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辉石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蔷薇辉石
蔷薇辉石晶体于岩石上
基本资料
类别链硅酸盐
化学式(Mn2+,Fe2+,Mg,Ca)SiO3
施特龙茨分类09.DK.05
戴纳矿物分类65.04.01.01
晶体空间群三斜晶系 1 轴面
晶胞a = 9.758 Å, b = 10.499 Å, c = 12.205 Å; α = 108.58°, β = 102.92°, γ = 82.52°; Z = 20
性质
颜色玫瑰粉红至棕红色、灰色或黄色
晶体惯态板状晶体、块状、粒状
晶系三斜晶系 - 轴面 H-M 标记为 (1) 间隙群: P1
双晶板层,平面组成 {010}
断口参差不齐的贝壳状
摩氏硬度5.5 - 6.5
光泽玻璃珍珠光泽
条痕
透明性透明至半透明
比重3.57 - 3.76
光学性质Biaxial (+)
折射率nα = 1.711 - 1.738 nβ = 1.714 - 1.741 nγ = 1.724 - 1.751
双折射δ = 0.013
多色性柔弱
参考文献[1][2][3]

蔷薇辉石学名:Rhodonite),又名玫瑰石,是锰链硅酸盐((Mn、Fe、Mg、Ca)SiO3)与矿物质准辉石组的成员,在结晶的三斜晶系。它通常发生是由于可解理紧凑成块与玫瑰红的颜色(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ῥόδος rhodos,白里透红),往往倾向于表面氧化的褐色。

蔷薇辉石的晶体通常有一个厚厚的板状常态,但均少见。它有一个完美的棱柱形解理,几乎成直角。硬度为5.5-6.5,和比重3.4-3.7;光泽为玻璃光泽,即不常珠光的解理面。通常是部分地由,时有可能存在相当多的取代;含有高达20%氧化钙的灰棕色多种被称为钙蔷薇辉石; 锌蔷薇辉石含有氧化锌7%的含锌品种。

蔷薇辉石的链硅酸盐(链状硅酸盐)结构有五个二氧化硅四面体的重复单元。罕见的多晶型物三斜锰辉石,形成在压力与温度条件不同,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但为7个四面体的重复单元。

参考文献

  1. Handbook of Mineralogy
  2. Rhodonite, Mindat.org
  3. Rhodonite, Webmineral data

Public Domain 本条目部分或全部内容出自公有领域Chisholm, Hugh (编). 大英百科全書 (11th ed.).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