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借法案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罗斯福1941年签署本法案纪念照

租借法案(Lend-Lease Program)是美国国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同盟国提供战争物资,租借法案使得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民主兵工厂”。

1939年9月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正式爆发;欧洲各国重新整军经武,面临了军备青黄不接的艰困时期。虽然美国可以提供世界各国需要的武器,但是因美国中立法限制有很多严格的但书[1]。一般所知的就有得以现款或贵金属,不得以贷款方式采购(现购自运政策),运输手段也有相当多的规范。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于轴心国的侵略态度采取了一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政策对应,如1940年驱逐舰换基地协议,开始用有价交换的方式及时供给大英帝国各领土极需护航用的驱逐舰;而后来罗斯褔的立场也日趋明显,1940年12月29日的炉边谈话节目中已充分表露他将采取的手段;他强调美国应以生产更多的武器成为英国的后盾,并贩售给英国及加拿大,也就是民主兵工厂谈话。

虽然孤立主义者批评罗斯福总统的政策将会将美国带入战争,但民意风向确实因德国扩张而松动;1941年2月初由盖洛普公司实施的民调显示,有54%的美国人认为英国需要租借法案、22%的人反对总统的民主兵工厂理念、15%的人有但书性的支持。而后租借法案在同月于参众议院开始审理,2月9日在众议院投票通过,在1941年3月11日生效,为第1776号案,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法案最初授权总统借出不多于13亿美元的物资。罗斯福总统随即任命小爱德华·斯特蒂纽斯成立租借法案管理办公室。在3月法案生效时,可使用国家仅包括大英国协,4月中华民国开始纳入,10月接受苏联运用此法案采购物资。

租借法案改变了原来军事物资需要现金交易的惯例,亦改变了原来“中立国”的意义。小罗斯福总统在1941年10月即以此案向英国提供超过10亿美元援助。

租借法案对盟军在二次大战取得胜利有直接影响。特别是美国于1941年12月参战前,英国苏联等盟国在战略物资生产皆处于下风。而在美国正式参战后,租借法仍然继续为盟国提供物资,一直至1944年。接受租借法援助的国家包括英联邦国家(占约60%,调整后约占58%),其中的英国(占约45%,调整后约占40%)、苏联(占约22%,调整后包括英联邦国家转交的约占总比例的32%)、自由法国(占约7%)、中华民国(占约3%)等,共38个国家,总值超过480亿美元

美对苏交付

1945,华沙。作为美国租借法案的一部分,威利吉普被提供给波兰第一军使用。
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的租借法案纪念碑。纪念沿北冰洋航线运输到苏联的飞机。

美国对苏援助交付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租借法案授权核可前:1941年6月22日-1941年9月30日,货款由黄金与矿产结算
  • 协议第一阶段1941年10月1日到1942年6月30日,美国信用结算,英国生产运送。
  • 协议第二阶段1942年7月1日到1943年6月30
  • 协议第三阶段1943年7月1日到1944年6月30
  • 第四阶段始自1944年6月1日(1945年4月17日签订),次年5月12日正式结束,但是按“里程碑协议”到苏联对日宣战时仍然运送直到9月2日。

三条航线是北冰洋航线波斯走廊太平洋航线

太平洋航线在1941年8月起开航,随即因日美交恶的关系航线一度不稳,自1941年12月以后全部由苏联籍货轮运输物资,至1945年时有50%左右的物资经由此动线输入苏联[2];虽然根据日苏中立条约的保持中立条款,日本有理由质疑苏联从美国运输的物资有无军事物资[3],但是并无实质能力进行盘查。

北冰洋航线是最短也最危险的路线,约3,964,000长吨货物进行过运送,7%损失,93%到达目的地[2]占全部对苏交付的23%。

直到1942年中期才投入使用的伊朗走廊是最长的路线,一共运送4,160,000吨,占总量27%[2]

参考文献

  1. 解释:法律上的专门用语,通常表示特别或除外的意思。在法律条文中,都订有明确的正面意义,有时正面的意义不尽周全,就订但书来作补充。因在法律条文的句端冠以但字,故称为但书。引申为有条件的协约。
  2. 2.0 2.1 2.2 Kemp p235
  3. Sea routes of Soviet Lend-Lease:Voice of Russia Ruvr.ru. Retrieved: 16 December 2011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