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区: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参考文献:​清理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第4行: 第4行:
}}
}}


'''万山区'''是中国[[贵州省]][[铜仁市]]下属的一个[[市辖区]]。面积338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6万。[[邮政编码]]554200,区政府驻[[谢桥街道]]。为全国最大的[[汞]]和[[朱砂]]产地,曾被称为中国的“汞都”。<ref name=huanqiu>{{Cite web|title=贵州"汞都"万山转型之痛:10万亩耕地受汞污染|url=http://finance.huanqiu.com/data/2014-02/4866988.html|work=huanqiu.com|||access-date=2019-08-21|}}</ref>
'''万山区'''是中国[[贵州省]][[铜仁市]]下属的一个[[市辖区]]。面积338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6万。[[邮政编码]]554200,区政府驻[[谢桥街道]]。为全国最大的[[汞]]和[[朱砂]]产地,曾被称为中国的“汞都”。<ref name=huanqiu>{{Cite web|title=贵州"汞都"万山转型之痛:10万亩耕地受汞污染|url=http://finance.huanqiu.com/data/2014-02/4866988.html|work=huanqiu.com|||access-date=2019-08-21}}</ref>


== 地理位置 ==
== 地理位置 ==
万山区位于东经109°11'-109°14'、北纬27°30'-27°32'之间。东南边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相连、西南边与[[新晃侗族自治县]]和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相连,西边与[[黔东南州]][[岑巩县]]相连,北边与铜仁市[[碧江区]]、[[江口县]]相连,总面积842平方公里。<ref name=trws4>{{Cite web|title=走进万山 » 自然地理|url=http://www.trws.gov.cn/zjws/zrdl/201710/t20171020_2791374.html|work=trws.com|||access-date=2019-08-19|}}</ref>
万山区位于东经109°11'-109°14'、北纬27°30'-27°32'之间。东南边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相连、西南边与[[新晃侗族自治县]]和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相连,西边与[[黔东南州]][[岑巩县]]相连,北边与铜仁市[[碧江区]]、[[江口县]]相连,总面积842平方公里。<ref name=trws4>{{Cite web|title=走进万山 » 自然地理|url=http://www.trws.gov.cn/zjws/zrdl/201710/t20171020_2791374.html|work=trws.com|||access-date=2019-08-19}}</ref>


== 历史 ==
== 历史 ==
元至六十四年(1277年),设置大万山苏葛办等处军民长官司,隶属思州安抚司。 <ref name=trws/>
元至六十四年(1277年),设置大万山苏葛办等处军民长官司,隶属思州安抚司。 <ref name=trws/>


洪武五年六月十三日(1372年),大万山司随思州宣慰司改属湖广行省。洪武六年(1373年),大万山司隶属思州慰司<ref group="註">后思州宣尉使田琛与思南宣尉使田宗鼎争砂坑之间产生怨恨,起兵相互攻击,朝廷命令镇远侯顾成镇压。事后思州、思南二宣尉司被革除,设贵州布政使司,按原思州宣尉司设立思州府、黎平府、新化府、石阡府,按原思南宣尉司设立思南府、铜仁府、乌罗府、镇远府。</ref>。永乐十二年三月二日(1414年),大万山长官司隶属铜仁府。 <ref name=trws>{{Cite web|title=走进万山 » 历史沿革|url=http://www.trws.gov.cn/zjws/lsyg/201709/t20170901_2637497.html|work=trws.com|||access-date=2019-08-19|}}</ref>
洪武五年六月十三日(1372年),大万山司随思州宣慰司改属湖广行省。洪武六年(1373年),大万山司隶属思州慰司<ref group="註">后思州宣尉使田琛与思南宣尉使田宗鼎争砂坑之间产生怨恨,起兵相互攻击,朝廷命令镇远侯顾成镇压。事后思州、思南二宣尉司被革除,设贵州布政使司,按原思州宣尉司设立思州府、黎平府、新化府、石阡府,按原思南宣尉司设立思南府、铜仁府、乌罗府、镇远府。</ref>。永乐十二年三月二日(1414年),大万山长官司隶属铜仁府。 <ref name=trws>{{Cite web|title=走进万山 » 历史沿革|url=http://www.trws.gov.cn/zjws/lsyg/201709/t20170901_2637497.html|work=trws.com|||access-date=2019-08-19}}</ref>


清朝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土司大部分被裁撤,大万山长官司由铜仁府派流官直接管理。<ref name=trws/>
清朝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土司大部分被裁撤,大万山长官司由铜仁府派流官直接管理。<ref name=trws/>
第20行: 第20行:
民国二年8月(1913年),省溪县设立,最初隶属贵州省黔东道(又名镇远道)。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除黔东道,省溪县直隶于贵州省政府。民国二十四年元月(1935年),省溪县隶属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民国二十六年11月(1937年),省溪县隶属新的第一行政督察区<ref group="註">由原第六、七两个行政督察区合并成立</ref>。民国三十年(1941年),省溪县撤销,省溪县的辖地并入玉屏县和铜仁县。 <ref name=trws/>
民国二年8月(1913年),省溪县设立,最初隶属贵州省黔东道(又名镇远道)。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除黔东道,省溪县直隶于贵州省政府。民国二十四年元月(1935年),省溪县隶属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民国二十六年11月(1937年),省溪县隶属新的第一行政督察区<ref group="註">由原第六、七两个行政督察区合并成立</ref>。民国三十年(1941年),省溪县撤销,省溪县的辖地并入玉屏县和铜仁县。 <ref name=trws/>


1949年,万山所在地属于玉屏县第六区。1958年12月,万山公社建立,隶属铜仁县。1961年8月,万山隶属玉屏县。1966年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万山特区,隶属铜仁地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特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行政区)|县级特区]]。<ref name=china>{{Cite web|title=新中国首个特区:著名的“朱砂王国”万山|url=http://travel.china.com.cn/txt/2019-08/15/content_75102879.html|work=china.com|||accessdate=2019-08-21|}}</ref>1966年5月1日,建立万山特区人民委员会。1968年9月24日,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万山特区撤销,设立万山镇。1970年8月8日,国务院批准,万山镇撤销,设立万山特区。<ref name=trws />
1949年,万山所在地属于玉屏县第六区。1958年12月,万山公社建立,隶属铜仁县。1961年8月,万山隶属玉屏县。1966年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万山特区,隶属铜仁地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特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行政区)|县级特区]]。<ref name=china>{{Cite web|title=新中国首个特区:著名的“朱砂王国”万山|url=http://travel.china.com.cn/txt/2019-08/15/content_75102879.html|work=china.com|||accessdate=2019-08-21}}</ref>1966年5月1日,建立万山特区人民委员会。1968年9月24日,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万山特区撤销,设立万山镇。1970年8月8日,国务院批准,万山镇撤销,设立万山特区。<ref name=trws />


2009年3月,国务院将万山特区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ref name=people/>
2009年3月,国务院将万山特区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ref name=people/>


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同意撤销万山特区,设立万山区,隶属铜仁市。原县级铜仁市(现为[[碧江区]])的茶店镇、鱼塘乡、大坪乡划入万山区。11月7日,铜仁正式将茶店镇、鱼塘乡、大坪乡的管辖权划转至万山区。<ref name=people>{{Cite web|title=铜仁地区撤地设市获国务院批准 设立碧江区和万山区|ur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4562/16186933.html|work=people.com|||accessdate=2019-08-21|}}</ref>
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同意撤销万山特区,设立万山区,隶属铜仁市。原县级铜仁市(现为[[碧江区]])的茶店镇、鱼塘乡、大坪乡划入万山区。11月7日,铜仁正式将茶店镇、鱼塘乡、大坪乡的管辖权划转至万山区。<ref name=people>{{Cite web|title=铜仁地区撤地设市获国务院批准 设立碧江区和万山区|ur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4562/16186933.html|work=people.com|||accessdate=2019-08-21}}</ref>


== 行政区划 ==
== 行政区划 ==
第37行: 第37行:


== 人口 ==
== 人口 ==
2011年年末,万山区户籍人口15.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00万人,非农业人口2.31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26‰,人口死亡率6.37‰,人口自然增长率5.89‰。<ref name=trws3>{{Cite web|title=走进万山 » 行政区分|url=http://www.trws.gov.cn/zjws/rkmz/201710/t20171020_2791406.html|work=trws.com|||access-date=2019-08-19|}}</ref>
2011年年末,万山区户籍人口15.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00万人,非农业人口2.31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26‰,人口死亡率6.37‰,人口自然增长率5.89‰。<ref name=trws3>{{Cite web|title=走进万山 » 行政区分|url=http://www.trws.gov.cn/zjws/rkmz/201710/t20171020_2791406.html|work=trws.com|||access-date=2019-08-19}}</ref>


2013年年末,万山区总人口16万人,其中侗族主体少数民族8.3万人,占总人口79.4%。2015年年末总人口17万人。2017年总人口27万人。<ref name=trws3/>
2013年年末,万山区总人口16万人,其中侗族主体少数民族8.3万人,占总人口79.4%。2015年年末总人口17万人。2017年总人口27万人。<ref name=trw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