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剿滅楊幺: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內 → 内 (2), 壯 → 壮, 開 → 开, 軍 → 军 (51), 間 → 间 (4), 處 → 处, 隊 → 队, 華 → 华 (3), 作戰 → 作战 (3), 鋒 → 锋, 陸 → 陆 (3), 縣 → 县, 無 → 无 (3), 構 → 构, 彈 → 弹, 飛 → 飞 (37), 興 → 兴 (2), 監 → 监, 將 → 将 (4), 領 → 领, 楊 → 杨 (53), 協 → 协, 調 → 调, 馬 → 马, 車 → 车, 廣 → 广 (2), 見 → 见, 來 → 来 (3), 專 → 专, 對 → 对 (11), 動 → 动 (4), 發 → 发 (4), 親 → 亲 (3), 極 → 极, 號 → 号, 線 → 线 (2), 稱 → 称 (3), 為 → 为 (13), 數 → 数, 據 → 据, 納 → 纳 (2), 節 → 节 (2), 輕 → 轻, 負 → 负, 責 → 责 (3), 點 → 点, 顛 → 颠, 場 → 场, 鎮 → 镇 (2), 達 → 达, 壞 → 坏, 實 → 实, 敗 → 败 (4),…)
→‎参考文献:​清理
 

(未显示2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inappropriate tone|time=2015-06-16T09:17:39+00:00}}
'''岳飞剿灭杨幺'''发生于南宋[[紹兴 (南宋)|紹兴]]五年(1135年)四月上旬至六月期间。[[岳飞]]用前两个月释俘纳降几回,很少用兵,在六月初仅用了十多天时间,就剿灭了其他[[南宋]]军队花了四年时间都无法镇压的[[洞庭湖]][[杨幺]]割据势力。
'''岳飞剿灭杨幺'''发生于南宋[[紹兴 (南宋)|紹兴]]五年(1135年)四月上旬至六月期间。[[岳飞]]用前两个月释俘纳降几回,很少用兵,在六月初仅用了十多天时间,就剿灭了其他[[南宋]]军队花了四年时间都无法镇压的[[洞庭湖]][[杨幺]]割据势力。


第5行: 第4行:
[[钟相]]是荆湖北路鼎州(今湖南[[常德市]])的一个巫师,在[[宋徽宗]]时就有想法要仿照[[李蜀|李顺]]、[[王小波 (北宋)|王小波]],“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靖康之难]]时,钟相长子钟子昂招募一支300人的勤王民兵到达赵构即位的[[应天府 (宋朝)|南京应天府]],随即被遣回乡。但钟相父子看到天下已经大乱,便将原来招募的民兵“团集在家,结成队伍,多置旗帜、器甲,意要作乱”。
[[钟相]]是荆湖北路鼎州(今湖南[[常德市]])的一个巫师,在[[宋徽宗]]时就有想法要仿照[[李蜀|李顺]]、[[王小波 (北宋)|王小波]],“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靖康之难]]时,钟相长子钟子昂招募一支300人的勤王民兵到达赵构即位的[[应天府 (宋朝)|南京应天府]],随即被遣回乡。但钟相父子看到天下已经大乱,便将原来招募的民兵“团集在家,结成队伍,多置旗帜、器甲,意要作乱”。


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原出身盗匪的京东西路东平府钤辖[[孔彦舟]]作乱,并杀到[[鼎州 (北宋)|鼎州]]北面的澧州(今湖南[[澧县]])。钟相乘着地方官们逃遁的机会,也发动叛乱自立为楚王,建立了割据政权,并很快占据了洞庭湖滨的大部分州县,包括鼎州全境的[[武陵]]、桃源(今湖南[[桃源县]])、辰阳(今湖南[[汉寿县]])、沅江(今湖南[[沅江市]])四县,澧州全境的澧阳、石门(今湖南[[石门县]])、安乡(今湖南[[安乡县]])、慈利(今湖南[[慈利县]])四县,荆南府八县中的枝江(今湖北[[枝江]])、松滋(今湖北[[松滋]])、石首(今湖北[[石首市]])、公安(今湖北[[公安县]])四县和峡州[[宜都县]],岳州[[华容县]],辰州州治[[沅陵县]],潭州十二县中的益阳(今湖南[[益阳市]])、宁乡(今湖南[[宁乡县]])、湘阴(今湖南[[湘阴县]])、安化(今湖南[[安化县]])四县。钟相军和孔彦舟军交锋,孔彦舟军击破钟相的大寨,俘虜并处死了钟相及其妻伊氏、长子钟子昂,然后北上投降了[[齐]]<ref>《金佗续编》卷25《杨幺事迹》,《会编》卷137,《要录》卷31建炎四年二月甲午,己亥,辛丑,卷32建炎四年三月癸卯朔,戊辰,《中兴小纪》卷8,《宋会要》兵13之6—7,《斐然集》卷15《缴湖北漕司辟许宜卿为桃源令》,卷17《寄张德远》。伊氏,有的写作尹氏。</ref>。钟相死后,澧州的余部杨太转移到[[辰阳县]],和钟相之子钟子义一起形成了一股较大的势力。钟子义被称为“太子”,杨华、杨广等充当首领。杨太则因为年纪较轻,被称为杨幺{{noteTag|两湖以至四川的方言称呼幼为“幺”。}}。六月,宋廷任命程昌{{僻字|㝢|上“宀”下“禹”}}{{noteTag|即前一年1129年那个把开封留守的职责交給上官悟就南逃的程昌{{僻字|㝢|上“宀”下“禹”}}。}}为鼎州澧州镇抚使兼鼎州知州,负责剿匪。程昌{{僻字|㝢|上“宀”下“禹”}}招降了杨华,杨广则被部下所杀,杨幺遂称“大圣天王”独掌大权,以黄诚为谋士。
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原出身盗匪的京东西路东平府钤辖[[孔彦舟]]作乱,并杀到[[鼎州 (北宋)|鼎州]]北面的澧州(今湖南[[澧县]])。钟相乘着地方官们逃遁的机会,也发动叛乱自立为楚王,建立了割据政权,并很快占据了洞庭湖滨的大部分州县,包括鼎州全境的[[武陵]]、桃源(今湖南[[桃源县]])、辰阳(今湖南[[汉寿县]])、沅江(今湖南[[沅江市]])四县,澧州全境的澧阳、石门(今湖南[[石门县]])、安乡(今湖南[[安乡县]])、慈利(今湖南[[慈利县]])四县,荆南府八县中的枝江(今湖北[[枝江]])、松滋(今湖北[[松滋]])、石首(今湖北[[石首市]])、公安(今湖北[[公安县]])四县和峡州[[宜都县]],岳州[[华容县]],辰州州治[[沅陵县]],潭州十二县中的益阳(今湖南[[益阳市]])、宁乡(今湖南[[宁乡县]])、湘阴(今湖南[[湘阴县]])、安化(今湖南[[安化县]])四县。钟相军和孔彦舟军交锋,孔彦舟军击破钟相的大寨,俘虜并处死了钟相及其妻伊氏、长子钟子昂,然后北上投降了[[齐]]<ref>《金佗续编》卷25《杨幺事迹》,《会编》卷137,《要录》卷31建炎四年二月甲午,己亥,辛丑,卷32建炎四年三月癸卯朔,戊辰,《中兴小纪》卷8,《宋会要》兵13之6—7,《斐然集》卷15《缴湖北漕司辟许宜卿为桃源令》,卷17《寄张德远》。伊氏,有的写作尹氏。</ref>。钟相死后,澧州的余部杨太转移到[[辰阳县]],和钟相之子钟子义一起形成了一股较大的势力。钟子义被称为“太子”,杨华、杨广等充当首领。杨太则因为年纪较轻,被称为杨幺{{noteTag|两湖以至四川的方言称呼幼为“幺”。}}。六月,宋廷任命程昌{{僻字|㝢|上“宀”下“禹”}}{{noteTag|即前一年1129年那个把开封留守的职责交給上官悟就南逃的程昌{{僻字|㝢|上“宀”下“禹”}}。}}为鼎州澧州镇抚使兼鼎州知州,负责剿匪。程昌{{僻字|㝢|上“宀”下“禹”}}招降了杨华,杨广则被部下所杀,杨幺遂称“大圣天王”独掌大权,以黄诚为谋士。


== 杨幺屢败宋军 ==
== 杨幺屢败宋军 ==
杨幺大败程昌{{僻字|㝢|上“宀”下“禹”}}的水军,并造出30艘左右能载千人的大型战舰(车船,有踏板,用人工蹬踩,速度较快但不能在浅水中行驶)和几百艘轻快的海鳅战船协同作战<ref>《要录》卷59绍兴二年十月己酉,《中兴小纪》卷13。</ref>。一直到绍兴三年(1133年)曹成等陆上盜匪已被剿除,程昌{{僻字|㝢|上“宀”下“禹”}}也无法镇压杨幺,反而使其越来越壮大,以至于宋廷认为杨幺军“为腹心害,不先去之,无以立国”<ref>《朱文公文集》卷95张浚行状,《要录》卷86绍兴五年闰二月辛酉。</ref>。
杨幺大败程昌{{僻字|㝢|上“宀”下“禹”}}的水军,并造出30艘左右能载千人的大型战舰(车船,有踏板,用人工蹬踩,速度较快但不能在浅水中行驶)和几百艘轻快的海鳅战船协同作战<ref>《要录》卷59绍兴二年十月己酉,《中兴小纪》卷13。</ref>。一直到绍兴三年(1133年)曹成等陆上盜匪已被剿除,程昌{{僻字|㝢|上“宀”下“禹”}}也无法镇压杨幺,反而使其越来越壮大,以至于宋廷认为杨幺军“为腹心害,不先去之,无以立国”<ref>《朱文公文集》卷95张浚行状,《要录》卷86绍兴五年闰二月辛酉。</ref>。


绍兴三年(1133年)六月,宋廷任命王{{僻字|𤫉|王燮}}为荆南府潭州鼎州澧州岳州鄂州制置使<ref>《要录》卷66绍兴三年六月甲午。</ref>,以其“神武前军”一万多人为主共五万多人马围剿杨幺。杨幺以其水军的优势,全歼灭统制崔增和吴全的一万水军,又在陆上乘胜击了王{{僻字|𤫉|王燮}}的主力“神武前军”。王{{僻字|𤫉|王燮}}军在以前的抗金战争中经常不战而逃,其军纪又极其败坏,这回剿匪非但大败,而且因縱兵“剽掠杀伤,莫知其数”,反而使当地百姓“愿食其肉而不可得”。此战之后,王{{僻字|𤫉|王燮}}的一万五千人马改隶镇守淮南东路的韩世忠<ref>《要录》卷86绍兴五年闰二月丁卯,卷87绍兴五年三月甲戌朔,《斐然集》卷 12《王{{僻字|𤫉|王燮}}降三官》。</ref>。程昌{{僻字|㝢|上“宀”下“禹”}}也被宋廷调离鼎州。
绍兴三年(1133年)六月,宋廷任命王{{僻字|𤫉|王燮}}为荆南府潭州鼎州澧州岳州鄂州制置使<ref>《要录》卷66绍兴三年六月甲午。</ref>,以其“神武前军”一万多人为主共五万多人马围剿杨幺。杨幺以其水军的优势,全歼灭统制崔增和吴全的一万水军,又在陆上乘胜击了王{{僻字|𤫉|王燮}}的主力“神武前军”。王{{僻字|𤫉|王燮}}军在以前的抗金战争中经常不战而逃,其军纪又极其败坏,这回剿匪非但大败,而且因縱兵“剽掠杀伤,莫知其数”,反而使当地百姓“愿食其肉而不可得”。此战之后,王{{僻字|𤫉|王燮}}的一万五千人马改隶镇守淮南东路的韩世忠<ref>《要录》卷86绍兴五年闰二月丁卯,卷87绍兴五年三月甲戌朔,《斐然集》卷 12《王{{僻字|𤫉|王燮}}降三官》。</ref>。程昌{{僻字|㝢|上“宀”下“禹”}}也被宋廷调离鼎州。


== 岳飞剿杨幺 ==
== 岳飞剿杨幺 ==
绍兴四年(1134年)八月,宋廷调动刚刚克复襄汉的岳家军来剿灭杨幺一军。但因岳家军救援淮南西路对抗金、齐联军,这个行动被拖延了半年。
绍兴四年(1134年)八月,宋廷调动刚刚克复襄汉的岳家军来剿灭杨幺一军。但因岳家军救援淮南西路对抗金、齐联军,这个行动被拖延了半年。


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岳飞从[[池州 (古代)|池州]]去宋高宗的“[[行在]]”[[平江府]]晉见,并随同宋高宗返回临安。宋高宗除任命岳飞为两镇节度使外,又加上荆湖南路荆湖北路襄阳府路制置使,升'''“神武后军”都统制''',赐钱十万贯,帛五千匹,“将所部平湖贼杨幺”<ref>《要录》卷85绍兴五年二月丙子,丙戌,《宋会要》职官40之8。</ref>。三月,岳家军自池州出发前往[[潭州 (隋朝)|潭州]],这次宋廷仍用文臣监军,命右相兼知枢密院事[[张浚]]亲自都督诸路军马<ref>《要录》卷85绍兴五年二月丙戌。</ref>。四月上旬抵达潭州,一定要剿灭已成心腹大患的杨幺一军。
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岳飞从[[池州 (古代)|池州]]去宋高宗的“[[行在]]”[[平江府]]晉见,并随同宋高宗返回临安。宋高宗除任命岳飞为两镇节度使外,又加上荆湖南路荆湖北路襄阳府路制置使,升'''“神武后军”都统制''',赐钱十万贯,帛五千匹,“将所部平湖贼杨幺”<ref>《要录》卷85绍兴五年二月丙子,丙戌,《宋会要》职官40之8。</ref>。三月,岳家军自池州出发前往[[潭州 (隋朝)|潭州]],这次宋廷仍用文臣监军,命右相兼知枢密院事[[张浚]]亲自都督诸路军马<ref>《要录》卷85绍兴五年二月丙戌。</ref>。四月上旬抵达潭州,一定要剿灭已成心腹大患的杨幺一军。
第27行: 第26行:
杨幺军头领黄佐聽说岳家军来剿,便对其部属说:“吾闻岳节使号令如山,不可玩也。若与之敵,我曹万无生全理,不若速往就降。岳节使,誠人也,必善遇我。”于是率部众到[[潭州]]投降。岳飞保奏他为正七品的武义大夫、閤门宣赞舍人,并单骑到黄佐的营地进行“抚问”。四月十四日,黄佐率部伍攻破杨幺军谋士黄诚之亲信周伦的水寨,俘降陈贵等九名头目,并将整个水寨焚毁。岳飞立即将黄佐升一官为武经大夫。
杨幺军头领黄佐聽说岳家军来剿,便对其部属说:“吾闻岳节使号令如山,不可玩也。若与之敵,我曹万无生全理,不若速往就降。岳节使,誠人也,必善遇我。”于是率部众到[[潭州]]投降。岳飞保奏他为正七品的武义大夫、閤门宣赞舍人,并单骑到黄佐的营地进行“抚问”。四月十四日,黄佐率部伍攻破杨幺军谋士黄诚之亲信周伦的水寨,俘降陈贵等九名头目,并将整个水寨焚毁。岳飞立即将黄佐升一官为武经大夫。


头两个月,岳飞如此释俘纳降几回,很少用兵,以至引起荆湖南路安抚使兼潭州知州席益的怀疑,对都督张浚说要弹劾岳飞:“岳侯得无有他意,故玩此寇。益欲预以奏闻,如何?”张浚反对说:“岳侯,忠孝人也,足下何独不知?用兵有深机,胡可易测!”但张浚其实也不太明白岳飞的计划。此时[[宋高宗]]降旨命令张浚自潭州回“行在”临安府商议“防秋”对付北方金、齐联军可能发动的秋季攻势。张浚看杨幺军仍然依险据守,一时似无胜机,就召见岳飞进行了如下对话<ref>《金佗稡编》卷6《鄂王行实编年》;《金佗续编》卷28《吴拯编鄂王事》;《会编》卷168,卷207《岳侯传》,卷208《林泉野记》;《要录》卷90绍兴五年六月甲辰。</ref>。
头两个月,岳飞如此释俘纳降几回,很少用兵,以至引起荆湖南路安抚使兼潭州知州席益的怀疑,对都督张浚说要弹劾岳飞:“岳侯得无有他意,故玩此寇。益欲预以奏闻,如何?”张浚反对说:“岳侯,忠孝人也,足下何独不知?用兵有深机,胡可易测!”但张浚其实也不太明白岳飞的计划。此时[[宋高宗]]降旨命令张浚自潭州回“行在”临安府商议“防秋”对付北方金、齐联军可能发动的秋季攻势。张浚看杨幺军仍然依险据守,一时似无胜机,就召见岳飞进行了如下对话<ref>《金佗稡编》卷6《鄂王行实编年》;《金佗续编》卷28《吴拯编鄂王事》;《会编》卷168,卷207《岳侯传》,卷208《林泉野记》;《要录》卷90绍兴五年六月甲辰。</ref>。
* 张浚问:“浚将还矣,节使经营湖寇,已有定画否?”岳飞当即取出所藏的小地图,对张浚说:“有定画矣。”
* 张浚问:“浚将还矣,节使经营湖寇,已有定画否?”岳飞当即取出所藏的小地图,对张浚说:“有定画矣。”
* 张浚看了地图,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问岳飞:“浚视此寇,阻险穷绝,殆未有可投之隙。朝廷方召浚归,议防秋。盍且罢兵,规画上流,俟来岁徐议之。”岳飞回答只要八天到十天的时间就可以了:“何待来年,都督第能为飞少留,不八日,可破贼。都督还朝,在旬日后耳。”
* 张浚看了地图,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问岳飞:“浚视此寇,阻险穷绝,殆未有可投之隙。朝廷方召浚归,议防秋。盍且罢兵,规画上流,俟来岁徐议之。”岳飞回答只要八天到十天的时间就可以了:“何待来年,都督第能为飞少留,不八日,可破贼。都督还朝,在旬日后耳。”
第42行: 第41行:
对二十多万<ref>《要录》卷90绍兴五年六月丁巳,《朱文公文集》卷95张浚行状,《宋会要》 兵10之37。</ref>杨幺军的壮丁老小,岳飞将二万七千多户老弱 “出给公据”、“各量支米粮归业”<ref>《金佗稡编》卷19《平湖寇申省状》,《要录》卷9l绍兴五年七月丙子。</ref>;将几万名壮丁编入宋军<ref>《金佗续编》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ref>,其中周伦等部另编横江水军,并不归入[[岳家军]]<ref>《要录》卷92绍兴五年八月癸亥。</ref>;剩下的“无所归著”者被遣送镇江府,“遂以逃荒之田,令其力农”<ref>《嘉定镇江志》卷4《军田》。</ref>。
对二十多万<ref>《要录》卷90绍兴五年六月丁巳,《朱文公文集》卷95张浚行状,《宋会要》 兵10之37。</ref>杨幺军的壮丁老小,岳飞将二万七千多户老弱 “出给公据”、“各量支米粮归业”<ref>《金佗稡编》卷19《平湖寇申省状》,《要录》卷9l绍兴五年七月丙子。</ref>;将几万名壮丁编入宋军<ref>《金佗续编》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ref>,其中周伦等部另编横江水军,并不归入[[岳家军]]<ref>《要录》卷92绍兴五年八月癸亥。</ref>;剩下的“无所归著”者被遣送镇江府,“遂以逃荒之田,令其力农”<ref>《嘉定镇江志》卷4《军田》。</ref>。


然后岳家军北撤鄂州等地“防秋”準备对付金、[[齐]]联军的秋季攻势。临行前,幕僚黄纵引用[[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今日不血刃而平大寇,散匿于湖山者亦多矣。贼见德而未见威,甚惧其复反也,宜耀兵振旅而归。”于是岳飞在鼎州一带大阅兵,因岳家军“军律严整,旗帜精明,观者无不咨嗟叹息”。
然后岳家军北撤鄂州等地“防秋”準备对付金、[[齐]]联军的秋季攻势。临行前,幕僚黄纵引用[[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今日不血刃而平大寇,散匿于湖山者亦多矣。贼见德而未见威,甚惧其复反也,宜耀兵振旅而归。”于是岳飞在鼎州一带大阅兵,因岳家军“军律严整,旗帜精明,观者无不咨嗟叹息”。


== 影响 ==
== 影响 ==
岳家军平定杨幺以后,这一带再未出现类似规模的叛乱。自此,岳家军的后方安定,可以专心对付北方的[[金朝|金]]军和[[刘齐|齐]]的军。
岳家军平定杨幺以后,这一带再未出现类似规模的叛乱。自此,岳家军的后方安定,可以专心对付北方的[[金朝|金]]军和[[刘齐|齐]]的军。


== 注释 ==
== 注释 ==
第51行: 第50行: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Reflist|25em}}
{{reflist}}

[[Category:岳飞战役]]
[[Category:岳飞战役]]
[[Category:南宋民变]]
[[Category:南宋民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