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峤: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9), 員 → 员, 內 → 内 (3), 參與 → 参与 (2), 擔 → 担 (8), 結婚 → 结婚, 國 → 国 (5), 開 → 开 (7), 學 → 学, 部隊 → 部队, 參 → 参 (3), 會 → 会 (6), 長 → 长 (10), 與 → 与 (16), 軍 → 军 (65), 黨 → 党 (5), 處 → 处 (2), 師 → 师 (8), 龍 → 龙, 隊 → 队, 導 → 导 (16), 漢 → 汉, 語 → 语 (7), 風 → 风 (2), 鋒 → 锋 (3), 陸 → 陆 (2), 縣 → 县 (2), 權 → 权 (4), 雙 → 双 (3), 無 → 无 (5), 盡 → 尽, 興 → 兴 (6), 關 → 关 (3), 監 → 监 (2), 將 → 将 (25), 領 → 领 (8), 劉 → 刘 (22), 張 → 张, 陽 → 阳 (8), 協 → 协 (4), 調 → 调, 馬 → 马 (38), 應 → 应 (10), 寧 → 宁, 嚴 → 严 (2), 肅…)
标签消歧义链接
(机器人:替换裸露的<references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温峤'''(288年—329年),字'''泰真''',一作'''太真''',[[东晋]]政治家,[[太原]][[祁]](今[[山西]]祁)人。
'''温峤'''(288年—329年),字'''泰真''',一作'''太真''',[[东晋]]政治家,[[太原]][[祁]](今[[山西]]祁)人。


嶠17出仕,初都官事,后举秀才、灼然,辟东阁祭酒祭酒,潞令。[[琨]]请为平北参军功至右司。建武元年(317年),奉琨之命南下向[[晉元帝]]劝进。元帝即位,任史、太子中庶子。[[晉明帝]]即位,任中令,参与机要。[[王敦之]]中,加中壘将军,及王敦平定,封建甯县开国公,进号将军。[[晉成帝]]即位,出江州刺史。峻之平定,拜骠骑将军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死追贈侍中、大将军,谥'''忠武'''。
嶠17出仕,初都官事,後舉秀才、灼然,辟東閣祭酒祭酒,潞令。[[琨]]請為平北參軍功至右司。建武元年(317年),奉琨之命南下向[[晉元帝]]勸進。元帝即位,任史、太子中庶子。[[晉明帝]]即位,任中令,參與機要。[[王敦之]]中,加中壘將軍,及王敦平定,封建甯县開國公,進號將軍。[[晉成帝]]即位,出江州刺史。峻之平定,拜骠骑將軍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死追贈侍中、大將軍,谥'''忠武'''。


== 生平 ==
== 生平 ==
=== 西晉世 ===
=== 西晉世 ===
嶠生[[西晉]][[太康 (西晉)|太康]]九年(288年),[[憺]]之子,伯父[[温羡]]西晉末[[司徒]],父叔六人以“六并称于世。温峤的姨丈是[[琨]]。
嶠生[[西晉]][[太康 (西晉)|太康]]九年(288年),[[憺]]之子,伯父[[温羡]]西晉末[[司徒]],父叔六人以“六並稱於世。温峤的姨丈是[[琨]]。


嶠17出仕,任[[司校尉]]下的都官事,察百官。他奏散常侍、名士庾敳搜刮民,京师为之一嶠由此知名,庾敳反而更加器重他,称赞他是梁之材。
嶠17出仕,任[[司校尉]]下的都官事,察百官。他奏散常侍、名士庾敳搜刮民,京師為之一嶠由此知名,庾敳反而更加器重他,稱贊他是梁之材。
不久,嶠被举为秀才、灼然,辟东阁祭酒,潞令。
不久,嶠被舉為秀才、灼然,辟東閣祭酒,潞令。


西晉末年,琨出并州,他頗看重嶠,令任自己的参军。在中,事中郎、上太守,加建威将军,督锋军事,在[[石勒]]的战争中屢建功,升迁为右司。其,并州烽四起,石勒、[[聰]]等敵周旋,嶠是他的主要士之一。
西晉末年,琨出并州,他頗看重嶠,令任自己的參軍。在中,事中郎、上太守,加建威將軍,督鋒軍事,在[[石勒]]的戰爭中屢建功,升遷為右司。其,并州烽四起,石勒、[[聰]]等敵周旋,嶠是他的主要士之一。


=== 立之功 ===
=== 立之功 ===
[[建]]四年(316年),[[曜]]攻破[[安]],西晉亡,族南。同年,琨大败于石勒,率殘部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
[[建]]四年(316年),[[曜]]攻破[[安]],西晉亡,族南。同年,琨大敗於石勒,率殘部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


[[建武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琨、段匹磾歃血盟,拥戴在江南重建社稷的[[司睿]],派遣方的左史温峤荣邵奉表劝进。刘琨对温峤寄予厚望:“晋祚虽衰,天命未改,吾当立功河朔,使卿延誉江南。行矣,勉之!”<ref>《[[治通/卷090|治通·卷九十]]》</ref>
[[建武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琨、段匹磾歃血盟,拥戴在江南重建社稷的[[司睿]],派遣方的左史温峤荣邵奉表劝进。刘琨对温峤寄予厚望:“晋祚虽衰,天命未改,吾当立功河朔,使卿延誉江南。行矣,勉之!”<ref>《[[治通/卷090|治通·卷九十]]》</ref>


六月,嶠等携表到[[建康]],慷慨陈辞,深得司马睿器重。[[王]]、[[周顗]]、[[鯤]]、[[庾亮]]、[[桓彝]]等名士都欣赏温嶠的才学与能力,之交往。
六月,嶠等携表到[[建康]],慷慨陈辞,深得司马睿器重。[[王]]、[[周顗]]、[[鯤]]、[[庾亮]]、[[桓彝]]等名士都欣賞溫嶠的才學與能力,之交往。


这时东晉政建立不久,制度不完,秩序不安定,嶠深深之憂慮,直到导见面交后才高:“江左有了管仲这样人,我有什么可以心的呢!”
這時東晉政建立不久,制度不完,秩序不安定,嶠深深之憂慮,直到導見面交后才高:“江左有了管仲這樣人,我有什么可以心的呢!”


嶠先任王史,任太子中庶子,侍[[司紹]]左右,和侍讲东宫的庾亮同紹的布衣之交。他多次言太子远离奢侈、娱乐,都被采,深得司紹信任。
嶠先任王史,任太子中庶子,侍[[司紹]]左右,和侍講東宮的庾亮同紹的布衣之交。他多次言太子遠離奢侈、娛樂,都被采,深得司紹信任。


=== 王敦之 ===
=== 王敦之 ===


东晋初年,“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不甘君弱臣强的局面,重用[[隗]]、[[刁]],疏[[琅琊王氏]],手握重兵的王敦深不满。
东晋初年,“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不甘君弱臣强的局面,重用[[隗]]、[[刁]],疏[[琅琊王氏]],手握重兵的王敦深不满。


[[永昌]]元年(322年)正月,王敦以诛杀刘隗、刁的名起兵。隗、刁协虽对睿忠心耿耿,卻与众多大臣不睦,因此朝中自王以下不少人度曖昧。例如,仆射周顗:“大将军王敦么做似乎有一定原因,应当不算分吧?”被以直著的周顗严词责备
[[永昌]]元年(322年)正月,王敦以誅殺劉隗、刁的名起兵。隗、刁協雖對睿忠心耿耿,卻與眾多大臣不睦,因此朝中自王以下不少人度曖昧。例如,仆射周顗:“大將軍王敦么做似乎有一定原因,應當不算分吧?”被以直著的周顗嚴詞責備


三月,司睿令隗、刁、[[戴]]等兵出,大。太子司紹準备亲自率领将士出嶠拉住太子的,力他不要以身犯,又斬鞅繩,司才作罷。
三月,司睿令隗、刁、[[戴]]等兵出,大。太子司紹準備親自率領將士出嶠拉住太子的,力他不要以身犯,又斬鞅繩,司才作罷。


王敦攻下建康,一直沒有去晉睿。他戮反者,任免官,又太子司紹果敢勇毅,得到人的戴,就想以不孝的罪名掉太子,因此大百官,色俱厲地问温:“太子以什么的德行著?”嶠回答:“鉤深致,不是我浅显的度量所能知的,依照礼义,可以是做到了孝。”人都认为如此,王敦于未能得逞。四月,王敦返回[[武昌]],仍然控朝政,十月,在建康建立留守府。
王敦攻下建康,一直沒有去晉睿。他戮反者,任免官,又太子司紹果敢勇毅,得到人的戴,就想以不孝的罪名掉太子,因此大百官,色俱厲地問溫:“太子以什么的德行著?”嶠回答:“鉤深致,不是我淺顯的度量所能知的,依照禮義,可以是做到了孝。”人都認為如此,王敦于未能得逞。四月,王敦返回[[武昌]],仍然控朝政,十月,在建康建立留守府。


十一月,司睿在憂憤中去世。太子司紹即位。
十一月,司睿在憂憤中去世。太子司紹即位。


紹即位之后,自任命令,参与机要。王敦不朝廷派遣他做自己的左司嶠假裝勤勉恭敬,王敦出谋划策,又其心腹钱凤交好,渐渐取得王敦的信任。
紹即位之后,自任命令,參與機要。王敦不滿朝廷派遣他做自己的左司嶠假裝勤勉恭敬,王敦出謀劃策,又其心腹錢鳳交好,漸漸取得王敦的信任。


自返回武昌,王敦一直未停下篡位的计划。[[太宁 (东晋)|太宁]]元年(323年)正月,王敦暗示朝廷征召自己,司自手征召他。四月,王敦移[[姑孰]],再次逼建康,十一月,任王含东将军、王舒荊州刺史,王彬江州刺史以大宗族的力。太宁二年(324年)五月,王敦重病,钱凤问及后事,王敦承人王<ref>王敦子,以兄王含的子王应为继承人。</ref>的才能并不看好。然而箭在弦上,方的角力已经无法停止。
自返回武昌,王敦一直未停下篡位的計劃。[[太宁 (东晋)|太宁]]元年(323年)正月,王敦暗示朝廷征召自己,司自手征召他。四月,王敦移[[姑孰]],再次逼建康,十一月,調任王含東將軍、王舒荊州刺史,王彬江州刺史以大宗族的力。太宁二年(324年)五月,王敦重病,錢鳳問及后事,王敦承人王<ref>王敦子,以兄王含的子王應為繼承人。</ref>的才能并不看好。然而箭在弦上,方的角力已經無法停止。


太宁二年(324年)六月,守备京师的要职[[丹阳尹]]出缺,经过周旋,王敦最決定命嶠赴任以监视朝廷的向。返回建康王敦的谋划与虚实尽数稟告給司紹,庾亮等计划讨伐王敦,王敦聽说后大怒,信給王自拔掉嶠的舌<ref>《[[治通/卷093|治通·卷九十三]]》:敦闻之,大怒曰:“吾乃为小物所欺!”与司徒导书曰:“太真别来几日,作如此事!当募人生致之,自拔其舌。”</ref>。由于大在即而京兵力不足,[[郗]]建议应该詔令[[峻]]、[[遐]]等将领,被司紹采。王导为王敦发丧以振,司紹正式下令伐王敦。
太宁二年(324年)六月,守备京师的要职[[丹阳尹]]出缺,經過周旋,王敦最決定命嶠赴任以監視朝廷的向。返回建康王敦的謀劃與虛實盡數稟告給司紹,庾亮等計劃討伐王敦,王敦聽說後大怒,信給王自拔掉嶠的舌<ref>《[[治通/卷093|治通·卷九十三]]》:敦闻之,大怒曰:“吾乃为小物所欺!”与司徒导书曰:“太真别来几日,作如此事!当募人生致之,自拔其舌。”</ref>。由于大在即而京兵力不足,[[郗]]建議應該詔令[[峻]]、[[遐]]等將領,被司紹采。王導為王敦發喪以振,司紹正式下令伐王敦。


同月,王敦以诛杀温嶠等奸臣的名起兵。一次,王敦已病重兵,只好令其兄王含任元。而朝中比前次永昌元年要充分多。
同月,王敦以誅殺溫嶠等奸臣的名起兵。一次,王敦已病重兵,只好令其兄王含任元。而朝中比前次永昌元年要充分多。


七月,王含率五万军队秦淮河南岸,中壘将军温嶠命令燒毀朱雀桁阻止敵渡河。司紹本备进军,得知朱雀桁已毀大怒。劝说道:“在我护卫力量不足,征召的援军还沒有到,如果敵竄入,危及朝廷,祖先的宗恐怕都保,何必吝惜一座?”司才作罷。
七月,王含率五萬軍隊秦淮河南岸,中壘將軍溫嶠命令燒毀朱雀桁阻止敵渡河。司紹本備進軍,得知朱雀桁已毀大怒。勸說道:“在我護衛力量不足,征召的援軍還沒有到,如果敵竄入,危及朝廷,祖先的宗恐怕都保,何必吝惜一座?”司才作罷。


两军隔岸峙,王含被政府千人勇士渡河奇,大,王敦在失望中病亡。苏峻、刘遐率精兵援,连续击败沈充、钱凤军。王敦的死泄露,中人心惶惶,王含等燒夜遁。司紹班回朝,宣布大赦,只有王敦的同不在此列。嶠受命督管遐等追逃奔江的王含、钱凤,庾亮受命督管峻等追逃奔吴兴的沈充。追逃敵的程中,遐所部縱兵大掠,责备他:“天道顺应它的人,因此王含才,怎可以借!”遐惶恐罪。
兩軍隔岸峙,王含被政府千人勇士渡河奇,大,王敦在失望中病亡。苏峻、刘遐率精兵援,連續擊敗沈充、錢鳳軍。王敦的死泄露,中人心惶惶,王含等燒夜遁。司紹班回朝,宣布大赦,只有王敦的同不在此列。嶠受命督管遐等追逃奔江的王含、錢鳳,庾亮受命督管峻等追逃奔吳興的沈充。追逃敵的程中,遐所部縱兵大掠,責備他:“天道順應它的人,因此王含才,怎可以借!”遐惶恐罪。


战后,司紹下詔王敦的羽革除名,僚属则予以禁錮。嶠在上疏中认为对陆玩、胤、[[郭璞]]这样被王敦逼迫而屈其下的人应该宽宥。有郗,司紹最终还是聽嶠的意
戰後,司紹下詔王敦的羽革除名,僚屬則予以禁錮。嶠在上疏中認為對陸玩、胤、[[郭璞]]這樣被王敦逼迫而屈其下的人應該寬宥。有郗,司紹最終還是聽嶠的意


十月,嶠封建甯县开国公,絹五千四百匹,进号将军
十月,嶠封建甯县開國公,絹五千四百匹,進號將軍


太宁三年(325年)閏月,司紹病逝。嶠以丹尹身份太宰西王司羕、司徒王、尚令[[卞壸]]、车骑将军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曄共七人受詔辅国。<ref>《[[晉/卷006|晉·元帝明帝]]》嶠排名最末,陶侃、祖不在其列。</ref>
太宁三年(325年)閏月,司紹病逝。嶠以丹尹身份太宰西王司羕、司徒王、尚令[[卞壸]]、車騎將軍護軍將軍庾亮、領軍將軍陸曄共七人受詔輔國。<ref>《[[晉/卷006|晉·元帝明帝]]》嶠排名最末,陶侃、祖不在其列。</ref>


=== 峻之乱 ===
=== 峻之乱 ===


太宁三年九月癸卯(西元325年11月2日),因皇帝司衍年幼,庾太后制,其兄庾亮掌大
太宁三年九月癸卯(西元325年11月2日),因皇帝司衍年幼,庾太后制,其兄庾亮掌大


庾亮既身外戚,执政风格又比王导严苛许多,朝廷内外多有不,加之其压制宗室如司羕等人,頗失望,政局愈加不。最庾亮猜忌的,不是自朝廷部窺伺柄的政敵,而是手持重兵的外藩,如在王敦之中建立功勛的历阳内峻和豫州刺史[[祖]],而最庾亮所忌是太宁三年(325年)五月重返荊州就任荊州刺史的征西将军[[陶侃]]。
庾亮既身外戚,执政风格又比王导严苛许多,朝廷内外多有不滿,加之其压制宗室如司羕等人,頗失望,政局愈加不。最庾亮猜忌的,不是自朝廷部窺伺柄的政敵,而是手持重兵的外藩,如在王敦之中建立功勛的歷陽內峻和豫州刺史[[祖]],而最庾亮所忌是太宁三年(325年)五月重返荊州就任荊州刺史的征西將軍[[陶侃]]。


[[咸和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八月,庾亮以嶠出江州刺史,驻节武昌,又派王舒任稽内史,同修葺石城以做準一系列措主要是防范陶侃。
[[咸和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八月,庾亮以嶠出江州刺史,駐節武昌,又派王舒任稽内史,同修葺石城以做準一系列措主要是防范陶侃。


咸和二年(327年)十月,庾亮想要削除峻的兵,征召他入朝任,王和卞壸庾亮不要操之急,温峤也屢次写信阻庾亮。然而庾亮決心已下,在做好事準后下令征召大司。求移到荒的青州,庾亮仍然不疑,其部下他勒兵自守,终于沒有詔入朝。
咸和二年(327年)十月,庾亮想要削除峻的兵,征召他入朝任,王和卞壸庾亮不要操之急,温峤也屢次写信阻庾亮。然而庾亮決心已下,在做好事準后下令征召大司求移到荒的青州,庾亮仍然不疑,其部下他勒兵自守,終於沒有詔入朝。


嶠聽说后建康,三豪杰也準起兵响应,庾亮信給嶠道:“我憂西(的陶侃)胜过历阳(的峻),您(继续驻守原的防)不要越[[雷池]]一步。”同,再次派遣使者峻入朝。
嶠聽說後建康,三豪杰也準起兵響應,庾亮信給嶠道:“我憂西(的陶侃)勝過歷陽(的峻),您(繼續駐守原的防)不要越[[雷池]]一步。”同,再次派遣使者峻入朝。


然而,形直下。十月,苏峻起兵,十一月,峻和祖约结盟,其麾下的祖渙、会师,兵力两万峻率,而庾亮屢屢坐失战机。次年即咸和三年(328年)二月,攻陷建康,卞壸、陶瞻等先后战死,皇帝司衍和王等重臣被俘,庾亮出逃。
然而,形直下。十月,苏峻起兵,十一月,峻和祖約結盟,其麾下的祖渙、會師,兵力兩萬峻率,而庾亮屢屢坐失戰機。次年即咸和三年(328年)二月,攻陷建康,卞壸、陶瞻等先後戰死,皇帝司衍和王等重臣被俘,庾亮出逃。


咸和三年(328年)正月嶠已[[寻阳]],二月,他得到建康失陷的消息,悲痛欲。不久,庾亮前投奔,嶠分兵給他。
咸和三年(328年)正月嶠已[[尋陽]],二月,他得到建康失陷的消息,悲痛欲。不久,庾亮前投奔,嶠分兵給他。


四月,庾亮共七千人起兵峻。起初,人互相推举对盟主,嶠的弟弟充建位重兵的陶侃。嶠派遣督王愆期前往荊州游陶侃共赴国难,陶侃的度十分豫,令乎放经参军宝劝说嶠再次修,痛利弊,之以情<ref>《[[晉/卷067|晉·嶠郗鉴传]]》:“仁公进当为大晋之忠臣,参桓、文之功;退当以慈父之情,雪爱子之痛。”陶侃之子陶瞻为苏。</ref>,终于说服陶侃起兵。广陵的郗嶠派出使者,提出立堡壘、壁清野、断绝苏糧食源的策略,嶠深表同意。
四月,庾亮共七千人起兵峻。起初,人互相推舉對盟主,嶠的弟弟充建位重兵的陶侃。嶠派遣督王愆期前往荊州游陶侃共赴國難,陶侃的度十分豫,令乎放經參軍寶勸說嶠再次修,痛利弊,之以情<ref>《[[晉/卷067|晉·嶠郗鑒傳]]》:“仁公进当为大晋之忠臣,参桓、文之功;退当以慈父之情,雪爱子之痛。”陶侃之子陶瞻為蘇。</ref>,終於說服陶侃起兵。陵的郗嶠派出使者,提出立堡壘、壁清野、斷絕蘇糧食源的策略,嶠深表同意。


五月,陶侃率部到建康,有他要诛杀庾亮以天下。庾亮甚害怕,依从温嶠的建拜訪陶侃罪,人冰前嫌。峻的联军兵力到四人,声势大振。联军屯兵茄子浦,因为联军习于而步不及诸军不得上岸。毛千人的前临机,上岸击败应苏峻所送糧食的部,祖约军从此饑饿困乏。
五月,陶侃率部到建康,有他要誅殺庾亮以天下。庾亮甚害怕,依從溫嶠的建拜訪陶侃罪,人冰前嫌。峻的聯軍兵力到四人,聲勢大振。聯軍屯兵茄子浦,因為聯軍習於而步不及諸軍不得上岸。毛千人的前臨機,上岸擊敗應蘇峻所送糧食的部,祖約軍從此饑困乏。


联军直指石,郗亦率来会师峻登上烽火,看到联军兵士多,面有色,道:“我早知道,嶠能得心。”
聯軍直指石,郗亦率來會師峻登上烽火,看到聯軍兵士多,面有色,道:“我早知道,嶠能得心。”


陶侃定策,不与苏,而之相持,先修筑白石壘,又命郗、[[郭默]]返回[[京口]],修筑大、曲阿、庱亭三座壁壘,以分散的兵力。祖约军先被毛宝连续击败部又有将领暗通[[石]],根地[[寿春]]遭到赵军猛攻。七月,祖约军溃散,殘部逃奔历阳心腹见势不妙,诛杀等大臣另立心腹以定石峻沒有答
陶侃定策,不與蘇,而之相持,先修筑白石壘,又命郗、[[郭默]]返回[[京口]],修筑大、曲阿、庱亭三座壁壘,以分散的兵力。祖約軍先被毛寶連續擊敗部又有將領暗通[[石]],根地[[春]]遭到趙軍猛攻。七月,祖約軍潰散,殘部逃奔歷陽心腹見勢不妙,誅殺等大臣另立心腹以定石峻沒有答
趁此人心浮际说动苏峻心腹路永,得以逃出石,投奔联军驻地白石。
趁此人心浮際說動蘇峻心腹路永,得以逃出石,投奔聯軍駐地白石。


九月,两军对峙以联军败少,自嶠以下不忌,而的糧食已用完,不得不向陶侃借糧。陶侃十分惱火,责备温嶠準不足而兵<ref>《[[治通/卷094|治通·卷九十四]]》:“使君前云不忧无良将及兵食,惟欲得老仆为主耳。今数战皆北,良将安在!”</ref>,声称要返回荊州以等待时机嶠首先預言兵必,再分析形经骑虎难下,陶侃如果退兵,有“沮众败事”的危。竟陵太守李劝说陶侃以大事重。同时,毛宝请纓出,烧毁苏峻军大量粮食。陶侃是留了下来。
九月,兩軍對峙以聯軍敗少,自嶠以下不忌,而的糧食已用完,不得不向陶侃借糧。陶侃十分惱火,責備溫嶠準不足而兵<ref>《[[治通/卷094|治通·卷九十四]]》:“使君前云不忧无良将及兵食,惟欲得老仆为主耳。今数战皆北,良将安在!”</ref>,聲稱要返回荊州以等待時機嶠首先預言兵必,再分析形經騎虎难下,陶侃如果退兵,有“沮眾敗事”的危。竟陵太守李勸說陶侃以大事重。同时,毛寶請纓出,烧毁苏峻军大量粮食。陶侃是留了下来。


军试图东转移,晃猛攻大,郗所部守的东线防守岌岌可危。陶侃聽从长史殷羨的策,攻魏救
軍試圖東轉移,晃猛攻大,郗所部守的東線防守岌岌可危。陶侃聽從長史殷羨的策,攻魏救


咸和三年九月庚午(西元328年11月13日),陶侃都督水攻向石,而庾亮、嶠、胤率步兵白石出峻率八千人迎联军不利,峻酒醉,见儿苏硕和部匡孝和便胤并追击败兵,也只率领几士出。不料峻身陷法脫身,失前蹄,又被陶侃麾下将领投矛攻,墜身亡。<ref>《[[晉/卷0100|晉·列传第七十]]》</ref>。
咸和三年九月庚午(西元328年11月13日),陶侃都督水攻向石,而庾亮、嶠、胤率步兵白石出峻率八千人迎聯軍不利,峻酒醉,見兒蘇碩和部匡孝和便胤并追擊敗兵,也只率領幾士出。不料峻身陷法脫身,失前蹄,又被陶侃麾下將領投矛攻,墜身亡。<ref>《[[晉/卷0100|晉·列传第七十]]》</ref>。


咸和四年(329年)正月,祖率残部数百人投奔石。二月,苏硕逸先后败亡。乱之中,滕含部抱着皇帝司衍逃奔嶠的座。在联军里,陶侃然是盟主,事情的置和计划的制定卻主要由完成<ref>《[[晉/卷067|晉·嶠郗鉴传]]》:陶侃虽为盟主,而略一出嶠。</ref>。群臣到皇帝,叩至地罪。峻之至此平息。
咸和四年(329年)正月,祖率残部数百人投奔石。二月,蘇碩逸先后败亡。乱之中,滕含部抱着皇帝司衍逃奔嶠的座。在聯軍里,陶侃然是盟主,事情的置和計劃的制定卻主要由完成<ref>《[[晉/卷067|晉·嶠郗鑒傳]]》:陶侃雖為盟主,而略一出嶠。</ref>。群臣到皇帝,叩至地罪。峻之至此平息。


战乱,皇已成焦土,群臣讨论迁都事宜,嶠提[[豫章]],三豪族提议会稽,而王之以”,因此不再都。
戰亂,皇已成焦土,群臣討論遷都事宜,嶠提[[豫章]],三豪族提議會稽,而王之以”,因此不再都。


三月,朝廷功行,拜骠骑将军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户。王奖赏前投奔朝廷的路永等人,決反,王便沒有这样做。朝廷中商留下政,认为是先帝所任命的人辞绝这时殘破,嶠留下部分物经费后返回武昌。
三月,朝廷功行,拜骠骑將軍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户。王獎賞前投奔朝廷的路永等人,決反,王便沒有這樣做。朝廷中商留下政,認為是先帝所任命的人辭絕這時殘破,嶠留下部分物經費後返回武昌。


咸和四年四月乙未,嶠去世,安葬在豫章。司衍下詔贈侍中、大将军,赐钱百万,布千匹,谥曰忠武。
咸和四年四月乙未,嶠去世,安葬在豫章。司衍下詔贈侍中、大將軍,赐钱百万,布千匹,谥曰忠武。


== 评价 ==
== 評價 ==
陶侃:“故大将军嶠忠誠著圣世,勛人神,非臣墨所能称陈。”
陶侃:“故大將軍嶠忠誠著圣世,勛人神,非臣墨所能稱陳。”
== 家庭 ==
== 家庭 ==
=== 祖父母 ===
=== 祖父母 ===
* [[恢#子|温恭]],济南郡太守<ref name=autogenerated1>{{Cite book | author = 罗新,叶炜著 | title =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修订版) | location = 北京市 | publisher = 中华书局 | date =2016.5| pages =13-14 |ISBN =978-7-101-11639-7| accessdate = 2021-07-07 | url = | language= zh-cn| quote = }}</ref>
* [[恢#子|温恭]],济南郡太守<ref name=autogenerated1>{{Cite book | author = 罗新,叶炜著 | title =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修订版) | location = 北京市 | publisher = 中华书局 | date =2016.5| pages =13-14 |ISBN =978-7-101-11639-7| accessdate = 2021-07-07 | url = | language= zh-cn| quote = }}</ref>
* [[太原郭氏]]<ref name=autogenerated1 />
* [[太原郭氏]]<ref name=autogenerated1 />


=== 父母 ===
=== 父母 ===
* [[憺]],字少卿,河东郡太守<ref name=autogenerated1 />
* [[憺]],字少卿,河东郡太守<ref name=autogenerated1 />
* [[颍川陈氏]]<ref name=autogenerated1 />
* [[颍川陈氏]]<ref name=autogenerated1 />
* [[清河崔氏]]<ref name=autogenerated1 />,御史中丞[[崔参]]之女<ref>《[[世/尤悔|世·尤悔]]》</ref>
* [[清河崔氏]]<ref name=autogenerated1 />,御史中丞[[崔参]]之女<ref>《[[世/尤悔|世·尤悔]]》</ref>


=== 夫人 ===
=== 夫人 ===
第110行: 第110行:


=== 子女 ===
=== 子女 ===
* [[温放之]],子,字弘祖,使持节、辅国将军、交州刺史、始安公,娶太原庞氏,庐陵郡太守庞企字子及之女
* [[温放之]],子,字弘祖,使持节、辅国将军、交州刺史、始安公,娶太原庞氏,庐陵郡太守庞企字子及之女
* [[温式之]],次子,字穆祖,散常侍,娶[[颖川荀氏]],御史中丞[[荀闿]]字道明之女
* [[温式之]],次子,字穆祖,散常侍,娶[[颖川荀氏]],御史中丞[[荀闿]]字道明之女
* 温瞻<ref name=autogenerated1 />,嫁颍川[[庾志]]
* 温瞻<ref name=autogenerated1 />,嫁颍川[[庾志]]
* 温光<ref name=autogenerated1 />,嫁余杭县令陈国[[袁矫之]]
* 温光<ref name=autogenerated1 />,嫁余杭县令陈国[[袁矫之]]


== 趣 ==
== 趣 ==
=== 卿可赎我 ===
=== 卿可赎我 ===
嶠官位不高时经常和揚州淮中一的商人賭博,常常是。有次得很慘,賭完回不了家,他和[[庾亮]]关系好,便站在船上大喊庾亮:“你贖我呀!”庾亮立刻送去贖金,嶠才得以脫身。这样的事很多次。<ref name="自动生成1">《[[世/任|世·任]]》</ref>
嶠官位不高時經常和揚州淮中一的商人賭博,常常是。有次得很慘,賭完回不了家,他和[[庾亮]]關係好,便站在船上大喊庾亮:“你贖我呀!”庾亮立刻送去贖金,嶠才得以脫身。這樣的事很多次。<ref name="自动生成1">《[[世/任|世·任]]》</ref>


=== 公喜慢 ===
=== 公喜慢 ===
说话很放肆,卞壸言行謹慎恪守法。有次在庾亮那里,人互相抨说话粗俗不堪,庾亮慢吞吞地:“(我所认识的)太真粗鄙的。”<ref name="自动生成1" />
說話很放肆,卞壸言行謹慎恪守法。有次在庾亮那里,人互相抨說話粗俗不堪,庾亮慢吞吞地:“(我所認識的)太真粗鄙的。”<ref name="自动生成1" />
=== 即席用谋 ===
=== 即席用谋 ===
嶠被王敦请为左司。佯裝恭敬勤勉,又交王敦心腹钱凤,常:“精神腹。”嶠素人的名钱风很高是和嶠交好。等到丹尹出缺,王敦:“京是咽喉之地,得有文武全的人去守,您最好準的人,朝廷的人恐怕不符合您的意愿。”王敦说对问温嶠誰能任。:“我看钱凤可以。”钱凤也推荐温嶠,嶠佯裝推,王敦沒有聽,表奏缺。嶠怕被钱凤识破,等王敦他餞别时嶠走到钱凤面前,裝作喝醉了,不等钱凤喝酒就落他的巾,怒形色地:“钱凤你是什人,我嶠敬酒你敢不喝!”王敦以他喝醉了,为两解。临别候,臉都是眼鼻涕,出了又回,反次才终于上路。等他出后,钱凤对王敦:“嶠和朝廷关系密切,而且和庾亮交好,未必可信。”王敦:“太真昨天醉了,昨天你稍有失敬,你怎么能上就这样詆毀他呢!”嶠到建康,把王敦作谋划原原本本告了明帝,求事先有所防,又和庾亮共同策划讨伐王敦的策略。王敦聽说后,勃然大怒,:“我竟然被被这个西欺騙!”便信給司徒王导说:“离开几天,竟然做出这种事情,我要找人活捉了他,自拔除他的舌。”<ref>《[[晉/卷067|晉·嶠郗鉴传]]》</ref>
嶠被王敦請為左司。佯裝恭敬勤勉,又交王敦心腹錢鳳,常:“精神滿腹。”嶠素人的名錢風很高是和嶠交好。等到丹尹出缺,王敦:“京是咽喉之地,得有文武全的人去守,您最好準的人,朝廷的人恐怕不符合您的意愿。”王敦說對問溫嶠誰能任。:“我看錢鳳可以。”錢鳳也推薦溫嶠,嶠佯裝推,王敦沒有聽,表奏缺。嶠怕被錢鳳識破,等王敦他餞別時嶠走到錢鳳面前,裝作喝醉了,不等錢鳳喝酒就落他的巾,怒形色地:“錢鳳你是什人,我嶠敬酒你敢不喝!”王敦以他喝醉了,為兩解。臨別候,滿臉都是眼鼻涕,出了又回,反次才終於上路。等他出后,錢鳳對王敦:“嶠和朝廷關係密切,而且和庾亮交好,未必可信。”王敦:“太真昨天醉了,昨天你稍有失敬,你怎么能上就這樣詆毀他呢!”嶠到建康,把王敦作謀劃原原本本告了明帝,求事先有所防,又和庾亮共同策劃討伐王敦的策略。王敦聽說後,勃然大怒,:“我竟然被被這個西欺騙!”便信給司徒王導說:“離開幾天,竟然做出這種事情,我要找人活捉了他,自拔除他的舌。”<ref>《[[晉/卷067|晉·嶠郗鑒傳]]》</ref>
=== 公卻扇 ===
=== 公卻扇 ===
嶠妻子死了。他的堂姑温氏,遭遇战乱和家人失散,只有一,美聰慧。堂姑囑咐嶠給女儿寻门亲事,嶠私下已有自己娶她的意思,就回答道:“好女婿找,像我这样的如何?”堂姑:“从战乱中得以生存,能稀里糊涂活下去就足以告慰我的半生了,哪敢奢望你这样的人呢?”事天,告堂姑:“已找到人家了,算可以,女婿的名声职位都不比我差。”即送了一台作,堂姑非常高行了交拜礼后,新娘用手披婚紗,拍手大笑:“本就怀疑是你西,果然不出我所料!”玉台是北征聰的利品。<ref>《[[世/假譎|世·假譎]]》</ref>罗新、叶炜指出温峤的墓志中前后三娶并无刘姓,所以《世说新语》这一条记载并非事实<ref name=autogenerated1 />。
嶠妻子死了。他的堂姑温氏,遭遇戰亂和家人失散,只有一,美聰慧。堂姑囑咐嶠給女兒尋門親事,嶠私下已有自己娶她的意思,就回答道:“好女婿找,像我這樣的如何?”堂姑:“從戰亂中得以生存,能稀里糊涂活下去就足以告慰我的半生了,哪敢奢望你這樣的人呢?”事天,告堂姑:“已找到人家了,算可以,女婿的名聲職位都不比我差。”即送了一台作,堂姑非常高行了交拜禮後,新娘用手披婚紗,拍手大笑:“本就疑是你西,果然不出我所料!”玉台是北征聰的利品。<ref>《[[世/假譎|世·假譎]]》</ref>罗新、叶炜指出温峤的墓志中前后三娶并无刘姓,所以《世说新语》这一条记载并非事实<ref name=autogenerated1 />。


元朝关汉卿的《太真玉台》,明朝朱鼎的《玉》,京中的《玉台》都取材于这个故事,情作了不少改
元朝關漢卿的《太真玉台》,明朝朱鼎的《玉》,京中的《玉台》都取材於這個故事,情作了不少改


=== 犀照 ===
=== 犀照 ===
《[[晉]]》第六十七卷“温传”中所记载的一段史料,嶠在武昌周旋,牛渚矶见水深难测,而世代也有水下多怪物,嶠便[[犀牛]]角燃燒照明;不久,在照水中的火光隐约一些水中生物,形狀怪,甚至看到有穿赤衣、乘马车的人出晚,嶠在中看到有人甚说:“先生人鬼不同路,何照我呢?”。而未知是否真的因界作祟,有齿疾的嶠在拔牙,因而中,不久便逝世了。然而是否嶠真死因此不得而知,可能是撰的野史。
《[[晉]]》第六十七卷「溫傳」中所記載的一段史料,嶠在武昌周旋,牛渚磯見水深難測,而世代也有水下多怪物,嶠便[[犀牛]]角燃燒照明;不久,在照水中的火光隱約一些水中生物,形狀怪,甚至看到有穿赤衣、乘馬車的人出晚,嶠在中看到有人甚說:「先生人鬼不同路,何照我呢?」。而未知是否真的因界作祟,有疾的嶠在拔牙,因而中,不久便逝世了。然而是否嶠真死因此不得而知,可能是撰的野史。


自此相犀牛角,可目睹象,而[[犀照]]词后来亦用比喻洞燭幽微,明察事理之意。
自此相犀牛角,可目睹象,而[[犀照]]詞後來亦用比喻洞燭幽微,明察事理之意。


== 注释 ==
== 注释 ==
<div style="font-size:small" class="references-2column">
<div style="font-size:small" class="references-2column">
{{reflist}}
<references />
</div>
</div>


第144行: 第144行:
[[Category:东晋郡公]]
[[Category:东晋郡公]]
[[Category:諡忠武]]
[[Category:諡忠武]]
[[Category:太原氏]]
[[Category:太原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