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善寺: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會 → 会 (3))
(撤销繁简转换)
标签回退
第1行: 第1行:
{{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单位
| 级别 = 全国
| 级别 = 全国
| 名称 = 善寺
| 名称 = 善寺
| 图片 = [[File:Huishansi dadian.JPG|220px|会善寺大殿]]
| 图片 = [[File:Huishansi dadian.JPG|220px|会善寺大殿]]
| 编号 = 5-354
| 编号 = 5-354
第10行: 第10行:
| Cat = 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Cat = 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善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6公里[[嵩山]]南麓的积翠峰下,会善寺与[[少林寺]]、[[法王寺]]、[[嵩岳寺]]并称为嵩山四大寺院。<ref>{{cite web|url=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40196-2.htm|title=位于“天地之中”的会善寺为何能成为世界遗产|publisher=中国民族报社|date=2010-08-31|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907020558/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40196-2.htm|archivedate=2010-09-07}}</ref>
'''善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6公里[[嵩山]]南麓的积翠峰下,会善寺与[[少林寺]]、[[法王寺]]、[[嵩岳寺]]并称为嵩山四大寺院。<ref>{{cite web|url=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40196-2.htm|title=位于“天地之中”的会善寺为何能成为世界遗产|publisher=中国民族报社|date=2010-08-31|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907020558/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40196-2.htm|archivedate=2010-09-07}}</ref>


== 历史 ==
== 历史 ==
* 该寺本为[[北魏孝文帝]](471年-499年)时期的[[离宫]],[[正光]]元年(520年)建“闲居寺”。<ref name="gaik">{{cite web|url=http://big5.huaxia.com/zt/zhwh/10-037/2021855.html|title=会善寺|publisher=华夏经纬网|date=2010-08-04}}</ref>
* 该寺本为[[北魏孝文帝]](471年-499年)时期的[[离宫]],[[正光]]元年(520年)建“闲居寺”。<ref name="gaik">{{cite web|url=http://big5.huaxia.com/zt/zhwh/10-037/2021855.html|title=会善寺|publisher=华夏经纬网|date=2010-08-04}}</ref>
* 隋[[开皇]]五年(585年)改名“嵩岳寺”,后隋文帝赐名“会善寺”。<ref name="gaik"/>
* 隋[[开皇]]五年(585年)改名“嵩岳寺”,后隋文帝赐名“会善寺”。<ref name="gaik"/>
* [[唐]][[武则天]]巡幸于此寺拜“道安禅师”为国师,赐名“安国寺”,在寺内置“镇国金钢”佛像,并增建殿宇、戒坛、塔。唐朝时期该寺高僧辈出,如“元同”、“净藏”和“一行”禅师。<ref name="gaik"/>
* [[唐]][[武则天]]巡幸于此寺拜“道安禅师”为国师,赐名“安国寺”,在寺内置“镇国金钢”佛像,并增建殿宇、戒坛、塔。唐朝时期该寺高僧辈出,如“元同”、“净藏”和“一行”禅师。<ref name="gaik"/>
* [[五代]]时,嵩山琉璃戒坛纳法,又名“封禅寺”,后梁时废。<ref name="gaik"/>
* [[五代]]时,嵩山琉璃戒坛纳法,又名“封禅寺”,后梁时废。<ref name="gaik"/>
* [[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赐名“嵩岳琉璃戒坛”和“大会善寺”。<ref name="gaik"/>
* [[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赐名“嵩岳琉璃戒坛”和“大会善寺”。<ref name="gaik"/>
* [[元]]初期至元年间(1264年-1295年)又赐名“万寿禅寺”。<ref name="gaik"/>
* [[元]]初期至元年间(1264年-1295年)又赐名“万寿禅寺”。<ref name="gaik"/>


== 基本概况 ==
== 基本概况 ==
'''会善寺'''坐北面南。山门面阔共五间,进深有三间,硬山小灰瓦顶,中3间砌有券门,明间门券上嵌有长方形的横匾书“会善寺”三字,内供奉着明周王所赠的“白玉阿弥陀佛”一尊。山门的东西两侧各建有单间硬山造掖门,后面有大雄宝殿,月台上有明[[成化]]七年(1471年)高一米余、重六百五十公斤的铁钟一口。大雄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有硕大斗拱,为五铺作重拱双下昂。殿内减柱造,梁架为四椽栿搭牵,用三柱。创建于元,后多次重修。<ref name="gaik"/>
'''会善寺'''坐北面南。山门面阔共五间,进深有三间,硬山小灰瓦顶,中3间砌有券门,明间门券上嵌有长方形的横匾书“会善寺”三字,内供奉着明周王所赠的“白玉阿弥陀佛”一尊。山门的东西两侧各建有单间硬山造掖门,后面有大雄宝殿,月台上有明[[成化]]七年(1471年)高一米余、重六百五十公斤的铁钟一口。大雄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有硕大斗拱,为五铺作重拱双下昂。殿内减柱造,梁架为四椽栿搭牵,用三柱。创建于元,后多次重修。<ref name="gaik"/>




会善寺西的山坡上原来有唐名僧“[[僧一行|一行禅师]]”创建的[[琉璃]][[戒坛]],[[五代]]时被毁,现尚存唐残石柱2根,柱面雕有[[天王]]像,柱基雕有鬼怪神兽。寺西面有唐[[僧净藏|净藏禅师]]塔,西南面和东南面有清砖塔5座。<ref name="gaik"/>
会善寺西的山坡上原来有唐名僧“[[僧一行|一行禅师]]”创建的[[琉璃]][[戒坛]],[[五代]]时被毁,现尚存唐残石柱2根,柱面雕有[[天王]]像,柱基雕有鬼怪神兽。寺西面有唐[[僧净藏|净藏禅师]]塔,西南面和东南面有清砖塔5座。<ref name="gaik"/>


寺内现存主要碑刻有[[东魏]]《中岳嵩阳寺碑》、[[北齐]]《会善寺碑》、[[唐]]《道安禅师碑》、《会善寺戒坛记》等,具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ref name="gaik"/>
寺内现存主要碑刻有[[东魏]]《中岳嵩阳寺碑》、[[北齐]]《会善寺碑》、[[唐]]《道安禅师碑》、《会善寺戒坛记》等,具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ref name="gaik"/>
<gallery>
<gallery>
Huishansi shanmen.JPG|会善寺山门
Huishansi shanmen.JPG|会善寺山门
Huishansi dadian.JPG|会善寺大殿
Huishansi dadian.JPG|会善寺大殿
195201 登封善寺.png|1952年的会善寺
195201 登封善寺.png|1952年的会善寺
</gallery>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