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繼堯墓

此文具有原創性,併兼顧知識豐富性,獲「好文章」評定。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唐繼堯墓
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昆明市五華區
分類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時代1931年
編號3-3
登錄1987年

唐繼堯墓,俗稱「唐墳」,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圓通山昆明動物園內,是民國時期雲南軍閥唐繼堯的墓葬。該墓於20世紀30年代建成,60年代曾遭到嚴重毀壞,1985年修復,1987年被評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參見:唐繼堯

唐繼堯(1883年8月14日-1927年5月23日),雲南會澤縣人。早年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期間參加重九起義,後參與領導護國運動,先後擔任貴州都督、雲南都督[1]:716、雲南總裁[2]:124。1927年2月6日在龍雲胡若愚等人發動的政變中被迫下野,同年5月23日去世。之後滇軍內部開始籌劃唐繼堯的公葬儀式。但由於內部派系鬥爭,該儀式直至1927年12月才最終舉行。儀式之後,龍雲委派張維翰等7人組成營葬事務委員會,負責唐繼堯墓修建工作,相關經費則由雲南省財政廳籌備,由禁菸公署分期撥付。此後該工程時斷時續,從1929年動工,至1933年才最終完工[3][a]

雲南解放後,20世紀50年代初,曾有部門決定平毀唐繼堯墓,相關計劃在時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張沖和主席陳賡的制止下停止。1961年,部分人打算拆除唐繼堯墓修建聶耳音樂廳,遂擅自動工,被時任雲南省省長於一川遊覽中發現後轉達至昆明市人民政府和昆明市委,相關拆除工作被叫停,部分損毀得到恢復。1964年,此時該墓附屬的石人、石馬和石欄杆都已經遭到損毀。同年雲南省委發現有人將唐繼堯墓的圍牆挖開並安放炸藥,並立即阻止了相關的破壞行為。1966年後,該墓的地宮被人打開,內部的棺槨被擺放在圓通寺後門的通道上放了幾年,墓頂原有的十八星旗半球形和銅鑄飛鷹被搬走,其他的墓葬建築也遭到了嚴重破壞。1985年,唐繼堯墓被重新修復[4]。1987年,唐繼堯墓被列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716

結構

唐繼堯墓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圓通山上,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1500平米。墓前建有神道,神道兩側立有石闕、石獅、石標,周圍種植有柏樹、梅樹和竹子。神道末端有石台階,石台階後建有上下兩層平台,平台四周有石質圍欄,圍欄後為碑閣,寬17.6米,通告6米,由14根西式石柱支撐。其內有9塊黑色石碑,中央為墓碑,上有陳榮昌書丹「會澤唐公蓂賡墓」字樣,左右配有陳榮昌所書輓聯「功業須當垂永久」「風雲常為護儲胥」。兩側各4塊石碑,自西向東依次為:1916年軍務院撫軍岑春煊、陸榮廷、龍濟光、蔡鍔、梁啓超、李烈鈞、劉顯世、陳炳焜等8人簽發的軍務院撫軍長證書;1916年10月9日大總統黎元洪授予「陸軍上將唐繼堯勛位」的命令;1917年9月國會非常會議選舉唐繼堯為元帥的證書;非常國會寫給唐繼堯的《致唐元帥詞》;1918年5月20日,非常國會正副議長授予唐繼堯「政務院總裁」的證書;1924年10月11日孫中山發給唐繼堯的《致唐副元帥電》;1931年12月前任代理雲南省長周鍾岳撰寫的《會澤唐公蓂賡墓表》上、下兩塊。碑閣後為墓穴,墓為圓球形封土堆,直徑約22米,高約6米,上方原有十八星旗半球形和銅鑄飛鷹。半球形上原寫有「亞細亞」三字,現已無存,銅鑄飛鷹則被安置在他處。[1]:716[2]:124[4]

注釋

  1. 關於該墓葬修建的起止時間,還有1930年至1932年一說[2]:124

參考資料

  1. 1.0 1.1 1.2 昆明市五華區志編纂委員會 編. 五华区志. 成都: 四川辭書出版社. 1995-05-01: 944. ISBN 7-80653-320-6. 
  2. 2.0 2.1 2.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昆明市五華區委員會. 五华文史资料 第2辑. 昆明. 1989-05-01: 944. 
  3. 陳秀峰. 唐墓沧桑(上篇):昆明圆通山唐继尧墓的前世今生. 雲南檔案. 2020, 8: 24–27. 
  4. 4.0 4.1 陳秀峰. 唐墓沧桑(下篇):昆明圆通山唐继尧墓的前世今生. 雲南檔案. 2020, 9: 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