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务部: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机器人:删除1个模板:Wayback)
(希羽岚移动页面外務部外务部:​快速重命名 → 外务部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About|大清外交部|史上同名的大外交部|韓國外交部}}
{{About|大清外交部|史上同名的大外交部|韩国外交部}}
{{Infobox government agency
{{Infobox government agency
| agency_name = 外务部
| agency_name = 外务部
第25行: 第25行:
}}
}}


'''外部''',中[[清朝中央国家机关]]之一,創設於1900年,相當於今西方官制的[[外交部]],其前身[[理各]]。不,因清末賠款條約務眾多,外於設立初,班列各部上,置王的要。1912年,[[清朝亡]]該機構廢除,改由[[中外交部]]取代。
'''外部''',中[[清朝中央国家机关]]之一,创设于1900年,相当于今西方官制的[[外交部]],其前身[[理各]]。不,因清末賠款条约务众多,外于设立初,班列各部上,置王的要。1912年,[[清朝亡]]该机构废除,改由[[中外交部]]取代。


== 沿革 ==
== 沿革 ==
雍正五年(1727年),[[恰克]]签订,清政府置办理俄事大臣(见[[恰克]]第五款),非常设职位。咸丰元年(1851年),改归[[理藩院]]。
雍正五年(1727年),[[恰克]]签订,清政府置办理俄事大臣(见[[恰克]]第五款),非常设职位。咸丰元年(1851年),改归[[理藩院]]。


咸丰十年(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文宗]]逃往[[热河]],特置专官办理抚局。同年冬,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由[[恭亲王]][[奕訢]]领导;司员统称[[章京]],置满、汉各八人;当时采用分署治事制:户部司员覈关税,理藩部司员典文移,兵部司员治台站驿递,内阁人员主机密,俱隶总办、帮办。(后来,光绪三年(1877年),改设英、法、俄、美四股。光绪九年(1883年),增设海防股。后来改设俄、德、英、法、日本五股。宣统元年(1909年),将俄、德二股合为一股,并增设秘书、机要二股。)
咸丰十年(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文宗]]逃往[[热河]],特置专官办理抚局。同年冬,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由[[恭亲王]][[奕訢]]领导;司员统称[[章京]],置满、汉各八人;当时采用分署治事制:户部司员覈关税,理藩部司员典文移,兵部司员治台站驿递,内阁人员主机密,俱隶总办、帮办。(后来,光绪三年(1877年),改设英、法、俄、美四股。光绪九年(1883年),增设海防股。后来改设俄、德、英、法、日本五股。宣统元年(1909年),将俄、德二股合为一股,并增设秘书、机要二股。)
第88行: 第88行:
# [[邹嘉来]](实授)
# [[邹嘉来]](实授)


== 考文 ==
== 考文 ==
{{Reflist}}
{{Reflist}}
{{refbegin}}
{{refbegin}}
* 《[[清史稿]]》卷一百十九 志九十四 官六新官制 部.
* 《[[清史稿]]》卷一百十九 志九十四 官六新官制 部.
* 文良:《中官制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 文良:《中官制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 川岛真:〈[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36528005 晚清外务的形成——外务部的成立过程] 〉.
* 川岛真:〈[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36528005 晚清外务的形成——外务部的成立过程] 〉.
{{refend}}
{{refend}}
第99行: 第99行:
{{清朝中央官制|nocat}}
{{清朝中央官制|nocat}}
{{清朝外交}}
{{清朝外交}}
{{大清出使各欽差大臣}}
{{大清出使各欽差大臣}}


[[Category:外部| ]]
[[Category:外部| ]]
[[Category:1900年中建立]]
[[Category:1900年中建立]]
[[Category:1912年除]]
[[Category:1912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