|last=Jordan|journal=Europa Regional|year=2005|title=Großgliederung Europas nach kulturräumlichen Kriterien|trans-title=The large-scale division of Europe according to cultural-spatial criteria|volume=13|issue=4|pages=162–173|publisher=Leibniz-Institut für Länderkunde (IfL)|location=Leipzig|via=Ständiger Ausschuss für geographische Namen (StAGN)|url=http://www.stagn.de/DE/1_Der_StAGN/Publikationen/StAGN_GGEuropa/grosseu_node.html}}</ref>
}}
}}


第10行: 第10行:


== 简介 ==
== 简介 ==
中欧总面积101万平方千米,总人口超过1.61亿,民族按人口计算主要有为[[德意志人]]和[[西斯拉夫人]]等,主要语言为德语,连结欧洲其余餘个地理区域,是欧洲大陆的交通中心。中欧处在温带气候带,西部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地形多样,北部为[[波德平原]];南为[[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东有[[多瑙河]]流域的[[匈牙利大平原|匈牙利平原]],拥有资源中,主要有森林及木材、还有[[煤矿]]、[[铁矿]]、[[水晶矿]]、[[金矿]]和[[鹽矿]]。
中欧总面积101万平方千米,总人口超过1.61亿,民族按人口计算主要有为[[德意志人]]和[[西斯拉夫人]]等,主要语言为德语,连结欧洲其余餘个地理区域,是欧洲大陆的交通中心。中欧处在温带气候带,西部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地形多样,北部为[[波德平原]];南为[[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东有[[多瑙河]]流域的[[匈牙利大平原|匈牙利平原]],拥有资源中,主要有森林及木材、还有[[煤矿]]、[[铁矿]]、[[水晶矿]]、[[金矿]]和[[鹽矿]]。


因地处欧洲中央,不仅自然条件具有多样性和过渡性,其政治、经济、民族与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过渡性。各国均属高收入经济体,经济水平发展高,除去德语国家,中欧地区经济低于[[北欧]]和[[西欧]],但又高于[[东欧]]。其中德国、瑞士、奥地利、列支墩斯登为高度发达国家,而德国又是中欧的经济代表,世界著名公司总部有很多设在中欧,像[[大众汽车]]、[[宝马]]、[[戴姆勒]]、[[西门子]]、[[劳力士]]、[[雀巢]]等等。中欧旅游业及其发达,捷克的[[布拉格广场]]、奥地利的[[美泉宫]]、德国的[[新天鹅堡]]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中欧的古代建筑尤其丰富多彩,聚合了欧洲其它地区的特色,充满了童话色彩。中欧一年四季气候平稳、优美如春,使得中欧极度合发展[[酪]]、[[红酒]]、[[羊毛]]、[[牛肉]]等农业,尤其以匈牙利和瑞士的为代表;手工业方面也很强大,奥地利的[[玻璃]]和[[水晶]]制品、波兰的[[玛瑙]]制品、瑞士的[[手錶]]和德国的[[鬧钟]]都独具特色。
因地处欧洲中央,不仅自然条件具有多样性和过渡性,其政治、经济、民族与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过渡性。各国均属高收入经济体,经济水平发展高,除去德语国家,中欧地区经济低于[[北欧]]和[[西欧]],但又高于[[东欧]]。其中德国、瑞士、奥地利、列支墩斯登为高度发达国家,而德国又是中欧的经济代表,世界著名公司总部有很多设在中欧,像[[大众汽车]]、[[宝马]]、[[戴姆勒]]、[[西门子]]、[[劳力士]]、[[雀巢]]等等。中欧旅游业及其发达,捷克的[[布拉格广场]]、奥地利的[[美泉宫]]、德国的[[新天鹅堡]]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中欧的古代建筑尤其丰富多彩,聚合了欧洲其它地区的特色,充满了童话色彩。中欧一年四季气候平稳、优美如春,使得中欧极度合发展[[酪]]、[[红酒]]、[[羊毛]]、[[牛肉]]等农业,尤其以匈牙利和瑞士的为代表;手工业方面也很强大,奥地利的[[玻璃]]和[[水晶]]制品、波兰的[[玛瑙]]制品、瑞士的[[手錶]]和德国的[[鬧钟]]都独具特色。


中欧也曾是欧洲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带,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但屢次战争的破坏非但沒有使这里停滞不前,反而让这一地区成为欧洲经济恢复力最强的区域,无论是[[三十年战争]]、[[拿破仑战争]]、还是[[二战]]后,中欧都使迅速的重新崛起。瑞士和奥地利则为福利国家的代表,其高人均收入和高幸福度已经和北欧国家相差无几。在历史上,奥地利的[[奥地利帝国]]、匈牙利的[[匈人帝国]]、奥匈两者的[[奥匈帝国]],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德奥两者的[[纳粹德国]],捷克的[[波西米亚王国]]、德奥捷三家的[[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的[[波兰立陶宛联邦]]都是对欧洲历史进程有明显影响力的国家。而目前中欧对[[欧盟]]最具发言权的国家是德国,其次为[[波兰]]。
中欧也曾是欧洲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带,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但屢次战争的破坏非但沒有使这里停滞不前,反而让这一地区成为欧洲经济恢复力最强的区域,无论是[[三十年战争]]、[[拿破仑战争]]、还是[[二战]]后,中欧都使迅速的重新崛起。瑞士和奥地利则为福利国家的代表,其高人均收入和高幸福度已经和北欧国家相差无几。在历史上,奥地利的[[奥地利帝国]]、匈牙利的[[匈人帝国]]、奥匈两者的[[奥匈帝国]],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德奥两者的[[纳粹德国]],捷克的[[波西米亚王国]]、德奥捷三家的[[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的[[波兰立陶宛联邦]]都是对欧洲历史进程有明显影响力的国家。而目前中欧对[[欧盟]]最具发言权的国家是德国,其次为[[波兰]]。
第31行: 第31行: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reflist}}
{{reflist}}

{{世界分区}}
{{世界分区}}
{{Europe}}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