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橋

此文具有原創性,併兼顧知識豐富性,獲「好文章」評定。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border=none
世界遺產
安平橋
官方名稱Quanzhou: Emporium of the World in Song-Yuan China(英文)
Quanzhou : emporium mondial de la Chine des Song et des Yuan(法文)
位置 中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標準 (iv)
編號1561
登錄年份2021年(第44屆大會
面積536.08公頃
緩衝區11,126.02公頃
網站UNESCO的記錄(英文)
安平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南宋
編號1-59
登錄1961年

安平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海鎮南安縣水頭鎮之間的水域上,因其位於安海鎮以西又被稱為「西橋」。該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所用花崗岩石材均運自金門島。建成後長約五里,故而又名「五里橋」。自建成後,安平橋歷經十數次重修,橋面也曾因颱風等原因多次損壞。明朝嘉靖年間,該橋一度成為抵抗倭寇的戰場。抗日戰爭期間,該橋曾被日軍飛機炸壞。新中國成立後,該橋的歷史價值得以被重視,相關的維護和利用工作也隨之展開。1961年,安平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安平橋作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一部分入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該橋現存2100米,共有361孔,360個橋墩。周圍附屬橋塔5座,橋面上建有5座橋亭。

歷史

古代

今泉州市晉江縣安海鎮和南安縣水頭鎮隔海相望。在南宋以前,人們只能在安海渡乘渡船往返於兩地。當地水文條件在颱風季和豐水期極為惡劣,船隻傾覆事件時有發生。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僧人祖派準備在此修建一座石橋,僧人智淵和當地人黃護為此帶頭各捐了上萬緡的錢財。祖派於修建過程中去世,當地人黃逸和僧人惠勝繼續主持修建工作。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泉州太守趙令衿和進士史進接手了修建任務,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十一月正式建成[1]:130-132[a]。據推斷,當時用來修橋的石料均運自金門島[2]:450-451。建成後,趙令衿以安海鎮在當時的名稱「安平」命名該橋為「安平橋」,並親自撰寫《石井鎮安平橋記》記載建橋過程。此時建成的安平橋共計有362座橋拱,橋面按古制長約5里,因而又名「五里橋」。橋面兩側還建有石欄杆,東端建有隘門。為了便於來往行人休息,橋上還建造了5座亭[1]:130-132。造橋結束後,當時剩餘的石磚被附近居民重新利用,在橋的東岸修建了一座五層六角的佛塔,是為「瑞光塔」[3]:1

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當地村民集資重修該橋。永樂十七年(1419年),橋上的超然亭得以重修。同年部分橋板被潮水沖毀,村民只得用木板暫時代替[3]:1天順元年(1457年)至天順三年(1459年)重新將橋板改回石板[4]:565-566。成化元年(1465年),當地居民再次修繕該橋[5]嘉靖年間,倭寇頻繁襲擾福建沿海,安平橋也一度成為戰場。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晉江知縣盧仲佃為修建安平城一度拆除了橋面石板[2]:450。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中亭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同年中亭連同周圍9孔橋面得以重修[3]:2[5]。崇禎十年(1638年),潮漳副總兵鄭芝龍重修中亭並刻碑。清朝初年時將海邊居民內遷,造成安平橋附屬建築失修坍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至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重建了該橋及其中亭,此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也曾重修[3]:3雍正三年(1725年),安平橋部分橋面被山洪沖毀,村民用木板代替,之後兩年損毀的橋面得以修復[4]:566-569乾隆十三年(1748年)和二十八年(1763年)也曾維修[5]。嘉慶十二年(1807年),白塔得以重修,次年重修安平橋,並在橋西側修建了門樓,但之後被毀[3]:3。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該橋再次得以重修。道光元年(1821年),當地周仕鼎蔡時紹蕭允迪等人出資重修安平橋[2]:450,道光四年(1824年)重建海潮庵,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橋上的萬應公宮[3]:4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該橋再次重修[4]:569-570咸豐二年(1852年)時,安平橋西側曾樹立起一座節孝坊,此後被毀,具體時間不明。同治三年(1864年),東側隘門的舊址被重建為「望高樓」。同治五年(1866年),中亭再次重修[3]:4。光緒九年(1883年),該橋再次重修,光緒十二年(1886年)維修工程竣工[5]光緒二十七年該橋再次出現崩壞,同年得以重修[3]:5

近代

民國時期,安平橋西側門樓被毀[3]:3。1928年、1932年、1935年再次重修,但在30年代期間該橋的石欄板全部被毀。1938年,安平橋橋面被日軍飛機炸毀兩段。1943年,周邊村民開始在安平橋周邊圍墾土地,相關工程在抗戰勝利後的1947年獲得泉永水利建設委員會批准通過。1948年,圍墾工程竣工,總面積達到2000畝。同年當地用鋼筋水泥開始被日軍炸毀的部分橋墩。1949年,有人捐贈176根杉木作為安平橋的橋板[3]:5,60

現代

隨著周邊海域逐漸淤塞,至20世紀50年代,安平橋下在漲潮時只有橋的中端至西側能被海水淹沒[5]。1951年,安平橋周邊的圍墾工程繼續開展,至1953年基本完工,總面積達710畝。1957年,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在安海至水頭修建公路,該公路可以替代安平橋的通勤作用,相關工程準備於1958年開工。1957年10月26日,福建省文化局就安平橋是否有必要保留安平橋上報中央文化部,11月2日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就此復函,要求福建省人民委員會全面普查安平橋的資料,開展調查研究,並將相關成果反饋回中央。12月中旬,相關調查工作正式開始。1958年,安平橋海灘的圍墾工作再次開展,當年7月晉江縣向福建省報請拆除安平橋以將石料用於圍墾,相關請求被福建省文化局強烈反對後不了了之。1958年12月,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將調查報告發表在《文物參考資料》上,引起社會關注。1959年,國家文化部撥款4萬元人民幣修復該橋,12月17日款項撥付到位。1960年相關修復規劃制定完成上報中央,獲得批覆同意[3]:6-8。1961年,安平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歸屬地寫為晉江縣。同年5月南安縣報送《安平橋在解放前後變遷情況》的檢查匯報至福建省文化局,但同年泉州方面將安平橋的管理保護劃歸晉江縣主導。當月晉江縣人民委員會公布了《安平橋管理保護條例》,規定保護職責由晉江縣安海鎮、南安縣水頭鎮、晉江地區文管會共同承擔,並將保護範圍劃定為橋面20米開外,包括所有的石獅子、石將軍、石欄杆、石鎮方、石碑、亭等[3]:8-10

1962年,安平橋因年久失修,部分橋墩歪斜,石板多有殘損。為此當地經中央批覆同意成立「安平橋修建委員會」,籌備修建工作。1963年7月,因颱風過境,中亭附近的橋孔被山洪淤塞,另有兩孔被沖毀。1963年12月8日,維修工程正式開工,次年6月30日竣工,7月11日通過驗收。1965年11月9日,安平橋西端圍墾修建的水閘沒有安裝啟閉機,造成漲潮時分海水衝出閘門孔道,沖毀西端第二橋墩及兩側橋孔。但這次事故並未停止周圍的圍墾工程,至1968年,水頭鎮一側的土地已經圍墾至中亭。1972年,晉江縣安海公社在東側橋頭南側修建水閘,將海水與東側橋身完全隔開。1973年7月3日,當年多次颱風過境,造成原本已有多處失修的安平橋的4座橋墩、1座橋台、8個橋孔被沖毀,周邊居民往來只得以舟代步。1974年,另有一座橋墩坍塌。此後中央批覆同意儘快修繕安平橋,各級政府也為此多次集資十餘萬元人民幣。1975年12月,維修工程基本竣工,但在次年該橋又有三座橋孔坍塌,當地只能另建一座木橋保證缺損處通行。1977年,中亭港南側水閘建成,至此安平橋徹底與海水隔開。1978年5月起,晉江縣文化局耗時半年重修安平橋,保證橋梁正常通行。1979年,安平橋中亭段再次維修,至1980年3月全面竣工[3]:8-13

80年代,安平橋西側門樓得以重修。1981年3月,當地對安平橋78、79、87、89、185、234、312號橋墩進行考古發掘和維修,並對橋底的地質條件開展測試。發掘和調查所得的資料在1982年5月的全面大修中提供了重要的幫助。此次大規模維修至1985年5月竣工。此次維修根據發掘到的原欄杆形制重新補上了石欄杆。1986年,安平橋文物保管所正式成立。1987年,泉州市各級政府決定重修安平橋周邊佛塔,1988年10月18日正式動工,次年12月竣工。1992年海潮庵得以重修。1995年,安平橋的保護範圍向擴展,兩端延伸至35米範圍。1997年,泉州市人民政府禁止一切機動車通過安平橋,所有機動車必須改為安平橋南側水閘上的安水公路等其他公路通行[3]:3,14-20。2004年,泉州市文物局文物管理中心在制定安平橋保護方案時,發現安平橋周邊水質被上游群眾的生活污水、造紙廠的廢水等嚴重污染,而這些污染物對安平橋的安全也造成了影響[7]。2007年,相關排污企業先後被勒令停產整改,污水問題基本解決。同年9月29日,泉州市再次啟動安平橋大修計劃,維修自2008年4月29日起,歷時兩個月結束。2010年,泉州市開始大力整治安平橋周邊風貌,拆除了保護範圍和建築控制地帶當中的違章建築,並開始著手清理之前建成的部分圍堰,部分恢復了安平橋周邊的風貌。此後安平橋文物保管所等單位牽頭執行了多次維修工程[3]:15-30。2020年2月1日前,安平橋作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22處遺產點之一被申報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8],並於2021年7月25日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正式入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9]

結構

在大橋之西端站的石碑

安平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海鎮和南安縣水頭鎮之間,整體呈東西走向,通體由岩石砌築而成。經修復後全長2100米[b]。橋基多為木樁打成,部分淤泥較深的位置多採用睡木沉基,情況複雜的則同時採用兩種技術。基礎上方建有橋墩,共有360座,均由花崗岩的長條石和方形石交錯築成,所有橋基的底部均採用牡蠣加固,方法類似於洛陽橋。其中設置在海灘上或水流較淺的位置的橋墩數量最多,共290座,平面呈長方形,寬1.8-2米,長4.5-5米;水流較急且寬的水道兩側多修建船形橋墩以分流,共26座,寬2-2.8米,長6-7米,間距11-14米不等;其餘橋墩則設置為半船形,共44座,其中一面修尖,另外一面仍為方形,寬2-2.5米,長5.5-6米。橋墩上方為橋面,寬2.9-4米。橋墩之間每段鋪設4-8條石板,其中鋪4塊的有5孔,5塊的17孔,6塊的171孔,7塊的167孔,8塊的1孔。單塊石板長5-11米,寬0.5-1米,厚0.34-0.78米。橋板兩端另有橫鋪的石條。橋面兩側安裝有花崗岩質地的石欄杆,欄杆柱頭雕刻有雌雄石獅子共18尊。[2]:450-451[5][3]:59-60,65

橋亭

橋上起初共修建有5座供行人休息的亭,自西向東分別為超然亭、西憩亭、中亭[c]、東憩亭、水心亭[d]。除超然亭毀於明代未被復建外,其餘幾經興廢留存至今。西憩亭和東憩亭的形制相似,均為80年代復建,分別位於中亭以東450米和以西280米處。形制為磚木結構的四角涼亭,四根柱子下面雕刻有獅子和產出面闊進深均6米,內有供行人休息的石椅子。中亭位於橋梁中央,現存形制為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復建,面闊10米,亭前左右分別樹立一尊1.59米和1.68米的護橋將軍石像,內原祭祀泗州佛[e],後改為觀音。亭周邊留存歷代修橋修亭碑記共計16方。水心亭位於最東側,現存建築為道光年間所建,民國時期曾在其旁邊修建一座三間僧房,名為「澄渟院」,現已擴建成水心禪寺。橋上另建有萬應公宮一座,分上下三層,下為四方亭,頂部為八角亭,曾作為存放遺骸陶缸「皇金」的地點。安平橋西端另建有一座海潮庵,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其內祭祀有觀音,現存建築主體為民國初重建,20世紀90年代重修。[3]:61-64[5]

橋塔

安平橋東端所立佛塔為瑞光塔,因其通體白色故名白塔,又因其位於安海鎮西側而名為西塔。該塔為樓閣式石塔,高22.55米,占地96平米。平面呈六邊形。塔基為須彌座,寬4米,轉角處各有一尊跪姿力神浮雕。塔身共有五層,空心,內有可以攀登的階梯。塔外各層之間用石磚疊澀砌出仿木塔檐。塔剎呈葫蘆形。古時每逢金榜題名,白塔就會點燈慶祝。此外,橋的東西兩段共建有5座鎮風塔,其中方形實心石塔東西各2座,均距離橋面8米左右。這4座塔底座邊長4米,用方石堆疊而成,四周雕刻出蓮花瓣浮雕,頂上四面各開有一座龕,內部雕有一尊佛像。此外中亭南側距離橋10米處另有一座石質覆缽式佛塔,通高6米,基座呈方形,塔身近似圓形,內供奉泗州佛佛像,塔檐為三層六角形,頂部空心可放置油燈。塔頂為石雕塔剎。[5][3]:1,62-63

隘門

安平橋東西兩面各建有一座俗稱「隘門」的門樓。其中東側為「望高樓」,建於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磚石結構,東西走向,底部為可供同行的,拱門,頂上建有兩層樓閣,樓上嵌有「望高樓」匾額。西側隘門「聽潮樓」原建於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現存為20世紀80年代重建,東側鑲嵌有嘉慶年間南安縣知縣盛本楷所書「水國安瀾」牌匾,西面則鑲嵌有「聽潮樓」牌匾。[3]:63

注釋

  1. 另有說法認為建成時間為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2]:450
  2. 由於起算標準不同,另有2070米[5]和2255米兩種說法[10]:32
  3. 該亭也名為水心亭,為避免混淆正文中用中亭一名[5]
  4. 該橋亭也名為東亭[5],因其內祭祀觀音為中亭中分出,故以中亭的原名命名[3]:61
  5. 20世紀70年代,附近村民在近海中打撈出一尊泗州佛,相關祭祀傳統才由此確認。該亭也因這一祭祀傳統而原名為泗州亭[3]:61

參考資料

  1. 1.0 1.1 茅以升. 桥梁史话. 武漢: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9-06. ISBN 978-7-5702-1018-3. 
  2. 2.0 2.1 2.2 2.3 2.4 喻學才,賈鴻雁,張維亞,龔伶俐著;高介華主編. 中国历代名建筑志 下.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5-02. ISBN 978-7-5351-9487-9. 
  3.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黃真真,高俊仁 主編. 安平桥志.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4-10. ISBN 978-7-5615-5235-3. 
  4. 4.0 4.1 4.2 陳彬強,陳冬瓏,王萬盈 主編.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献汇编初编 上下.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20-12: 565–570. ISBN 978-7-5615-7940-4. 
  5.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 福建安海宋代安平桥调查记. 文物參考資料. 1958-12, 12: 40–41. 
  6.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06-11-20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7. 肖東. 大安平桥能否平安传世?. 開發潮. 2004-07, 7: 26. 
  8. 泉州22个申遗遗产点简介出炉. 人民網-福建頻道. 2020-04-30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9. 让世界看见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一周年. 央視新聞. 2022-07-26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10. 韓巍 主編. 中国设计全集 第2卷 建筑类编 城垣篇.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2-10: 399. ISBN 978-7-100-09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