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化: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3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儒化''',即'''儒家化'''或'''儒教化''',指受到[[儒家]]或[[儒教 (宗教)|儒教]]的[[意識型態]]影響,而產生的[[文化]]轉變,在這個文化轉變的過程中,培養出對於儒家意識型態的[[文化認同]]。自漢朝開始,儒家思想影響到中文化的各層面,也對外傳播,影響到周邊家,如韓國、日本、越南等。儒化是[[漢化]]或[[中化]]之中的一重要因素。
'''儒化''',即'''儒家化'''或'''儒教化''',指受到[[儒家]]或[[儒教 (宗教)|儒教]]的[[意識型態]]影響,而產生的[[文化]]轉變,在這個文化轉變的過程中,培養出對於儒家意識型態的[[文化認同]]。自漢朝開始,儒家思想影響到中文化的各層面,也對外傳播,影響到周邊家,如韩国、日本、越南等。儒化是[[漢化]]或[[中化]]之中的一重要因素。


== 概論 ==
== 概論 ==
儒化,在中古代文獻中,指的是受到儒家的[[教化]]<ref>《後漢書》〈文苑列傳〉下:「劉梁,字曼山。……桓帝時,舉孝廉,除北新城長。……乃更大作講舍,延聚生徒數百人,朝夕自往勸誡,身執經卷,試策殿最,儒化大行。此邑至後猶稱其教焉。」</ref>。
儒化,在中古代文獻中,指的是受到儒家的[[教化]]<ref>《後漢書》〈文苑列傳〉下:「劉梁,字曼山。……桓帝時,舉孝廉,除北新城長。……乃更大作講舍,延聚生徒數百人,朝夕自往勸誡,身執經卷,試策殿最,儒化大行。此邑至後猶稱其教焉。」</ref>。


== 註釋 ==
== 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