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替换裸露的<references />)
(综合治理:文革加引号)
标签消歧义链接
 
第29行: 第29行:
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期间从事[[新文化运动]],为《[[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之一,新诗作品多发表于《新青年》。书法与[[于右任]]并称“南沈北于”。后任[[国立北平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
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期间从事[[新文化运动]],为《[[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之一,新诗作品多发表于《新青年》。书法与[[于右任]]并称“南沈北于”。后任[[国立北平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


1967年[[文革]]期间,因担心“反动书画”累及家人,将畢生积累的自己的作品以及明、清大书法家的真迹一一撕成碎片,在洗脚盆里泡成紙漿,再捏成紙团,放进菜篮,让儿子在深夜拿出家门,倒进[[苏州河]]。
1967年[[文革]]期间,因担心“反动书画”累及家人,将畢生积累的自己的作品以及明、清大书法家的真迹一一撕成碎片,在洗脚盆里泡成紙漿,再捏成紙团,放进菜篮,让儿子在深夜拿出家门,倒进[[苏州河]]。


沈尹默书法工[[楷书]]、[[行书]]、[[草书]],尤其擅长[[行书]]。初学[[褚遂良]],后遍习晋唐诸名家。晚年融会了[[苏轼]]、[[米芾]]等人的风格,用笔清圆秀润,中有劲健遒逸之姿。主张以腕行笔,反对模拟结构。著作有《历代名家书法经验谈辑要释义》,《[[二王]]书法管窥》等。
沈尹默书法工[[楷书]]、[[行书]]、[[草书]],尤其擅长[[行书]]。初学[[褚遂良]],后遍习晋唐诸名家。晚年融会了[[苏轼]]、[[米芾]]等人的风格,用笔清圆秀润,中有劲健遒逸之姿。主张以腕行笔,反对模拟结构。著作有《历代名家书法经验谈辑要释义》,《[[二王]]书法管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