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翬: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連結 → 链接, 參考 → 参考, 國 → 国, 學 → 学 (2), 參 → 参, 長 → 长, 與 → 与, 師 → 师 (2), 賣 → 卖, 張 → 张, 雲 → 云 (3), 筆 → 笔, 見 → 见 (2), 來 → 来, 專 → 专, 對 → 对, 極 → 极, 傳 → 传 (5), 圖 → 图 (12), 稱 → 称 (2), 為 → 为 (5), 於 → 于 (18), 覽 → 览, 眾 → 众, 聖 → 圣, 藝 → 艺, 並 → 并, 後 → 后, 論 → 论, 書 → 书, 臨 → 临 (2), 畫 → 画 (12), 統 → 统, 繪 → 绘 (2), 試 → 试, 製 → 制, 萬 → 万 (2), 臺 → 台 (10), 資 → 资, 佈 → 布, 當 → 当, 業 → 业, 獲 → 获, 跡 → 迹, 創 → 创, 廬 → 庐 (2), 單 → 单, 軸 → 轴 (6), 吳 → 吴, 樹 → 树, 時 → 时 (6), 許 → 许, 讀 → 读, 賞 → 赏 (2), 曉 → 晓, 歸 → 归, 載 → 载, 從 → 从…)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5行: 第5行:


== 生平 ==
== 生平 ==
王翬出身于绘画世家。祖上五代擅画,曾祖[[王伯臣]]善画花鸟,祖父[[王载仕]]擅长山水、人物、花卉;生父[[王云客]]善画山水。少时先拜同里[[张珂]]为师,专摹元朝[[公望]]的山水画。21岁时以小景扇面见赏于[[王鉴]],被收为弟子,后又师事[[王时敏]],得以飽览其家传真迹,对传统古画的鉴赏、临摹,功力极深,宋以来许多失传的古画,借王翬的临摹得以传世。笔参古今,貌含南北,时人[[吴梅村]]称为“画圣”,画技之精熟为清朝第一。清朝[[张庚]]的《国朝画征录》 评其为“画有南北宗,至石谷而合焉”。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宋駿业之,上京主持《[[康熙南巡图]]》的一系列制作。南巡图绘畢,曾获当时皇太子胤礽接见,赐座、赐食,并赐“山水清暉”四字。归里之后,求画者甚众。所作多为仿古,功力较深,但有时过于圆熟或伤于刻露,而丘壑尤少变化,晚年于简练中求苍浑,为论者所重;偶写花卉,秀隽有致。平生艺论,多在《清暉贈言》。
王翬出身于绘画世家。祖上五代擅画,曾祖[[王伯臣]]善画花鸟,祖父[[王载仕]]擅长山水、人物、花卉;生父[[王云客]]善画山水。少时先拜同里[[张珂]]为师,专摹元朝[[公望]]的山水画。21岁时以小景扇面见赏于[[王鉴]],被收为弟子,后又师事[[王时敏]],得以飽览其家传真迹,对传统古画的鉴赏、临摹,功力极深,宋以来许多失传的古画,借王翬的临摹得以传世。笔参古今,貌含南北,时人[[吴梅村]]称为“画圣”,画技之精熟为清朝第一。清朝[[张庚]]的《国朝画征录》 评其为“画有南北宗,至石谷而合焉”。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宋駿业之,上京主持《[[康熙南巡图]]》的一系列制作。南巡图绘畢,曾获当时皇太子胤礽接见,赐座、赐食,并赐“山水清暉”四字。归里之后,求画者甚众。所作多为仿古,功力较深,但有时过于圆熟或伤于刻露,而丘壑尤少变化,晚年于简练中求苍浑,为论者所重;偶写花卉,秀隽有致。平生艺论,多在《清暉贈言》。


王翬从学弟子甚多,是“虞山派”的创始人。王翬与[[王时敏]]、[[王鉴 (画家)|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又与吴历,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或“清六家”。
王翬从学弟子甚多,是“虞山派”的创始人。王翬与[[王时敏]]、[[王鉴 (画家)|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又与吴历,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或“清六家”。
第58行: 第58行:


== 外部链接 ==
== 外部链接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525205204/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12040606153 2011年列名世界拍卖收入记录前30名的中国画家名单已公布 - 第30名为王翬 Wang Hui 王翚]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12040606153 2011年列名世界拍卖收入记录前30名的中国画家名单已公布 - 第30名为王翬 Wang Hui 王翚]


{{四王}}
{{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