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区: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dablink|「金州」重定向至此。关于中国古代的「金州」,见「'''[[金州 (古代)]]'''」;关于同名地方,见「'''[[金州 (消歧义)]]'''」;關於美國的一個州,見[[加利福尼亞州]];关于其他使用金州區舊名「金县」的地方,见「'''[[金县]]'''」}}
{{dablink|「金州」重定向至此。关于中国古代的「金州」,见「'''[[金州 (古代)]]'''」;关于同名地方,见「'''[[金州消歧义]]'''」;關於美國的一個州,見[[加利福尼亞州]];关于其他使用金州區舊名「金县」的地方,见「'''[[金县]]'''」}}
{{Infobox China County
{{Infobox China County
| county = 金州区
| county = 金州区
第49行: 第49行:
公元239年,因辽东城乱,“以辽东沓县吏民渡海居齐郡界,立新沓县以居徙民”(新沓县故地在今山东省淄川县境内)。
公元239年,因辽东城乱,“以辽东沓县吏民渡海居齐郡界,立新沓县以居徙民”(新沓县故地在今山东省淄川县境内)。


=== 唐 ===
=== 唐 ===
属安东都护府积利州。辽代属东京道辽阳府。金代,袭辽制,置苏州,属东京路辽阳府。1143年,降苏州为化成县。1216年,升化成县为金州。1218年,置金州防御使。
属安东都护府积利州。辽代属东京道辽阳府。金代,袭辽制,置苏州,属东京路辽阳府。1143年,降苏州为化成县。1216年,升化成县为金州。1218年,置金州防御使。


=== 明 ===
=== 明 ===
1372年,置金州,属山东布政使司。1375年,置金州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1395年,废除州制,专行卫制。治所在今金州城。
1372年,置金州,属山东布政使司。1375年,置金州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1395年,废除州制,专行卫制。治所在今金州城。


=== 清 ===
=== 清 ===


1661年,始设金州巡检司,隶海城县。1680年,裁金州巡检司,改设金州营。1727年,复设金州巡检司,改隶复州通判。1734年,裁金州巡检司设宁海县,隶奉天府。1843年,[[熊岳驻防八旗|熊岳副都统]]衙门移驻金州,隶盛京将军。同年,升宁海县为金州厅。设海防同知衙门,驻金州城西街,隶奉天府尹。
1661年,始设金州巡检司,隶海城县。1680年,裁金州巡检司,改设金州营。1727年,复设金州巡检司,改隶复州通判。1734年,裁金州巡检司设宁海县,隶奉天府。1843年,[[熊岳驻防八旗|熊岳副都统]]衙门移驻金州,隶盛京将军。同年,升宁海县为金州厅。设海防同知衙门,驻金州城西街,隶奉天府尹。


清初时的金州城池,经过多年战事,已有损坏。清康熙五十四年,清廷呈准盛京动用贮存维修城池税课,重修金州城,但由于诸多条件不成熟,一直没有动工。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盛京将军任命金州城守尉巴彦泰为承修官,开始重修金州城。此次重修,根据实际需要,把明金州城的“亞”字形改为长方形城,基本沿用明的城垣,只是略有改动:北墙全部及东、西两墙的大部分仍为明所遗,南墙则是以原明故城的南关外墙为基础,东、西向分别加长,东、西墙向南加长与加长后的南墙呈直角相交;新修后的城墙周长较明时金州城墙长了近500米,废除了南北二关,而在四门外增筑了瓮城。
清初时的金州城池,经过多年战事,已有损坏。清康熙五十四年,清廷呈准盛京动用贮存维修城池税课,重修金州城,但由于诸多条件不成熟,一直没有动工。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盛京将军任命金州城守尉巴彦泰为承修官,开始重修金州城。此次重修,根据实际需要,把明金州城的“亞”字形改为长方形城,基本沿用明的城垣,只是略有改动:北墙全部及东、西两墙的大部分仍为明所遗,南墙则是以原明故城的南关外墙为基础,东、西向分别加长,东、西墙向南加长与加长后的南墙呈直角相交;新修后的城墙周长较明时金州城墙长了近500米,废除了南北二关,而在四门外增筑了瓮城。


至清朝中期,金州城的建设已颇具规模,城内的主要街道里弄、官署、庙宇和民居基本定格,成为辽南地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俨然为辽东重镇。城内有正街四条(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这四条大街将金州城内建筑群分成颇为规矩的“田”字形;另有较大的巷街17条。路面均为黄土掺少量沙子铺垫而成,正街两侧有暗水沟与城外护城河相通,主要用于排泄积水。
至清朝中期,金州城的建设已颇具规模,城内的主要街道里弄、官署、庙宇和民居基本定格,成为辽南地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俨然为辽东重镇。城内有正街四条(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这四条大街将金州城内建筑群分成颇为规矩的“田”字形;另有较大的巷街17条。路面均为黄土掺少量沙子铺垫而成,正街两侧有暗水沟与城外护城河相通,主要用于排泄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