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亚里士多德):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我来啦, replaced: 內 → 内 (3), 參與 → 参与 (2), 國 → 国, 開 → 开, 學 → 学 (10), 會 → 会 (6), 長 → 长, 與 → 与 (2), 間 → 间 (2), 務 → 务, 團 → 团 (12), 漢 → 汉, 權 → 权 (2), 雙 → 双, 無 → 无 (2), 盡 → 尽, 構 → 构, 關 → 关 (2), 將 → 将, 領 → 领, 養 → 养, 應 → 应 (9), 廣 → 广 (4), 見 → 见 (2), 來 → 来 (2), 專 → 专 (2), 義 → 义 (5), 對 → 对 (7), 動 → 动 (2), 發 → 发, 門 → 门, 願 → 愿, 極 → 极, 樂 → 乐, 樣 → 样 (3), 譯 → 译 (2), 體 → 体 (12), 類 → 类 (12), 圖 → 图 (2), 簡 → 简, 為 → 为 (32), 於 → 于 (10), 亞 → 亚 (23), 種 → 种 (7), 數 → 数 (5), 據 → 据, 屬 → 属 (5), 術 → 术, 議 → 议 (2), 靈 → 灵, 該 → 该…)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未显示2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亚里士多德著作}}
{{亚里士多德著作}}
[[File:Aristotle-constitutions-2.png|200px|左]]
[[File:Aristotle-constitutions-2.png|200px|左]]
《'''政治学'''》({{lang-grc|Πολιτικά}},{{lang-en|Politics}})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关于[[政治哲学]]的著作。这本书是他对于[[希腊城邦|城邦]]各项政治事物的討论。<ref name="〔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陈虹秀2016">{{cite book|author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uthor2=陈虹秀|title=政治学|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rxHPtAEACAAJ|date=1 July 2016|publisher=|isbn=978-7-5168-1059-0}}</ref>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
《'''政治学'''》({{lang-grc|Πολιτικά}},{{lang-en|Politics}})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关于[[政治哲学]]的著作。这本书是他对于[[希腊城邦|城邦]]各项政治事物的討论。<ref name="〔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陈虹秀2016">{{cite book|author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uthor2=陈虹秀|title=政治学||date=1 July 2016|publisher=|isbn=978-7-5168-1059-0}}</ref>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


== 成书历史 ==
== 成书历史 ==
《政治学》是专门討论政治和原理之著作<ref name=学>{{cite book |title=《政治学》 |authors=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 |location=北京 |publisher=[[商务印书馆]] |series=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叢书 |year=1965 }}</ref>{{rp|i}}。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学园对[[希腊]]半岛的158个[[城邦]]进行了实地考察,写成了《[[雅典政制]]》(现仅存残篇)。《政治学》一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写就而成<ref name=Husa2015>{{cite book |author=Jaakko Husa |title=A New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aw |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Aq2CAAAQBAJ&pg=PA6 |date=2015-05-28 |publisher=Bloomsbury Publishing |isbn=978-1-84946-951-7 |pages=6– }}</ref>。中世纪时期,[[穆尔贝克的威廉]]最早将该书翻译成[[拉丁语]]。
《政治学》是专门討论政治和原理之著作<ref name=学>{{cite book |title=《政治学》 |authors=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 |location=北京 |publisher=[[商务印书馆]] |series=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叢书 |year=1965 }}</ref>{{rp|i}}。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学园对[[希腊]]半岛的158个[[城邦]]进行了实地考察,写成了《[[雅典政制]]》(现仅存残篇)。《政治学》一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写就而成<ref name=Husa2015>{{cite book |author=Jaakko Husa |title=A New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aw ||date=2015-05-28 |publisher=Bloomsbury Publishing |isbn=978-1-84946-951-7 |pages=6– }}</ref>。中世纪时期,[[穆尔贝克的威廉]]最早将该书翻译成[[拉丁语]]。


== 内容简介 ==
== 内容简介 ==
第21行: 第21行:
亚里士多德討论公民的概念。他提出公民的定义是:“凡有权参与议事和审判职位的人。(1275b)”他討论好人的品德和良好公民的品德是否相同的问题,他认为“公民的品德必须与他所属城邦的政制相配,如果政制有几个不同的种类,那么公民的品德也有几个不同的种类,所以良好公民不应只有一种完美的品德。然而,好人卻只有一种完美的品德。(1276b)”
亚里士多德討论公民的概念。他提出公民的定义是:“凡有权参与议事和审判职位的人。(1275b)”他討论好人的品德和良好公民的品德是否相同的问题,他认为“公民的品德必须与他所属城邦的政制相配,如果政制有几个不同的种类,那么公民的品德也有几个不同的种类,所以良好公民不应只有一种完美的品德。然而,好人卻只有一种完美的品德。(1276b)”


亚里士多德继而討论政制。他把政制定义为:“城邦内职位的组织架构,特别是对最高权力的职位的规定。”他认为寻求城邦共同利益的政制是正确的政制,而寻求统治者自己利益的则是败坏的政制。正确的政制按统者的人数可以分为三类:明君政制(kingship)(一人)、精英政制(aristocracy)(少数人)和共和政制(polity)(多人)。相应地,败坏的政制也可以分为三类:明君政制败坏为暴君政制(tyranny),他只求自己的利益;精英政制败坏为寡头政制(oligarchy),他们只求富人的利益;共和政制败坏为民主政制(democracy),他们只求窮人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继而討论政制。他把政制定义为:“城邦内职位的组织架构,特别是对最高权力的职位的规定。”他认为寻求城邦共同利益的政制是正确的政制,而寻求统治者自己利益的则是败坏的政制。正确的政制按统者的人数可以分为三类:明君政制(kingship)(一人)、精英政制(aristocracy)(少数人)和共和政制(polity)(多人)。相应地,败坏的政制也可以分为三类:明君政制败坏为暴君政制(tyranny),他只求自己的利益;精英政制败坏为寡头政制(oligarchy),他们只求富人的利益;共和政制败坏为民主政制(democracy),他们只求窮人的利益。


然而,亚里士多德随即指出寡头政制和民主政制的分别其实不在于人数的多少,而在于前者是由富人统治,而后者则是由窮人统治的。两者都是败坏的政制,是因为它们对正义有片面的看法:“寡头派认为他们在一事(例如财富)上佔优,一切都应佔优;民主派认为在一事(例如自由的身分)上人人平等,万事都应平等。双方都忽略了关鍵的要点。(1280a)… 政治团体的存在不仅是由于要一同生活,而是为了促进美好的行为。因此,誰对团体的美好行为所作的贡最大,他就应该在这个城邦中享有较大的一份,大于在自由的身分上相同或更高但政治品德卻不相同的人,以及财富上胜过他但政治品德卻比不上他的人。(1281a)”亚里士多德认为以品德统治以获得共同利益的是就最好的政制。有时候大众加起来会比少数的精英更优秀,那时共和政制便是最好的政制;同样地,如果任何个人或一些人比大众加起来更优秀,那么他或他们便应被视为神,而不是城邦的一部份,而且自然地,其他人必将乐意地服从他或他们,并永远給予支持为统治者。
然而,亚里士多德随即指出寡头政制和民主政制的分别其实不在于人数的多少,而在于前者是由富人统治,而后者则是由窮人统治的。两者都是败坏的政制,是因为它们对正义有片面的看法:“寡头派认为他们在一事(例如财富)上佔优,一切都应佔优;民主派认为在一事(例如自由的身分)上人人平等,万事都应平等。双方都忽略了关鍵的要点。(1280a)… 政治团体的存在不仅是由于要一同生活,而是为了促进美好的行为。因此,誰对团体的美好行为所作的贡最大,他就应该在这个城邦中享有较大的一份,大于在自由的身分上相同或更高但政治品德卻不相同的人,以及财富上胜过他但政治品德卻比不上他的人。(1281a)”亚里士多德认为以品德统治以获得共同利益的是就最好的政制。有时候大众加起来会比少数的精英更优秀,那时共和政制便是最好的政制;同样地,如果任何个人或一些人比大众加起来更优秀,那么他或他们便应被视为神,而不是城邦的一部份,而且自然地,其他人必将乐意地服从他或他们,并永远給予支持为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最后討论明君政制的课题。
亚里士多德最后討论明君政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