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马尔代夫共和国
ދިވެހިރާއްޖޭގެ ޖުމުހޫރިއްޔާ迪维希语
国徽
国徽
最大城市马累
官方语言迪维希语
官方文字它拿文字
族群马尔代夫族≈100%[1][2][3]
宗教伊斯兰教
政治体制总统制
成立
• 从英国独立
1965年7月26日
• 水域率
≈97%
人口
• 估计
515,696[4][5]第175名
• 密度
1,102.5/平方公里(第11名
GDPPPP2018年估计
• 总计
73.96亿美元[6]第161名
• 人均
20,228美元[6]第69名
GDP(国际汇率)2018年估计
• 总计
48.25亿美元[6]第157名
• 人均
13,196美元[6]第67名
货币拉菲亚MVR
时区UTC+5
• 历法
公历
行驶方位靠左行驶
ISO 3166码
主要节日独立日:1965年7月26日
家用电源电压230 V
家用插座标准A、D、G、J、K、L

马尔代夫共和国迪维西语ދިވެހިރާއްޖޭގެ ޖުމުހޫރިއްޔާ罗马化:Dhivehi Raajjeyge Jumhooriyya),通称马尔代夫ދިވެހިރާއްޖެ‎),古称溜山,位于斯里兰卡印度西南偏南对出的印度洋水域约500公里处,属于南亚地区。马尔代夫面积为298平方公里,为亚洲面积最小的国家之一,人口为515,696人,马累为该国首都及最大城市,传统上称之为“国王之岛”(King's Island)。

马尔代夫由一系列南北长820公里,东西宽120公里,包含了26个环礁的约1,192座珊瑚礁岛组成。平均土地高度仅海拔1.5米(4英尺11英寸)[7],为海拔最低的国家之一;最高点亦为最低的国家之一,仅2.4米(7英尺10英寸)[7]

马尔代夫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创始会员国,同时为联合国伊斯兰合作组织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世界银行将马尔代夫归为中高收入经济体[8],渔业为马尔代夫最主要的经济活动,而旅游业为成长最迅速的产业。马尔代夫与斯里兰卡为南亚唯二人类发展指数为“高”的国家[9],其人均收入为南亚国家中最高者[10]

2016年10月14日,马尔代夫宣布退出大英国协,以抗议大英国协对该国关于贪腐及人权的批评[11],至2020年2月1日重新加入[12]

历史背景

自古以来,马尔代夫在裤里由国王或偶尔由女王来统治;历史上,马尔代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地,因为它位于印度洋主要的航线位置上,马尔代夫附近的邻国是斯里兰卡印度,这两国的文化及商业和马尔代夫紧密的连系在一起近好几个世纪,马尔代夫提供了当时遍及亚洲及部分东非沿海地区作为货币的贝壳主要来源。

16世纪之后,在殖民浪潮下,欧洲人占领了许多印度洋上的贸易地点,马尔代夫当然也无法置身于事外,第一个先来到的是葡萄牙人,再来是荷兰人法国人偶尔也来干预当地的政治,然而在前几个外来欧洲人的干预之后,在19世纪时,马尔代夫成为英国的保护国,而英国人对于马尔代夫君主的统治,亦给予充分的认受性。

马尔代夫在1965年时脱离英国独立,然而,独立之后该国仍将阿杜环礁(Addu Atoll)内的甘岛(Gan Island)上的空军基地提供给英国人使用至1976年,当英国在1976年完全撤出该空军基地时,刚好该年是冷战一触即发的高锋期,国际上都在关注此空军基地未来的动向为何。苏联当局曾研拟向马尔代夫当局租借此空军基地,但都遭到马尔代夫政府多次的拒绝。

马尔代夫共和国在1990年之前所面临的挑战是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步伐来提供国家在有限的渔业、农业、旅游业的基础资源;马尔代夫亦被誉为“上帝抛洒人间的项链”,“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 正是由于这些优美的自然环境,近年来马尔代夫逐渐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中国游客也经常光顾马尔代夫。另外一方面更令人关心的项目就是长期的因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因为马尔代夫当地低洼的珊瑚岛很多,所以将造成灾难性的伤害,这也是未来政府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

马尔代夫于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中受到海啸的破坏,仅有9个岛屿未受洪水侵袭[13][14],57个岛屿的基础设施严重损坏,6个岛屿被摧毁。共有21个度假村因海啸破坏而关闭,经济损失达4亿美元,即该国62%的国内生产总额[15][16],造成102名马尔代夫人及6名外国人丧生[17]

地理

群岛地图。
卫星图像。
首都马累,人口约10万。

马尔代夫是一个岛国,包含了26个环礁,约1,192座珊瑚礁群岛,南北长820公里,东西宽120公里。约有200座岛有人居住,其中有许多岛屿被开辟为观光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东北偏北方约500公里为印度半岛,南方约900公里为英属印度洋领地迪亚哥加西亚岛

马尔代夫有80%的陆地海拔不到一米。由于海平面上升,已有许多岛屿遭到海水泛滥和海岸侵蚀,造成极大威胁[18],联合国环境小组亦提出警告,依照目前海平面上升速度,马尔代夫将于2100年起不适宜居住[19]

马尔代夫的保护区由环境能源暨电信部管理,马尔代夫共有31个保护区[20]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各月平均温度约24至33℃,年降雨量约2,540毫米(北部地区)至3,810毫米(南部地区)[21]

行政区划

马尔代夫共由26组天然礁石群组成。这些礁石群被分成19个行政区、两个市[22],分别如下:

政府

马尔代夫为一总统制共和国,总统为具有广泛权力的政府首脑国家元首。总统领导行政部门,同时担任国防部长,任命内阁成员,惟须经人民议会同意。现任总统为阿卜杜拉·亚明[23]。人民议会共有85名来自各地组成的代表[3]

政治

加尧姆在位近30年,他打压反对党,曾于2006年11月11日反对党大游行前非法逮捕反对人士。

2007年9月29日,2名怀疑是逊尼派恐怖分子首都马累的中央公园外,因投掷土制炸弹,导致8名华人、2名英国人和2名美国人受伤被拘捕

2008年的总统大选,执政党代表的加尧姆输给了代表反对派参选的穆罕默德·纳希德而结束了他近30年的独裁统治。

2012年2月7日在国内爆发警察叛变及持续数周的群众示威后,穆罕默德·纳希德在电视记者会上宣布辞去马尔代夫总统,并将总统职权移交给副总统哈山。

2016年10月13日,马尔代夫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鉴于长期以来英联邦部长级行动小组及英联邦秘书处给予马尔代夫不公平、不公正待遇,马尔代夫政府决定脱离英联邦。英联邦一直努力成为马内政问题的积极参与者,这违反了联合国宪章英联邦宪章

2018年2月1日最高法院裁定关于前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等人的判决有政治动机且具争议,决定推翻判决和下令重审,获反对派及西方国家欢迎。裁决令反对派于85人议会取得大多数地位,可以在议会上启动弹劾总统程序。不过亚明政府已表明不会遵循。自判决以来,亚明连续辞退两名声言会执行判令的警察总长。马尔代夫军警于2月3日起封锁国会大楼。司法部长阿尼(Mohamed Anil) 于2月4日发表电视演说,指最高法院试图推翻总统,同日国会宣布无限期休会,而同日2名被最高法院恢复议席、结束流亡返国的反对派议员在机场被逮捕,该国连日来的政治危机急速升温[24]

军事

马尔代夫国防部队(Maldives National Defense)是一个联合安全部队负责保卫马尔代夫的主权和安全。

外交

马尔代夫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创始会员国,并于1982年加入英联邦,即自联合王国独立后17年。2016年10月,马尔代夫宣布退出英联邦[25],以抗议大英国协对该国关于贪腐及人权的批评[26]。2020年2月1日,马尔代夫重新加入英联邦[12]

交通

中马友谊大桥位于马尔代夫北马累环礁,跨越Gaadhoo Koa海峡,连接马累岛、机场岛(胡鲁累岛)和胡鲁马累岛三个相邻岛屿,于2015年12月30日开工,并于2018年8月30日正式开通,是马尔代夫最重要的岛屿连接工程。马尔代夫基于环境因素,境内无法建设铁路,但仍设有易卜拉欣纳西尔国际机场,该机场为马尔代夫主要对外交通枢纽,不少国际航空公司于该机场设有航点。惟该国私人航空公司美佳航空因公司重组且无投资人出资,已于2017年5月停止营运[27]。马尔代夫的国家航空公司马尔代夫国家航空主要营运岛屿间的航班,亦有少数飞往印度、孟加拉及中国的国际航班[28]

位于马尔代夫最南端甘岛上另一个国际机场叫甘岛国际机场。目前的国际航线有甘岛-重庆江北)、甘岛-首尔仁川)、甘岛-香港、甘岛-科伦坡班达拉奈克)。马尔代夫国内各岛屿间的主要交通工具船舶、水上飞机、内陆飞机[29]。首都马累面积1.5平方公里,使用较多的是自行车、摩托车和小型汽车。

经济

马尔代夫出口商品组成图。

历史上马尔代夫曾经输出大量贝壳,为史前时期常用的货币。西元二世纪时,这些群岛被阿拉伯人称为“金钱群岛”[30]。在奴隶贸易时期,西方国家将大量的马尔代夫贝壳引进非洲[31]

马尔代夫是个岛国,陆地面积相当狭窄。工业农业水准低下。渔业航运旅游是三大经济支柱。马尔代夫于1970年代初期仍非广为人知的旅游目的地,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收入已达到了国民总产值的28%以上,占马尔代夫外汇收入的60%,政府税收超过90%来自进口税及旅游税。位于班度士岛的Kurumba度假村为马尔代夫首个开放的旅游渡假村,于1972年启用,亦改变了马尔代夫的经济型态[32]。于2008年,马尔代夫国内共计有89个度假村,提供17,000个床位,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60万人次[33] 。而马尔代夫的度假村数量亦由1972年的两家,于2007年增长至92家[34]

人口

马累为马尔代夫首都。
马尔代夫于2000年至2012年间之人口数量。
人口[4][5]
年份 百万
1950 0.07
2000 0.3
2018年 0.5

马尔代夫人口以迪维希人为主要组成族群,该族群在历史上活动范围包括现今马尔代夫诸岛及印度的米尼科伊岛拉克沙群岛。迪维希人有着共通的文化,并以迪维西语作为沟通媒介,其属于印度-雅利安人,与僧伽罗人有密切关系,在基因学分析上,与中东、南亚、南岛民族与非洲之痕迹。

于2006年人口普查,马尔代夫人口为298,968人[35],马尔代夫人口成长率于1985年达到最高,为3.4%,而200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该国人口成长率为1.9%。1978年预期寿命为46岁,现已增至72岁。婴儿死亡率亦由1977年的12.7%降至今日的1.2%。于马尔代夫有超过4万名孟加拉人,为该国最大的外来劳动力来源国[36]。其他移民包括菲律宾外籍劳工及少数西方国家人士移居。

语言

迪维西语为马尔代夫官方语言及通用语言,属印度-雅利安语支,与僧伽罗语有相似之处。最早以迪维西语记载的文献为Eveyla Akuru,系针对国王的记载。而称为Dhives Akuru的书写系统则在相当长的一段期间被使用,今日使用的它拿字母,则是由右向左书写。英语在马尔代夫亦常被当地人所使用[37]

宗教

马尔代夫宗教(2010年)[38]
伊斯兰教
  
100%

根据马尔代夫法律,该国所有人口为信仰伊斯兰教。经过长期佛教主导的历史[39],在穆斯林商人引入伊斯兰教,马尔代夫人于12世纪改信奉伊斯兰教。马尔代夫长时间属于苏非主义信仰,呈现在陵墓的建筑上。

文化

马尔代夫是个穆斯林国家。着装比较保守,妇女上街要着遮体长裙,男人要着长裤。马尔代夫虽然是著名的海岛旅游目的地,但是裸泳在马尔代夫是违法的。

在饮食文化上按照清真教规不吃猪肉以及螃蟹贝类,平时常用肉类家禽羊肉。咖尔迪亚是用来招待客人和宴会食物,它包含有主食—面糕、薯类和蒸香蕉;汤—椰肉、洋葱柠檬汁和鱼片汤。

马尔代夫的歌舞文化深受东非文化和南亚文化的影响。BODUBERO是一种椰树木质鼓,是用于歌舞演奏时的打击乐器。

注释

参考文献

  1. Levinson, David. Ethnic groups worldwide: a ready reference handbook. Oryx Publishers. 1947. ISBN 978-1-57356-019-1. 
  2. Maloney, Clarence. Maldives Peopl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2008-06-22]. 
  3. 3.0 3.1 Maldives Enthongraphy. Maldives-ethnography.com. [2010-06-30]. 
  4. 4.0 4.1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 Population division". population.un.org.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 [2019-11-09]. 
  5. 5.0 5.1 "Overall total population" –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9 Revision (xslx). population.un.org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 [2019-11-09]. 
  6. 6.0 6.1 6.2 6.3 Maldiv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8-04-23]. 
  7. 7.0 7.1 Henley, Jon. The last days of paradise. The Guardian (London). 2008-11-11 [2010-05-12]. [The Maldives] holds the record for the country with the lowest high point on earth: nowhere on any of the islands on Maldives does the natural ground level exceed 2.3m. Most of [the Maldives'] land mass, which totals roughly one-fifth of Greater London, is a great deal lower [...], averaging around 1.5m. 
  8. Upper middle income World Bank. Retrieved 18 September 2015.
  9. 2015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Statistical Annex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13. 2015 [2015-12-14]. 
  10. 存档副本 (PDF). [2018-07-25]. 
  11. Maldives leaves Commonwealth amid democracy row. BBC.com. BBC. 2016-10-13 [2018-07-25]. 
  12. 12.0 12.1 Maldives becomes 54th member of Commonwealth family. 2020-02-01 [2021-02-26]. 
  13. Maldives – Country Review Repor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russels Programme of Action for LDCS (PDF). 
  14. Maldives Skyscraper – Floating States. UN.org. [2018-07-25]. 
  15. UNDP: Discussion Paper – Achieving Debt Sustainability and the MDGs in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The Case of the Maldives (PDF). 
  16. Maldives tsunami damage 62 percent of GDP: WB. 2005-02-15 [2015-09-18]. 
  17. CNN. Sinking island nation seeks new home. 2008-11-11 [2008-11-12]. BAT
  18. 陈翠兰. 《100個即將消失的地方》. 时报文化. 2010年3月: 第108页. ISBN 978-957-13-5180-3. 
  19. Kristina Stefanova. Climate refugees in Pacific flee rising sea. Washington Times. 2009-04-19 [2018-07-25]. 
  20. Protected Areas – Maldives. epa.gov.mv.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13-05-25]. 
  21. Maldives – Atlapedia Online. [2018-07-25]. 
  22. Maldives Atolls. Statoids.com. [2010-06-30]. 
  23. Maldives' VP Hassan Takes Oath as President. Time Magazine (Male, Maldives). Associated Press. 2012-02-07 [2012-02-07]. 
  24. 馬爾代夫政治危機升温,安全部隊封鎖国会. 立场新闻. 2018-02-05. 
  25. Secretary-General statement on Maldives decision to leave the Commonwealth, 13 October 2016
  26. Maldives quits Commonwealth over alleged rights abuses, The Guardian, 13 October 2016
  27. ch-aviation.com - Mega Maldives Airlines to suspend operations 1 May 2017
  28. Destinations Maldivian. 
  29. Maldives – Élite Diving Agency. Elitedivingagency.com. Retrieved on 29 January 2014.
  30. Lyon, James. Maldives. 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 Pty Ltd. 2003-10: 9. ISBN 978-1-74059-176-8. 
  31. Hogendorn, Jan and Johnson Marion (1986). The Shell Money of the Slave Trade. African Studies Series 4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ISBN 0521541107.
  32. Coup? What coup? Tourists ignore Maldives turmoil. The Age (Melbourne). 2012-02-13. 
  33. Ministry of Tourism. Retrieved 3 April 2009. Tourism.gov.mv. [2013-04-02]. 
  34. 35 years of tourism (PDF). [2013-04-02]. 
  35. Islands by Population Size and Percentage Share of Total Population. Maldives: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2006. Ministry of Planning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2012-02-08]. 
  36. Maldives to recruit more Bangladeshi workers, SATURDAY, 02 AUGUST 2008 .
  37. Maldives Languages – Languages of Maldives – Language Spoken In Maldives. maldives.tourism-srilanka.com. [2018-07-25]. 
  38. Maldives . globalreligiousfutures.org
  39. Conversion of the Maldives to Islam. maldivesstory.com.mv.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