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察:修订间差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添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移除{{Unreferenced}}标记)
→‎top:​我来啦, replaced: 員 → 员, 內 → 内, 壯 → 壮 (3), 國 → 国, 參 → 参, 長 → 长 (4), 處 → 处, 無 → 无 (2), 調 → 调 (2), 稱 → 称 (4), 為 → 为 (17), 於 → 于, 標 → 标, 後 → 后 (3), 級 → 级 (2), 規 → 规, 計 → 计, 職 → 职 (8), 敘 → 叙, 題 → 题, 問 → 问, 時 → 时 (2), 別 → 别, 襲 → 袭, 隨 → 随, 「 → “ (6), 」 → ” (6)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京察''',[[明朝]]以[[朝廷]]京官的考察,又'''内计''',有别于外官考察([[外察]])。
'''京察''',[[明朝]]以[[朝廷]]京官的考察,又'''內計''',有別於外官考察([[外察]])。


[[明太祖]]建國時,立有[[官]]考察制度,由都察院考核京官政绩,最初三年一考,改十年一考。
[[明太祖]]建国时,立有[[官]]考察制度,由都察院考核京官政绩,最初三年一考,改十年一考。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改六年一考。<ref>{{Cite book|title=《中国法制史》|publisher=北京大学出版社|year=2000}}</ref>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改六年一考。<ref>{{Cite book|title=《中国法制史》|publisher=北京大学出版社|year=2000}}</ref>


[[明武宗]][[正德 (明朝)|正德]]四年(1509年),巳年以及亥年」為考察之年。
[[明武宗]][[正德 (明朝)|正德]]四年(1509年),巳年以及亥年”为考察之年。


清代承明制,改三年一考,初改明代三等八法」為「四格八法升降準,三等為稱職、勤、供。四格才能(分、平)、操守(分清、勤、平)、政績(分勤、平)、年齡(分青、、健);守清、才、政勤,年或青、、健為稱職列一等;守勤才政平、守勤政勤才平、年或青、、健,列二等;守勤才平政平,或才政勤守平,列三等。八法貪、酷、不謹、浮躁、罷軟無為、才力不及、年老、有疾;不謹、罷軟無為者革,浮躁者降三級調用,才力不及者降二級調用,年老、有疾者休致。以八法者送吏部稱「。1759年八法去除貪酷不考改為「四格六法」,貪酷改隨時題參,革,永不用。
清代承明制,改三年一考,初改明代三等八法”为“四格八法升降準,三等为称职、勤、供。四格才能(分、平)、操守(分清、勤、平)、政績(分勤、平)、年齡(分青、、健);守清、才、政勤,年或青、、健为称职列一等;守勤才政平、守勤政勤才平、年或青、、健,列二等;守勤才平政平,或才政勤守平,列三等。八法貪、酷、不謹、浮躁、罷軟无为、才力不及、年老、有疾;不謹、罷軟无为者革,浮躁者降三级调用,才力不及者降二级调用,年老、有疾者休致。以八法者送吏部称“。1759年八法去除貪酷不考改为“四格六法”,貪酷改随时题参,革,永不用。


[[Category:明朝官制]]
[[Category:明朝官制]]
[[Category:清朝官制]]
[[Category:清朝官制]]
{{hist-st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