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宗教: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删除1个模板:Wayback)
(机器人:自动替换格式;整理源码)
 

(未显示2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5行: 第5行:
{{古希臘宗教}}
{{古希臘宗教}}


[[File:TempleHephaistosAthens.jpg|缩略图||180px|[[赫淮斯托斯]]神廟]]
[[File:TempleHephaistosAthens.jpg|thumb|left|180px|[[赫淮斯托斯]]神廟]]


{{印歐學}}
{{印歐學}}
第24行: 第24行:


== 信仰 ==
== 信仰 ==
[[File:Paris.louvre.winged.500pix.jpg|缩略图||160px|[[薩莫色雷斯島]]上的勝利女神[[尼刻]]]]
[[File:Paris.louvre.winged.500pix.jpg|thumb|right|160px|[[薩莫色雷斯島]]上的勝利女神[[尼刻]]]]


[[古希臘文明]]是以[[愛琴文明]](包涵了米諾斯文明、邁錫尼文明)為基礎,而愛琴文明又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以及埃及文明有所聯繫,因而探討古希臘宗教觀與神學觀可以緣著這條脈絡來了解。另外一方面,雖然在民族研究方面幾乎沒有[[古希臘宗教#歷史|整體希臘民族的普遍概念]],但是他們古代希臘四支民族皆分享著許多共同的信仰。
[[古希臘文明]]是以[[愛琴文明]](包涵了米諾斯文明、邁錫尼文明)為基礎,而愛琴文明又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以及埃及文明有所聯繫,因而探討古希臘宗教觀與神學觀可以緣著這條脈絡來了解。另外一方面,雖然在民族研究方面幾乎沒有[[古希臘宗教#歷史|整體希臘民族的普遍概念]],但是他們古代希臘四支民族皆分享著許多共同的信仰。
第32行: 第32行:


=== 神學與儀式 ===
=== 神學與儀式 ===
[[File:Statue of Zeus.jpg||缩略图|十六世紀版畫描繪了奧林匹亞宙斯神像。]]
[[File:Statue of Zeus.jpg|left|thumb|十六世紀版畫描繪了奧林匹亞宙斯神像。]]


多神信仰是古希臘宗教的神學基礎;古希臘人在他們的神話中對於神祇的起源以及與人類文明之間的關係做了的很多闡釋。
多神信仰是古希臘宗教的神學基礎;古希臘人在他們的神話中對於神祇的起源以及與人類文明之間的關係做了的很多闡釋。
第41行: 第41行:


==== 神話與宗教 ====
==== 神話與宗教 ====
[[File: Athen Erechtheum BW 2017-10-09 13-47-38.jpg|缩略图||180px|位於[[古雅典|雅典城]]的[[厄瑞克忒翁神廟]]。]]
[[File: Athen Erechtheum BW 2017-10-09 13-47-38.jpg|thumb|left|180px|位於[[古雅典|雅典城]]的[[厄瑞克忒翁神廟]]。]]


古希臘的宗教與神話雖然文化上是同源的,但是古希臘宗教卻是比古希臘神話更加貼近古希臘人們的生活層面,舉凡慶典、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婚姻、生育都是與宗教結合,而古希臘神話則是偏向文學方面為主。實際的例子是有些城邦名號乃是以神祇的尊號所命名的,如著名的雅典城。
古希臘的宗教與神話雖然文化上是同源的,但是古希臘宗教卻是比古希臘神話更加貼近古希臘人們的生活層面,舉凡慶典、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婚姻、生育都是與宗教結合,而古希臘神話則是偏向文學方面為主。實際的例子是有些城邦名號乃是以神祇的尊號所命名的,如著名的雅典城。
第61行: 第61行:


==== 八種神格 ====
==== 八種神格 ====
[[File:Maestri, Michelangelo - Apollo - c. 1812.jpg|缩略图|太陽神阿波羅駕馭太阳战车。]]
[[File:Maestri, Michelangelo - Apollo - c. 1812.jpg|thumb|太陽神阿波羅駕馭太阳战车。]]


古希臘所信仰的眾神基本上可以分為八種神格:
古希臘所信仰的眾神基本上可以分為八種神格:
第84行: 第84行:


==== 神聖的奧林匹斯 ====
==== 神聖的奧林匹斯 ====
[[File:Greek - Procession of Twelve Gods and Goddesses - Walters 2340.jpg|缩略图|upright=1.8||[[希臘化時代]]宗教或神話主題的[[浮雕]]藝術(西元前一世紀到西元一世紀),述說[[奧林匹斯十二主神]](Twelve Olympians)祂們配戴象徵祂們的聖物,浮雕上諸神排序由左至右分別為:[[赫斯提亞]](左手持權杖)、赫耳默斯(頭戴羽翼的帽子與左手拿[[商神杖]])、阿芙洛狄忒(覆戴頭紗)、[[阿瑞斯]](頭戴鋼盔與右手持長矛)、[[得墨忒耳]](左手持權杖與右手持一綑小麥)、赫淮斯托斯(左手握拐杖)、赫拉(左手持權杖)、波塞冬(右手持三叉戟)、雅典娜(左手上停著貓頭鷹與頭戴鋼盔、右手持長矛)、宙斯(右手持雷電與左手握拐杖)、阿耳忒彌斯(左手持弓與右肩背著箭筒)、阿波羅(左手持[[里拉琴]]);現今珍藏於{{link-en|沃爾特斯美術館|Walters Art Museum}}(Walters Art Museum)。<ref>{{link-en|Walters Art Museum|Walters Art Museum}}, [http://art.thewalters.org/detail/38764 accession number 23.40] .</ref>]]
[[File:Greek - Procession of Twelve Gods and Goddesses - Walters 2340.jpg|thumb|upright=1.8|left|[[希臘化時代]]宗教或神話主題的[[浮雕]]藝術(西元前一世紀到西元一世紀),述說[[奧林匹斯十二主神]](Twelve Olympians)祂們配戴象徵祂們的聖物,浮雕上諸神排序由左至右分別為:[[赫斯提亞]](左手持權杖)、赫耳默斯(頭戴羽翼的帽子與左手拿[[商神杖]])、阿芙洛狄忒(覆戴頭紗)、[[阿瑞斯]](頭戴鋼盔與右手持長矛)、[[得墨忒耳]](左手持權杖與右手持一綑小麥)、赫淮斯托斯(左手握拐杖)、赫拉(左手持權杖)、波塞冬(右手持三叉戟)、雅典娜(左手上停著貓頭鷹與頭戴鋼盔、右手持長矛)、宙斯(右手持雷電與左手握拐杖)、阿耳忒彌斯(左手持弓與右肩背著箭筒)、阿波羅(左手持[[里拉琴]]);現今珍藏於{{link-en|沃爾特斯美術館|Walters Art Museum}}(Walters Art Museum)。<ref>{{link-en|Walters Art Museum|Walters Art Museum}}, [http://art.thewalters.org/detail/38764 accession number 23.40] .</ref>]]


古希臘宗教信仰的主體是奧林匹斯教,而奧林匹斯乃希臘的神所住宫殿,此宫殿为十二主神的聖殿,祂們被希臘人敬稱為[[奧林匹斯十二神]];奧林匹斯天宮非常廣大並且高過雲層;事實上奧林匹斯是一個神祕的地方,不在地球任何一處,祂離人們居住的世界非常遙遠,祂的入口處是一座雲之大門,之中即為眾神殿堂。在上古時代的希臘,當時的人們將座落在[[色薩利]]東北部的奧林匹斯山視為宗教聖地──奧林匹斯的代表,因為此為希臘最高的山麓,有6000英呎,而此座山嶽在古希臘時代的確是舉行著酬神祭典之所,著名的古代奧林匹亞競技大會即是發源斯地,因此屬於一座聖山。
古希臘宗教信仰的主體是奧林匹斯教,而奧林匹斯乃希臘的神所住宫殿,此宫殿为十二主神的聖殿,祂們被希臘人敬稱為[[奧林匹斯十二神]];奧林匹斯天宮非常廣大並且高過雲層;事實上奧林匹斯是一個神祕的地方,不在地球任何一處,祂離人們居住的世界非常遙遠,祂的入口處是一座雲之大門,之中即為眾神殿堂。在上古時代的希臘,當時的人們將座落在[[色薩利]]東北部的奧林匹斯山視為宗教聖地──奧林匹斯的代表,因為此為希臘最高的山麓,有6000英呎,而此座山嶽在古希臘時代的確是舉行著酬神祭典之所,著名的古代奧林匹亞競技大會即是發源斯地,因此屬於一座聖山。
第90行: 第90行:
==== 奧林匹斯十二神 ====
==== 奧林匹斯十二神 ====
{{main|奧林匹斯十二神}}
{{main|奧林匹斯十二神}}
[[File:Vergilius romanus 234v.jpg|缩略图|《眾神大會》(''Assemblée des Dieux'')。<br />《罗马的维吉尔》(''{{link-fr|Vergilius romanus|Enluminure paléo-chrétienne}}'')之宗教聖畫,對開本234,西元五或六世紀,珍藏於[[梵蒂岡宗座圖書館]]。]]
[[File:Vergilius romanus 234v.jpg|thumb|《眾神大會》(''Assemblée des Dieux'')。<br>《罗马的维吉尔》(''{{link-fr|Vergilius romanus|Enluminure paléo-chrétienne}}'')之宗教聖畫,對開本234,西元五或六世紀,珍藏於[[梵蒂岡宗座圖書館]]。]]
[[File:Columns of the Temple of Apollo at Delphi, Greece.jpeg|缩略图|250px|今日依然矗立的阿波羅神殿圓柱。]]
[[File:Columns of the Temple of Apollo at Delphi, Greece.jpeg|thumb|250px|今日依然矗立的阿波羅神殿圓柱。]]
[[File:Temple of Apollo at Delphi from below with ivy.JPG|缩略图|250px|由東側仰視阿波羅神殿。]]
[[File:Temple of Apollo at Delphi from below with ivy.JPG|thumb|250px|由東側仰視阿波羅神殿。]]
[[File:Ancient athletics stadium at Delphi.JPG|缩略图|250px|德爾斐聖域山頂上的競技場一景,此處是主辨[[皮媞亞]]競技大會的地點。羅馬時代又於右側增加石階。]]
[[File:Ancient athletics stadium at Delphi.JPG|thumb|250px|德爾斐聖域山頂上的競技場一景,此處是主辨[[皮媞亞]]競技大會的地點。羅馬時代又於右側增加石階。]]


奧林匹斯十二神在西洋文獻中也敬稱為:''Dodekatheon''({{lang-el|Δωδεκάθεον,δώδεκα}},<ref name = Dodekatheon>尟少採用,在[[中古希臘語|拜占庭時代希臘語]]之中,比方說,由{{link-en|尼賽福祿·卡利斯圖斯·桑卓普洛斯|Nicephorus Callistus Xanthopoulos}}(Nicephorus Callistus Xanthopoulos)、[[亞他那修|亞歷山卓的亞他那修]]或是{{link-en|杜卡斯 (歷史學家)|Doukas (historian)|杜卡斯}}所採用著。</ref><ref name=註釋5>"Dodekatheon". ''Papyros-Larousse-Britanicca'' (in Greek). 2007.
奧林匹斯十二神在西洋文獻中也敬稱為:''Dodekatheon''({{lang-el|Δωδεκάθεον,δώδεκα}},<ref name = Dodekatheon>尟少採用,在[[中古希臘語|拜占庭時代希臘語]]之中,比方說,由{{link-en|尼賽福祿·卡利斯圖斯·桑卓普洛斯|Nicephorus Callistus Xanthopoulos}}(Nicephorus Callistus Xanthopoulos)、[[亞他那修|亞歷山卓的亞他那修]]或是{{link-en|杜卡斯 (歷史學家)|Doukas (historian)|杜卡斯}}所採用著。</ref><ref name=註釋5>"Dodekatheon". ''Papyros-Larousse-Britanicca'' (in Greek). 2007.
第150行: 第150行:
{{See also|俄耳甫斯教|輪迴 (古希臘)|冥界 (古希臘)|至福樂土|希臘英雄崇拜}}
{{See also|俄耳甫斯教|輪迴 (古希臘)|冥界 (古希臘)|至福樂土|希臘英雄崇拜}}


[[File:Mosaico Trabajos Hércules (M.A.N. Madrid) 12.jpg|200px|缩略图||一幅鑲嵌畫描述英雄[[赫拉克勒斯]]牽著[[刻耳柏洛斯]],刻耳柏洛斯是三頭犬,神話中記載牠是[[冥府]]的守衛者。]]
[[File:Mosaico Trabajos Hércules (M.A.N. Madrid) 12.jpg|200px|thumb|right|一幅鑲嵌畫描述英雄[[赫拉克勒斯]]牽著[[刻耳柏洛斯]],刻耳柏洛斯是三頭犬,神話中記載牠是[[冥府]]的守衛者。]]


古希臘人相信人死後會通往[[冥界 (希腊神话)|冥界]](或陰間)。通常而論,除非在正式且合乎體統的葬禮儀式完成之後,否則死者的靈魂絕不會抵達冥界,便因此會作為幽靈般常常在{{link-en|陽間 (古希臘)|Upper World (Greek)|陽間}}縈繞飄盪著。冥界有各種不同的景象,並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冥界觀點也跟著改變。
古希臘人相信人死後會通往[[冥界 (希腊神话)|冥界]](或陰間)。通常而論,除非在正式且合乎體統的葬禮儀式完成之後,否則死者的靈魂絕不會抵達冥界,便因此會作為幽靈般常常在{{link-en|陽間 (古希臘)|Upper World (Greek)|陽間}}縈繞飄盪著。冥界有各種不同的景象,並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冥界觀點也跟著改變。
第178行: 第178行:
{{see also|月桂節}}
{{see also|月桂節}}


[[File:GR-acropolis-parthenon.jpg|缩略图||250px|著名的[[帕德嫩神廟]]]]
[[File:GR-acropolis-parthenon.jpg|thumb|right|250px|著名的[[帕德嫩神廟]]]]
[[File:Olympos.jpg||缩略图|250px|畫家描繪的古代奧林匹亞]]
[[File:Olympos.jpg|right|thumb|250px|畫家描繪的古代奧林匹亞]]
[[File:Olympia-ZeusTempelRestoration.jpg|缩略图||250px|奧林匹亞的宙斯神殿復原圖]]
[[File:Olympia-ZeusTempelRestoration.jpg|thumb|right|250px|奧林匹亞的宙斯神殿復原圖]]


古希臘時期宗教活動十分頻繁,其中以雅典的宗教節慶、神廟建築最多,為古希臘宗教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當時希臘神使用的曆法與今天使用的太陽曆是不一樣的,古希臘使用的是陰曆,他們稱之為{{link-en|阿提卡曆|Attic calendar}}(Attic Calendar),每年新的開始為夏至後第一個新月(Noumènia)。
古希臘時期宗教活動十分頻繁,其中以雅典的宗教節慶、神廟建築最多,為古希臘宗教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當時希臘神使用的曆法與今天使用的太陽曆是不一樣的,古希臘使用的是陰曆,他們稱之為{{link-en|阿提卡曆|Attic calendar}}(Attic Calendar),每年新的開始為夏至後第一個新月(Noumènia)。
第243行: 第243行:
* {{link-en|地母節|Thesmophoria}}(Thesmophoria) - 由婦女主辦的慶祝得墨忒耳女神的節日。
* {{link-en|地母節|Thesmophoria}}(Thesmophoria) - 由婦女主辦的慶祝得墨忒耳女神的節日。


[[File:Site of Temple of Artemis.jpg||缩略图|720px|[[阿耳忒彌斯神廟]]360°全景。由小森林覆蓋的丘陵地景色。這裡擁有許多小盆地、山脊以及一些小徑。此處還有大理石建築陳列其中,包含左側的圓柱。]]
[[File:Site of Temple of Artemis.jpg|none|thumb|720px|[[阿耳忒彌斯神廟]]360°全景。由小森林覆蓋的丘陵地景色。這裡擁有許多小盆地、山脊以及一些小徑。此處還有大理石建築陳列其中,包含左側的圓柱。]]
{{Clear}}
{{Clear}}


=== 神諭 ===
=== 神諭 ===
{{main|德爾斐神諭|德爾斐女先知|德爾斐箴言}}
{{main|德爾斐神諭|德爾斐女先知|德爾斐箴言}}
[[File:Omphalos museum.jpg|缩略图|現今珍藏於{{link-en|德爾斐博物館|Delphi Museum}}的阿波羅神廟之[[錐形神石]](Omphalos<ref name = Omphalos>Omphalos意義為肚臍,代表德爾斐聖域乃是世界中心。</ref>)或是音譯為“翁法洛斯”。]]
[[File:Omphalos museum.jpg|thumb|現今珍藏於{{link-en|德爾斐博物館|Delphi Museum}}的阿波羅神廟之[[錐形神石]](Omphalos<ref name = Omphalos>Omphalos意義為肚臍,代表德爾斐聖域乃是世界中心。</ref>)或是音譯為“翁法洛斯”。]]
[[File:Greece Cape Sounion BW 2017-10-09 10-12-43.jpg|缩略图|180px||波塞冬神殿]]
[[File:Greece Cape Sounion BW 2017-10-09 10-12-43.jpg|thumb|180px|left|波塞冬神殿]]
古希臘宗教最引人注意的是[[神諭]],神諭是神祇要給人民的一項旨意,通常在碰到國家重要大事或生活上的難以解決的問題,人們就去祈求神諭的指示,一般而言城邦的代表或凡人會前往神明所固定降下意旨的神聖之地來詢問問題,而神明以及英雄<ref name=註釋10>古希臘時代英雄的定義是凡人所羽化之後,與神祇一樣擁有尊貴地位的敬稱。</ref>會給予詢問者啟示。
古希臘宗教最引人注意的是[[神諭]],神諭是神祇要給人民的一項旨意,通常在碰到國家重要大事或生活上的難以解決的問題,人們就去祈求神諭的指示,一般而言城邦的代表或凡人會前往神明所固定降下意旨的神聖之地來詢問問題,而神明以及英雄<ref name=註釋10>古希臘時代英雄的定義是凡人所羽化之後,與神祇一樣擁有尊貴地位的敬稱。</ref>會給予詢問者啟示。


第257行: 第257行:
{{參見|古希臘神廟|古希臘神廟列表|古希腊建築}}
{{參見|古希臘神廟|古希臘神廟列表|古希腊建築}}


[[File:Temple types.gif|缩略图|350px|古希臘不同型式的神殿平面圖]]
[[File:Temple types.gif|thumb|350px|古希臘不同型式的神殿平面圖]]


在古代希臘,當時人們對神祇信仰是相當普及並且虔誠的,他們會在一定的固定的場合舉行敬神祭祀,這個地點即是聖域(神殿就是安置其中)。最早期的希臘聖域出現的年代相當古老。早期聖域的格局範圍與後期大規模聖域相比,基本上早期聖域相當樸實,但是絕對是一個專門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在聖域建立之前,祂的祭祀地點本身就是一個神聖且具有靈氣之處,聖域建立的原來意義是要有個能夠敬拜神明、安座神像的場合,神龕即安座於這個远离尘嚣的靈山寶地,神廟建築位於此“{{link-en|神圣围地|Temenos}}”({{lang-el|Τέμενος}};{{lang-la|Temenos}},也翻譯為「聖域」)之中,為了表達對神靈的尊崇,通常在神廟周邊會建有噴泉(用於潔淨)與種植小樹叢。祭壇豎立於神殿前方,是神廟中必須具備的聖桌,其上乃是擺放祭祀神明的供品。
在古代希臘,當時人們對神祇信仰是相當普及並且虔誠的,他們會在一定的固定的場合舉行敬神祭祀,這個地點即是聖域(神殿就是安置其中)。最早期的希臘聖域出現的年代相當古老。早期聖域的格局範圍與後期大規模聖域相比,基本上早期聖域相當樸實,但是絕對是一個專門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在聖域建立之前,祂的祭祀地點本身就是一個神聖且具有靈氣之處,聖域建立的原來意義是要有個能夠敬拜神明、安座神像的場合,神龕即安座於這個远离尘嚣的靈山寶地,神廟建築位於此“{{link-en|神圣围地|Temenos}}”({{lang-el|Τέμενος}};{{lang-la|Temenos}},也翻譯為「聖域」)之中,為了表達對神靈的尊崇,通常在神廟周邊會建有噴泉(用於潔淨)與種植小樹叢。祭壇豎立於神殿前方,是神廟中必須具備的聖桌,其上乃是擺放祭祀神明的供品。
第274行: 第274行:


==== 奧林匹亞聖域格局圖 ====
==== 奧林匹亞聖域格局圖 ====
[[圖像:Plan Olympia sanctuary-en.svg|缩略图|居中|700px|
[[圖像:Plan Olympia sanctuary-en.svg|thumb|center|700px|
1:東北方{{link-en|普羅皮來門|Propylaea}}(山門、通廊,希臘語:Προπύλαια;英語:Propylaea or Propylon)
1:東北方{{link-en|普羅皮來門|Propylaea}}(山門、通廊,希臘語:Προπύλαια;英語:Propylaea or Propylon)
– 2:{{link-en|市政厅 (古希臘)|Prytaneion|市政厅}}(Prytaneion,音譯:普里塔內翁)
– 2:{{link-en|市政厅 (古希臘)|Prytaneion|市政厅}}(Prytaneion,音譯:普里塔內翁)
第306行: 第306行:
– 31:[[議事廳 (古希臘)|議事廳]](Bouleuterion,音譯:波雷烏特利歐)
– 31:[[議事廳 (古希臘)|議事廳]](Bouleuterion,音譯:波雷烏特利歐)
– 32:[[南邊柱廊]](South stoa)
– 32:[[南邊柱廊]](South stoa)
– 33:{{link-en|尼祿別墅|Villa of Nero}}(Villa of Nero)<br/>
– 33:{{link-en|尼祿別墅|Villa of Nero}}(Villa of Nero)<br>
''寶庫''
''寶庫''
I:[[西錫安]](Sicyon)
I:[[西錫安]](Sicyon)
第323行: 第323行:


==== 希臘神廟位址 ====
==== 希臘神廟位址 ====
[[File:Map greek sanctuaries-en.svg|缩略图||280px|古希臘主要的神殿分布圖]]
[[File:Map greek sanctuaries-en.svg|thumb|right|280px|古希臘主要的神殿分布圖]]
[[File:Temple of apollo.JPG|缩略图||180px|阿波羅神殿遺址]]
[[File:Temple of apollo.JPG|thumb|right|180px|阿波羅神殿遺址]]
[[File:Agrigent Heraklestempel.jpg|缩略图|180px|位於[[阿格里真托]]的海克力斯神殿]]
[[File:Agrigent Heraklestempel.jpg|thumb|180px|位於[[阿格里真托]]的海克力斯神殿]]


古代希臘神殿、城邦與供奉神祇:
古代希臘神殿、城邦與供奉神祇:
第382行: 第382行:
還有若要深入了解古希臘宗教則必須先知道古希臘民族的緣起,如此方能深入了解古希臘人的宗教發展演變的脈絡。
還有若要深入了解古希臘宗教則必須先知道古希臘民族的緣起,如此方能深入了解古希臘人的宗教發展演變的脈絡。


[[File:Apollo ny carlsberg glyptotek.jpg|150px||缩略图|一尊羅馬的[[阿波羅]]神像,最初為希臘萬神殿(pantheon)中的宗教設置。]]
[[File:Apollo ny carlsberg glyptotek.jpg|150px|right|thumb|一尊羅馬的[[阿波羅]]神像,最初為希臘萬神殿(pantheon)中的宗教設置。]]


=== 希臘民族 ===
=== 希臘民族 ===
第396行: 第396行:
{{主條目|帝烏斯|原始印歐民族宗教}}
{{主條目|帝烏斯|原始印歐民族宗教}}


[[File:Panteleimon olimpos.jpg|300px||缩略图|[[奥林匹斯山]](Mount Olympus)是古希臘神宗教神聖的地方。]]
[[File:Panteleimon olimpos.jpg|300px|left|thumb|[[奥林匹斯山]](Mount Olympus)是古希臘神宗教神聖的地方。]]


古希臘宗教的起源可回溯自他們祖先印歐民族的神──[[帝烏斯]](Dyēus or *deiwos)──的信仰。
古希臘宗教的起源可回溯自他們祖先印歐民族的神──[[帝烏斯]](Dyēus or *deiwos)──的信仰。
第416行: 第416行:
{{主條目|希臘多神教 (復興)}}
{{主條目|希臘多神教 (復興)}}


[[File:Hellen priest (1).png|缩略图||正在執行宗教儀式的祭司。]]
[[File:Hellen priest (1).png|thumb|right|正在執行宗教儀式的祭司。]]


希臘宗教與[[希臘化哲學|哲學]]經歷了許多地復興,最顯著的是在藝術、人文学科以及[[文藝復興]]的精神之中。最近的年代, 一項伴隨著[[希臘多神教 (復興)|希臘教]]的復興已經開始了,因為這項信仰通常在英文中是被這麼稱呼──Hellenism(最後一位多神信仰的羅馬皇帝[[尤利安 (皇帝)|尤利安]]所採用的宗教名詞)。在希臘地區中,所用的宗教名詞則是希臘民族宗教(希臘語:Ελληνική Εθνική Θρησκεία;英語:Hellene ethnic religion)。
希臘宗教與[[希臘化哲學|哲學]]經歷了許多地復興,最顯著的是在藝術、人文学科以及[[文藝復興]]的精神之中。最近的年代, 一項伴隨著[[希臘多神教 (復興)|希臘教]]的復興已經開始了,因為這項信仰通常在英文中是被這麼稱呼──Hellenism(最後一位多神信仰的羅馬皇帝[[尤利安 (皇帝)|尤利安]]所採用的宗教名詞)。在希臘地區中,所用的宗教名詞則是希臘民族宗教(希臘語:Ελληνική Εθνική Θρησκεία;英語:Hellene ethnic religion)。


現代復興的希臘多神信仰體現了[[新柏拉圖主義|新柏拉图派哲学]]、柏拉图派哲学的學說(其中是以[[波菲利 (哲學家)|波菲利]]、{{link-en|里巴尼尤斯|Libanius}}、[[普羅克洛]],以及[[尤利安 (皇帝)|尤利安]]作為代表),還有古典崇拜儀式習俗的實踐。然而,相較於[[希臘正教會|希臘正統基督教]]而言信徒人數相當的尟少。根據由[[美國國務院]]的報告估計,在希臘總人口1100萬之中可能有多達2,000名(現代復興)古希臘宗教的信徒<ref>[http://www.state.gov/g/drl/rls/irf/2006/71383.htm Greece] . State.gov. Retrieved on 2013-07-28.</ref>;不過,(現代)希臘多神教的領袖寄望把信徒的人數增加在10萬名。<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17qc8gmta8 Hellenic Religion today: Polytheism in modern Greece] . YouTube (2009-09-22). Retrieved on 2013-07-28.</ref>
現代復興的希臘多神信仰體現了[[新柏拉圖主義|新柏拉图派哲学]]、柏拉图派哲学的學說(其中是以[[波菲利 (哲學家)|波菲利]]、{{link-en|里巴尼尤斯|Libanius}}、[[普羅克洛]],以及[[尤利安 (皇帝)|尤利安]]作為代表),還有古典崇拜儀式習俗的實踐。然而,相較於[[希臘正教會|希臘正統基督教]]而言信徒人數相當的尟少。根據由[[美國國務院]]的報告估計,在希臘總人口1100萬之中可能有多達2,000名(現代復興)古希臘宗教的信徒<ref>[http://www.state.gov/g/drl/rls/irf/2006/71383.htm Greece] . State.gov. Retrieved on 2013-07-28.</ref>;不過,(現代)希臘多神教的領袖寄望把信徒的人數增加在10萬名。<!-- removed_ref site146 by WaitSpring-bot (template) -->


== 參見 ==
== 參見 ==
第432行: 第432行:


== 參考文獻 ==
== 參考文獻 ==
* {{Cite book|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0JVScga2oYC&hl=en|publisher=Bucknell University Press|date=1999|isbn=978-0-8387-5418-4|language=en|first=Mark William|last=Padilla|title=Rites of Passage in Ancient Greece: Literature, Religion, Society|access-date=2020-08-21|archive-date=2020-11-1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19081407/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0JVScga2oYC&hl=en|dead-url=no}}
* {{Cite book||publisher=Bucknell University Press|date=1999|isbn=978-0-8387-5418-4|language=en|first=Mark William|last=Padilla|title=Rites of Passage in Ancient Greece: Literature, Religion, Society|access-date=2020-08-21|||}}
* Albertus Bernabé (ed.), ''Orphicorum et Orphicis similium testimonia et fragmenta. Poetae Epici Graeci. Pars II. Fasc. 1''. {{link-en|Bibliotheca Teubneriana|Bibliotheca Teubneriana}}, München/Leipzig: K.G. Saur, 2004. ISBN 3-598-71707-5. [http://ccat.sas.upenn.edu/bmcr/2004/2004-12-29.html review of this book]
* Albertus Bernabé (ed.), ''Orphicorum et Orphicis similium testimonia et fragmenta. Poetae Epici Graeci. Pars II. Fasc. 1''. {{link-en|Bibliotheca Teubneriana|Bibliotheca Teubneriana}}, München/Leipzig: K.G. Saur, 2004. ISBN 3-598-71707-5. [http://ccat.sas.upenn.edu/bmcr/2004/2004-12-29.html review of this book]
* {{link-en|Walter Burkert|Walter Burkert}}, ''Greek Religion''.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ISBN 0-674-36281-0. Widely regarded as the standard modern account.
* {{link-en|Walter Burkert|Walter Burkert}}, ''Greek Religion''.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ISBN 0-674-36281-0. Widely regarded as the standard modern account.
第453行: 第453行:
* Karl Kerényi, ''Dionysus: Archetypical Image of Indestructible Life''.
* Karl Kerényi, ''Dionysus: Archetypical Image of Indestructible Life''.
* Karl Kerényi, ''Eleusis: Archetypal Image of Mother and Daughter''. The central modern accounting of the [[厄琉息斯秘仪|Eleusinian Mysteries]].
* Karl Kerényi, ''Eleusis: Archetypal Image of Mother and Daughter''. The central modern accounting of the [[厄琉息斯秘仪|Eleusinian Mysteries]].
* Jennifer Larson, ''Ancient Greek Cults:A Guide''. New York: Routledge, 2007. ISBN 978-0415324489
* Jennifer Larson, ''Ancient Greek Cults:A Guide''. New York: Routledge, 2007. ISBN 978-0-415-32448-9
* Karl Meuli, ''Griechische Opferbräuche'', 1946,
* Karl Meuli, ''Griechische Opferbräuche'', 1946,
* Karl Meuli, ''Scythica'', 1935.
* Karl Meuli, ''Scythica'', 1935.
第475行: 第475行:


== 延伸閱讀 ==
== 延伸閱讀 ==
* {{Cite book|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0JVScga2oYC|publisher=Bucknell University Press|date=1999|isbn=978-0-8387-5418-4|language=en|first=Mark William|last=Padilla|title=Rites of Passage in Ancient Greece: Literature, Religion, Society}}
* {{Cite book||publisher=Bucknell University Press|date=1999|isbn=978-0-8387-5418-4|language=en|first=Mark William|last=Padilla|title=Rites of Passage in Ancient Greece: Literature, Religion, Society}}
* Burkert, Walter, "Greek Religio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 Burkert, Walter, "Greek Religio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