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参考资料:​20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6行: 第6行:
| caption =
| caption =
| birth_date = {{birth date and age|1974|08|23}}
| birth_date = {{birth date and age|1974|08|23}}
| birth_place = [[蘇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下塔吉尔]]
| birth_place = [[苏联]][[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下塔吉尔]]
| death_date =
| death_date =
| death_place =
| death_place =
| residence = [[英]][[曼彻斯特]]
| residence = [[英]][[曼彻斯特]]
| citizenship = {{UK}}
| citizenship = {{UK}}
| nationality = {{RUS}}/{{GBR}}
| nationality = {{RUS}}/{{GBR}}
第24行: 第24行:
| influences =
| influences =
| influenced =
| influenced =
| awards = 尼古拉斯·库尔蒂欧洲人奖(2007年)<br />技术观察——35位青年创新者(2008年)<br /> [[欧洲物理学会奖]](2008年)<br />国际理论与应用科学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08年)<br />[[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 [[诺贝尔物理学奖]](2010年) <br /> [[下勳位爵士]](2012年)
| awards = 尼古拉斯·库尔蒂欧洲人奖(2007年)<br />技术观察——35位青年创新者(2008年)<br /> [[欧洲物理学会奖]](2008年)<br />国际理论与应用科学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08年)<br />[[File:Nobel_prize_medal.svg|20px]] [[诺贝尔物理学奖]](2010年) <br /> [[下勳位爵士]](2012年)
| signature = <!--(filename only)-->
| signature = <!--(filename only)-->
| signature_alt =
| signature_alt =
第30行: 第30行:
}}
}}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lang-ru|'''Константин Новосёлов'''}},{{lang-en|Sir '''Konstantin Sergeevich "Kostya" Novoselov'''}},{{bd|1974年|8月23日|catIdx=Новосёлов}}),拥有[[俄罗斯]]、[[英国]][[双重国籍]]的[[物理学家]],[[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及[[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学]]博士畢業[[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因為「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開創實驗」而与其導師[[安德烈·海姆]]一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ref>{{cite web|url=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2010/novoselov.html|title=Konstantin Novoselov - Fact|publisher=Nobelprize.org|date=2010-10-05}}</ref>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lang-ru|'''Константин Новосёлов'''}},{{lang-en|Sir '''Konstantin Sergeevich "Kostya" Novoselov'''}},{{bd|1974年|8月23日|catIdx=Новосёлов}}),拥有[[俄罗斯]]、[[英国]][[双重国籍]]的[[物理学家]],[[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及[[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学]]博士毕业[[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因为“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实验”而与其导师[[安德烈·海姆]]一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ref>{{cite web|url=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2010/novoselov.html|title=Konstantin Novoselov - Fact|publisher=Nobelprize.org|date=2010-10-05}}</ref>


== 早年 ==
== 早年 ==
第38行: 第38行:


== 科研生涯 ==
== 科研生涯 ==
[[File:Nobel Prize 2010-Press Conference KVA-DSC 8019.jpg|250px|缩略图|左|[[彼得·戴蒙德]]、[[戴尔·莫滕森]]、[[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安德烈·海姆]]、[[木章]]、[[根岸英一]]以及[[理查德·赫克]],2010年諾貝爾獎得主在[[瑞典皇家科院]]召開記]]
[[File:Nobel Prize 2010-Press Conference KVA-DSC 8019.jpg|250px|缩略图|左|[[彼得·戴蒙德]]、[[戴尔·莫滕森]]、[[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安德烈·海姆]]、[[木章]]、[[根岸英一]]以及[[理查德·赫克]],2010年诺贝尔奖得主在[[瑞典皇家科院]]召开记]]
诺沃肖洛夫一开始进的是研究激光系统的天体物理学中心,一年后转到[[切尔诺戈洛夫卡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在那里他可以听到不少顶尖级教授的演讲。他跟随谢尔盖·杜博诺斯学习微电子技术,在后来的尤拉·杜博罗夫斯基实验室从事[[隧道光谱学]]方面的工作。1997年在该实验室攻读博士时,诺沃肖洛夫得到了去荷兰[[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学]]跟随[[安德烈·海姆]]做研究的机会。虽然一开始做的并不好,但他还是在1999年8月在扬·基斯·曼教授高磁场实验室成为安德烈的博士生。<ref name=bio/>
诺沃肖洛夫一开始进的是研究激光系统的天体物理学中心,一年后转到[[切尔诺戈洛夫卡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在那里他可以听到不少顶尖级教授的演讲。他跟随谢尔盖·杜博诺斯学习微电子技术,在后来的尤拉·杜博罗夫斯基实验室从事[[隧道光谱学]]方面的工作。1997年在该实验室攻读博士时,诺沃肖洛夫得到了去荷兰[[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学]]跟随[[安德烈·海姆]]做研究的机会。虽然一开始做的并不好,但他还是在1999年8月在扬·基斯·曼教授高磁场实验室成为安德烈的博士生。<ref name=bio/>


第50行: 第50行: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reflist}}
{{reflist}}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2001年-2025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2001年-2025年)}}
{{201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第61行: 第59行:
[[Category:英国物理学家]]
[[Category:英国物理学家]]
[[Category:俄罗斯物理学家]]
[[Category:俄罗斯物理学家]]
[[Category:俄明家]]
[[Category:俄明家]]
[[Category: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校友]]
[[Category: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校友]]
[[Category:俄斯裔英人]]
[[Category:俄斯裔英人]]
[[Category:英国纳米技术学家]]
[[Category:英国纳米技术学家]]
[[Category:俄罗斯纳米技术学家]]
[[Category:俄罗斯纳米技术学家]]
[[Category: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人]]
[[Category: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人]]
[[Category: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学校友]]
[[Category: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学校友]]
[[Category:利华休姆奖章获得者]]
[[Category:利华休姆奖章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