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 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2), 內 → 内 (2), 貴 → 贵 (6), 壯 → 壮, 參與 → 参与, 國 → 国 (65), 婦 → 妇, 學 → 学 (13), 慶 → 庆, 參 → 参, 會 → 会 (3), 長 → 长 (4), 與 → 与 (12), 軍 → 军 (4), 黨 → 党, 間 → 间 (2), 處 → 处 (10), 務 → 务 (3), 師 → 师 (13), 龍 → 龙 (2), 漢 → 汉 (11), 語 → 语 (15), 華 → 华 (4), 馮 → 冯 (3), 風 → 风 (3), 鋒 → 锋 (2), 豐 → 丰, 賣 → 卖, 陸 → 陆, 愛 → 爱 (3), 縣 → 县, 權 → 权 (2), 鄭 → 郑 (7), 勞 → 劳 (4), 魚 → 鱼 (4), 無 → 无 (18), 盡 → 尽, 構 → 构, 飛 → 飞, 興 → 兴 (4), 關 → 关, 歐 → 欧 (14), 將 → 将 (7), 劉 → 刘 (5), 舊 → 旧, 張 → 张 (4), 陽 → 阳 (22), 楊 → 杨 (3)…)
标签消歧义链接
(机器人:自动替换格式;整理源码)
 

(未显示2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File:Guwen Guanzhi 1934.JPG||250px|缩略图|1934年出版的线装《古文观止》]]
[[File:Guwen Guanzhi 1934.JPG|right|250px|thumb|1934年出版的线装《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朝|清]]人[[吴乘权|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选编和注释的一部[[文言文|文言]][[散文]]选集,编选此书的目的是“正蒙养而裨后学”,作为家塾训蒙读本,也是清以来最流行的散文选本之一。古文观止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甚广,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书中选编了上启[[东周]]下至[[明朝]]的二百二十二篇散文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为[[古文 (文学)|古文]],个别为[[骈文]]中的经典作品,作品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由于古文观止入选作品题材广泛、代表性强、语言简洁易明,篇幅短小精髓,言辞优美,因而一经出版便非常流行,成为文言文教学的经典教材,至今在中国中学[[文言文]]教材中,仍有很多篇章由此书辑录。
《'''古文观止'''》,是[[清朝|清]]人[[吴乘权|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选编和注释的一部[[文言文|文言]][[散文]]选集,编选此书的目的是“正蒙养而裨后学”,作为家塾训蒙读本,也是清以来最流行的散文选本之一。古文观止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甚广,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书中选编了上启[[东周]]下至[[明朝]]的二百二十二篇散文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为[[古文 (文学)|古文]],个别为[[骈文]]中的经典作品,作品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由于古文观止入选作品题材广泛、代表性强、语言简洁易明,篇幅短小精髓,言辞优美,因而一经出版便非常流行,成为文言文教学的经典教材,至今在中国中学[[文言文]]教材中,仍有很多篇章由此书辑录。
第49行: 第49行:
|[[左丘明]]
|[[左丘明]]
|《[[左传]]‧隐公元年》
|《[[左传]]‧隐公元年》
|多行不义必自斃。<br />
|多行不义必自斃。<br>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br />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br>
不及黃泉,无相见也。
不及黃泉,无相见也。
|[[共叔段之乱]]
|[[共叔段之乱]]
第1,175行: 第1,175行:
| 四||《[[卖柑者言]]》||[[刘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原收录于《[[郁离子]]》中
| 四||《[[卖柑者言]]》||[[刘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原收录于《[[郁离子]]》中
|-
|-
| 五||《[[深慮论]]》||[[方孝孺]]||慮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歟?盖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br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 五||《[[深慮论]]》||[[方孝孺]]||慮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歟?盖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br>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
|-
| 六||《[[豫让论]]》||[[方孝孺]]||||
| 六||《[[豫让论]]》||[[方孝孺]]||||
第1,214行: 第1,214行: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Reflist|2}}
{{reflist}}

== 外部链接 ==
== 外部链接 ==
* [http://www.donglishuzhai.net/mengxuebu/guwenguanzhi/ 《古文观止》全文在线閱读(正体)]
* [http://www.donglishuzhai.net/mengxuebu/guwenguanzhi/ 《古文观止》全文在线閱读(正体)]
* [http://www.gutenberg.org/ebooks/25225 在古登堡计划中的頁面] ([[古登堡计划]])
* [http://www.gutenberg.org/ebooks/25225 在古登堡计划中的頁面] ([[古登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