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准噶尔战争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哈萨克-准噶尔战争,是哈萨克汗国玉兹准噶尔汗国之间的一系列长期冲突。准噶尔人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占领属于哈萨克汗国的邻近土地来扩大领土[1]。准噶尔不仅被哈萨克人视为威胁,而且对中亚其他地区和俄罗斯帝国也构成威胁。由于动荡不安和局部冲突,以及与哈萨克汗国和清朝的几次战争,准噶尔部人口减少了90%,到准噶尔被清打败灭族时已不复存在。

第一阶段 (1643–1718)

1643年,在哈萨克南部的奥尔布拉克峡谷,扬吉尔汗以600名有火器的哈萨克族士术和20000名撒马尔罕埃米尔派出的援军打腋了10000名准噶尔士兵[2]扬吉尔汗在1635年,1643年和1652年参加了三场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取得了不同的成功。1680年,噶尔丹入侵七河地区和南哈萨克斯坦;哈萨克统治者头克汗被击败,他的儿子被俘。由于1683年至1684年的战役,准噶尔占领了塞兰塔什干奇姆肯特和塔拉斯。1683年,噶尔丹侄儿策妄阿拉布坦打败了两支哈萨克人的军队,到达了锡尔河。1690年,准噶尔汗国与清帝国之间爆发了战争。哈萨克汗国在1718年头克汗逝世前,成功抵抗准噶尔入侵者。

在每年1710年至1719年由准噶尔军队领导的战役引起了哈萨克族之间的争执和动荡,因为人们每年都担心准噶尔族人的入侵。此外,他们也对俄罗斯帝国构成了严重威胁,对哈萨克人而言则更为严重。因为当时准噶尔人已使用火器,哈萨克人仍只使用弓箭,军刀和长矛,只有少数人使用火器。

准噶尔的入侵削弱了哈萨克人的力量。准噶尔军队凭藉其军事优势,暂时占领了七河地区的部分地区,而前锋部队也到达了哈萨克斯坦中部的萨雷河。这在哈萨克斯坦内部引起了警报,汗国的长老、贝伊巴图鲁和年青人和最有远见的速檀也努力团结抵抗,1710年夏天在卡拉库姆区举行了一次库里尔台,决定由博根巴伊·巴特尔率领军队抵抗。

1711年,三个玉兹的一支部队设法击退了袭击。结果,准噶尔撤退东部。1712年,哈萨克军队反攻准噶尔领土,但以失败告终。1714年再次入侵哈萨克斯坦。1718年春,哈伊甫汗和阿布勒海尔汗在阿亚古斯河地区战役中被击败,那里的30,000名哈萨克人遭到小型准噶尔边防支队的袭击,在峡谷中僵持了`3天,在最后一天,因拥有枪枝,准噶尔人击败了30000人的哈萨克军队。

第二阶段(1718–1723)

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哈萨克汗国的外交政策处境艰难。伏尔加河的卡尔梅克人乌拉尔河的哥萨克人从西部不断袭击哈萨克人,北方是西伯利亚哥萨克人和巴什基尔人,南部是布哈拉和希瓦人,但主要的军事威胁来自东方的准噶尔人。在1720年代初准噶尔人频繁入侵哈萨克斯坦领土,规模惊人。在1722年与准噶尔人长期交战的康熙皇帝去世后,准噶尔与满清建立了休战协定,使策妄阿拉布坦可以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哈萨克人的土地上。

准噶尔在1722年的侵略(被哈萨克人称为“大灾难年代”),带来了苦难,饥饿,道德价值观遭到破坏,对有效的平民力量的发展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数千名平民,妇女和儿童被掳,在准噶尔部队的压力下,哈萨克人为其无能为力的苏丹和可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迫放弃了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有人居住的土地,这导致部分中玉兹人流离失所,一部分逃往河中,一部分人进入西伯利亚定居在靠近托博尔斯克附近,一小兹人则沿乌拉尔河逃入俄罗斯。

“大灾难年代”(1723-1727年)由于其破坏性后果而经常与13世纪初的蒙古入侵相提并论,而因哈萨克人的逃亡亦恶化了汗国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准噶尔入侵造成的巨大动荡以及牲畜基本财富的大量损失导致了经济危机,加剧了执政的哈萨克族精英之间的政治争端。

第三阶段(1723–1730)

第四阶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