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瑀: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貴 → 贵, 國 → 国 (4), 屆 → 届, 參 → 参 (3), 長 → 长, 與 → 与, 軍 → 军 (3), 務 → 务, 師 → 师, 華 → 华 (2), 風 → 风, 愛 → 爱, 將 → 将, 張 → 张 (3), 養 → 养 (5), 馬 → 马 (2), 肅 → 肃, 孫 → 孙 (7), 義 → 义, 發 → 发, 親 → 亲 (4), 號 → 号 (16), 羅 → 罗, 圖 → 图 (4), 稱 → 称 (4), 為 → 为 (3), 亞 → 亚, 數 → 数, 屬 → 属 (2), 術 → 术, 點 → 点 (2), 韓 → 韩, 鮮 → 鲜 (5), 懷 → 怀, 烏 → 乌 (2), 蘭 → 兰 (3), 後 → 后 (3), 書 → 书 (2), 臨 → 临, 歷 → 历 (3), 兒 → 儿, 爭 → 争, 進 → 进 (3), 釋 → 释 (2), 異 → 异 (4), 階 → 阶, 遠 → 远, 誌 → 志 (5), 繼 → 继 (11), 續 → 续, 職 →…)
标签消歧义链接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第1行: 第1行:
{{东亚男性史人物
{{東亞男性史人物
|名 =蕭瑀
|名 =蕭瑀
|身份 =唐朝宋'''褊'''公
|身份 =唐朝宋'''褊'''公
|家 =
|家 =
|代 =
|代 =
|主君 =
|主君 =
|届数 =
|屆數 =
|最高职务 =唐朝[[太子太保]]、[[尚左僕射]]、特、金紫光祿大夫
|最高職務 =唐朝[[太子太保]]、[[尚左僕射]]、特、金紫光祿大夫
|前任 =
|前任 =
|任 =
|任 =
|片名 =
|片名 =
|片大小 =
|片大小 =
|明 =
|明 =
|氏 =
|氏 =
|姓 =
|姓 =
第17行: 第17行:
|名 =
|名 =
|姓名 =
|姓名 =
|罗马拼音 =
|羅馬拼音 =
|假名 = <!--日本、琉球人用-->
|假名 = <!--日本、琉球人用-->
|諺文 = <!--朝韩国人用-->
|諺文 = <!--朝韓國人用-->
|字 =
|字 =
|=
|=
|名乘 = <!--琉球士族用-->
|名乘 = <!--琉球士族用-->
|官 =内史侍郎→河池太守→光禄大夫→宰相→赠司空、荆州都督
|官 =内史侍郎→河池太守→光禄大夫→宰相→赠司空、荆州都督
|封爵 =新安郡王→宋国公
|封爵 =新安郡王→宋国公
|封 =
|封 =
|位 =
|位 =
|御称号 = <!--日本皇族之称号-->
|御稱號 = <!--日本皇族之稱號-->
|宫号1 = <!--日本皇族之宫号-->
|宮號1 = <!--日本皇族之宮號-->
|宫号2 = <!--朝王族之宫号-->
|宮號2 = <!--朝王族之宮號-->
|封地 =
|封地 =
|神 =
|神 =
|尊 =
|尊 =
|族裔 =
|族裔 =
|信仰 = <!--指的是宗教信仰-->
|信仰 = <!--指的是宗教信仰-->
|旗籍 = <!--清朝八旗人物专用-->
|旗籍 = <!--清朝八旗人物专用-->
|氏族 =[[陵蕭氏]]
|氏族 =[[陵蕭氏]]
|籍 =
|籍 =
|本 = <!--朝人用-->
|本 = <!--朝人用-->
|世居地= <!--清朝八旗人物专用-->
|世居地= <!--清朝八旗人物专用-->
|世居地/穆坤= <!--专门用于清朝八旗满洲人物世居地和穆坤相同时-->
|世居地/穆坤= <!--专门用于清朝八旗满洲人物世居地和穆坤相同时-->
第47行: 第47行:
|世系 =
|世系 =
|初名 =
|初名 =
|乳名 = <!--日本、朝、琉球以外人物用-->
|乳名 = <!--日本、朝、琉球以外人物用-->
|幼名 = <!--日本人用-->
|幼名 = <!--日本人用-->
|名 = <!--朝人用-->
|名 = <!--朝人用-->
|童名 = <!--琉球人用-->
|童名 = <!--琉球人用-->
|小字 =
|小字 =
|名 =
|名 =
|法 =
|法 =
|院 =
|院 =
|其他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其他名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出生日期 =西梁天保十四年 (575年)
|出生日期 =西梁天保十四年 (575年)
|出生地 =
|出生地 =
|婚年 =
|婚年 =
|逝世日期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二十日 <br> {{death date and age|648|7|19|575|1|1}}
|逝世日期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二十日 <br> {{death date and age|648|7|19|575|1|1}}
|逝世地 =
|逝世地 =
|在位年代 =
|在位年代 =
|庙号 =
|廟號 =
|諡 =贞褊
|諡 =贞褊
|墓葬 =陪葬[[唐昭陵]]
|墓葬 =陪葬[[唐昭陵]]
|祠 =
|祠 =
|父 =西梁明帝[[萧岿]]
|父 =西梁明帝[[萧岿]]
|嫡母 =
|嫡母 =
|母 =[[皇后 (蕭巋)|皇后]]
|母 =[[皇后 (蕭巋)|皇后]]
|父=
|父=
|母=
|母=
|父=
|父=
|母=
|母=
|父= <!--日本人用-->
|父= <!--日本人用-->
|帽子= <!--日本人、琉球人用-->
|帽子= <!--日本人、琉球人用-->
|元配 =
|元配 =
|正室 =
|正室 =
|妻 =孤氏
|妻 =孤氏
|室 =
|室 =
|平妻 =
|平妻 =
|室 =
|室 =
|元配之父 =
|元配之父 =
|元配之嫡母 =
|元配之嫡母 =
第90行: 第90行:
|妻之嫡母 =
|妻之嫡母 =
|妻之母 =
|妻之母 =
|室之父 =
|室之父 =
|室之嫡母 =
|室之嫡母 =
|室之母 =
|室之母 =
|平妻之父 =
|平妻之父 =
|平妻之嫡母 =
|平妻之嫡母 =
第104行: 第104行:
|同胞兄弟 =
|同胞兄弟 =
|同胞姊妹 =
|同胞姊妹 =
|母兄弟 =梁靖帝[[萧琮]]
|母兄弟 =梁靖帝[[萧琮]]
|母姊妹 =
|母姊妹 =
|父兄弟 =
|父兄弟 =
|父姊妹 =
|父姊妹 =
|兄弟 =
|兄弟 =
|姊妹 =
|姊妹 =
|子 =萧锐、萧锴、萧釴
|子 =萧锐、萧锴、萧釴
|女 =
|女 =
第116行: 第116行:
|庶子 =
|庶子 =
|庶女 =
|庶女 =
|子 =
|子 =
|女 =
|女 =
|子 = <!--日本人用-->
|子 = <!--日本人用-->
|婿子 = <!--日本人用-->
|婿子 = <!--日本人用-->
|帽子子 = <!--日本人用-->
|帽子子 = <!--日本人用-->
|子 =
|子 =
|女 =
|女 =
|其他亲属 =高祖父:梁武帝[[萧衍]]<br>曾祖父:昭明太子[[萧统]]<br>祖父:梁宣帝[[萧詧]]
|其他親屬 =高祖父:梁武帝[[萧衍]]<br>曾祖父:昭明太子[[萧统]]<br>祖父:梁宣帝[[萧詧]]
|出身 = <!---此处指科举出身--->
|出身 = <!---此处指科举出身--->
|功名 =
|功名 =
|经历 =
|經歷 =
|著作 =
|著作 =
|注 =
|注 =
}}
}}
'''蕭瑀'''{{BD|575年||648年|7月19日|catIdx=X萧}},[[表字|字]]'''文''',[[南北朝]][[西梁]]明帝[[蕭巋]]和[[皇后 (蕭巋)|皇后]]张氏之子,在西梁爵封'''新安郡王''',在唐朝爵封'''宋公''',[[散官]][[特]]、[[金紫光祿大夫]],任[[太子太保]]、[[尚左僕射]]等,諡号为'''褊'''。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蕭瑀'''{{BD|575年||648年|7月19日|catIdx=X萧}},[[表字|字]]'''文''',[[南北朝]][[西梁]]明帝[[蕭巋]]和[[皇后 (蕭巋)|皇后]]张氏之子,在西梁爵封'''新安郡王''',在唐朝爵封'''宋公''',[[散官]][[特]]、[[金紫光祿大夫]],任[[太子太保]]、[[尚左僕射]]等,諡號為'''褊'''。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 生平 ==
== 生平 ==
=== 期 ===
=== 期 ===
明帝[[天保 (萧岿)|天保]]二十二年(583年),九封'''新安郡王''',小就以孝行名。同母姐[[炀愍皇后|萧氏]],是晋王[[隋炀帝|杨广]]的王妃。[[隋文帝]][[仁寿 (隋朝)|仁寿]]四年(604年),杨广即位,立萧氏为皇后,以萧瑀为[[尚衣奉御]],兼检校左翊卫鹰扬[[中郎将|郎将]],委以机要。累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内史]][[侍郎]]。
明帝[[天保 (萧岿)|天保]]二十二年(583年),九封'''新安郡王''',小就以孝行名。同母姐[[炀愍皇后|萧氏]],是晋王[[隋炀帝|杨广]]的王妃。[[隋文帝]][[仁寿 (隋朝)|仁寿]]四年(604年),杨广即位,立萧氏为皇后,以萧瑀为[[尚衣奉御]],兼检校左翊卫鹰扬[[中郎将|郎将]],委以机要。累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内史]][[侍郎]]。


蕭瑀爱经术,善文,信奉[[佛教]]。性鯁急,鄙。雁门之围,炀帝出兵[[高句丽]],萧瑀力谏,炀帝将萧瑀外贬为[[河池郡|河池]][[郡守]]。[[李渊起兵]]后,攻克[[长安]],招降萧瑀。[[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丁酉日,萧瑀降,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任[[礼部尚书]],后改任[[民部]][[尚书 (官职)|尚书]]。曾任秦王(李世民)府司马。
蕭瑀愛經術,善文,信奉[[佛教]]。性鯁急,鄙。雁门之围,炀帝出兵[[高句丽]],萧瑀力谏,炀帝将萧瑀外贬为[[河池郡|河池]][[郡守]]。[[李渊起兵]]后,攻克[[长安]],招降萧瑀。[[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丁酉日,萧瑀降,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任[[礼部尚书]],后改任[[民部]][[尚书 (官职)|尚书]]。曾任秦王(李世民)府司马。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拜[[内史令]]<ref>《旧唐书》作五年</ref>。[[唐高祖|唐高祖李渊]]对其委以心腹之任,曾对萧瑀说:“公之言,社稷所赖。”并昵称其为“萧郎”。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拜[[内史令]]<ref>《旧唐书》作五年</ref>。[[唐高祖|唐高祖李渊]]对其委以心腹之任,曾对萧瑀说:“公之言,社稷所赖。”并昵称其为“萧郎”。
第142行: 第142行:
武德四年(621年),平定[[王世充]]后,以功加[[食邑]]二千户,拜[[尚书右仆射]]。
武德四年(621年),平定[[王世充]]后,以功加[[食邑]]二千户,拜[[尚书右仆射]]。


[[唐太宗]]即位,迁任[[尚书左仆射]],其推荐的[[封德彝]]为右仆射。萧瑀出身显贵,看不起[[房玄龄]]、[[杜如晦]]、[[温彦博]]、[[魏]]等人,常争执。太宗以房玄龄等人在[[玄武门之变]]中功高,将萧瑀斥退归家。但不久又复任尚书左仆射,赐实封六百户。与[[侍中]][[陈叔达]]在太宗面前争吵,以大不敬免职。一年后,授晋州都督。再一年后授左光禄大夫,兼领[[御史大夫]]。
[[唐太宗]]即位,迁任[[尚书左仆射]],其推荐的[[封德彝]]为右仆射。萧瑀出身顯貴,看不起[[房玄龄]]、[[杜如晦]]、[[溫彥博]]、[[魏]]等人,常爭執。太宗以房玄龄等人在[[玄武门之变]]中功高,将萧瑀斥退归家。但不久又复任尚书左仆射,赐实封六百户。与[[侍中]][[陈叔达]]在太宗面前争吵,以大不敬免职。一年后,授晋州都督。再一年后授左光禄大夫,兼领[[御史大夫]]。


[[贞观 (唐朝)|贞观]]六年(632年),罢御史大夫,授[[特进]],行[[太常卿]]。
[[貞觀 (唐朝)|贞观]]六年(632年),罢御史大夫,授[[特进]],行[[太常卿]]。


九年(635年),复令参预政事。唐太宗对萧瑀在武德年间多次在李渊面前为自己辩护,因赐萧瑀诗曰:“疾草,板盪誠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九年(635年),复令参预政事。唐太宗对萧瑀在武德年间多次在李渊面前为自己辩护,因赐萧瑀诗曰:“疾草,板盪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仁”。


贞观十七年(643年),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形于[[凌烟阁]]。同年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萧瑀拜[[太子太保]]。[[唐太宗征讨高句丽]],萧瑀负责留守洛阳,太宗车驾从辽东回京后,萧瑀请求辞去太保之职,但仍参预政事。蕭瑀饮宴时对唐太宗开玩笑说:“臣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在政事堂上,他多次声称房玄龄结党营私,没有忠君之心。见太宗不理会,又请求出家为僧,却又反悔,太宗很不高兴,将他贬为商州刺史,废除了宋国公爵位。
贞观十七年(643年),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形于[[凌烟阁]]。同年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萧瑀拜[[太子太保]]。[[唐太宗征讨高句丽]],萧瑀负责留守洛阳,太宗车驾从辽东回京后,萧瑀请求辞去太保之职,但仍参预政事。蕭瑀饮宴时对唐太宗开玩笑说:“臣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在政事堂上,他多次声称房玄龄结党营私,没有忠君之心。见太宗不理会,又请求出家为僧,却又反悔,太宗很不高兴,将他贬为商州刺史,废除了宋国公爵位。


[[贞观 (唐朝)|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再次授给他[[金紫光禄大夫]]、[[特]],恢复了宋国公爵位。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廿四]]癸酉,蕭瑀随太宗前往[[玉华宫]],在那里病卒,年七十四,遗命以单衣简朴安葬。蕭瑀原来的谥号是“肃”,但被唐太宗改为贞褊公。[[追赠]]为[[司空]]、荆州[[都督]]。陪葬[[唐昭陵]]。
[[貞觀 (唐朝)|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再次授给他[[金紫光禄大夫]]、[[特]],恢复了宋国公爵位。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廿四]]癸酉,蕭瑀随太宗前往[[玉华宫]],在那里病卒,年七十四,遗命以单衣简朴安葬。蕭瑀原来的谥号是“肃”,但被唐太宗改为贞褊公。[[追赠]]为[[司空]]、荆州[[都督]]。陪葬[[唐昭陵]]。


== 家庭 ==
== 家庭 ==
{{main|陵蕭氏世系 (梁室分系)}}
{{main|陵蕭氏世系 (梁室分系)}}
=== 兄弟 ===
=== 兄弟 ===
* 兄:[[萧珣]],隋迁州刺史、梁国公。
* 兄:[[萧珣]],隋迁州刺史、梁国公。
第165行: 第165行:
* 子:[[萧鍇]],虞部郎中
* 子:[[萧鍇]],虞部郎中
* 子:[[萧釴]],[[給事中]]、[[利州]]刺史、[[渝州]]刺史
* 子:[[萧釴]],[[給事中]]、[[利州]]刺史、[[渝州]]刺史
** :萧愻(666年-695年),字元,行[[岐州]]参军事<ref>《唐故朝郎行岐州参军事蕭君墓志铭并序(蕭愻墓)》,收入西安市长安博物馆编《安新出墓》,文物出版社,2011年。</ref>
** :萧愻(666年-695年),字元,行[[岐州]]參軍事<ref>《唐故朝郎行岐州參軍事蕭君墓誌銘并序(蕭愻墓)》,收入西安市长安博物馆编《安新出墓》,文物出版社,2011年。</ref>
** :[[萧恕]],[[虢州]]刺史
** :[[萧恕]],[[虢州]]刺史
*** 曾:[[蕭定 (唐朝)|萧定]],字梅臣,太常卿
*** 曾:[[蕭定 (唐朝)|萧定]],字梅臣,太常卿
**** 玄:萧酇(?-810年),[[华州 (西魏)|州]]司仓参军<ref>《唐故华州司仓参军萧公墓志铭(蕭酂墓)》,收入《全唐文遺》,第7,第83頁。</ref>
**** 玄:萧酇(?-810年),[[华州 (西魏)|州]]司倉參軍<ref>《唐故华州司仓参军萧公墓志铭(蕭酂墓)》,收入《全唐文遺》,第7,第83頁。</ref>
** :蕭懋,[[商州 (北周)|商州]]司
** :蕭懋,[[商州 (北周)|商州]]司
*** 曾:智宏,僧人<ref>《大唐大福寺主墵大德法律墓志并序》,收入《秦晉豫新出墓蒐佚续编》,第843頁。</ref>
*** 曾:智宏,僧人<ref>《大唐大福寺主墵大德法律墓志并序》,收入《秦晉豫新出墓蒐佚續編》,第843頁。</ref>
** 女:萧氏,法号惠源(662年-737年9月30日),出家于长安济度寺
** 女:萧氏,法号惠源(662年-737年9月30日),出家于长安济度寺
* 长女:萧氏,法号法乐,隋[[开皇]]十九年(599年)-唐[[咸亨]]三年九月十九日(672年10月15日)
* 长女:萧氏,法号法乐,隋[[开皇]]十九年(599年)-唐[[咸亨]]三年九月十九日(672年10月15日)
* 第三女:萧氏,法号法愿,隋[[仁寿 (隋朝)|仁寿]]元年(601年)-唐[[龙朔]]三年八月二十六日(663年10月3日)
* 第三女:萧氏,法号法愿,隋[[仁寿 (隋朝)|仁寿]]元年(601年)-唐[[龙朔]]三年八月二十六日(663年10月3日)
* 第五女:萧氏,法号法灯,[[武德]]四年(621年)-[[总章]]二年十月五日(669年11月3日)
* 第五女:萧氏,法号法灯,[[武德]]四年(621年)-[[总章]]二年十月五日(669年11月3日)


== 注 ==
== 注 ==
{{reflist}}
{{reflist}}
{{start box}}
{{start box}}
第186行: 第186行:
{{s-after|[[房玄龄]]}}
{{s-after|[[房玄龄]]}}
{{end box}}
{{end box}}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DEFAULTSORT:X}}
{{DEFAULTSORT:X}}
[[Category:梁明帝皇子|8]]
[[Category:梁明帝皇子|8]]
第201行: 第201行:
[[Category:唐朝追赠司空]]
[[Category:唐朝追赠司空]]
[[Category:唐朝追赠荆州都督]]
[[Category:唐朝追赠荆州都督]]
[[Category:唐朝公]]
[[Category:唐朝公]]
[[Category:陵蕭氏|Y瑀]]
[[Category:陵蕭氏|Y瑀]]
[[Category:諡]]
[[Category:諡]]
[[Category:諡褊]]
[[Category:諡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