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路(元朝):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修改自此处;原许可:CC BY-SA 3.0[网站升级迁移])
 
(WaitSpring-bot移动页面重庆路 (元朝)重庆路(元朝):​移动带括号的页面)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重庆路'''是[[元朝]]时设置的一个[[路 (行政区划)|路]]。归[[四川行省]]。
'''重庆路'''是[[元朝]]时设置的一个[[路 (行政区划)|路]]。归[[四川行省]]。
[[至元 (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重庆府]]置,[[治所]]在[[巴县 (北周)|巴县]](今[[重庆市]])。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江安县]]以东,重庆市[[忠县]]以西,重庆市[[武隆县]]、四川省[[合江县]]以北,四川省[[武胜县]]、重庆市[[垫江县]]以南地区。[[至正]]十七年(1357年)为[[明玉珍]]所据,二十二年建为[[明夏|夏国]]都。[[明朝|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改为府。
[[至元 (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重庆府]]置,[[治所]]在[[巴县 (北周)|巴县]](今[[重庆市]])。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江安县]]以东,重庆市[[忠县]]以西,重庆市[[武隆县]]、四川省[[合江县]]以北,四川省[[武胜县]]、重庆市[[垫江县]]以南地区。[[至正]]十七年(1357年)为[[明玉珍]]所据,二十二年建为[[明夏|夏国]]都。[[明朝|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改为府。
== 轄區 ==
== 辖区 ==
* 司一、三、州四。州
* 司一、三、州四。州
* [[巴]]、[[江津]]、[[南川]]
* [[巴]]、[[江津]]、[[南川]]
** [[壁山]],至元二十二年省入巴
** [[壁山]],至元二十二年省入巴
* [[州]]:[[江安]]、[[]]、[[合江]]
* [[州]]:[[江安]]、[[]]、[[合江]]
** [[]],至元二十年
** [[]],至元二十年
* [[忠州]]:[[]]、[[南賓縣]]、[[]]
* [[忠州]]:[[]]、[[南宾县]]、[[]]
* [[合州]]:[[]]、[[定遠縣]]、[[石照]]
* [[合州]]:[[]]、[[定远县]]、[[石照]]
** [[巴川]],元初[[]]
** [[巴川]],元初[[]]
** [[赤水]],至元二十年入石照
** [[赤水]],至元二十年入石照
** [[定州]]:至元四年置。二十四年降為縣
** [[定州]]:至元四年置。二十四年降为县
* [[涪州]]:[[武龍縣]]
* [[涪州]]:[[武龙县]]
** [[涪陵]],至元二十年入涪州
** [[涪陵]],至元二十年入涪州
** [[樂溫縣]],至元二十年入涪州<ref>『四川南道宣慰司。至元十六年立。重路,上。唐渝州。宋更名恭州,又升重府。元至元十六年,立重管府。二十一年,升上路,割忠、涪二州為屬郡。二十二年,又割、合來屬,省壁山入巴南平入南川縣為屬邑,置事司。二千三百九十五,口九三千五百三十五。至元二十七年司一、三、州四。州。本路三堆、中嶆、市等屯田四百二十頃。事司。三。巴,下。倚郭。江津,下。至元十六年,四川行省政昝田民百八十戶於江津。南川。下。州四:州,下。唐改[[川郡]]為瀘州。宋為瀘。元至元二十年,[[]]入焉。二十二年,路。:江安,下。溪,下。合江。下。忠州,下。唐改[[南郡]],又忠州。宋升[[咸淳府]]。元仍忠州。江,下。南,下。都。下。合州,下。唐合州,又改巴川郡,又仍合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五年,宋安撫使王立以城降
** [[乐温县]],至元二十年入涪州<ref>『四川南道宣慰司。至元十六年立。重路,上。唐渝州。宋更名恭州,又升重府。元至元十六年,立重管府。二十一年,升上路,割忠、涪二州为属郡。二十二年,又割、合来属,省壁山入巴南平入南川县为属邑,置事司。二千三百九十五,口九三千五百三十五。至元二十七年司一、三、州四。州。本路三堆、中嶆、市等屯田四百二十頃。事司。三。巴,下。倚郭。江津,下。至元十六年,四川行省政昝田民百八十户于江津。南川。下。州四:州,下。唐改[[川郡]]为泸州。宋为泸。元至元二十年,[[]]入焉。二十二年,路。:江安,下。溪,下。合江。下。忠州,下。唐改[[南郡]],又忠州。宋升[[咸淳府]]。元仍忠州。江,下。南,下。都。下。合州,下。唐合州,又改巴川郡,又仍合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五年,宋安撫使王立以城降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元朝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