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聞百科:不要打制度擦邊球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打規則的擦邊球,即惡意引用或利用求聞百科方針和其他政策,阻礙求聞百科目標宗旨實現的行為。打擦邊球行為通常包含曲解程序、擾亂性編輯、濫用討論版面或其他違反社區共識精神的行為。

編輯者故意打規則的擦邊球,往往是為了闡釋觀點、與他人展開持續編輯拉鋸戰,或強化頁面中某一特定的非客觀觀點。如果有編輯者發現規則中存在可以打擦邊球的空間,使得他們可以觸碰社區底線或藉此機會濫用管理工具,則這種行為就不應視作是善意的失誤。但是,封禁是預防性措施而非懲罰性措施。一般而言,管理員的警告是阻止打規則擦邊球的最佳方式,因為清晰的警告往往能協助糾正善意的失誤、阻止惡意的行為。如果編輯者無視警告並重複其行為,或者使用新的方法達成相同的擾亂目的,則他們更有可能是在惡意打規則擦邊球。

擦邊球的定義

打擦邊球的編者試圖惡意使用方針,通過在字裡行間為自己明顯的擾亂行為尋找理據,而方針原意並不支持這種行為,甚至為了闡述自己的觀點而將擾亂行為大量付諸實施。方針和共識原本為記錄社區共識之用,但卻被遊戲規則者為實現個人目的有選擇性地使用,偏離了其本意。如果一名編輯者通過斷章取義的方式引用方針,用來支持自己明顯和方針牴觸的觀點,或是有意歪曲方針來攻擊一個完全合乎方針的觀點,或是擾亂網站程序正常進行時,都可視為是擾亂性行為。

打規則擦邊球的行為包括且不僅限於:

  • 頻繁斷章取義一類的方式,打著遵守方針的旗號,利用包括討論、申訴、在條目中編輯或其他行為來曲解方針實際原則的行為。請格外注意,求聞百科不歡迎訟棍
  • 打著開誠討論的旗號,固守已經被社區拒之門外的己見,或故意設置不相關的議題,導致討論串無限延長的行為。
  • 打著溝通、反破壞的旗號,騷擾其他用戶,導致被騷擾的用戶無法正常編輯。
  • 為獲取權限而用無意義的編輯刷編輯數的行為。

上述行為無一例外,均為明知方針實際作用,但為了達成自己的某種目的刻意歪曲方針的行為。如此行為,均可按照打擦邊球處理。但如果該編輯並不清楚相關方針的具體用途,那麼造成不良後果之後可以採用其他方針處理。

範例

打規則的擦邊球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明知故犯。下方例子並不能完全覆蓋打擦邊球的各個方面,僅作為參考案例羅列如下。

曲解既有方針

  1. 利用既有求聞百科方針中的某一段文字表述來刻意歪曲整段方針的主旨,或以此為理由挑起爭端進而攻擊或掩護某位用戶;
  2. 在他人的論述尚未得到社區認可之前,即強行當作方針加以引用和推行。

擾亂共識形成

  1. 在討論過程中,篡改方針原意並長篇大論,企圖延緩或阻礙共識達成;
  2. 在他人已經回復自己的某條留言之後,篡改留言內容,並在他人留言下根據自己篡改的留言內容進一步展開討論。
  3. 在討論過程中將話題引向對方的態度和誠意上,或展開人身攻擊且拒絕道歉。
  4. 少量多次地進行低危害度的違反方針的行為。
  5. 自己違反方針的時候,聲稱別人也違反方針但並未受到處理,而實際情況是他人並未違反方針或嚴重程度並未達到同等級別。

跟蹤他人編輯

  1. 以反破壞為旗號,對他人的合理編輯展開跟蹤,進而造成他人無法正常編輯求聞百科。
  2. 污衊他人的編輯為破壞,並在之後可能存在的討論中歪曲方針。

欺騙網站系統

  1. 為了測試社區反破壞的能力,故意加入毀損性的內容。
  2. 為了將毀損性的內容加入系統,故意濫用所持有的權限。

注意甄別意圖

應當謹慎使用「打規則的擦邊球」這一術語,因為這可能被解讀為是在指控他人進行惡意編輯。用戶可能進行了上述行為,但這並不能當作是他們有惡意的證據。實際意圖應當分開考慮,以決定行為是蓄謀已久,或是一時興起,或僅僅是在重複過去其他編者看起來有效的戰術。「打規則的擦邊球」這一術語不是醜化當事人的帽子。我們的目標是將重點聚集在改善條目質量相關的求聞百科活動上,而不是把這裡當成遊戲競技場,任由人們同其對手爭執不休並以此為樂。判斷他人的意圖可以通過與他人討論達成,相關的處理也請交給管理員或裁決委員完成,而不需要將其直接激化為正面衝突。

擦邊球的處理

一般而言,擦邊球應當是按照破壞的標準來處理的。但由於打擦邊球者對方針、規則較普通破壞者更熟悉,這也讓打擦邊球的行為本身更具隱蔽性,也更具破壞性。在確認用戶所做出的相關行為具有故意的成分後,管理員或裁決委員會成員應當對打擦邊球的行為處以遠高於常見的破壞行為的封禁,不排除初次編輯即封禁30日(1個月)以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