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鑒: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簡介:​清理
→‎簡介:​清理
 
第6行: 第6行:
[[項羽]]死後,漢王[[劉邦]][[稱帝]],即[[漢高祖]]。淮南王英布成為異姓諸侯王之一。英布以六為[[首都]](今[[安徽]][[六安]]),治下的地区包括[[九江]]、[[廬江]]、[[衡山]]、[[豫章]]等郡。其後英布眼見[[朝廷]][[消滅異姓王]]的方針,功臣[[陳豨]]、[[韓信]]、[[彭越]]都是被栽贓叛變,隨即[[伏誅]],心中不安,此時英布的部將[[中大夫]][[賁赫]]得罪英布,英布打算殺死他,賁赫於是到[[朝廷]]去告發英布叛變,英布不得已,只好造反。
[[項羽]]死後,漢王[[劉邦]][[稱帝]],即[[漢高祖]]。淮南王英布成為異姓諸侯王之一。英布以六為[[首都]](今[[安徽]][[六安]]),治下的地区包括[[九江]]、[[廬江]]、[[衡山]]、[[豫章]]等郡。其後英布眼見[[朝廷]][[消滅異姓王]]的方針,功臣[[陳豨]]、[[韓信]]、[[彭越]]都是被栽贓叛變,隨即[[伏誅]],心中不安,此時英布的部將[[中大夫]][[賁赫]]得罪英布,英布打算殺死他,賁赫於是到[[朝廷]]去告發英布叛變,英布不得已,只好造反。


英布起兵後,滕公夏侯嬰向薛公求問,薛公說:「英布本來就會造反。」滕公說:「皇上[[封建|分封]]土地立他為王,賜給[[爵位]]讓他[[顯貴]],讓他面向南方,立為[[諸侯王|萬乘之主]],他為甚麼會造反呢?」薛公說:「往年處死彭越,前年處死韓信,英布他們兩個有同樣的功勞,是同一類的人,自然會懷疑禍患要殃及本身,所以造反了。」夏侯嬰於是向劉邦推薦薛公。
英布起兵後,滕公夏侯嬰向薛公求問,薛公說:「英布本來就會造反。」滕公說:「皇上[[封建|分封]]土地立他為王,賜給[[爵位]]讓他[[顯貴]],讓他面向南方,立為[[諸侯王|萬乘之主]],他為甚麼會造反呢?」薛公說:「往年處死彭越,前年處死韓信,英布他們兩個有同樣的功勞,是同一類的人,自然會懷疑禍患要殃及本身,所以造反了。」夏侯嬰於是向劉邦推薦薛公。


薛公向劉邦說:「英布之造反並不值得奇怪。倘使英布採用上計,那麼[[山東六國|山東]]([[崤函]]以東)之地就不是漢朝所能保有;若用中計,那麼双方胜负難見分曉;若為下計,那麼漢可以高枕無憂了。上計就是東取[[吳]],西取[[楚]],合併[[齊]],拿下[[魯]],並傳檄[[燕]]、[[趙]]使他們各安其國,這樣山東就不是漢朝所有了。中計就是東取吳,西取楚,合併[[韓國]],拿下[[魏國]],並奪取[[敖倉]]之粟,堵住[[成皋]],這双方胜负就難見分曉。下策就是:東取吳,西取[[下蔡]],歸重於[[越]],而本人往[[長沙]],這樣陛下就可安枕無憂了。」劉邦問:「那英布會採取哪種策略?」薛公答說:「必取下策!英布及其手下皆為[[驪山]]亡命刑徒出身,有生之年取得這樣的地位,因而不會為子孫後代及百姓考慮,故而會出下計。」
薛公向劉邦說:「英布之造反並不值得奇怪。倘使英布採用上計,那麼[[山東六國|山東]]([[崤函]]以東)之地就不是漢朝所能保有;若用中計,那麼双方胜负難見分曉;若為下計,那麼漢可以高枕無憂了。上計就是東取[[吳]],西取[[楚]],合併[[齊]],拿下[[魯]],並傳檄[[燕]]、[[趙]]使他們各安其國,這樣山東就不是漢朝所有了。中計就是東取吳,西取楚,合併[[韓國]],拿下[[魏國]],並奪取[[敖倉]]之粟,堵住[[成皋]],這双方胜负就難見分曉。下策就是:東取吳,西取[[下蔡]],歸重於[[越]],而本人往[[長沙]],這樣陛下就可安枕無憂了。」劉邦問:「那英布會採取哪種策略?」薛公答說:「必取下策!英布及其手下皆為[[驪山]]亡命刑徒出身,有生之年取得這樣的地位,因而不會為子孫後代及百姓考慮,故而會出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