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不转换模式
本页使用了标题手工转换,涉及首字符小写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沃德·坎宁安,wiki技术的发明者。

wiki聆聽i/ˈwɪk/)是一种可通过浏览器访问并由用户协同编辑其内容的网站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开发了最初的wiki。他将wiki定义为“一种允许一群用户用简单的描述来创建和连接一组网页的社会计算系统”[1]

有些人认爲[2],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識的網路系统,讓人们可以在web的基礎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創建和更改,而且這种創建、更改及发布的成本遠比HTML文本小。与此同時,wiki系统還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寫作,爲协作式寫作提供必要的幫助。最后wiki的寫作者自然构成一个社群,wiki系统爲這个社群提供简單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简便且开放的特点,有助于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个领域的知識。

词源

檀香山的Wiki Wiki站牌

wikiIPA[ˈwɪ.kiː],<WICK-ee>,或[ˈwiː.kiː],<WEE-kee>)取自夏威夷Wiki Wiki公车,源自夏威夷语「wiki」,本是「快速」之意[3]。wiki的中文翻译有维客、围紀、快紀、共笔和维基等等。隨著「维基」一词能见度增加,常被泛用爲wiki的主要音译名。[2]

历史

wiki軟体由软件设计模式社群开发,用来书寫与討论模式语言。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3月25日成立第一个wiki網站:WikiWikiWeb,用来補充他自己經營的软件设计模式網站。他发明wiki這个名字以及相关概念,并且实作第一个wiki引擎。坎宁安說自己是根据檀香山Wiki Wiki公车取名的,「wiki」在夏威夷语爲「快速」之意,故他将「wiki-wiki」作爲「快速」的意思以避免将「這东西」取名爲「快速網」(quick-web)[3][4][5]

坎宁安說,wiki的构想来自他自己在1980年代晚期利用蘋果电脑HyperCard程式作出的一个小功能[6]。HyperCard类似名片整理程式,可用来紀錄人物与相关事物。HyperCard管理許多称为「卡片」的资料,每张卡片上都可劃分欄位、加上图片、有样式的文字或按鈕等等,而且這些内容都可在查閱卡片的同時修改編輯。HyperCard类似于后来的網頁,但是缺乏一些重要特徵。

坎宁安认为原来的HyperCard程式十分有用,但創造卡片与卡片之间的链接卻很困難。于是他不用HyperCard程式原本的創造链接功能,而改用「隨选搜尋」的方式自己增添了一个新的链接功能。使用者只要将链接輸入卡片上的一个特殊欄位,而這个欄位每一行都有一个按鈕。按下按鈕時如果卡片已經存在,按鈕就会带使用者去那张卡片,否則就发出嗶聲,而繼續壓著按鈕不放,程式就会为使用者产生一张卡片。

坎宁安向他的朋友展示了這个程式和他自己寫的人事卡片,往往会有人指出卡片之中的内容不太对,他们就可当场利用HyperCard初始的功能修正内容,并利用坎宁安加入的新功能補充链接。

坎宁安后来在別处又寫了這样的功能,而且這次他還增加了多使用者寫作功能。新功能之一是程式会在每一次任何一张卡片被更改時,自动在「最近更改」卡片上增加一个連往被更改卡片的链接。坎宁安自己常常看「最近更改」卡片,而且還会注意到空白的說明欄位会讓他想要描述一下更改的摘要[7]

特征

奥德·坎宁安和波·路夫(Bo Leuf)在《Wiki之道——網上快捷合作》一书中描述wiki概念的本质特征:wiki允许任何用户在wiki网站内剪辑任何页面或新建页面,不需要任何额外的附加组件,只需通过普通的网页浏览器即可。在wiki中,用户使用很多方式来编辑。通常需要通过文本标记语言。

应用

wiki在一些需要内容管理系统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8]JotSpotSocialText是創wiki企业应用的先河。wiki可以在高校教育環境中发揮积极的作用,但是直到2006年,wiki应用于教育的案例在全球都比较少。wiki除了被用来建立網站外,也被用作編寫網誌。wiki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可以作为学生协助学习的平台。

实施

wiki软件是运行wiki的群件之统称,允许使用常见的Web浏览器建立和修改网页,被作为应用程式伺服器在多个网页服务器上运作。

导航

在大多数页面的文本,通常有大量的超文本链接到其他网页。大多数wiki有一个反向的功能,它显示所有链接到一个给定页面的页面。

认可与安全

历史比较报告加亮显示页面不同版本间的变化。

控制更改

wiki的基本設計理念是,与其避免人们犯錯,倒不如讓人们更方便地修正錯誤。因此,wiki固然相当开放,但它有一个有助检驗最近新增頁面正确性的功能。几乎每一个wiki網站都有的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最近修訂」頁面——一个列出最近修訂的特殊頁面,或是一个在特定時间范围内所做修改的列表。[9]:20一些wiki可以对此清單作出过濾,篩去小修改或利用自动腳本所做之修改(所謂「機械人」)。[9]:54 大部分wiki網站的頁面編修紀錄頁都擁有以下功能:可查看过去的修訂版本,亦可在任何两个修訂版本之间进行差异对比。編輯者可以利用修訂历史浏览并且恢復此条目的前一版本;顯示差异功能則能讓編輯者更容易決定是否有必要做此更改。一个普通的wiki使用者可以在「最近修訂」頁面浏览差异、查閱历史、甚至恢復到先前的版本。這个过程基本上是很流暢的,具体細节則要看用的是哪款wiki軟件。[9]:178

为了避免人们做出差劣的編輯,有些wiki引擎可以对内容編輯权限进行各种程度的限制,以确保一篇或一組条目的品質。当有人修改某个条目時,愿意维护该頁面的使用者(们)会收到通知,讓他/她得以马上对新編輯进行審查。[9]:109

有些wiki会提供「巡邏校訂」(patrolled revisions),讓有权限的編輯者在正当(非破坏)的修訂上做标記。[10]而「标記校訂」(flagged revisions)則是讓普通用户无法看见尚未通过评審的修訂。

搜索

wiki提供至少一个标题搜索,有时是一个全文搜索。搜索的可扩展性取决于wiki引擎是否使用数据库。一些wiki软件(如PmWiki)使用文本文件[11]。MediaWiki的第一个版本采用文本文件,但它在21世纪初被李·丹尼尔·克罗克改写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程序。

另外有时可以对wiki使用外部搜索引擎的限定网域搜索功能以获得更精确或更全面的结果。

规则

为了保证内容的质量,大部分wiki系统或其所建立的社区都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策略和指导方针,用以对用户的使用行为进行有一系列的规则控制。

社区

有许多的wiki社区是私密的,尤其是企业的wiki。企业的wiki有可能只允许内部员工修改。

参考文献

  1. Cunningham, Ward. The Wiki way: Quick collaboration on the Web. 2001. ISBN 0-201-71499-X. 
  2. 2.0 2.1 陈立华; 徐建初. Wiki:网络时代协同工作与知识共享的平台. 中国信息导报. 2005, (1): 51–54. 
  3. 3.0 3.1 Cunningham, Ward. Correspondence on the Etymology of Wiki. WikiWikiWeb. 2003-11-01 [2007-03-09]. 
  4. 原文:"I chose wiki-wiki as an alliterative substitute for 'quick' and thereby avoided naming this stuff quick-web."
  5. Cunningham, Ward. Wiki History. WikiWikiWeb. 2008-02-25 [2007-03-09]. 
  6. Wiki Wiki Hyper Card ,last edited August 18, 2006
  7. Wiki History ,last edited February 18, 2007
  8. 胡科、王荣良,基于Web2.0的wiki技术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 09期
  9. 9.0 9.1 9.2 9.3 Ebersbach, Anja, Wiki: Web collaboration, 施普林格科学+商業媒体, 2008, ISBN 978-3-540-35150-4 (英语) 
  10. Goldman, Eric, Wikipedia's Labor Squeeze and its Consequences 8, Journal o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High Technology Law 
  11. Naomi Augar, Ruth Raitman and Wanlei Zhou,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line with wikis, Beyond the comfort zone, 2004 [2011-11-24] 

参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