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日本国经济

日本公债总额
通货 日圆(¥)
财政年度 4月-3月
贸易组织 G8G20APECWTOOECD
统计[1]
GDP排名
  • 第3名(国际汇率, 2019年推算)
  • 第4名(购买力平价, 2019年推算)
GDP
  • $5.18 万亿美元 (国际汇率, 2019年推算)[1]
  • $5.75 万亿美元 (购买力平价, 2019年推算)[1]
GDP增长 1.0% (2019年推算)[1]
人均GDP
产业GDP比重 农业1.1%、工业30.1%、服务业68.7%(2017年推算 )[2]}}
通胀 0.978% (2018年推算)[1]
贫穷线下人口 16.1% (2013年推算)[2]
劳动人口 6908千万(2019年8月)[3]
产业劳动人口 农业4.6%、工业27.8%、服务业67.7%(2004年)
失业 2.4%(2018年1月)
主要工业 汽车电子机械、炼钢业、黑色金属造船业、化学业、纺织业、食品业
贸易伙伴 [2]
出口 $6792亿美元 (2017年推算)[4]
出口货物
  • 汽车 14.9%
  • 铁与钢制品 5.4%
  • 半导体 5%
  • 汽车零件 4.8%
  • 制能机器 3.5%
  • 塑料 3.3%
主要出口伙伴
进口 $6710亿美元(2017年推算)[4]
进口货物
主要进口伙伴
公共财政[3]
公共债务 $3.64 万亿美元 / 61.9% of GDP (2012 est.)
外债 $7280亿美元/ 12.4% of GDP (2012年)
收入 $1.7622万亿(2012年)
支出 $1.639万亿(2012年)
经济援助 $587亿(2012年)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経済
假名けいざい
平文式罗马字Keizai

日本经济,是指日本国明治维新以后到现在的经济概况。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四大经济体,亦为七大工业国组织成员,是世界先进国家之一,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以HDI和IHDI计算)。其经济主要奠基于后的巨幅增长。现时日本的科研能力、工业基础和制造业技术均位居世界前茅,并是世界第4大出口国和进口国。2018年,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可兑换成为40,800美元人均国民收入则在44,000美元左右,人类发展指数亦在最高群组行列。

经历过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迎来了冷战时期,在美国协助下,日本加入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尽管英国强烈反对且加上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日本战后的重建和更新需求使日本重工业复苏,加上没有养军队的束缚(《日本国宪法》第九条),这些都开启了经济奇迹的大门,造就了日本战后经济奇迹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致第一次石油危机,从1973年延续至1974年,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势力,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日本经济陷入混乱,1974年经济增长率锐减,战后以来的经济高成长宣告终结。

80年代广场协议签署,日本政府为了解救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

90年代,资产价格(股票价格、地价)急剧下跌,受泡沫经济崩溃引发的后遗症影响,大量的家庭在泡沫高点贷款买了房子而陷入负资产,从此日本经济长期低迷被认为是“失落的十年”。

200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遭到沉重打击,继“失去的十年”后迎来“失去的二十年”并让中国在2010年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代,日本经济更不乐观,所以安倍晋三上台以来实施安倍经济学至今,希望可以借由物价的温和的通货膨胀模式[6],解决日本国内经济长久以来接近30年的停滞问题。虽然日本经济在过去30年都没有太大增长,但是依旧保有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均GDP在四万美元左右,人均预期寿命,医疗,教育,卫生,交通,科技,服务业等域依旧高度发达,属于世界高度发达经济体。

历史

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日本因为锁国政策而不在世界重要经济体之列,只与清朝朝鲜荷兰进行些规模较小的贸易明治维新以来,门户开放以后,日本政府开始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政策。

大战景气

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军需激增,提振了日本经济。重工业在经济地位提高。重工业在日本经济中的位置也因此大幅提升。当时日本开始出现自江户时代计起的首次贸易顺差;而到了1920年代,制造业和矿业在GDP中占的比重为23%,首度超越农业(21%)。同时,日本和美国和同样转换为债权国。

昭和金融恐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军需骤冷使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经济陷入低潮。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等也导致银行信用不佳,1927年发生了昭和金融恐慌。1929年,发生了全球性的大萧条,世界经济混乱,连带日本经济也深受牵连。1930年,由于解除黄金出口禁令与世界恐慌等一连串影响,日本经济恶化。日本的经济危机成为日后的侵略埋下伏笔。

在全世界的经济不景气中,苏联开始实行五年计划,日本政府官僚受此影响,也主张统制经济,加强国家在经济中的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日本经济完全成为国家统制经济,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崩溃。同时,终身就业与月薪制在这时出现,为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定下基础。

战后复苏

新日本制铁的千叶县炼钢厂,日本二战后藉朝鲜战争之机大幅复兴重工业基础建设

1945年到1951年7月10日间,同盟国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勒令日本财阀解体。战时日本遭遇极大的通货膨胀。在朝鲜战争中,在军需的提振下日本重工业复苏。1955年开始的神武景气做为起点后续的岩户景气伊弉诺景气接续展开,在制造业为龙头下日本经济快速成长。二战后,日本主要的出口货是丝线火柴电灯泡等轻工业产品。在这段时期,重工业较不发达,外贸持续赤字。不过由于多次对外战争,日本的外债沉重,明治维新以来的经济体制面临崩溃。

神武景气

神武景气时代生产的电视。

日本1954年12月至1957年6月出现战后第一次经济发展高峰期,是日本战后高度经济成长时期的开始。1956年,日本制定“电力五年计划”,进行以电力工业为中心的建设,并以石油取代煤炭发电。因此大量原油从外地进口,大大促进了炼油工业的发展。日本经济至此不仅完全从二次大战中复兴,而且进入积极建立独立经济的新阶段。受到好景气的影响,带动耐久性消费财的热潮,出现了“三神器”(即电视机、洗衣机、冰箱)。

岩户景气

新日本制铁位于千叶县的炼钢厂,当时日本矿金属相关业达到单年25%的成长

1958年7月至1961年12月间,日本出现战后第二次经济发展高峰期。日本大量生产汽车、电视及半导体收音机等家用电器,钢铁取代纺织品成为主要出口物资。

伊弉诺景气

日产B10系的低价大众车于当时快速进入家庭,成为中产阶级象征

1965年11月到1970年7月期间,日本出现战后第三次连续五年的经济发展高峰期。1964年举办东京奥运后,日本曾一度陷入经济不景气,政府于是决定发行战后第一次建设国债。1966年后,经济景气持续畅旺。期间有不少大企业合并,而私家车和彩色电视亦快速普及。日本国民收入水准快速提高,当时有所谓的“新三神器”(即汽车、空调、彩色电视机)。另一方面,当时国内生产总值若以美元汇率换算,日本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日本的经济规模,1968年超过西德GDP成为世界第2位。

1960年代,日本政府推出国民所得倍增计划

1970年代

1974年后日本经济增长率锐减,战后以来的经济高成长宣告终结,往后实质GDP成长率日渐缩小。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致第一次石油危机,从1973年延续至1974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日本经济陷入混乱,1974年经济增长率锐减,战后以来的经济高成长宣告终结。主要出口产品由钢铁转为汽车。1978年,日本超过了苏联成为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1970年代后,日本长期维持巨额贸易出超,而美国在贸易上长期赤字。

1980年代

1985年9月22日广场协议签署后,逼使日圆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图为美元对日圆汇率历史。
日圆升值后,日本GDP总量只出现短暂上升繁荣,之后便崩溃下滑。

1985年9月22日广场协议签署,使美元对日元及德国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性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从而导致日元大幅升值。此后,根据广场协议日圆不得不升值。随着日元大幅升值,引发日元升值萧条。日本政府为了解救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账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日本人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海外不动产(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昂贵的艺术品,以及名贵的奢侈品等等。当时这种资金被称为“日本钱”(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1980年代后,因为金融环境宽松,景气持续强劲,导致股票价格和地价大幅攀升。即泡沫经济。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指数达到最高38957.44点。日本商人堤义明曾在1990年以200亿美元的资产,被美国《福布斯》杂志两次评为世界首富,他曾在20年期间购买了日本六分之一的土地。

1990年代

19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股市上市公司市值快速下滑
经济泡沫破裂后出现长期通缩

1990年代,资产价格(股票价格、地价)急剧下跌,受泡沫经济崩溃引发的后遗症影响,大量的家庭在泡沫高点贷款买了房子而陷入负资产,从此日本经济长期低迷被认为是“失落的十年”。

2000年代

2000年代初,日本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到2002年后,受外国需求上升的拉动,日本经济情况稍为改善,然而2008年全面爆发的金融海啸影响外国需求,2008年中到2009年初每月外销均以1/4的累进速率下滑,制造业信心指数达到-58的历史低点,各项数据也超过泡沫经济时的低点,日本著名的汽车业虽没有像美国汽车业几乎破产但是也爆出二战后首次亏损,之后的2009-2011年间受累于全球低迷日本又累进损失了1100多万个工作职缺。

现况

日本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GDP总量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从1968年至2009年一直名列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2010年被中国超过,GDP总量退居世界第3位,当时人均GDP38,459美元。

日本的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但在战后快速复兴,从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持续长达30年的高度增长,被誉为“日本战后经济奇迹”。1960年代池田勇人内阁提出“所得倍增计划”,经济达到平均10%的增长,目前日本拥有的绝大多数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都诞生于这一时期;1970年代初期虽然遇到石油危机,平均仍有8%的增长;1980年代则为平均6%的增长;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银行坏账高企,经济一蹶不振,被称作“失去的十年”;200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遭到沉重打击,继“失去的十年”后迎来“失去的二十年”;2010年代,日本经济更不乐观,特别是经过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海啸、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及泰国水灾,2012年的欧债危机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以致与邻国关系不睦,以及日圆高企等因素,日本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困境,所以安倍晋三上台以来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至今,希望可以借由物价的温和的通货膨胀模式[6],解决日本国内经济长久以来接近30年的停滞(stagnation)问题,但对照日本过往的经验显示,此仍需日本政府在市场经济面后续有效且平均的经济成长之建构及辅助带动才为可行(如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以恢复日本经济成长的动能。

日本的通货货币是日圆(¥),在世界上与美元($)、欧元(€)等都是重要的国际通货。海外企业投资日本的纳税率约年21-25%之间,以800万日圆为界线,以上则税率为37%左右。[7]日本本地的税率则在世界标准中是颇高的。[8]

2010年各县人民收入
日本汽车业在2014年是世界第三大规模(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也成为日本重工业象征

日本各都道府县GDP

数据系日本内阁府于2014年6月25日发布:

  • 东京都:人口1300多万,GDP总量923878亿日圆,大约与2500多万人口的沙特阿拉伯相当,人均700.12万日圆。
  • 大阪府:人口880多万,GDP总量366000亿日圆,大约与770多万人口的以色列相当,人均413.05万日圆。
  • 京都府:人口260多万,GDP总量98456亿日圆,人口、GDP总量皆与阿曼相当,人均374.12万日圆。
  • 北海道:人口540多万,GDP总量182631亿日圆,大约与1.7亿人口的孟加拉国相当,人均332.91万日圆。
  • 冲绳县:人口140多万,GDP总量37955亿日圆,大约与230多万人口的拉脱维亚相当,人均270.9万日圆。
  • 青森县:人口130多万,GDP总量44045亿日圆,大约与650多万人口的约旦相当,人均323.19万日圆。
  • 秋田县:人口100多万,GDP总量34635亿日圆,大约与680多万人口的巴拉圭相当,人均322.23万日圆。
  • 山形县:人口110多万,GDP总量36504亿日圆,大约与2200多万人口的喀麦隆相当,人均314.36万日圆。
  • 岛根县:人口70多万,GDP总量23959亿日圆,大约与2700多万人口的尼泊尔相当,人均336.36万日圆。
  • 鸟取县:人口50多万,GDP总量17660亿日圆,大约与1300多万人口的塞内加尔相当,人均301.63万日圆。
  • 新潟县:人口230多万,GDP总量87121亿日圆,大约与940多万人口的白俄罗斯相当,人均368.82万日圆。
  • 石川县:人口110多万,GDP总量42175亿日圆,大约与1000多万人口的玻利维亚相当,人均361.61万日圆。
  • 富山县:人口100多万,GDP总量44365亿日圆,大约与2500多万人口的也门相当,人均407.86万日圆。
  • 福井县:人口80多万,GDP总量32359亿日圆,大约与1300多万人口的赞比亚相当,人均403.02万日圆。
  • 兵库县:人口550多万,GDP总量183136亿日圆,大约与1.7亿人口的孟加拉国相当,人均328.09万日圆。
  • 山口县:人口140多万,GDP总量56430亿日圆,大约与近300万人口的立陶宛相当,人均391.22万日圆。
  • 香川县:人口近100万,GDP总量37314亿日圆,大约与230多万人口的拉脱维亚相当,人均376.17万日圆。
  • 德岛县:人口近80万,GDP总量28633亿日圆,大约与600多万人口的萨尔瓦多相当,人均366.98万日圆。
  • 爱媛县:人口140多万,GDP总量51000亿日圆,大约与680多万人口的土库曼斯坦相当,人均358.3万日圆。
  • 高知县:人口70多万,GDP总量21646亿日圆,大约与380多万人口的波黑相当,人均285.29万日圆。

能源矿藏

原油铁矿石的生产极少,地下资源相当匮乏,但是源于板块碰撞,各种类的矿产在日本都有发现,因此日本有“能源博物馆之称”,不过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玻璃和一些建筑材料的原料如珪石等储藏丰富,被大量开采。过去曾大量生产煤炭,在战国时期曾是世界上的主要黄金产地,于18世纪锁国时期日本则是世界银山,提供了全球三分之一的银矿。现在仍有大量煤炭矿藏,但素质较差,没有开采价值,而金、银等之富矿,因开采成本高而开采甚少。日本海沿岸出产极少量的石油天然气,但在东京一带的地区有大量的天然气埋藏量,碍于都市发展的开挖限制,仅于房总半岛开采。近来在日本近海发现了大量的金、银、石油、可燃冰矿藏,但因成本考量而无开采计划,仍处调查阶段。

木材渔业资源丰沛,在近海拥有众多渔场,捕鱼量世界第一,但是因为滥捕等原因,渔业资源面临急剧减少的危机。气候温暖湿润,降雨多,且水土保持良好,因此日本拥有大量高品质的软水,生产的饮料品质佳。

产业

神户的画廊,日本高阶文创产业在亚洲居于前列之一
日本电子和娱乐产品

因为日本国内内需市场较大,第三产业较发达,使得加工贸易制造业也较兴盛,特别是工业技术在世界上属于顶尖水准,在众多领域之中,是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典范。尤其是汽车电子学造船以及钢铁等产业在世界大战之后有很大的成长,许多日本企业在世界排名名列前茅。

技术贸易对于技术的依存性,从进口过量到输出过量有长期性的变化倾向。工业用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附加价值很高,到处都能看到独自的技术开发成果,例如日本对于工业用机器人的生产量约占世界的七成,以及世界上所使用的工业用机器人约有六成都是在日本运作,工业界几乎都是机械化,效率非常高。此外,家庭用机器人这个概念也是由日本所提出。

贸易

主要的贸易伙伴已有美国、东亚东南亚欧盟沙特阿拉伯等,近年来与中国和亚洲地区的贸易额大幅成长,而对于各国的进出口长期维持顺差。不过该趋势在2011年遭到改变,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日圆逐步升值所造成产业外移现象,以及2011年福岛核电站外泄事故导致日本政府逐步停止核电,改为大量进口天然气发电,使得2011年日本外贸转为逆差,自1980年以来再度转为逆差。2012年以来安倍经济学实施量化宽松促使日圆大幅贬值,推升能源商品等进口成本造成日本贸易逆差逐年扩大至2013年纪录1177亿美元(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

主要的进口物品是以原材料为主,包括石油、铁矿石半成品食品等,出口货物为汽车电子产品家电机械和工业用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

金融

江户时代时,德川幕府推行金融政策。另外,批发行等等开始经营借贷业

进入平成时代后,泡沫经济的崩坏和主管国家财经的大藏省内发生的诸多不良事件,90年代末期,股价房地产价格暴跌、企业大量倒闭给日本金融机构带来大量的有毒资产资本充足率低下,导致北海道拓殖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等日本大型上市银行以及许多中小金融机构相继倒闭,金融体系面临危机。政府制订出金融机构削减不良资产的时间表,先后筹措了120万亿日圆并向金融机构注资,并降低利率与实施超宽松金融政策,经过多年艰难调整,金融机构终恢复了活力,有毒资产大幅下降,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提高。2005年上半年,理索纳金融控股就赚了1743亿日圆的税后纯利,大型金融机构平均不良资产已降到3%以下,景气又见复苏。

然而,2008年的美国次贷金融海啸全面爆发,日本四大银行2007至2008年次贷相关亏损预计达47亿美元,约合其预期利润的近30%。全世界10年来金融业的荣景,是建立在美国泡沫之上的相关金融产品,也是日本大部分金融机构习惯将投资金投入的高利率、高风险的次贷相关产品。2009年初,野村控股利润下跌71%、三菱UFJ金融集团下跌68%,诸多金融机构资产遭次贷爆发事件揭露后,都跌回到日本本土泡沫经济前的水准。

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与泡沫荣景最高峰相比,失业率上升3倍(非全职和劳动派遣不算入失业)
2005年日本产品主要出口对象

产业空洞化

1980年代以后,由于日圆升值引发人力成本提高,许多日本工厂逐渐移转到海外生产,导致国内产业空洞化的现象。近几年由于各国政治情势的变化以及在新兴市场的租金上升等,一些企业开始回到日本重新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据点,以防止技术外流和保持竞争力。

金融效率低下

泡沫经济期间,由于过剩融资与泡沫崩坏而导致实际抵押品的担保价值减少。一些银行因此一直抱持着大量的不良债权至今。2000年以后,日本金融担当大臣开始推动银行间进行不良债权的处理。但是,现在还是有二十家以上的金融机构仰赖存款保险公司(公共资金)的注入。

创业困难

比起欧美,在日本的成功创业件数较少。探究原因,许多人会举出因为在日本只能向金融机关借钱。没有创业经验的人要向金融机关借钱相当难。即使借到,利率也很高。万一创业失败,就必需背负大量负债。针对这问题,日本政府于2004年修改法令,建立起日币一圆也可以创业及种种经营支援的体制,但是效果还是未知数。

首都过密与地方过疏

由于战后的高度经济成长期,出口贸易高速成长,以太平洋为中心,人口持续往大城市集中。在经历高度经济成长以降,首都圈东京都的一极集中加速高速化,伴随着地方农业与在地产业的衰退,形成过度拥挤与人烟稀少的土地。接着,随着“平成不景气”的到来,东京一极集中的现象更加速化了。为此,日本建设了全国高速路网,在地方兴建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持续的大规模公共建设扭转了地方的衰退局面。

所得差距

日本的基尼系数在1980年中开始年年持续上升,2006年度的OECD经济报告中表示“OECD诸国の中で最も经济的不平等の大きい国の1つである”并提出指谪[9]

资本主义常见问题日本社会也发生;由原来以中产阶级为社会主流,转变为富裕与贫穷两个极端(中产阶级逐渐消失)。大前研一所著M型社会一书探讨日本此种怪现象,可能来自于全球化产业升级结构年功序列制度崩坏,越中下层的人越遭到冲击,而富人阶级却没有遭到冲击甚至因而获利,导致阶级拉大,衍生出价值观崩坏职场伦理瓦解等文化现象。

经济成长率

在泡沫经济崩溃以后,国内总生产对制造业的影响很大。潜在成长率上,由于团块世代的大量退休与总人口的减少。另一方面,高龄者、主妇等的非劳动力人口也逐渐投入劳动。 泡沫经济后成长率一厥不振,21世纪初期有回温现象,但是失业率并没有显著下降,多数成长率还是来自大企业的资方获利。

夕张市当年曾有矿业荣景,随着人口外移和矿产枯竭的后续钜额处理费,市政府走向破产。

公共债务庞大

日本公债截至2014年6月达一千零三十九万亿日圆(约十点二万亿美元),约为GDP 210%,北海道夕张市亦成为日本首个地方都市因过度扩张支出而宣布破产的政府机关。

劳动环境

日本引以为傲的沿革性职场伦理终身雇用制,随着泡沫经济M型现象而崩溃,类似打零工的“派遣人力”也应运而生,虽然日本有亚洲相对完善的劳工退休计划,但是劳动环境持续恶化。

出口不振

泡沫经济的内伤未复原之际,金融海啸带来的西方需求消失导致日本陷入内需和外需都灭绝的进退两难,也暴露了长期依赖出口为唯一生存发展之道的弊端,诸多公共建设投资案当年泡沫时代也都用过,日本已经是高度建设开发许多建案最后都是闲置设施没有任何经济带动力,当年无法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全球海啸当然更显无力。

人口老化

由于人口长寿和少子化导致日本总人口负成长,逐渐迈向比其他国家都严重的人口老化,由于日本地狭人稠又好住独栋房使许多家庭空间狭窄,加上子女工时过长或是在经济冲击下失业;整体隐含了相当大的老人照护与医疗问题。

产业

就业人数构成

产业概况

稻米是日本主食,图为兵库县越光米稻田
天然渔业日渐下滑转而依赖养殖
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为了弥补此一缺点日本使用系统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农业成果也就是单位土地产量世界第一,达到粮食自给率50%只用了56,000km²(1400万英亩)农地。农业在日本是高补助与保护产业,鼓励小规模耕作,而不是美国的大规模耕作所以成本较高,在理论上没有竞争力的状况下,日本农民协会成为一种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等)购入以及大宗农产品的销售,农户只有服从农协的计划从事农业生产。另一面再配合关税壁垒,例如稻米是高保护产业,订定了超高490%关税阻挡外国米,1988年之前还限制进口配额7.2%总消耗量以下。新规则公布后关税更提高到778%。但是小麦黄豆之类还是向外国购买,日本也是欧盟最大的粮食出口对象。[10][11]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渔业国于1989年还曾创下1190万吨渔获,从1973年能源危机后,深海鱼在日本不受欢迎。浅海鱼占50%总量养殖鱼则占33%以上,最受欢迎的有沙丁鱼金枪鱼螃蟹牡蛎秋刀鱼鲔鱼和日本鰤鱼。日本至今依然有世界最大渔船船队和全球15%的渔获量占有率。[12]但是也有论战说日本渔业太大规模而耗尽渔获量。[13]远洋捕鲸业也被动物保育人士抗议。日本渔业显见的未来有缩减的风险存在,不过在养殖和育种方面的技术产业还有成长机会。[14]
因为日本属于火山活动多发地域,所以埋藏的矿物资源种类丰富。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矿业比较发达。但到了战后,对矿业危害的环境对策,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对策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导致了行业衰退。目前,仍在出产的有:成本较低的可以露天挖掘的石英石灰石,以及纯度高,有国际竞争力的石油天然气等。目前已逐渐转向海洋资源开发。
该国在资讯的企业技术相对先进,持有大量专利与独有技术,国际企业云集。不过日本电子产品有独特的加拉巴哥化现象,近年来在展业竞争力下降下又遇到来自韩国等外国资讯企业的夹攻,电子产品市占率逐渐萎缩,不过在新技术研究上仍领先,也有很多高科技零件出口,在高端上还有相当大的动能。至于软件产业部分,日本的网络商均有发展出独特的战略,也以年轻人居多。
  • 媒体(娱乐)产业
东京证交所上市企业总值已超过十兆美元
在日本有线电视相对弱势,很多观众满足于六大无线电视网,不会再花钱收看有线电视。有额外收视需求的人会选择自己装卫星电视,导致相关科技产品在日本的发展较大,并拥有一定规模的收视户。多数国家有线电视装几率远高于卫星电视,但日本则二者比率差距不大。内容方面日本的戏剧流行歌曲在亚洲有一定市场,动画产业则是世界第一,很早就打破了幼儿卡通的格局而向成人发展并异业结盟推出众多商品,也形成了动漫迷次文化族群,动漫产业已成为日本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在世界上占有中流砥柱的地位。目前,日本动漫产品约占世界产量的80%,产值占日本GDP的比重超过15%。[15]至於戏剧、线上游戏和电影等在世界上也拥有相当的市场。但都受到韩国的竞争尤其是戏剧类外销市场退缩最大,另外特异的是日本的成人色情片产业是被视为容许发展的大型产业,在亚洲几乎是独占格局。
  • 服务业
日本服务业产值极为重要占了全国3/4的经济产值。银行保险,房产中介,零售(百货),客运,通讯都算是服务业。像是三菱UFJ,Mizuho,NTT,TEPCO,Nomura,三菱地产,新东京海上产物,JR铁路,全日空等公司都是全球中该领域的龙头地位。将来日本邮政改革后将在2014成为全国最大保险公司。日本有326家企业名列全球福布斯2000大排名占16.3%(2006)。在可见的未来服务业将是日本最大规模产业也是工作机会提供者。
  • 超细微技术产业・奈米产业
  • 医药产业
  • 遗传基因·生物产业
日本工业集中于几个工业区的方式发展,例如关东地方东海地方东京福冈之间还有一个狭长型的工业地带拥有亚洲最悠久的工业史。许多产业在日本是高度发展,包含消费性电子,汽车半导体光纤,光电,多媒体,影印机,高级食品。但是也有一些产业日本并不重视或是没有发展条件例如卫星,火箭,大型飞机,因为这些需要大量矿产基础也具有军事敏感性,所以JAXA也许会采用和别国合作方式完成载人登月行动,因为这些行业的配套行业例如电脑补助生产(CAD/CAM),软件数据库,日本都已经具备。总体而言“日本制造”的高品质深植人心,但是日本电子产品工业也有大量外移的现象,因为日本生产成本太高无法竞争,而日本亦不打算发展高价的大型航太业,制造业前景令人担忧也是大量失业的成因。
日本营建业走大财团发展模式,多以“建设株式会社”为名,辅以旗下的诸多合约卫星工厂或小工坊来支援建设,日本一般民居多是独栋木造建筑,就算是都市化的大城市住宅区也不例外,私有土地零碎化所以土地整合和利用效率较差,这也是房地产崩盘后很难重新复苏的原因之一。
2008年赴日本旅游外国人数大约800万,日本有许多古迹城堡为主的观光区,都经过整体规划设计,还有许多人受到日本文化输出影响为了看特定领域事物慕名而来,但此同时日本人出外旅游人次却是缓步下滑,金融海啸日圆升值本地客和外来客更是双双大减,只有少数日本人反而利用日圆升值出外组成采购团,但是多数受经济冲击或失业的人则无心旅游。

参考文献

关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