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澳门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上海市

別稱:申
直轄市
上海市風光
由上起順時針依次為: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東方明珠塔豫園
中華藝術宮閔行七寶鎮外灘滙豐銀行大樓
江海關大樓南京路靜安寺

上海市市標:以市花白玉蘭、沙船螺旋槳三者組成的三角形圖案。
上海市地圖
上海市地圖
國家 中國
語源上海浦
政府所在地黃浦區[注 1]
最大區縣浦東新區
政府
 • 市委書記陳吉寧
 • 人大常委會主任董雲虎
 • 市長龔正
 • 政協主席胡文容
面積
 • 總計6,340.5平方公里
面積排名第32名(土地面積)
佔全國0.064%
人口(2019)
 • 總計2,489.43萬[1]
 • 密度3,854人/平方公里
 • 密度排名第3名
 • 佔全國1.73%
 • 生育率(2010)0.74(第30名
族群
 • 民族漢族(98.8%)
回族(0.35%)
 • 方言吳語蘇滬嘉小片上海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ISO 3166碼CN-SH
GDP(2020)¥43214.85億人民幣[1]
• 人均第1名
• 佔全國3.81%
網站http://www.shanghai.gov.cn/
(本表所列數據截至2020年2月23日)
市象徵
白玉蘭

上海市,簡稱,或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2],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3],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4]。上海位於中國東部海岸線的正中間,長江三角洲最東部,東臨東海,南瀕杭州灣,西接江蘇浙江兩省,北端的崇明島處於長江入海口中,與周圍的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多個城市共同構成世界級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5]

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上海西部地區聚居,發展出崧澤文化廣富林文化馬橋文化。古代上海是區域性漁港、鹽產地和商貿集鎮。唐朝天寶十載(751年),始設獨立的縣級以上行政區華亭縣,1292年上海縣始建。唐宋時期,上海曾有青龍鎮等有影響力的海港。元末明初,隨着棉紡織業引入,上海地區逐漸成為全國主要的棉紡織中心之一[6]。1843年,上海被迫成為通商口岸,人口的流入使得上海在近代成為中國重要的工商業城市之一[7],也出現了中國最早的產業工人階層。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海恢復經濟建設、改造和發展社會事業,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完成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並提前一年完成「一五計劃」建設目標。到改革開放前,上海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期間,在中央安排下,上海與中國其他地區互相支援發展[8]。1990年,浦東開發開放,上海經濟成長速度加快[9];2005年設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3年批准成立上海自貿區[10],令上海經濟進一步發展,成為中國大陸的經濟、金融、貿易中心城市[11][12],在世界金融、商貿及交通領域亦取得重要地位。上海港是世界規模最大的集裝箱港口[13]上海證券交易所作為中國大陸三所證券交易所之一,市值排名世界第四位[14]

上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也擁有不少文物古蹟和近現代優秀建築、景觀,包括豫園城隍廟南京路外灘、陸家嘴摩天大樓天際線等。

釋名

上海之名,最早見於《宋會要輯稿》所記載的海務徵收機關[15],之後熙寧年間成書的《水利書》記載了上海浦[16]。宋朝,吳淞江下游有一條名為上海浦的支流。「浦」一詞原指河川匯合之所或入海處,但在吳地常指河川的小支流。「上」一詞,在江左地區的河流名稱中,又常指靠近源頭一面。宋朝經濟發達,催生了酒業的發展,政府在上海浦附近設置酒務以征酒稅,稱為上海務,上海一名由此傳播[17]

上海地名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說上海因黃浦江而得名。一說因「地居海之上洋」而得名。另一種則以「海外商舶在此登岸」而名為上海[18]。《晉書》和《梁書》就曾多次提到過「滬瀆」[注 2][注 3]。上海別稱「申」,則因相傳上海西部地區曾為楚國公子春申君的封地而得名[19]

歷史

早期歷史

約7000年前,上海西部已形成陸地,東部地區則為近2000年陸續形成。上海境內最早的人類文明遺蹟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20],有馬家浜崧澤良渚馬橋文化的遺蹟[21]。公元4至5世紀時的晉朝松江[注 4]和濱海一帶即有漁民聚集,逐漸發展為一個漁港和商貿集鎮。天寶十載(751年),設立華亭縣,隸屬蘇州[注 5],範圍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帶,南到海邊,東到下沙(今浦東新區航頭鎮北部),此為松江建城之始[22]

時商販雲集,今上海境內已有上海市(集市)這一稱呼[注 6]咸淳三年(1267年),嘉興府華亭縣[注 7]於上海浦(松江的一條支流)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至元十四年(1277年),華亭縣升格為府,並於翌年更名松江府,轄華亭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8月19日,元政府析華亭縣東北,黃浦江兩岸的長人、高昌、北亭、新江、海隅五鄉二十六保,設立上海縣,隸屬松江府[注 8],標誌着上海有獨立行政建制之始[23]。至嘉靖三十二年,築起上海城牆。至明朝時,上海縣歸屬南直隸松江府,當時松江府據稱「松江稅賦甲天下」[24],已較為繁榮。清襲明制,上海縣先歸屬江南省松江府江南分省後歸屬江蘇省[25]

開埠初期

1843年,根據中英兩國簽訂的《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上海正式開埠[26]。1845年,上海道台和英國領事又訂立《上海租地章程》,成為中國近代歷史上租界的開端。此後,法國美國相繼在上海設立租界,租界逐漸形成不受清朝政府管轄,擁有獨立行政、司法權力的地區,並持續擴張至1914年[注 9][27]。此外,租界當局還通過越界築路等方式,變相擴張管轄區域。最初,租界僅允許外國人居住,但太平天國運動後,大批江浙地區民眾湧入,租界成為「五方雜處」的地區。隨着人口的增長,上海的地產業、工商業快速發展,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28]

中華民國時期

北洋時期

1911年11月3日,中國同盟會聯合光復會上海商團發動起義,次日上海光復。但民國初年,政治、軍事局勢混亂,上海也成為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和北洋勢力爭奪的地區。1913年,計劃北上組閣的宋教仁上海北站遇刺。1915年,北洋政府派駐上海的鎮守使鄭汝成在外白渡橋遇刺,次年,革命黨在上海的核心人物陳其美遇刺。1924年至1927年,北洋政府內部的齊燮元與盧永祥為了爭奪上海的控制權,發動江浙戰爭,嘉定、青浦、松江等地淪為戰場。此後,直奉戰爭也影響到上海,閔行、漕河涇和徐家匯等地成為戰場。與此同時,上海作為中國重要的工業城市,產業工人逐步壯大。1919年6月,為響應北京學生的五四運動,上海工人發動大罷工,成為中國工人第一次參與政治的標誌。1921年7月,國內和海外的共產主義小組派出代表,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大表大會[29],標誌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此後直至1933年上海一直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30]。1925年5月30日,上海學生與市民抗議日資棉紗廠廠主槍殺罷工工人,公共租界巡捕向抗議人群開槍,造成五卅慘案,引發了全國性的反帝運動[31]。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事件爆發,中國國民黨內部進行清黨,第一次國共合作瀕臨結束[32]

國民政府前期

1927年7月7日,國民政府上海縣全縣,寶山縣吳淞江灣等鄉以及松江青浦南匯等縣的部分地區合併組成上海特別市,總面積494平方公里,直屬行政院管轄[33][34],後於1930年改稱為上海市。1929年,上海市政府推動「大上海計劃」建設,力圖在租界以外建設新市區以擺脫西方政治經濟的影響。直至抗戰前,新市區已完成了包括市府大廈博物館圖書館、醫院、體育場和路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這一時期,上海經濟快速發展,外商投資加快、進出口和轉口貿易額上升,金融機構在此聚集,城市人口持續增加。1930年,上海全市人口已突破300萬人。同時,上海的文學、藝術、電影、音樂等方面有重大發展,《義勇軍進行曲》、《子夜》、《漁光曲》等作品相繼問世。此外,租界內的城市面貌也在改變,包括國際飯店大新百貨公司河濱大樓等一大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在這段時期內落成。

與此同時,日本加快了在上海的侵略行動,1932年1月28日,日軍在上海發動戰爭,閘北淪為戰場,十九路軍奮起抵抗,最終在英、美、法、意等國調停下,簽署《淞滬停戰協定》。1937年8月13日,日軍再次藉口士兵失蹤,挑起戰端,中日兩國由局部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儘管中國軍隊進行了堅強抵抗,但由於戰術和裝備差距,最終於11月12日撤出上海,上海除租界外全部淪陷。

抗戰及國民政府後期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全面抗戰開始,中日於上海激戰三個月,上海淪陷[35]。戰後,原先繁華的閘北、南市市面受到嚴重破壞,華界基本淪為貧民區,這對上海今後幾十年城市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上海公共租界的原為日本界區的虹口地區即公共租界的北半部淪為日軍防區,而上海法租界蘇州河以南的由英國、美國和意大利王國主導和防守的上海公共租界因為是外國控制的情況,日本不能強佔因為只會和英、美、意發生戰爭,則產生了長達四年多、畸形繁榮的孤島時期。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正式對英國和美國開戰,日軍亦在12月8日早晨佔領租界,日本的盟友意大利的界區得以倖存至1943年,自1943年起,所有的租界不復存在[36]。1945年抗戰勝利,上海由國民政府接收[37]

由於戰時國民政府超額發行貨幣,加上戰後通過低價收購中儲券,以及缺乏對物資的管控能力,使得上海經濟陷入崩潰,物價飛漲。1948年政府頒行《經濟緊急處分令》試圖扭轉局面,但由於高層的舞弊以及缺乏準備,最終失敗,上海以及全國陷入惡性通貨膨脹[38]。1949年5月上海戰役後,解放軍在5月27日進入上海,宣佈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告上海解放[39]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解放後至「五五計劃」

1967年的上海

1949年,上海設為中央直轄市,同時也是華東軍政委員會駐地。總面積618.0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6.66平方公里,郊區面積531.36平方公里。1954年,全市面積為630.11平方公里。1958年,江蘇省上海嘉定寶山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崇明共10個縣劃歸上海市,使上海市的面積增大到5862.88平方公里[40]。1984年,上海市測繪處和上海市土壤普查辦公室對全市的土地面積重新進行測量,至1986年底,全市土地面積為6340.5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為375.44平方公里,郊縣為5965.06平方公里;全市水面面積為121.85平方公里。從1987年1月起全市正式使用以上的數據[41]

上海戰役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內,由於上海東南側的部分海島(主要為舟山群島)仍為國軍控制,因而上海時常會遭到國軍空軍的攻擊。尤其是1950年2月6日的「二六大轟炸」情況最為嚴重,造成千餘人傷亡並使上海電力生產系統一度癱瘓[42]韓戰爆發後,中華人民共和國遭西方國家經濟封鎖,包括蘇聯在內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往來上海的貨輪還多次被國民黨海軍攔截扣押,上海的遠洋航運受到嚴重影響[43]。1951年,上海郊區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同時發展農業互助組。1952年,全市私營金融機構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拉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4年至1955年,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持續推進,農業向初級、高級農業合作社發展,手工業基本實現合作化。1956年1月,上海全市私營工商業全部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奠定了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的基礎。上海此後作為中國最大的工業基地,至改革開放前,工業總產值一直佔全國三成左右[44]。文化領域,1949年5月27日,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即對外正式播音,同日,《解放日報》發出第一期。1958年10月1日,上海電視台正式開播。市民生活方面,1951年9月,上海開始興建全國首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此後到又分批建成「二萬戶」工房,解決職工住房問題。

文化大革命」時期,上海一方面是政治運動的中心之一,另一方面社會經濟得到持續發展。1967年,上海市革命委員會成為「革命委員會」的先聲,但上海也是「四人幫」重要的活動基地,在四人幫被捕後其支持者曾試圖發動武裝政變[45]。1966年11月,上海開始興建國內首條越江隧道——打浦路隧道,並於1970年10月1日建成通車。同時,通過回灌自來水的方式,有效的管控住自上海開埠以來就出現的地面沉降問題。1971年,開始興建上海電視塔,並於1977年竣工落成。1973年,上海正式開播彩色電視節目,同年從美國進口的首架波音客機在上海交付。1975年,上海體育館落成開放,同年上海石油化工總廠一期建成投產。

改革開放後

從1983年開始,上海在國有企業中開展「利改稅」改革,農村開始實行生產責任制。1984年,上海開始試行股份制改革,上海飛樂音響公司成為首家公開發行股票的企業。同年,上海農村開始全面實施政社分開,到1987年公社、大隊的建制全部撤銷。在對外開放方面,1980年7月,改革開放後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中國迅達升降機有限公司上海升降機廠成立[46]。1982年,上海設立了閔行虹橋兩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並於1988年又設置了漕河涇經濟技術開發區。1984年,上海又成為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80年代,金融業也得到了恢復,1985年交通銀行總管理處由北京遷滬。1986年,上海同業拆借市場開放。同年,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開辦個人股票交易業務,1988年已經成立三家證券公司。通訊領域方面,1982年7月,上海就開辦了公共流動電話業務。1984年1月公眾無線尋呼服務正式營業。1989年11月,全市電話號碼由6位升至7位。城市建設上,80年代,上海先後完成了鐵路上海新客站、延安東路隧道的建設,虹橋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完成兩次擴建工程。1988年,繼台灣省中山高速公路、香港屯門公路後,國內第三條高速公路也是大陸首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這一時期,上海一度由於市民食用毛蚶,爆發了大規模的甲型肝炎。

1990年代以後,上海的發展進一步加快。1990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開發開放浦東。1992年,上海開始推進產業結構轉型,重點推進第三產業發展。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外匯交易中心浦東發展銀行上海城市合作銀行先後開業。同時,國有企業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持續推進,成立了40家大型工業企業集團和31家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城市建設方面進一步提升,先後建成了南浦楊浦奉浦三座跨黃浦江的大橋,內環高架南北高架等城市快速路網逐步建成,軌道交通一號線正式通車,東方明珠電視塔上海博物館新館南京東路步行街上海圖書館新館等一批城市地標先後落成。文化領域上,上海第二家省級電視台和廣播電台,上海東方電視台上海東方廣播電台正式開播。

上海市政府致力於將上海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航運中心,其規劃已於2009年3月獲國務院批准[47]。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召開。該世博會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201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該試驗區成立時,以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為核心,輔之以機場保稅區和洋山港臨港新城,成為中國經濟新的試驗田,實行政府職能轉變、金融制度、貿易服務、外商投資和稅收政策等多項改革措施,並將大力推動上海市轉口、離岸業務的發展。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貿易區正式掛牌成立[48][49]

2016年6月,籌備數年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在上海浦東正式開園迎賓,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開幕儀式上分别致賀詞和賀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以及華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長兼行政總裁羅伯特·艾格主持剪綵活動。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也成為了中國內地第一座,亞洲第三座,世界第六座迪士尼度假區[50]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51],口號為「新時代,共享未來」,秉承了「一帶一路」建設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和精神[52]。2019年8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掛牌成立[53],目標為建設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並參照經濟特區管理,實施一系列開放和人才引進、政策優惠措施[54]

地理

地形

上海市中心位於北緯30°23′-31°27′,東經120°52′-121°45′,處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前緣,東瀕東海,北界長江,南臨杭州灣,西與江蘇省浙江省接壤,是中國海岸線的中心位置[55]。截至2013年末,全市面積6340.5平方公里[56],南北最長處約12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100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為2648.6平方公里。上海市全境為沖積平原,僅西南部有部分火山岩丘。海拔平均高度在4米左右,地勢平坦,略呈東高西低,山脈少而低小。東部沿海由長江不斷攜帶入海的泥沙沉積而成,崇明島浦東等地的面積依舊在增長中,西部有佘山天馬山等,但高度都在100米以下。上海市最高點是位於杭州灣內的大金山島,海拔103.4米[57]

環境

上海地處江南水鄉,並位於長江入海口,亦不處於主要地震帶上,因此如地震洪水以及地質類災害鮮有發生[58],但因臨海且海拔低,易受海嘯威脅。上海市境內河道縱橫,曾經為魚米之鄉,大陸東側的海島上擁有大片濕地和灘涂,是候鳥重要的棲息地和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59]。由於地處東南沿海,位於西太平洋颱風行經路線上,每年夏天和初秋時節常會有來自太平洋上的熱帶氣旋颱風)過境或影響,造成大風、高潮及暴雨[60]

隨着經濟發展及外來人口大量湧入,上海也正面臨種種環境污染問題,空氣污染與噪音污染時常被市民投訴[61],也出現了環境污染事故損害市民健康的事件[62]。上海酸雨污染嚴重,根據《2020上海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20年全市降水pH平均值為5.38,酸雨頻率為40.2%。上海也是一個典型的水質型缺水城市,由於水質的逐步惡化,自來水廠的水源地屢次進行搬遷[63]。閔行吳涇濱江分佈着很多化工能源、碳素、建材等廠家,可能會進行搬遷改造[64]。另外,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沖積平原,屬於軟土地基,過量開採地下水、修建高層建築和地下設施等原因導致了地面沉降。

上海市政府對於所出現環境問題採取了許多相應的改善措施。市區汽車禁鳴喇叭已用法律進行規範[65],高架旁則豎立了隔音屏以降低噪聲對沿線居民住宅的影響。曾經污染嚴重的蘇州河,自1990年代以後進行了三個階段的大規模治污工程,污染現已基本消除,河流生態亦得到恢復[66]。對於地下水的過度開採,則採用自來水回灌的手段達到基本平衡,但是地面依舊以每年6毫米的速度沉降[67]

根據GB 3838《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及GB 3097《海水水質標準》,澱山湖水質為Ⅴ類,黃浦江水質為Ⅳ類,近岸海域水質極差屬劣Ⅳ類;上海市空氣達標天數比例為67.4%,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6.3%[68][69][70]

氣候

上海的氣候類型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7.0 °C。春(4月-5月)、秋(10月-11月)較短,冬(12月-次年3月)、夏(6月-9月)較長。有春雨、梅雨、秋雨三個雨期,因而5月至9月間為上海的汛期,降水量達全年的60%左右[71]。每年的7月進入伏旱天氣,較之日常月份顯得潮濕酷熱,平均氣溫為28.7 °C,每年平均有8.7天最高氣溫超過攝氏35度。近年來受環境影響,氣溫有上升趨勢。每年1月為全年最寒冷的季節,平均氣溫4.8 °C。市區徐家匯(1872年開始統計)極端最高氣溫為40.9 °C(2017年7月21日、2022年7月13日)[72],極端最低氣溫為-12.1 °C(1893年1月19日)。國際交換站(1951年開始統計)極端最高氣溫39.9℃(2013年8月6日、8日),極端最低氣溫-10.1℃(1977年1月31日)。受北方蒙古高原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影響,會出現霜凍現象。如遇強冷空氣來襲並恰逢暖濕氣流,上海也會出現雨夾雪或降雪天氣[73]

政治

政權結構

上海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首長

中國共產黨
上海市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上海市人民政府

市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上海市委員會

主席
姓名 陳吉寧[74] 董雲虎[75] 龔正[76] 胡文容[77]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吉林省梨樹縣 浙江省仙居縣 江蘇省蘇州市 福建省莆田市
出生日期 1964年2月(60歲) 1962年12月(61歲) 1960年3月(64歲) 1964年7月(59歲)
就任日期 2022年10月 2023年1月 2020年3月 2023年1月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上海市人大為上海市最高地方國家權力機關,與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市政協並稱市級「四大班子」,其負責人都是省部級正職幹部,但市委書記通常由國家級副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基於以黨領政的實際,中共上海市委對全市各部門有實際上的領導權,市委書記享有比市長更高的地位,而市人大與市政協則擁有較小權力。

上海市人民政府駐黃浦區人民大道200號,現任市委書記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陳吉寧,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為董雲虎市長龔正,市政協主席為胡文容

行政區劃

上海市現轄16個市轄區,下轄107個街道[注 10]、106個、2個,細分為4588個居委會(社區)和1558個村委會[78]

上海市人民政府於1949年5月成立時,上海市總轄區面積僅為現在的1/10。今日的市域大致位於外環線以內,面積663.5平方公里[79]。1958年,江蘇省10個縣劃歸上海市[80][81],基本形成當今的轄區範圍。1988年至2016年,各郊縣撤縣建區。1988年,吳淞區寶山縣合併設立寶山區,成為全國第一個撤縣設區的縣。2000年,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個副省級區[82]。2009年5月,原浦東新區南匯區的行政區域合併,成為新的浦東新區。2015年11月,原閘北區靜安區所轄區域合併,成為新的靜安區。2016年7月22日,上海最後一個縣崇明撤縣建區,至此上海已不再有「縣」的行政區劃[83]。市中心區的行政區劃則幾經改變,形成現在7個區的格局[84]

此外,上海市在江蘇鹽城市大豐區安徽宣城市黃山市等境內擁有若干飛地及不擁有當地土地所有權的「准飛地」。當地居民擁有上海戶籍及相關待遇福利[85]

上海市行政區劃
區劃代碼[86]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87]
(平方公里)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行政區劃[88]
鄉級 村級
街道 社區 行政村
310000 上海市 Shànghǎi Shì 6340.50 黃浦區 200000 107 106 2 4588 1558
310101 黃浦區 Huángpǔ Qū 20.46 外灘街道 200001 10 172
310104 徐匯區 Xúhuì Qū 54.76 徐家匯街道 200030 12 1 306
310105 長寧區 Chángníng Qū 38.30 江蘇路街道 200050 9 1 185
310106 靜安區 Jìng'ān Qū 37.37 江寧路街道 200040 13 1 264 1
310107 普陀區 Pǔtuó Qū 54.83 真如鎮街道 200333 8 2 265 7
310109 虹口區 Hóngkǒu Qū 23.48 嘉興路街道 200086 8 200
310110 楊浦區 Yángpǔ Qū 60.73 平涼路街道 200082 12 291
310112 閔行區 Mǐnháng Qū 371.68 莘莊鎮 201100 4 9 469 114
310113 寶山區 Bǎoshān Qū 270.99 友誼路街道 201900 3 9 402 103
310114 嘉定區 Jiādìng Qū 458.80 新成路街道 201800 3 7 231 141
310115 浦東新區 Pǔdōng Xīn Qū 1210.41 花木街道 200135 12 24 1019 357
310116 金山區 Jīnshān Qū 586.05 山陽鎮 200540 1 9 110 124
310117 松江區 Sōngjiāng Qū 604.71 方松街道 201600 6 11 279 84
310118 青浦區 Qīngpǔ Qū 675.54 夏陽街道 201700 3 8 146 184
310120 奉賢區 Fèngxián Qū 687.39 南橋鎮 201400 3 8 160 175
310151 崇明區 Chóngmíng Qū 1185.49 城橋鎮 202150 16 2 89 268

外交

由於租界的開闢,上海華界當局的外事活動主要以劃定租界土地和處理租界內中國籍公民的相關事宜,直至1949年治外法權消失[89]。1949年後很長一段時間,上海對外交流幾乎呈現中斷狀態。自1990年代以後,上海開始逐步承辦眾多重要國際會議和大型賽事,逐漸加強了與世界的交流。

另外作為曾經租界的存在,很多國家在滬開設領事機構,大多為總領事館。上海與國外城市締結友好關係的歷史,始於1970年代。至2017年底,與上海建立友好關係的地區已有85個[90][91]

對口援建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上海市對中國大陸其他地區在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予以了大量支援(不包括上海上繳中央財政後的財政轉移支付),對當時尚屬於農業國家的中國的工業現代化,以及中國其他省份的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都起到了推動作用[92][93]。截至2019年,上海對口援建的地區有西藏日喀則市新疆喀什地區莎車澤普葉城巴楚四縣[94]、雲南13個州市74個縣[95]青海果洛州以及貴州省遵義市[96]。2021年11月18日,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的支持和指導下的新組建的喀什人民廣播電台開播。[97]

經濟

概覽

上海是中國大陸的經濟中心[2]。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90年代初,上海市工業產值佔全國的10%[98],由上海市上繳的財政收入佔全部中央財政的比重保持在16%以上,占上海市本地財政收入的80%以上[99][100][101]。以上海牌手錶為代表的上海製造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輕工業產品[102]

在1980年代,上海在中國的經濟地位迅速下降,經濟發展緩慢。1990年4月,中共中央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作出開發開放浦東的決定[103]。浦東的經濟得以在20年間劇增60餘倍[104],上海經濟也在之後連續十餘年保持10%以上年增長,再度鞏固了作為中國經濟、金融及貿易中心的地位[44],現浦東新區占上海市的經濟比重近30%。2013年7月上海自由貿易區獲得國家立項,上海擁有了中國首個自由貿易區,經濟發展將再次獲得良好機遇[105]

至21世紀10年代末,上海上繳的財政收入佔中央比重將近10%[106]生產總值約佔中國的4%,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為30,130億元[107],全世界排名第11位,其中第三產業佔比超過60%。上海生產總值的一半是由非公有制經濟企業貢獻的。上海最重要的產業依次為商貿流通業金融業信息產業房地產業、成套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此六大支柱產業約佔生產總值的一半[108]。人均生產總值達到達到135,305元人民幣,按當時的國際匯率可兌換成大約$20,447美元[107]。2018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8027元人民幣[1]

第三產業

1949年以前,上海是中國的商業金融中心。當時上海匯集着號稱「四行兩局一庫」的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中央信託局郵政儲金匯業局和中央合作金庫的國家資本金融機構[109],以及數量眾多的外資、私有銀行、錢莊和信託公司。當時,總部設在上海的國內銀行占銀行同業公會註冊會員的81%。至抗日戰爭爆發前,上海的各類私有銀行、錢莊與信託已經達到了105家,在華外資銀行共32家。與外灘平行的江西路,則因坐落大批金融機構,如金城、鹽業、浙江興業等銀行,所收存款額佔全國存款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而被譽為「東方華爾街」[110]

上海金融市場曾非常發達、金融工具品類繁多。除了證券市場以外,還擁有同業拆借、貼現等貨幣市場,內匯、外匯市場和標金(黃金)市場與大條銀(白銀)市場。在資本市場方面,上海當時是僅次於紐約倫敦的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場和第三大債券市場[111]。上海當時既是全國資金調劑中心,也是遠東國際交易活躍的金融中樞:1936年,上海的黃金市場全年成交數實際達到3116萬條,折合美元1100餘萬元。這一數字超過日本東京大阪之和,也超過了法國巴黎[112]。「每日交易額之巨,雖不足與倫敦、紐約媲美,然凌駕法、、日之上」[111]

195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因參與民生物資的投機倒把,被上海市軍管會關閉[113]。1952年底,上海私營金融機構的數量減至60餘家。1956年初,官方實行公私合營政策,最後全部合併為統一的公私合營銀行聯合總管理處。所有資本市場也被關閉,上海的亞洲金融中心地位後被東京、新加坡香港取代。

1987年4月1日,交通銀行在上海重新恢復對外營業[114]。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再度成立,上海金融市場開始恢復。2002年,中國銀聯在上海創立。2005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在滬揭牌。2016年,新開發銀行全面投入使用。目前總行設在上海的國有銀行有交通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等。

由於便捷的地理位置和傳統的經濟底蘊,上海也是一些國有企業和跨國公司的註冊地或大中華區總部所在地,形成輻射長三角乃至全國和全地區的總部效應。

第二產業

輕工業是上海發展最早也是最為成熟的工業部門。絲綢與紡織行業是自明朝就已經頗具規模。上海開埠後,由於倚靠的江南地區的富庶,加上輕工業投入相對較少,資金回籠快,中外資本紛紛在滬開設輕工業的工廠,並形成激烈競爭。計劃經濟時期,上海生產的輕工業品行銷全國,上海基本成為質量和時尚產品的代名詞。上海的一系列食品、日化、鐘錶單車縫紉機攝影器材、儀器、辦公耗材等等輕工業品共有90多大類,兩萬多種花色品種,成為中國輕工業生產最重要的基地[115]。永久牌單車、大白兔奶糖上海牌手錶、蝴蝶牌縫紉機、六神花露水等等經典產品因品質過硬、價格公道,長期作為中國大陸市場的暢銷品牌受到大量消費者的肯定。目前,上海在單車製造、食品生產、日化用品中仍舊保持較大規模[116]

上海,自洋務運動伊始,便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而江南製造總局則是上海重工業的起點。國民政府時期和計劃經濟時期,上海的工業發展水平就已在全國遙遙領先。當時上海的工業產值佔到中國的10%[117]。由於上海交通便利、科學文化發達,因此眾多重工業產品的科研基地和生產基地都位於上海。改革開放初期,由於中央政策原因,中國東南地區快速發展,使上海的工業面臨邊緣化的危機,但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隨着浦東新區的開發,以及財政轉移支付比重減少等多方面的原因,上海的工業又重新煥發了新的生機。上海工業主要以冶金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工業汽車航空航天超級計算機、船舶製造等行業為主。張江高科匯集了大量的高端製造業[116]

目前,在交通工業方面,上海大眾[118]上海通用成為中小型乘用車生產的重要基地,申沃客車則是重要的大型車生產基地,而上海阿爾斯通交通設備有限公司則承擔了軌道交通方面的生產。而在航空工業領域,上海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研發基地,是大型國產客機的生產商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的總部基地[119]。此外,江南造船廠滬東中華造船廠領銜的造船工業也是上海的一大支柱產業,年造船能力超過千萬噸[120]。而在冶金和石油化工方面,上海寶鋼上海石化也居於國內行業的領先地位,寶鋼集團更是在全球鋼鐵企業中位列第三[121]

上海是中國近現代以來的商業中心。上海自建城以來,由於處於富庶的江南平原地區,加之自身傳統自然經濟手工業的發達。因而早在宋明時期,便已經是有名的商埠。元朝政府在上海設市舶司,使得上海的商業和海外貿易得到了極大發展。明朝,松江府成為全國紡織手工業和棉布貿易中心。清康熙年間,由於海禁解除,加之江海關的設立,上海棉布貿易迅速擴大。至嘉慶道光年間,每年銷往英國的上海棉布就多達80萬匹[122]

上海開埠後,海外商品源源不斷的由上海進入內地。上海的進口貿易得到了飛速發展。到1850年代中期起,上海已經超越廣州,成為全國的外貿中心,上海的市面也變得異常繁華。庚申之劫之中,上海由於租界的保護未受到嚴重破壞,而周邊的蘇州、杭州等江南城市則經歷了一場浩劫,因此吸引了蘇州等地大批商戶到此躲避戰亂,上海的商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從此成為中國的商業中心。到1908年,據《上海華商行名簿冊》記載,租界內共有包括銀行、錢莊、商店、工廠、交通等各類企業、店鋪在內,總數已達10534戶[123],如今世界知名的南京路在此時已經初具規模。

一戰爆發後,民族商業也得到飛速發展,一些日後知名的環球百貨公司在此時入駐南京路和上海其他地區。永安先施大新新新公司被合稱為南京路的四大百貨公司,銷售許多全球各地最新穎的百貨。孤島時期,上海商業呈現出了畸形的繁榮。

1956年以後,由於計劃經濟公私合營的實行。上海商業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這一時間內,主要都是國營商店維繫着上海的商業運行。居民日常購物,從糧食、副食品到電視機、單車都依賴票證進行購買。1983年起到1993年,票證逐步退出上海的商業,市場開始實行敞開供應。從1990年代中葉起,超市、賣場、便利店等現代化商業模式開始進入上海。傳統的雜貨店和百貨商店開始逐步消失或轉變功能[124]

到1990年代,上海擁有三條主要商業街區和幾大商業中心,分別為南京東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豫園徐家匯等。後經過20年的再度高速發展,至2010年末,上海的商業中心已經擴展到十個[125],分別為:南京東路商業中心、南京西路商業中心、淮海中路商業中心、四川北路商業中心、徐家匯商業中心、張楊路商業中心、豫園商城商業中心、五角場商業中心、新客站不夜城商業中心、中山公園商業中心。商業中心也從市區的市中心位置逐步擴展至市區的次中心區域,輻射範圍不斷擴大。根據上海市政府2010年出台的商業報告顯示,中山公園與五角場是在原八商業中心的基礎上新增的兩個商業中心[126]

第一產業

上海由於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5.5℃,自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氣溫為40.6℃,最低氣溫為-12.1℃。常年11月中旬初霜,次年4月上旬終霜,年均無霜期225天。年均日照時達1934.4小時,太陽輻射總量4670兆焦耳/平方米,其中光合有效輻射佔一半。年均有效積溫2630℃·日。雨量充沛,年雨日130天,平均年雨量1145.4毫米。光、熱、水基本同季,農業氣候條件比較優越[127]。自古代以來,上海一直為魚米之鄉,水稻、漁業、蔬菜的產量都相對較高。早在上海開埠後,隨着城市化進程,農用耕地和產魚河流減少和被湮埋,依靠傳統耕種手法的農業一度受到很大影響。自1990年代起,上海農業開始向高科技和機械化發展。

上海的傳統農業主要是精耕細作,以漁業、鹽業和種植業為主。早在秦漢時期上海地區就已經「海濱廣斥,鹽田相望」。到了元朝,江浙地區的34個鹽場中,松江府就獨佔五個,成為重要產鹽地區。此外,江南地區水網縱橫,氣候適宜,成為漁業和水稻種植的最適合地區。唐朝,上海地區的薄稻米作為貢米送往京師長安吳越國時期,華亭縣大肆興建堰閘等水利設施,使得農業種植得到更好的保障。宋朝,華亭縣畝產稻穀更能達到兩至三石,成為當時中國糧食的高產區[128]。進入明朝以後,除糧食生產外,上海地區因為紡織技術的改革,開始大量種植棉花經濟類作物。加上黃道婆的改革,松江棉布聞名國內,產量極高,被譽為「衣被天下」[129]

1988年,在時任市長的朱鎔基的主持下,為了解決城市糧農副食品的供應,開始建設「菜籃子工程」,由此上海的農業現代化開始高速發展[130]。1990年代初,現代化農業就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目前,上海的農業基本實現現代化。依靠高科技、標準化、機械化生產、興建水利、農業園區和農業保險補貼等六個方面構成現代化農業網絡。

到2012年,上海市實現農業總產值320.76億元。其中,種植業171.2億元;林業8.87億元;牧業72.63億元;漁業57.81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10.25億元。上海域外市屬農場實現農業總產值16.08億元。全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87.61千公頃;糧食產量122.39萬噸;水產品產量27.21萬噸。全年水稻良種覆蓋率達99.8%。至2012年底,上海市有543家企業、3300個產品獲得農產品質量認證。其中,綠色食品生產企業116家,綠色食品170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企業420家,無公害農產品3106個;上海累計建成標準化畜禽養殖場270家,標準化水產養殖場293家;累計建成設施糧田面積86.5千公頃,蔬菜標準園60家。至年末,全市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8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177家[131]

人口

上海市各區(縣)人口數據
區劃名稱 常住人口[132](2010年11月) 戶籍人口[133]
(2010年末)
總計 比重
(%)
每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上海市 23019196 100 3630.50 14123202
黃浦區 678670 2.95 33170.58 906342
徐匯區 1085130 4.71 19816.11 910851
長寧區 690571 3.00 18030.57 616187
靜安區 1077224 4.68 28825.90 997614
普陀區 1288881 5.60 23506.86 878905
虹口區 852476 3.70 36306.47 790583
楊浦區 1313222 5.70 21623.94 1091563
閔行區 2429372 10.55 6536.19 967502
寶山區 1904886 8.28 7029.36 882854
嘉定區 1471231 6.39 3206.69 557452
浦東新區 5044430 21.91 4167.54 2758026
金山區 732438 3.18 1249.79 516570
松江區 1582398 6.87 2616.79 576032
青浦區 1081022 4.70 1600.23 461851
奉賢區 1083463 4.71 1576.20 521827
崇明區 703722 3.06 593.61 689493

根據2021年的統計,上海市內共有2489.43萬名常住人口,其中分別有1031.99萬名常住外來人口以及1457.44萬名常住戶籍人口[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非戶籍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134]。目前,上海市常住人口中少數民族共有11.8萬人,其中回族約有7萬餘人。除常住人口以外,持居住證的外來人口為103萬人。另外有16萬外國人常年居住於上海[135]

在人口結構方面,上海正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現今戶籍設在上海的人口其平均期望壽命為84.11歲,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別為81.76歲與女性86.56歲[1],而65歲及以上人口則有232.98萬人,佔總人口的10.1%。至2019年百歲老人數量為2657人[136]。預計到了2030年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超過500萬人[137]

上海市的生育率處於極低水平。根據人口普查和抽查,2000年以來,上海市總和生育率處於0.67和0.74之間,僅為世代更替水平的三分之一。

上海自開埠以後,各地人口迅速湧入,其中江蘇山東浙江廣東安徽是上海居民的主要來源地,並與上海本地居民融合,構成今日上海市民主體的上海人[138]

1843年前,上海主要以本地居民為主。隨着開埠後貿易的迅速增長以及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原先在的大批買辦、因避太平軍戰亂的吳越富商、受水災逃難的蘇北民眾紛紛離開原籍並定居上海[139]。到1949年,上海全地區人口502.92萬,市區人口418.94萬[140]。同時也聚集了例如宋嘉澍家族榮毅仁邵逸夫徐悲鴻胡蝶等眾多中國近代史上的政商文藝名人。

1949年以後,隨着支援內地、上山下鄉等各類政治運動,一定數量的上海居民被遷移至中國各地,如安徽雲南東三省等地。而一些富裕階層則在1950年代左右移民香港或經由香港前往台灣。1978年以後,大批上海籍知青、支內紛紛返回上海。1990年代,隨着出國風潮,大量上海民眾又移民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等地。

另外在1949年以前,有數量眾多的英、法等國公民居住於上海。二戰時期,上海因無需簽證、擔保即可進入的地區而接納了大批由歐洲因躲避納粹而逃難的猶太難民。1990年代以後,隨着商務活動的增加,上海再度聚集了諸多外籍人士[141]

儘管上海全市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自1993年後一直為負增長,但上海每年以引進人才的方式給予2萬餘人戶籍,戶籍人口依舊保持了連年增加。上海曾長期對戶籍進行嚴格控制,但近年來已有所放寬[142]。另外隨着流動人口的劇烈增加,上海市也正面臨種種人口問題,首先上海市的土地、水源、環境、交通等資源承受沉重壓力,且大部分犯罪為流動人員所為,對上海的治安造成了影響[143]。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上海中心城區人口密度是東京的2.4倍、倫敦的3.5倍、巴黎的4.8倍,而以2012年為基點,上海人口或許在3年內超過城市承載量[144]

語言

上海居民所使用的語言 (2013)[145]
語言種類 百分比(%) 能使用
標準漢語普通話
  
97.0%
吳語上海話
  
81.4%
英語
  
47.5%
其他漢語
  
29.7%
其他外國語言
  
7.8%
對13歲以上的上海居民調查抽樣

普通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用語言,在學校教學及正式場合使用。而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常使用本地方言。上海話簡稱滬語,語言學上屬於吳語,一般意義上是指近代以來上海租界範圍和周邊使用的一種現代吳語,由於上海是遠東的國際大都市,所以上海話由各地吳語的方言和英語融合而成。上海話也和旗袍、洋房、弄堂等一樣,成為了上海風情的代表性符號。

如今上海話的使用範圍面臨多方面的壓縮。伴隨外地人的大量湧入,本地戶籍人口比例逐漸減小,加之政府有意在公共場所限制上海話的使用,使得普通話越來越成為公共場合語言。由於國家禁止校園內講上海話,也禁止上海話電視台,上海少年一代對於上海話的掌握能力開始下降[146],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保護上海話的行動[147]。到目前上海話仍然在日常佔有主要地位。上海話的使用和發展一直是上海社會討論的話題[148]

上海郊區也通行其他隸屬於蘇滬嘉小片的吳語方言,主要包括嘉定話(使用於嘉定和寶山)、松江話(含金山話,使用於松江、青浦、金山、奉賢)、崇明話(或稱沙地話,使用於崇明,與海門啟東方言為一片)、浦東話(又稱上海本地話,通行於浦東、川沙、南匯一帶)、上海市郊話(和浦東話非常類似,曾通行於江灣、龍華、五角場等近郊,但如今基本已被上海市區話取代)。由於上海市區話的影響力,郊縣方言在年輕一代口音也在逐步向上海市區方言靠攏。

宗教

餅圖,共5個元素。
餅圖元素,第1項,標籤內容:中國民間信仰無宗教,數值:86.9,百分比:86.9%。
餅圖元素,第2項,標籤內容:佛教,數值:10.4,百分比:10.4%。
餅圖元素,第3項,標籤內容:基督新教,數值:1.9,百分比:1.9%。
餅圖元素,第4項,標籤內容:天主教,數值:0.7,百分比:0.7%。
餅圖元素,第5項,標籤內容:其他,數值:0.1,百分比:0.1%。
上海市居民宗教信仰(2012)[149]

 佛教(10.4%)

 基督新教(1.9%)

 天主教(0.7%)

 其他(0.1%)

當今的上海,與中國內地許多其他地方一樣,共有五種獲得官方認可的合法宗教在開展相應的活動,分別為: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這些宗教在1949年後一度勢衰,並在「文革」時受到較大影響,後又逐漸恢復。至2009年,有宗教信仰群眾88.76萬人,以佛教信徒為最多[150]。歷史上上海還曾經存在過許多其他宗教,例如猶太教東正教錫克教等,現在僅存遺址。

上海地區的佛教和道教均可追溯至三國時期孫吳時期。現開放寺廟98所[151],以始建於三國時期的龍華寺歷史最為悠久。而1949年時,上海尚有道觀236座,如今僅存27座[152],最著名的非正一道城隍廟莫屬,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廟會活動,周邊也已是滬上知名的商業區域,各種小吃餐廳、古玩商鋪和小商品市場鱗次櫛比,成為重要的旅遊景點,另一著名道觀為全真道海上白雲觀[153]伊斯蘭教最早隨宋朝在上海鎮經商的大食商人進入上海,現有7坊清真寺[154],信徒集中於回族維吾爾族等10個少數民族。

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則為近代由傳教士傳入。萬曆三十六年,來自意大利的天主教傳教士開始在滬傳道。1949年以後,由於羅馬教廷和中國政府長期不和,天主教在滬發展的較為艱難。在上海現存的107座天主教堂中[155],地處上海西郊佘山聖母大殿,氣勢宏偉,為遠東最大的天主教堂[156],也是重要的聖母朝聖地。而基督教新教在上海出現得最晚,是在開埠的1843年由英國傳教士傳入的。上海的基督教堂多達169處[157],有相當一部分成為了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且大多位於市中心,因而也被遊客視為熱門的旅遊景點[158]

交通

市內公共交通

上海的巴士車最早出現於1908年[159],到2011年,全上海巴士路線1100多條,巴士車近17000輛,其中包括行駛在市區13條路線上的358輛無軌電車。巴士網絡已經覆蓋每一個行政村[160],日客運量為770萬人次[161]

軌道交通是又一重要的市內交通交通工具,在客流量上和巴士車平分秋色。包括17條地鐵路線、1條APM路線、1條磁懸浮路線、1條市域鐵路(金山鐵路)、1條導軌電車路線和1條有軌電車路線,於1995年4月正式開始營運。截至2021年1月23日,上海地鐵營運總里程741.5公里(不含磁浮線),居世界首位[162],亦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地鐵系統之一。地鐵路線將中心城區密集覆蓋,並連接了大多數區縣,工作日日均客流超900萬[163]

上海出租汽車始於1908年,1930年代曾經達到一個高峰,自1980年代以來,出租汽車業重新活躍,目前全市共有營運汽車達5萬輛[164],的士招呼站也陸續設立[165]。此外渡輪也曾為重要的交通方式,用以連接黃浦江兩岸,以及服務於崇明島和上海市區之間[166],但隨着跨黃浦江和長江的隧道橋樑陸續建成,渡輪對於客運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取而代之的是黃浦江上行駛的眾多觀光遊船。

於1999年起出現的上海公共交通卡是市民出行的主要結算方式,發行總量已經超過3000萬張[167]。這是一種可儲值的非接觸式IC卡,可用於上海市巴士、軌交、渡輪、的士、停車場的付費,以及上海境內高速公路路段的收費、公用事業收費和加油站等多領域使用,並可在長江三角洲的部分城市通用[168]

2017年12月1日,上海獲交通運輸部授予的「國家巴士都市示範城市」稱號,成為首批獲該稱號的兩座城市之一,對中國各個城市起到標杆和引領示範作用[169]

公路

上海市區內由南北高架(南北向)、延安路高架(東西向)和內環高架(環線)組成全長55公里形狀如「申」字的主幹道[170],並僅供汽車通行[171]。由內環線向外擴散,依次為中環線外環線繞城高速公路。另外還嘗試以行人隧道的方式來緩解路面交通的阻塞。

由於河流縱貫,上海建有諸多橋樑隧道,橫貫市區的蘇州河上方就有外白渡橋等數十座橋樑[172],黃浦江上的第一座大橋是1975年建成的松浦大橋,而下游的首座大橋遲至1991年才建成,截至2012年,黃浦江上的橋樑和隧道數量已超過20。2009年,上海長江隧橋建成,結束了崇明島只能依靠船舶往來浦江兩岸的歷史。

上海市區通過十餘條省級高速公路連接市郊或鄰近城市,此外還有多條國家級高速公路國道和對外相連。

航空

上海是中國的三大航空樞紐之一,擁有上海虹橋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兩座國際機場,2019年運送旅客1億2179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405.7萬噸。兩機場年起降飛機78.4萬架次[173],均被中國東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作為樞紐機場使用。2016年12月12日,中國城市機場首次旅客突破1億人次。縱觀全球,上海之前,有英國倫敦、美國紐約、亞特蘭大和日本東京,上海由此成為全球第5個進入億級人次航空「俱樂部」的城市。兩大機場的貨運吞吐量,也可望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3名。

1921年,虹橋機場在上海西郊興建並於1929年開始系統營運,之後進行過多次擴建,現已成為虹橋樞紐的一部分。浦東國際機場於1999年投入使用,迅速成為中國最繁忙的機場之一,航線覆蓋世界73個國家和地區以及62個國內城市[173],並有兩岸直航。

此外,中國東方航空上海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中國貨運航空、上海國際貨運航空、揚子江快運航空長城航空等8家航空公司也以上海為基地。

鐵路

1876年,英商在上海開闢中國最早的營運鐵路吳淞鐵路,但因保守勢力的反對,翌年旋即拆除。1898年基本沿吳淞鐵路舊址新築淞滬鐵路,及至1909年滬寧鐵路、滬杭鐵路開通營運,上海鐵路客運主幹網絡基本形成。

上海現有京滬(北京-上海)滬昆(上海-昆明)兩條既有鐵路幹線,以及金山鐵路浦東鐵路等市內營運的路線,以及擁有特等站一等站各二個[174],以上海站上海西站[175]上海南站上海虹橋站最為重要[176]高速鐵路方面,滬寧(上海-南京)/滬漢蓉高鐵(上海-武漢-成都,其中上海至南京段與滬寧高鐵併線)、京滬高鐵(北京-上海)滬昆高鐵(上海-昆明)路線已相繼通車。

海運

上海港自開埠後迅速成為中國的最大港口[177]碼頭集中於黃浦江沿岸,後由於黃浦江水深已不符合大型集裝箱船的要求,上海於2005年在東海的島嶼上建成洋山深水港,通過32公里長的跨海大橋與大陸相連及並使用專業的海港油庫為來往船舶提供加油。該港的口岸、港政、航政歸上海市,但所在的嵊泗縣行政上屬浙江省。到2008年,上海港擁有各類碼頭1200餘個,萬噸級以上生產性泊位137個,碼頭線總長115公里,年吞吐量58170萬噸,最大靠泊能力15萬噸級。至2010年,上海港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178]

除貨運外,上海港每月定期發出客運航班2258次,每年有國際郵輪58班次[179]

教育與科研

北宋元祐年間,華亭縣便已開設縣學上海開埠後,外國傳教士和教會組織開始在上海開設各類學校。1850年,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建立了中國第一所西式現代中學聖依納爵公學,即今日上海市徐匯中學。1863年,李鴻章奏請開設了上海首家華人新式學堂即上海廣方言館[180]美國聖公會於1879年在上海創立了聖約翰書院,並自1892年起開設大學課程,而1896年創辦的南洋公學則為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之一。至1936年,上海已有高校34所。淞滬會戰爆發後,大部分高校隨國民政府遷到內陸,並於1945年返回,同時上海開始實行國民教育制度

1949年5月,全市公立學校和國立大學均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私立學校遭整頓,同時教會學校和外資學校被收回,最為典型的是上海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兩所教會大學在1952年的院系調整中被撤銷,教學人員被分配至其他學校。1952年進行的高校院系調整中滬上一些學校部分或全部前往內陸[181],外地一些高校的師資則部分遷來上海。

目前上海擁有10所211工程重點高校,其中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985工程院校。2012年10月,中國第一所中美合作的國際化大學上海紐約大學浦東陸家嘴成立。2013年9月,上海市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建立了小規模、國際化的研究型大學上海科技大學

基礎教育方面,上海適齡幼兒、小學、初中學生的淨入學率接近100%,高中階段教育入學率為98%,普通高等學校在校人數超過百萬,毛錄取率約為70%[182][183],在2009年與2012年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中,上海學生的數學、科學、閱讀能力在參與測試的國家和地區中全部名列第一[184]

全市現有100多所科研機構,10萬科研人員,及100多所專業技術培訓機構[185][186]。在上海產生了遺傳學家談家楨、顯微外科專家陳中偉張滌生、肝膽外科專家吳孟超血液學專家王振義陳竺等著名科學家。

社會

城市規劃及公共設施

在開埠後,上海由公共租界工部局進行了大量市政建設[187],包括電廠自來水廠等。1927年制定《大上海計劃》則是上海最早城市總體規劃方案。現在,上海的城市規劃依據2001年5月由國務院批覆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年-2020年)進行,以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為核心[188]。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中,可見到相應以1:500比例製作的內環線100餘平方公里範圍內城市規劃模型[189]

1949年以後的幾十年中,市政建停留在新建工人住房、置換電水管網等階段。自1990年代起,上海開始大規模市政建設,廣泛推行平改坡工程(將舊房屋的平頂改造為坡頂)[190]和屋頂水箱改造工程[191]。對違法建築和環境髒亂路段也年年進行整治[192]。以舉辦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為契機,上海市政部門對城市景觀、道路、居民住宅等均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上海歷史上遺留下了大面積的棚戶區,在1990年代的對其中365萬平方米的危棚簡屋進行了改造,但是曹家村、光復路一代的棚戶區由於成本問題始終未能動工,與周邊高樓行成鮮明對比的城中村景觀留存至今[193]

上海開埠以前,園林綠化全部都為私家園林,最為著名的有豫園、露香園、古猗園、秋霞圃、醉白池等等;開埠後,公共園林開始出現,1868年誕生的公共花園為第一座公園。但1928年前,中國人不得進入工部局公董局興建的公園[194]。目前,上海全市除上海動物園上海野生動物園等個別公園外,已經取消公園門票[195]。自2000年以後,為了淨化城市空氣,美化環境,上海開始在城市中心和郊區興建一批開放綠地。到2008年,上海全市綠地總面積34256公頃,公共綠地14777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為38%。全市林地總面積到近1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1.6%[196]

為解決自1990年代開始大規模市政建設對資金的大量需求,上海市政府部分官員主導了對上海的投融資體制的大幅改革,先利用政府手中的土地資源,引入土地批租的融資方式。期間,上海通過土地批租共籌措資金1000多億元。1997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上海的土地批租大量減少,但國內證券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居民儲蓄存款不斷增長,社會富餘資金增加。面對這種情況,上海市政府制定政策將有盈利的基礎設施項目推向市場,實行社會融資,同時制定多項措施,降低企業參與融資的風險。在1990年代,上海通過社會渠道共融資超過2000億元。同時上海市積極借鑑國際經驗,通過進一步完善開發機制;擴大資本市場、社會保險資金參與融資;探索採用BOT、BOO等國際通行的融資方式以及加大公共財政的扶持力度等措施,進一步擴大融資範圍和能力,以滿足市政建設的需要[197]

公共衛生

上海開埠後,西醫隨同傳教士和醫生一同進入。1844年,出現現代醫院[198]。1904年,上海萬國紅十字會成立,為中國紅十字會的前身[199]

現在,上海的公共醫療體系以上海市衛生局、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指揮中心和28家大型三級甲等醫院為主,輔之以社區醫療機構。同時,在各郊區縣開始建設三級甲等醫院的分院,並進行村衛生室的標準化建設。截止2012年,上海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465所,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4.61萬人[131]。 1988年春季,上海市爆發了甲型肝炎大流行,期間上海市衛生防疫部門全力動員進行積極防治,此次疫情共造成超過30萬人感染和31人死亡,疫情過後上海市政府總結經驗並逐步完善了突發傳染病疫情的防控預警機制以及應急處理預案[200]。2003年中國大陸SARS事件期間,得益於先前甲肝大爆發取得到經驗和防控體系,上海市的防疫工作得力使得上海未發生大規模疫情,因而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各界肯定和好評[201][202]。2013年長三角地區發生了H7N9流感疫情,上海衛生部門反應迅速,及時撲殺相關市場內的禽鳥以切斷傳染源[203]。由於上海市多管齊下的得利防控措施,目前已經基本消除疫情[204]

截至2013年,上海戶籍人口的人均期望壽命已超過82歲,位列中國第一位,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53.7元。上海居民三大健康指標(期望壽命、孕婦死亡率和新生兒死亡率)均保持在發達國家水平[205]

社會保障

從1990年代以來,上海開始建立並逐步完善了現代化都市型的社會保障體系[206]。目前,上海個人和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各為5%至7%;補充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各為0%至5%[207]。單位職工各項社會保險費繳費比例之和為45.5%[208][209]。上海市現行月最低工資標準是2190元,列全國首位[210];城鎮居民和農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為每月790元。城鎮醫療保險的最高支付封頂線為39萬元,超過部分則可報銷80%[211]

公共媒體

出版

1843年,上海英商墨海書館引進中國第一台印刷機,成為中國最早的現代化出版社[212]。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成立[213]。1912年,中華書局在滬開業[214],並迅速發展崛起。上海此後逐漸成為了中國出版業的中心。到1910年代底,上海各類出版銷售機構增加到120餘家,佔全國出版機構的80%。到1936年,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世界書局的出版已佔全中國出版圖書的71%。

1949年起,政府開始對出版進行整頓,形成以新華書店為核心的圖書出版發行。進入1959年以後,包括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在內的大型印刷出版機構被遷移至北京[215],上海出版行業逐漸衰落,到1969年全年上海出版僅為16種。

進入2000年,上海市屬的各出版社開始被整合成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頗為著名,而上海文藝出版社則有着名期刊《故事會》。

報業

上海現代化報業自開埠以後便開始發展,之前主要有一些邸鈔、《京報》等官方公報的傳統新聞傳播媒介。1850年,全英語的《北華捷報》創刊,成為上海最早的報紙[216]。1861年,漢語報紙《上海新報》創刊。1872年,近代影響力最大的報紙之一的《申報》創刊[217]。至1936年,《申報》《新聞報》《時報》《時事新報》《大公報》等五大報紙,每日銷售總數即達到50萬份。至1937年淞滬會戰開始後,《申報》等由於不接受日軍的新聞審查而停刊。1941年上海完全淪陷後,上海報業基本中止營運。直到1945年才恢復,至1949年5月,上海全市有各類報紙70餘種[218],為全國報業中心[219]。此外,民國時期長期發行的著名雜誌有《東方雜誌》、《科學》、《中華教育界》、《教育與職業》、《生活》、《世界知識》、《現代評論》等。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上海以後,由於《申報》因屬於中國國民黨黨產而被沒收停刊,上海報業也開始轉向全面國有,到了1960年代中期以後,全市只有《解放日報》和《文匯報》兩種[220]。1979年起,上海大批報紙開始復刊。

目前上海主要的兩大報業集團,解放日報和文匯新民兩大報業集團,合併為上海報業集團。《解放日報》和《文匯報》等保留了黨報性質,在一些企事業單位實行強制訂閱[221]。而較為貼近平民的報紙有《新民晚報》、《新聞晨報》等,以《新民晚報》的發行量為最大。

廣播電視

1923年1月23日在上海開播的大陸報-中國無線電公司廣播電台是中國首家公共廣播電台[222]。1920年代以後,隨着相關無線廣播的法規制定,私營電台與國有電台迅速發展。到1945年,擁有營業許可的國營電台和民營電台達108家[219],廣播節目除新聞時訊外,也經常播出蘇州評彈滑稽戲曲藝節目。1949年5月27日,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成立[223],同時各類私營電台被陸續整合,至1953年,僅剩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一家。1992年初,上海東方廣播電台成立[224],成為同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有競爭關係的第二家省級廣播電台。1990年起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播出以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為原型的大型系列廣播劇刑警803》,為中國播出數量最多、時間跨度最長的廣播劇[225]

1958年上海電視台成立並播出黑白電視,而彩色電視於1973年出現[226],同時建成高210米的上海電視塔。為了引進競爭機制,在1993年,上海東方電視台作為上海第二家省級電視台開播[227],其新聞減少了部分上海電視台的政治內容,其他節目也更加貼近市民。1994年2月,上海教育電視台開播,成為主要以播送教育與科技信息為主的電視台[228]。1992年起,開始播出有線電視

2001年,廣播電視機構改革,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上海東方廣播電台、上海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上海有線電視台全部併入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簡稱SMG,今上海廣播電視台[229]。此外,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所屬的上海教育電視台及各郊區縣設立的融媒體中心也構成了上海本地廣播電視網絡的重要部分。

體育

上海開埠後,近代體育傳入上海,後通過新式學校的教學活動在華人學生中開始,促進了上海體育水平的提高。1936年在柏林舉辦的第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中國代表團的三分之一為上海運動員[230]

1949年以後,在有較高群眾基礎的等領域,培養了籃球運動員姚明乒乓球運動員王勵勤游泳冠軍樂靖宜跳水運動員吳敏霞田徑運動員劉翔中國象棋冠軍胡榮華圍棋冠軍常昊,以及徐根寶范志毅孫雯謝暉等著名足球教練員和運動員。1990年代開始,上海開始嘗試商業化體育運轉模式,並於1993年成立了國內首家職業體育俱樂部,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231]。1990年代起,各類健身器材開始在社區內出現,並逐步將學校場地對公眾開放,到2008年,全市開放各類學校體育場地已有1100多處[232]

在1903年,中國最早的相對專業的足球隊在上海出現[233]。目前上海在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棒球上有專業的職業俱樂部及代表隊。中超上海申花隊上海海港隊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的上海大鯊魚等都頗為著名;上海男排則是中國男子排球聯賽的一支強隊,曾經在2003-2012年實現九連冠[234],並且總共取得了多達12次聯賽總冠軍[235]

在民國時期,上海舉辦過1915年、1921年、1927年的遠東運動會,以及第一屆東亞運動會等4屆洲級綜合運動會,又主辦了第六屆、第七屆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一度實行的三地輪流舉辦政策[236]第五屆第八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運動會在上海舉行。

國際性賽事方面,上海舉辦過1993年第一屆東亞運動會[237]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238]等,並於2008年承辦了部分奧運會的賽事[注 11],並多次主辦的各類世界單項體育賽事[237][239]。此外從2004年起,每年的F1中國大獎賽都會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舉行,每當賽事舉辦之時,總會有大批觀眾前來觀看比賽。而上海大師賽(Shanghai ATP Masters 1000)是每年在上海舉辦的男子網球賽事,為ATP大師賽的其中一站。主要比賽場館是上海旗忠森林體育城網球中心,簡稱旗忠網球中心,位於上海閔行區馬橋鎮旗忠村,其場館設施先進,座位超過15000個,號稱世界三大網球場館之一。該項賽事於2009年升級為ATP世界巡迴賽的九大大師杯1000公開賽之一,成為在亞洲唯一的,等級最高的網球盛典[240]

文化

上海主城區的文化被稱為「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主體,根植於江南地區傳統的吳越文化,並且融入了開埠以後來自歐美各國的西方文化,而逐步形成的一種不同於中國其他地區的獨特文化。而海派的來源,有說法指於清末民初海上畫派有關。海上畫派的前源是以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畫派。後隨着上海商業的繁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以賣畫為生,海上畫派之名漸廣為人知。

博覽文化

1860年代,法國人在上海創立中國第一間博物館以展出長江流域的動植物標本[241],現在全市已有博物館百餘座[242][243]。位於人民廣場中心地帶的上海博物館有100多萬件館藏文物,為上海最大的博物館。另外自1985年開始舉辦的上海車展也頗有影響力。除上海歷史博物館上海科技館上海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等大型博物館外,上海還有魯迅紀念館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上海有恆博物館上海無線電博物館等專業博物館,正逐步向公眾免費開放[244]

上海古代圖書收藏以私人藏書為主,開埠後出現近代圖書館,其中以1847年興建的天主教耶穌會徐家匯藏書樓最為著名[245]。民國建立後,上海市立圖書館於1936年試行開放[246],在高校陸續出現了圖書館[247]。上海最大的公共圖書館為主館位於淮海中路上的上海圖書館,擁有各類圖書、報刊資料5200萬冊,以及15萬餘張舊唱片和影音資料,並和世界各地150多家公共圖書館建立圖書交換業務。

飲食文化

上海菜,當地人稱為本幫菜。最初為上海本地居民的家庭料理,後各地移民紛至沓來,上海菜開始吸收各地不同的風格,調和成今天以濃油赤醬、淡雅爽口、醇厚鮮美、鹹淡適中的本幫菜。除一般烹調手法外,本幫菜擅長糟味,極富江南地區特色。目前本幫菜以綠波廊、上海老飯店等兩家百年老店最為著名[248]八寶鴨、糟缽頭、蝦子大烏參、醃篤鮮等均為知名的菜餚,而油爆蝦、紅燒甩水則是較為知名的家常菜。此外,生煎饅頭小籠饅頭則是本幫小吃的知名代表。

此外,由於上海開埠後大批移民湧入,上海可以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各菜系餐館。其中粵菜杏花樓新雅粵菜館[249]最為著名,而蘇菜則以德興館為其代表,寧波風格料理則可以在寧波湯糰店品嘗到。

而西方飲食文化隨同上海開埠進入這座城市,1853年開業的老德記西餐館為滬上首家西餐廳。最初西餐一般以應對外國顧客為主,1910年德大西餐館開業,成為面向各界民眾的西餐館。十月革命後,由於大批蘇俄僑民湧入,俄式西餐一度成為大眾西餐的典範,其中羅宋湯頗受平民喜愛[250]。目前,上海經營各國菜餚的餐館為數眾多,風格來自世界各地。而西方糕點隨同西餐傳入後由於其價格較之正式西餐相對低廉,受到普通民眾的喜愛。

上海民眾日常飲食的主食以米飯為主,偶爾以餛飩麵條等作為調節。傳統家庭早飯以隔夜的剩餘米飯加水製成泡飯,並輔以醬菜鹹蛋腐乳等。如在小攤提供的早餐則以豆漿油條大餅粢飯最為常見,因而被滬上民眾稱為「四大金剛」[251]

文學

魏晉時期,華亭縣人陸機陸雲曾為當時一代文豪。1919年後,上海很快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基地[252],聚集了左聯新感覺派鴛鴦蝴蝶派文學流派,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葉聖陶郁達夫王造時丁玲張愛玲等名家也在上海從事創作,並產生了《子夜》等以上海為背景的著名作品。

1980年代以後,海派文學出現了葉永烈、葉辛、王安憶等知名作家,而以《三重門》一舉成名的韓寒以其特立獨行的作風引發了諸多討論,被稱為韓寒現象[253]。現如今的上海已成為眾多作家的創作搖籃,越來越多的華文作家選擇上海作為文學創作的根據地,包括陳思和金宇澄、秦文君、趙麗宏沙葉新寧財神許紀霖徐則臣蔡駿落落等等知名作家。

藝術

明朝董其昌為首的松江畫派逐漸興起[254],並在清朝主導了江南地區的畫風[255],出現了如顧昉之類的大家。

清末時,傳統書畫上,形成以吳昌碩李叔同為代表的海上畫派[256],內容多以花鳥魚蟲為主。同治年間,由教會開辦了中國最早的美術教育機構土山灣畫館引進了西方美術[257]民國建立後,隨着張大千劉海粟徐悲鴻豐子愷顏文樑等名家定居上海,逐漸成為中國美術的中心。攝影木刻雕塑漫畫連環畫等美術形式開始興起,產生了《三毛》等著名作品[258]

目前,上海的美術展館以上海美術館為主,輔以莫干山路50號、田子坊等美術創意園區[259]。而傳統美術上,1960年代的上海中國畫院則代表着上海國畫藝術界[260]。1996年後,上海雙年展成為中外美術交流的重要場所[261]

曲藝與傳統戲劇

在十九世紀後期,文藝演出成為民眾主要的休閒娛樂形式。20世紀初在上海、江蘇、浙江一帶逐漸出現了獨角戲,多由一人以吳語方言。在1920年代末期,通過吸收話劇藝術和傳統說笑藝術,在上海產生了滑稽戲[262],主要使用上海話和其他吳語方言。1912年開業的大世界遊樂場後逐漸成為重要的演出場地。

而隨着蘇州的四大昆班、徽班的皮黃、京劇藝術等陸續進入上海[263]。評彈也籍着語言與地理位置的優勢,從蘇州擴展到上海,並隨着商業電台的普及,評彈藝術迅速發展,到1930年代,當時每天的評彈節目多達103檔。1920年代以後,上海並逐漸形成了以周信芳蓋叫天為首的海派京劇風格,並吸引了梅蘭芳等京劇大家常住上海[264]。同一時期,浙江嵊縣(今浙江嵊州)小歌班也在上海舞台上開始發揚越劇這一新劇種[265]。而上海本地的傳統唱腔在融合了現代戲劇形式後,形成了上海特有的滬劇

至2012年,上海主要的傳統劇團有上海京劇院上海崑劇團上海越劇院、上海滬劇院等,崑劇團經常赴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演出[266],京劇交流活動也時常舉辦[267],同時藉助於電視媒體,出現了《越女爭鋒》等選秀活動。上海滑稽劇團、上海人民滑稽劇團和上海青年滑稽劇團等也開始藉助於電視進行演出,尤其《老娘舅》節目自1995年起連演12年,成為上海電視上最長壽的電視節目之一[268]。1999年,用於雜技表演的上海馬戲城落成[269],並長期上演《時空之旅》節目。此外,以浦東說書松江鑼鼓書等地區性曲藝形式通過今年來的發展和傳承,逐漸得到重視,並於2008年入選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70]

現代戲劇

19世紀末,話劇在上海的教會學校中出現,當時主要以英語演出西方名劇的片段。1899年上演的《官場醜史》成為有記錄的最早的一齣劇目[271]。1907年,《黑奴籲天錄》在蘭心大戲院公演,成為早期話劇形成的標誌。新文化運動後,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多用話劇來表達觀點。進入1920年代以後,開始出現了《麻雀與小孩》等歌舞劇[272]

1927年成立的國立音樂院[273]和1950年代陸續成立的上海人民藝術劇院、上海歌劇院和上海戲劇學院[274],現為上海現代戲劇的演出機構和專業培訓機構。話劇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為主體,而音樂劇和歌劇的演出則主要藉助於國際演出團隊。上海音樂廳上海大劇院也分別進行了改造和興建,之後上演了百老匯的經典音樂劇《悲慘世界》、《[275],以及普契尼的經典歌劇《波西米亞人》、《圖蘭朵[276]等。

如今的上海已成為眾多話劇、舞台劇的背景城市。例如中文話劇大師賴聲川創作執導的《暗戀桃花源》,李逸導演的《上海灘》,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出出品的大型話劇《大哥》,帶有怪誕色彩的黑色喜劇《秀才與劊子手》等等。眾多充滿海派風情的話劇作品紛紛在包括上海大劇院東方藝術中心上海人民大舞台藝海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蘭心大戲院等在內的上海各大表演中心上演,其中亦有不少精彩的精品走出國門,在各國巡迴演出,獲得好評無數[277]

音樂

上海的早期音樂以傳統的江南絲竹為主,上海開埠後,西洋音樂傳入。1878年,上海管樂協會成立管樂[278],即今上海交響樂團的前身。進入1930年代,上海流行音樂進入繁榮時期。《夜上海》、《蘇州河畔》、《夜來香》、《何日君再來》、《玫瑰玫瑰我愛你》、《如果沒有你》、《恭喜恭喜》、《明月千里寄相思》等,均創作並流行於這一時期。除流行音樂以外,鑑於當時局勢,上海的大部分音樂人也兼創作愛國歌曲,出現了《畢業歌》、《大刀進行曲》等作品。現在用作中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也是在由知名音樂家聶耳創作於上海。

1949年以後,上海的流行音樂以及電影原聲音樂紅色歌曲所取代,少有新作品誕生,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文化大革命」結束。至1978年,「上海之春」音樂舞蹈節恢復舉行,即後來的「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隨着音樂教育的恢復,上海逐漸出現了孔祥東黃英廖昌永等著名藝術家。為普及高雅音樂,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創立星期廣播音樂會,並持續至今。帕爾曼小澤征爾馬友友柏林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等也曾在上海音樂廳上海大劇院東方藝術中心進行交流演出。自2012年4月起,上海首屆戶外交響音樂會——辰山草地廣播音樂會落戶佘山附近的上海辰山植物園綠色劇場,至今每年春夏之際舉辦一屆。辰山草地廣播音樂會推崇「賞花賞樂享人生」的理念,邀請世界知名樂團參演,品質不俗[279]

流行音樂方面,上海本地的相關製作和樂團在1970年代以後開始逐漸復甦。1993年,為鼓勵上海和中國的流行音樂的發展,上海東方廣播電台設立專業的流行樂榜單,即東方風雲榜。而本土的流行樂也培養毛阿敏胡彥斌等明星。一些國際流行樂壇的著名歌手和樂隊如惠特尼·休斯敦席琳·狄翁瑪麗亞·凱莉[280]聯合公園比吉斯[281]海莉·薇思特拉[282]濱崎步[283]滾石樂隊東方神起碧昂斯泰勒·斯威夫特[284]約翰·傳奇等都在上海舉辦過演唱會。

電影與電視劇

1895年8月,上海出現了名為西洋影戲的電影。1909年,亞細亞影戲公司成立,為中國最早的電影公司。在1921年至1931年間,上海各類電影公司攝製的故事片有650餘部。隨着電影業的迅速發展,阮玲玉胡蝶周璇趙丹上官雲珠、黎明暉、王人美等成了當時中國家喻戶曉的明星。大量私營電影則1950年代被整關閉。上海的電影業界先主要由國有的上海電影製片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285]上海電影譯製廠[286]等構成,並於2003年組建成上海電影集團。1949年後諸多著名革命題材電影如《南征北戰》《紅色娘子軍》《雞毛信》等為上海電影製片廠所拍攝,而成立於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基地,創作了《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三個和尚》《寶蓮燈》等經典作品。

隨着全球化的發展和海內外的電影產業進一步崛起,越來越多的中外電影包括《變形金剛2》、《太平輪》、《碟中諜3》、《小時代》、《諜海風雲》、《神奇四俠2》、《如果·愛》、《面紗》、《七月與安生》、《黃金時代》、《十月圍城》和《007:大破天幕殺機》等等作品紛紛前往上海取景拍攝。

上海國際電影節(英語: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英文簡稱為SIFF)是中國國內第一個世界公認的國際電影節。每年6月在上海舉行。電影節在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成為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分為4個主要部分,包括競賽部分金爵獎、國際電影展覽放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及金爵國際電影論壇暨亞洲新人獎評選。2004年增設傳媒大獎。這亦成為了上海電影與華語電影發展的一大重要成就。

電視劇方面,上海也有許多反映城市特色的知名作品。比如上海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合拍的《十六歲的花季》以上海多所中學為場景,反映了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中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在全國各地電視重播了十餘年。《孽債》則直指「文革」上山下鄉運動的餘留問題,真實地記錄了90年代初期上海的城市和社會面貌,同時還有滬語版本,因而在成片十餘年後重播仍然受到廣泛關注。

文化活動

上海每年定期舉辦文化活動。上海電視節創辦於1986年,是中國最早的國際電視節[287],創辦於1993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在海內外也較為知名[288]上海旅遊節創辦於1990年,為每年9月至10月的文化節日,主要進行國際旅遊推廣活動。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會舉行多場畫展、音樂會、藝術展,並聘請各國藝術家登台獻藝。每年8月中旬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上海書展,而上海國際音樂煙花節通常在世紀公園舉行。此外,自2001年起,上海時裝周於每年的10月份在上海市區舉辦[289]

建築

上海的古代建築,目前基本遺留的以明朝建築為主,而且大部分為民居和私家園林。除官署學堂寺廟外鮮有其他類型的建築。民居大多為江南風格,磚木立帖式平房,在上海,除老城廂以外,在各郊區的鄉鎮中仍能見到較多的此類建築。上海的私家園林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為豫園,而古代居民區保存較為完整的有閔行七寶鎮青浦朱家角鎮浦東新場鎮等。

上海開埠以後,隨着租界建立和歐美文化大舉進入,一些西式別墅和洋房開始興建,上海也開始出現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築,因而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會」,其中尤以外灘地區的金融建築最為著名,諸如中式的中國銀行原總行大樓,如折衷主義風格的江海關,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滙豐銀行上海分行大樓等,採用美國裝飾藝術運動摩天樓風格的沙遜大廈等,現大量作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予以保護。因為人口大量增加,這個階段也產生了極富上海特色石庫門住宅,直至1980年代一直是上海最常見的住宅樣式[290]

進入1990年代後,上海開始廣泛進行城市建築和基礎設施改造,新建了大量商務辦公樓、大型商場、高層住宅等現代風格建築。至2008年,樓層超過30層的高樓已有2000多棟[291],其中尤以而浦東陸家嘴地區為代表,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已成為上海地標,2014年底完工632米高上海中心大廈是上海已建成最高的建築[292]

旅遊

上海在租界時期遺留了眾多富有特色的歐式建築,而1990年代起又出現了諸多現代化建築,同時,周邊郊區分佈着幾處具有江南風格的水鄉古鎮,均成為了旅遊景觀。上海於1986年被國務院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了各國遊客,到2012年,接待入境的國際旅遊者達到800萬人次[293]

上海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野生動物園上海科技館3處屬中國最高的5A級旅遊景點[294],另有20處4A級景區佘山東平共青海灣等4處國家森林公園,以及沙遜大廈外白渡橋等617處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上海近年來已成為馳名中外的國際夜景都市。浦西的外灘夜景以及浦東陸家嘴的摩天高樓夜景相隔黃浦江而分佈,吸引着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觀光。而南京路商圈、徐家匯商圈、新天地甚至是寶山等地區等地段也有着五光十色、十分絢麗的夜景建設[295]

上海每年舉辦的文化推廣活動也推動了上海旅遊業的發展,包括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音樂節等。每年9月的上海旅遊節則是展示上海和吸引遊客的一個重要舞台和途徑。網球上海大師賽一級方程式賽車中國站也成為一些遊客到上海旅遊的目的。2010年5月至10月間,上海世界博覽會的參觀人數是達到了7300餘萬人次[296]

人物

上海開埠後,各地的移民來到上海。上海有「冒險家樂園」之稱,很多與上海有關名人並不出生於上海,如魯迅(紹興)、周璇(常州)。上海亦出運動員,如女子足球運動員孫雯、男子足球運動員范志毅田徑運動員劉翔NBA球員姚明等。

上海主題條目索引

地理水文
歷史政治
經濟社會
文化教育

註釋

  1. 上海市人民政府位於黃浦區人民大道200號人民大廈,其下屬的行政部門則分散於黃浦區人民大道200號人民大廈、黃浦區大沽路200號市政大廈、浦東新區世博村路300號市府大廈等多處集中辦公地點或各自的獨立辦公地點。
  2. 《晉書》卷83:(袁)山松歷顯位,為吳郡太守。孫恩作亂,山松守滬瀆,城陷被害。
  3. 《梁書》卷56:(侯景)乃與腹心人數十單舸走,推墮二子於水,自滬瀆入海至胡豆洲。
  4. 即現在的蘇州河。三國吳韋昭《國語·越語》注、晉郭璞《水經·沔水注》、《後漢書·左慈傳》均提到松江,《陳書·侯瑱傳》「與(侯)景戰於吳松江」和《梁書》卷56也提到侯景曾經來到過松江。此「吳松江」乃謂吳地之松江,非說江名叫吳松江。《通典》《元和郡縣誌》吳縣下皆有松江。唐陸廣微《吳地記》「松江一名松陵,又名笠澤也」。北宋郟亶、郟喬、單鍔等水利書中松江、吳淞江兩名已並見,吳淞江或作吳松江。元、明以後習稱吳淞江,松江之名遂不用作江名[18]
  5. 《新唐書》卷四十一:華亭。上。天寶十載析嘉興置。
  6. 《新元史》卷50:上海。上。本華亭縣地,名華亭海,宋時商販雲集,又曰上海市。
  7. 當時華亭縣屬於嘉興府管轄,見《宋史》卷八八。
  8. 《元史》卷六二:松江府,唐為蘇州屬邑。宋為秀州屬邑。元至元十四年,升為華亭府。十五年,改松江府,仍置華亭縣以隸之。戶一十六萬三千九百三十一。至順錢糧數。領縣二:華亭,上。倚郭。上海。上。本華亭縣地,至元二十七年,以戶口繁多,置上海縣,屬松江府。
  9. 1914年,法租界完成最後一次擴界。公共租界範圍大致為今上海市的黃浦、靜安和虹口、楊浦兩個區的南部沿江地帶。中區與西區,東至黃浦江、西抵靜安寺、鎮寧路,南起延安路,北達蘇州河;北區與東區,西至浙江北路、北界至武進路、周家嘴路一線,南抵蘇州河,東界至復興島。黃浦、徐匯兩區的部分區域主要是上海法租界,其南線由徐家匯沿肇嘉浜路、徐家匯路、人民路一線,東抵黃浦江,北到延安路與公共租界相鄰,西由靜安寺沿華山路到徐家匯。長寧則是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築路區。而閘北和南市兩片中國管理的華界則被租界分割為互不相連的兩塊。
  10. 不包括未去除「籌」字的嘉定區菊園街道
  11. 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海賽區。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1.4 上海市統計局. 202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海市統計局. 2022-03-15 [2022-05-02]. 
  2. 2.0 2.1 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中國政府網. 2017-12-25 [2022-9-15]. 
  3.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匯編 (編).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國地理 1.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425. 1998. 
  4.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編.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资料.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037-6659-6. 
  5. 中國廣播網. 长三角跻身6大世界级城市群. 新華網. 2012-04-10 [2013-10-17]. 
  6. 松江美布“衣被天下”. 文匯讀書周報. 2009-07-31 [2011-03-12]. 
  7. 上海的开埠地文化及其民俗流变. 中國網. 2009-11-30 [2011-03-13]. 
  8.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 (編). 《上海支援全国(1949-1976)》 (上卷).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1年5月. ISBN 978-7-5458-0343-3. 
  9. Growth rate of major national economic indicators over preceding year (1978~2010). Stats-sh.gov.cn. [2011-12-11]. 
  10. 上海自贸区方案接近完成 有望下半年挂牌运营. 上海證券報. 2013-05-14 [2013-07-20]. 
  11. 上海30年: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8-12-01. ISBN 9787564203733. 
  12. 2016年中国大陆城市财力50强排行榜完整名单 上海第一. 海峽都市報. 2016-03-31 [2017-05-20]. 
  13. 2012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置.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3-01-17 [2013-04-07]. 
  14. World-exchanges.org. [2010-08-19]. 
  15. 上海为什么叫上海?“下海”又在哪里. [2020-11-21]. 
  16. 陳征琳 (編). 上海地名志.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8-09: 98. ISBN 7-80618-527-5. 
  17. 上海为什么叫上海“下海”又在哪里. 騰訊讀書. 2009-12-07 [2011-03-09]. 
  18. 18.0 18.1 第四节河流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08-07-04 [2008-07-04]. 
  19. “申”、“沪”的由来. 新華網上海頻道. [2009-08-01]. 
  20. 上海崧泽遗址发现座新石器时代墓穴. 人民網. 2004-05-13 [2011-03-12]. 
  21. 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发掘取重大成果. 中國國家地理. 2009-01-08 [2011-03-09]. 
  22. 上海的历史沿革. 上海企業信息網. 2005-12-27 [2011-03-09]. 
  23. 上海镇、上海县、上海县城考录(何惠明).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2]. 
  24. 上海世博加速污染企业淘汰 松江区5年关停553家. 新浪新聞. 2010-07-21 [2011-03-09]. 
  25. 17幅老地图绘上海百年变迁:1909年隶属江苏松江府. 陝西傳媒網. [2009-08-01]. 
  26. 谁的上海?——近代上海社会的主体性问题. 文匯報. 2010-04-16 [2011-03-11]. 
  27. 上海租界志>>第一篇区域人口>>第一章区域 第三节租界扩张.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03-08-27 [2011-03-11]. 
  28. 说说“十里洋场”的由来. 中國新聞網. 2001-12-01 [2011-03-11]. 
  29.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附图). 新浪新聞. 2002-01-27 [2011-03-11]. 
  30. 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迁入苏区后中央与中央局组织若干问题考析. 中國知網. 2003-01 [2011-03-11]. 
  31. 血染浦江的五卅惨案. 新浪讀書. 2005-04-04 [2011-03-11]. 
  32. 胡適; 曹伯言. 胡适日记全集. 聯經出版. 2004: 747–. ISBN 978-957-08-2710-1. 
  33. 《上海舊政權建置志》編纂委員會. 上海旧政权建置志>>第一章 建置与境域>>第三节 上海建市及建市以后. 2001. ISBN 7-80618-881-9. 
  34. 鄭祖安. 二、三十年代上海市政府横向关系初探需要付費訂閱. 學術月刊. 1994, (3). CN 31-1096/C. ISSN 0439-8041. 
  35. “八一三”淞沪会战 我运炮弹炸日军司令部.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1-03-11]. 
  36. 上海租界历经百年,不是殖民地却好似殖民地. 界面新聞. 2016-08-26 [2017-08-06]. 
  37. 孫小偉.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 国民党“大接收”乱象丛生. 揚子晚報(南京). 2015-11-21 [2016-12-23]. 
  38. 国民党时期金圆券疯狂贬值 物价上涨千万倍. 《 同舟共進》. [2016-12-23]. 
  39. 1949国民党溃败大上海. 《檔案:上海紀實》. [2016-12-23]. 
  40. 1958年上海市行政区划. 行政區劃網. 2014-04-16 [2011-03-11]. 
  41. 上海民政志——第二章 行政区划管理——第二节 解放后区划管理.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6-12-23]. 
  42. 上海二六大轰炸. 瞭望東方周刊. 2009-06-08 [2013-06-03]. 
  43. 徐元宮. 美國特工在中國(下). 法制文萃報. 2005-12-19,12-22.
  44. 44.0 44.1 近十年北京与上海空间发展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城市所 黃士正. 2004-04-24 [2011-03-11]. 
  45. 四人帮被粉碎后上海余党竟妄图发动武装政变. 黨史博覽. 2012-04-16 [2012-04-19]. 
  46. 上海40年来累计使用外资2700亿美元 现有外资企业约6万家. 證券時報. 
  47. 建设双中心上海本地股面临战略性机遇. 上海證券報. 2009-03-26 [2011-03-11]. 
  48. 劉靜. 陈波:上海自贸区计划若难产 金融改革都会失败. 財經網. 2013-08-19 [2016-12-23]. 
  49. 裘穎瓊;劉歆;毛麗君. 上海自贸区今日挂牌成立 韩正挂牌. 東方網. 2013-09-29 [2016-12-23]. 
  50. 彰显中国元素 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园. 中國青年報(北京). 2016-06-17 [2016-12-23]. 
  51. 胡浩、於佳欣. 商务部部长钟山: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各个国家的“大合唱”. 新華網. 2018-03-11 [2018-08-10] (中文). 
  52.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倒计时100天”新闻发布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18-03-11 [2018-08-10] (中文). 
  53. 李姝征; 張亨偉.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揭牌:立足“自由化” 发展“加速度”. 中國新聞社. 中新社. 2019-08-20 [2019-08-20]. 
  54. 許雯.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花落临港,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新京報 (2019-08-06) (新京報網站). [2019-08-06]. 
  55. 地理位置. 中國上海. [2011-03-12]. 
  56. 土地面积. 中國上海. [2011-03-12]. 
  57. 地势. 中國上海. [2011-03-12]. 
  58. 劉昌森、蔣德乾、王先鑄. 上海地区历史地震概述. 《上海地質》1980年1期. 
  59. 譚娟 王卿 黃沈發 王敏 沙晨燕. 上海市滩涂湿地土壤质量评价. 《廣東農業科學》2012年 第23期. 
  60. 上海进入防汛最严峻时间段 8月为台风暴雨高发期. 新聞晨報. 2016-08-18 [2016-12-23]. 
  61. 去年上海市噪声污染投诉量仍占环境污染投诉总量高位. 新民晚報. 2012-04-13 [2013-08-20]. 
  62. 上海公布儿童血铅超标调查结果 承认环境污染致血铅超标. 搜狐科學. 2012-02-26 [2012-04-17]. 
  63. 水质型缺水城市上海的20年找水路径. 第一財經日報. 2010-12-06 [2012-04-17]. 
  64. 覃叢叢. 吴泾工业区综合整治 老工业基地计划搬迁 三大公园有序推进 滨江两岸将现闵行版“外滩”. 閔行報. 2016-03-18 [2018-06-21] (中文). 
  65.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上海人大. 2017-02-06. 第三十九條 本市外環線以內以及公安機關規定的其他區域為機動車禁鳴喇叭區域。 
  66. 苏州河生态迅速恢复 松江鲈鱼有望提早游回家. 人民網. 2004-11-07 [2013-04-05]. 
  67. 上海地下水抽取回灌达基本平衡 地面沉降量每年6毫米. 東方早報. 2012-04-09 [2012-04-19]. 
  68. 2017中国生态环境狀況公报 (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2018-05-31 [2018-06-20] (中文). 
  69. 2016中国环境狀況公报 (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2017-06-05 [2017-07-01] (中文). 
  70. 2013中国环境狀況公报 (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2014-05-27 [2017-07-01] (中文). 
  71. 上海概览-上海气候概况. 中國上海. [2011-03-11]. 
  72. 上海气温达40.9℃ 创145年最高纪录. 中國天氣網. [2017-07-21]. 
  73. 上海气候概况. 中國網. 2009-09-08 [2011-03-11]. 
  74. 上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新華網. [2023-02-22]. 
  75. 董云虎当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龚正当选上海市市长. 新華網. [2023-02-22]. 
  76. 龚正任上海市代市长. 新華網. [2023-02-22]. 
  77. 胡文容当选上海市政协主席. 新華網. [2023-02-22]. 
  78.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PDF).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9-03-09]. 
  79. 常青. 旧改中的上海建筑及其都市历史语境. 建築學報. 2009, (10): 23–28. 
  80. 江苏10县是怎样并入上海的. 解放日報. 2011-01-07 [2016-12-19]. 
  81. 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变更的決定 (PDF). 國務院公報. 1958-12-06, (34號 (總號: 161)): 717 [2019-03-11]. 
  82. 浦东新区政府成立.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08-07 [2016-12-23]. 
  83. 上海崇明撤县设区 全国4个直辖市3个已进入“无县时代”. 人民日報. 2016-08-09 [2016-12-23]. 
  84. 上海市行政区划名称表(截至2016年6月30日). 上海民政. 2018-07-28 [2018-10-23]. 
  85. 市公安局印发《上海市常住户口管理规定》(修正本).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0-11-02 [2019-03-07]. 
  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5-04-18]. 
  87. 上海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 《上海统计年鉴2014》.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4年7月. ISBN 978-7-5037-7128-6. 
  88. 上海市民政局. 上海市行政区划情况统计表(截至2021年6月30日). 上海市民政局. [2021-08-11]. 
  89. 第七节美国重获治外法权. 《上海外事志》編輯室. 1999-09 [2011-03-12]. 
  90. 上海市国际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关系城市总体情况.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2017年10月 [2017-11-22]. 
  91. 64个市级友好城市.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2017年10月 [2017-11-22]. 
  92.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 編. 《上海支援全国(1949-1976)》 (上卷).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1年5月. ISBN 978-7-5458-0343-3. 
  93. 謝忠強. 《反哺与责任 解放以来上海支援全国研究》.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7年8月. ISBN 978-7-5161-9932-9. 
  94. 市审计局关于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2014年发展资金和项目跟踪审计结果公告(第4号). 
  95. 东西协作 跨越山海齐攻坚. 
  96. 去年上海对口援建成绩如何?这次会议披露了大量数据. 
  97. “文化润疆”润出“喀什好声音”,喀什人民广播电台今正式开播!. 
  98. 影像记录:照片里的老上海.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2015-10-10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99. 上海概况. 新浪財經-地方經濟. [2013-04-05]. 
  100. 上海12年来首现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 新浪上海. 2011-07-23 [2013-04-05]. 
  101. 上海与中央政府互动之分析 (PDF). 台灣政治大學. [2013-08-15]. 
  102. 影像记录:照片里的老上海.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2015-10-10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103.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08 [2012-04-05]. 
  104. 浦东:数字20年---对比1990和2009. 東方網. 2010-04-13 [2012-04-05]. 
  105. 国务院通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中國政府網. 2013-07-03 [2013-08-07]. 
  106. 大江东 - 上海向全国报告成绩单,有几个数字很动人. society.people.com.cn. 2019-07-02 [2019-07-05] (中文). 
  107. 107.0 107.1 去年上海人均生产总值9.73万. 東方早報. 2015-03-01 [2015-09-03]. 
  108. 主要年份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 上海市統計局. [2012-04-20]. 
  109. 黄浦区区志-金融.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2] (中文). 
  110. 老上海滩的东方华尔街----江西路. 上海檔案信息網. 2008-06-10 [2011-03-12] (中文). 
  111. 111.0 111.1 干杏娣. 解读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定位. 《當代金融家》. 2006-01-11 [2013-07-06] (中文). 
  112. 创新凝聚力决定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文/杨威月,原载《国际金融报》). people.com.cn. 2002-10-18 [2009-07-21] (中文). 
  113. 上海最后“攻破”的一座堡垒:取缔证券大楼[图]. 中華網軍事. 2009-12-11 [2011-03-12] (中文). 
  114. 交通银行详细资料. 鳳凰財經. [2011-03-12] (中文). 
  115. 上海轻工业志-总述.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2] (中文). 
  116. 116.0 116.1 上海改革开放二十年-工业卷.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 中共上海市工業工作委員會. ISBN 7-208-02996-2 (中文). 
  117. 《上海財政稅務志》編纂委員會編. 上海财政税务志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第四章 第一節. 1995年6月 [2015-08-22]. ISBN 7-80618-054-0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118. 1984—2009 上海大众汽车发展历史回顾. 新華網. 2009-10-14 [2011-03-12] (中文). 
  119. 中航工业与上海市政府签约共建民机航电产业基地. 中國證券網. 2010-07-12 [2011-03-12] (中文). 
  120. 长兴岛年造船能力欲超千万吨. 上海國際海事信息與文獻網. 2010-11-03 [2011-03-12] (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失效連結]
  121. 宝钢500强排名上升39位 升至全球钢企第三. 騰訊財經. 2009-07-09 [2011-03-12] (中文). 
  122. 第01节五口开放后外国资本主义. 勸學網. [2011-03-12] (中文). 
  123. 就辛亥革命性质问题答台北学者. 中華文史網. 2008-05-08 [2011-03-12] (中文). 
  124. 中共上海市商業工作委員會,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 上海改革开放二十年-商业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 (中文). 
  125. 上海将形成十大都市商业中心. 徐匯區統計局. [2013-07-26] (中文). 
  126. 上海商业新布局:10大都市商业中心呼之欲出. 新聞晚報. 2006-05-22 [2013-06-05] (中文). 
  127. 上海农业志-总述. 上海地方志. [2011-03-11] (中文). 
  128. 主纂明正德年間《松江府志》的顧清. 《傍秋亭杂记》 (中文). 
  129. 《上海乡土历史》.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年. ISBN 9787532033034. 
  130. 上海农业志-蔬菜.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2] (中文). 
  131. 131.0 131.1 201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海市統計局. 2013-02-26 [2013-07-26] (中文). 
  13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资料》.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年12月. ISBN 978-7-5037-6659-6. 
  133.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10》. 群眾出版社. 2011年11月. ISBN 978-7-5014-4917-0. 
  134. 第一財經. 21城非户籍常住人口超百万 上海最多深圳第二. 新浪網. [2020-01-12]. 
  135. 上海老外人数激增钱包缩水. 廣東省政府. 2012-01-29 [2012-04-20]. 
  136. 上海百岁老人增至2657人最高寿者112岁,女性占75%. 澎湃新聞. [2019-10-07]. 
  137. 20年后上海将达老龄化高峰 老年人口预计超过500万. 新民網. [2015-09-08]. 
  138. 开埠通商与上海人特性的形成. 鳳凰新聞. [2015-09-08]. 
  139. 山坳中的上海话:兴衰背后见证中国社会微妙变化. 新聞周刊. 2005-10-19 [2012-04-20]. 
  140.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人口数量. [2019-04-15]. 
  141. 浦东概述:浦东生活之公共服务. 浦東新聞網. 2010-11-12 [2012-04-20]. 
  142. 上海户籍人口第17年负增长. 新聞晨報. 2010-03-09 [2011-01-28]. 
  143. 中国大城市人口严重超载 人口流动带来犯罪问题. 中國經濟網. 2010-02-23 [2012-04-28]. 
  144. 三年内,上海人口或超过承载量. 解放日報. 2012-08-15 [2013-04-30]. 
  145. (七)上海市民语言应用能力调查.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28 May 2015 [25 October 2019] (中文). 
  146. 保护断裂的上海话. 東方早報. 2011-03-03 [2012-04-20]. 
  147. 独家:《上海话大词典》面世 "说打"沪语先过"音标"关. 東方網. 2007-08-15 [2012-04-20]. 
  148. 山坳中的上海话. 中國新聞周刊. 2005-10-17 [2013-04-21]. 
  149. 当代中国宗教状况报告——基于CFPS(2012)调查数据 (PDF): 013. 2014 [2015-04-21]. 
  150. 上海年鉴2009>>四十三、民族·宗教>>第一节 综述.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0 [2012-04-20]. 
  151. 上海市佛教概况. 上海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 2010 [2012-04-12]. 
  152. 上海市道教概况. 上海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 2010 [2012-04-20]. 
  153. 白云观. 上海市民族宗教委員會. 2001-03-11 [2012-04-20]. 
  154. 上海市伊斯兰概况. 上海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 2010 [2012-04-20]. 
  155. 上海市天主教概况. 上海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 2010 [2012-03-12]. 
  156. 远东第一大教堂--圣母大殿. 松江旅遊. [2012-04-21]. 
  157. 上海市基督教概况. 上海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 2010 [2012-04-20]. 
  158. 上海宗教志>>第五编基督教>>第一章场所 第一节、开放教堂.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2-04-20]. 
  159. 走过百年的上海公交1908年——2008年. 新民網. 2008-02-26 [2011-03-11]. 
  160. 上海将实现“村村通公交”. 票價搜索. 2008-03-15 [2012-04-15]. 
  161. 沪轨交日均516万次 每天335万元补贴公交. 騰訊新聞. 2011-03-11 [2012-04-15]. 
  162. 魯放、韓寶明、王芳玲. 201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统计与分析. 都市快軌交通. 2013, (1). 
  163. 上海地铁工作日日均客流逼近700万. [2012-04-03]. 
  164. 杭州出租车数量只有上海的二成. 新聞晨報. 2011-03-11 [2012-04-11]. 
  165. 首批新式出租车扬招点亮相街头 新扬招点更人性化. 新聞晨報. 2008-02-29 [2012-04-15]. 
  166. 浦江沧桑话轮渡(附图). 上海檔案信息網. 2008-03-31 [2012-04-15]. 
  167. 交通卡能否网上充值. 新浪新聞. 2008-02-20 [2012-04-15]. 
  168. 交通卡年底升级长三角通用. 新民網. 2009-04-26 [2012-04-15]. 
  169. (五)上海公交都市建设. 上海年鑑 (上海: 上海年鑑社). 2018 [2019-07-22]. ISSN 1008-1046. 
  170. 主干路网——55公里,"三纵三横". 東方網. 2008-10-29 [2012-04-15]. 
  171. 上海出台摩托车管理新举措“三纵三横”禁行. 新聞晨報. 2002-07-30 [2012-04-15]. 
  172. 上海通志>>第二十六卷城市建设>>第二章道路、桥梁 第三节、桥梁、立交桥、隧道.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2-04-15]. 
  173. 173.0 173.1 上海年鉴2019>>十一、交通运输业>>(九)航空运输.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2]. 
  174. 中國鐵道出版社地圖製作中心 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地图集. 2008. ISBN 9787113055547. 
  175. 上海西站交通枢纽今启用 将与轨交实现立体"零换乘". 東方網. 2010-06-25 [2011-03-12]. 
  176. 上海三大火车站各有分工 今天,我们去哪乘火车?. 東方網. 2011-07-11 [2011-07-13]. 
  177. 上海:一个城市的传奇和梦想. 新浪網. 2006-09-12 [2011-03-11]. 
  178. 2011年全球20大集装箱港排名出炉. 中國船員招募網. [2012-04-01]. 
  179. 2009年上海年鉴>>二十四交通运输业>>港口航道.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01-03-11 [2011-03-11]. 
  180. 卢湾区志>>第三十四编专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五、广方言馆.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4]. 
  181. 西安交大举行西迁50周年纪念座谈会(图). 中國教育在線. 2006-04-10 [2011-03-12]. 
  182. 上海高中阶段教育新生入学率达98%. 青年報. 2008-12-24 [2013-07-26]. 
  183. 上海:高等教育在校生逾百万 毛入学率接近70%. 文匯報. 2012-08-21 [2013-07-26]. 
  184. 数据显示:学生能力国际评价上海学生全球第一. 錢江晚報. 2011-01-11 [2011-03-12]. 
  185. 城市求学印象:上海. 北京考試報. 2010-04-07 [2011-03-12]. 
  186. 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中國國家統計局. 2010-11-22 [2011-03-12]. 
  187. 上海租界志>>第二篇机构>>第三章行政管理机构 第一节 道路码头委员会.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01-03-11 [2012-04-03]. 
  188. 上海建科创中心需处理好五个关系. 網易新聞. 2015-09-01 [2012-04-03]. 
  189. 规模最大的城市规划模型 —“上海市内环线内主体模型”. 大世界吉尼斯. [2016-04-14]. 
  190. 上海"平改坡"工程将大扩容. 東方網. 2002-07-20 [2011-04-18] (中文). 
  191. 中心城区屋顶水箱改造工程已经纳入“十一五”规划. 東方網. 2006-04-12 [2012-04-03]. 
  192. 上海年鉴2009>>城市建设管理>>第九节市容环境卫生. 中國上海. 2001-03-11 [2012-04-03]. 
  193. “蜗居”上海的人们 上海棚户区生活现状特写.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1-03-11 [2012-04-03]. 
  194. 上海园林志>>第二篇公园.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1]. 
  195. 上海免费公园为何让人欢喜让人忧. 人民網社會頻道. 2005-04-15 [2011-03-11]. 
  196. 上海森林覆盖率10年增3倍. 文匯報. 2011-01-23 [2011-03-11]. 
  197. 陈良宇谈上海现代化城市建设与投融资体制改革. 新華網. 2002-05-09 [2013-06-05]. 
  198. 上海通志--第三十六卷、卫生--概述.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2]. 
  199. 中国红十字会初创及初步发展时期_高清图集. 新浪網. [2011-03-12]. 
  200. 曹景行,復旦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 亲历:上海改革开放30年.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 ISBN 9787532625895. 
  201. 聚焦:上海为何至今未大范围爆发非典(组图). 新華網. [2013-04-07]. 
  202. 上海如何防疫情 从“甲肝大流行”中吸取经验. 南風窗. 2003-05-16 [2013-04-07]. 
  203. 上海连夜关闭一处活禽市场 捕杀所有禽鸟. 鳳凰網資訊. 2013-04-05 [2013-04-05]. 
  204. 上海连续20天无H7N9禽流感新发病例 转入常态化管理. 人民網. 2013-05-10 [2013-06-03]. 
  205. 上海市人民政府. 截至2013年 上海市人口预期寿命达到82.47岁. [2014-08-10]. 
  206. 上海“十一五”规划调研 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文匯報. 2005-12-05 [2013-04-10]. 
  207. 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 关于2018年度上海市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比例以及月缴存额上下限的通知. 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 2018-04-13 [2018-05-21] (中文). 
  208. 上海下调职工社保费率水平 单位缴费部分下降2.5%. 勞動報. 2016-03-23 [2016-04-16] (中文). 
  209. 2014年上海市社会保险费缴费标准.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14-04-14 [2014-04-15] (中文). 
  210. 关于调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16-03-30 [2016-03-30]. 
  211. 上海城镇医保最高支付从28万提至34万元. 中國經濟網. 2013-04-01 [2013-04-02]. 
  212. 咸丰三年(1853)墨海书馆出版博物. 上海印刷博物館. 2014-03-13 [2017-08-05]. 
  213. 商务印书馆与上海. 文匯讀書周報. 2007-06-29 [2011-03-14]. 
  214. 希望是最后的个案——中华书局上海总厂的前世今生. 中華書局. 2010-06-07 [2011-03-14]. 
  215. 上海通志>>第四十一卷报业、通讯、出版、广播、电视>>第二章出版>>第一节出版机构.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2]. 
  216. 《北华捷报》创刊号. 上海檔案信息網. 2008-04-08 [2011-03-12]. 
  217. 1872年4月30日 《申报》创刊. 人民網. 2010-04-30 [2011-03-12]. 
  218. 上海新闻志>>第一编 报纸.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4]. 
  219. 219.0 219.1 上海通志>>第四十一卷报业、通讯、出版、广播、电视-概述.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2]. 
  220. 上海中文报纸史略(1861~1949). 中國知網. 1992-03 [2011-03-12]. 
  221. 上海:确保党报党刊发行. 新聞晨報. [2012-04-16]. 
  222. 外国人在华广播电台的建立. 中國現代廣播史. 2007-06-21 [2011-03-12]. 
  223. 上海通志>>第四十一卷报业、通讯、出版、广播、电视>>第三章广播>>第一节、无线广播.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2]. 
  224. 上海广播电视志>>第一编广播电台>>第一章无线广播>>第五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2]. 
  225. 《刑警803》成为中国最长寿广播剧. 鳳凰網. 2011-12-14 [2012-03-25] (簡體中文). 
  226. 中国彩电工业发展回顾. 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 9787121074394. 
  227. 东方卫视总监田明:我只是折射阳光的一滴水. 東方網. 2009-10-23 [2011-03-12]. 
  228. 教视简介. 上海教育電視台. [2012-04-20]. 
  229. 关于SMG. 上海廣播電視台. [2013-07-27]. 
  230. 上海通志-第三十七卷体育-第四章竞赛-第二节参加运动会.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1]. 
  231. 上海申花简介. 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 2001-03-11 [2011-03-11]. 
  232. 上海年鉴2009-三十六体育-第二节群众体育.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1]. 
  233. 中国男队世界杯征战史1930-2002. 鳳凰網. 2009-09 [2011-03-11]. 
  234. 男排联赛上海完胜八一夺九连冠 联赛第十次问鼎. 網易體育. 2012-03-11 [2016-12-23]. 
  235. 上海男排成就十二冠:不变争冠之心 缔造王者之师. 新浪體育. 2016-02-27 [2016-12-23]. 
  23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取消全国运动会由北京、上海、广东轮流举办限制的函. 鳳凰網. 2010-12-02 [2012-04-17]. 
  237. 237.0 237.1 上海通志-体育-竞赛-举办承办运动会.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1]. 
  238. 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十月上海开幕. 新浪上海. 2007-02-13 [2011-03-11]. 
  239. 上海获得2011年第十四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主办权. 新華網. 2007-03-24 [2013-06-17]. 
  240. 上海ATP1000大师赛你知多少. 上海ATP1000網球大師賽. 2013-06-06 [2014-03-11]. 
  241. 旧上海的博物馆. 上海檔案信息網. 2008-04-01 [2011-03-12]. 
  242. 上海市博物馆数量已达百座. 上海工業旅遊網. 2005-12-27 [2012-04-16]. 
  243. 國家文物局. 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 2018-01-09 [2019-12-19]. 
  244. 上海试点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 逐步实现对市民免费开放. 新華網. 2012-03-05 [2012-04-16]. 
  245. 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 韶华再现. 上海圖書館. [2011-03-14]. 
  246. 杨浦区志 >> 第三十九编专记 >> 国民政府与《大上海计划》.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4]. 
  247. 上海图书馆专业志-总述.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1-03-12]. 
  248. 迷倒众多国家元首的绿波廊特色小点心. 上海旅遊網. 2008-06-25 [2012-04-20]. 
  249. 新雅. 新雅粵菜館. [2013-07-26]. 
  250. 回忆让上海人泪流满面的罗宋汤. 丁丁網. 2009-12-25 [2012-04-20]. 
  251. 上海四大金刚. 中外書摘. [2012-04-20]. [永久失效連結]
  252. 五四运动的先声:新文化运动. 新華網. [2012-04-20]. 
  253. “韩寒现象”始末. 搜狐網. [2012-04-20]. 
  254. 《上海地方志》>>1989年第五期>>“松江画派”源流.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2-04-20]. 
  255. 上海通志>>第三十八卷文化艺术(上)>>第六章美术、书法、摄影>>节.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2-04-20]. 
  256. 复兴文人画传统的最后一次搏击——吴昌硕和海上金石画派. 中國知網. [2011-03-14]. 
  257. 刘德斋与土山湾画馆. 藝術導報. [2012-04-20]. 
  258. “三毛”最早诞生于1935年7月28日《晨报》副刊. 解放日報. 2010-07-29 [2012-04-20]. 
  259. 田子坊创意园区. 上海招商. [2012-04-20]. 
  260. 上海中国画院. 今日藝術. [2011-03-12]. 
  261. 上海双年展开幕. 東方早報. 2010-10-23 [2012-04-20]. 
  262. 王无能. 易文網. 2006-11-30 [2012-04-20]. 
  263. 历史上的今天 3月2日. 中國網. [2012-04-20]. 
  264. 梅兰芳的几次出国演出(附图). 上海檔案信息網. 2008-02-27 [2012-04-20]. 
  265. 怀想当年“越剧十姐妹”绍兴将共演《山河恋》. 搜狐娛樂. 2007-02-01 [2012-04-20]. 
  266. 上海昆剧团将携全本《长生殿》登上台北舞台. 東方網. 2010-03-30 [2011-03-12]. 
  267. 京津沪京剧流派对口交流演唱会12月23、25日在沪举行. 東方網. 2010-12-17 [2012-04-20]. 
  268. 老娘舅. 豆瓣電影. [2012-04-20]. 
  269. 上海欢乐马戏. 上海馬戲城官網. [2013-07-27]. 
  270.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 2008-06-14 [2012-04-20]. 
  271. 剧变沧桑:第1集 舞台西洋风. 文明網. 2009-02-21 [2012-04-20]. 
  272. 黎锦晖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与《小小画家》的差异性比较. 博景源論文網. 2007-03-24 [2012-04-20]. 
  273. 学院简介. 上海音樂學院. [2012-04-20]. 
  274. 学院简介. 上海戲劇學院. [2012-04-20]. 
  275. 经典音乐剧《猫》3月28日大剧院首演. 新浪上海. 2003-02-25 [2012-04-20]. 
  276. 从《阿蒂拉》上演看意大利歌剧在上海. 文匯報. 2013-10-28 [2013-11-20]. 
  277. 海派话剧首次大规模晋京,有3部原创剧和6部欧美编译剧. 上觀新聞. 2017-05-17 [2017-10-07]. 
  278. 近代西方音乐传媒--上海工部局乐队. 上海檔案信息網. 2008-04-08 [2012-04-20]. 
  279. 辰山草地广播音乐会 五大版块重温美好回忆. 騰訊娛樂. 2013-04-22 [2013-04-23]. 
  280. 席琳-迪翁引爆上海 《我心依旧》压轴演唱会. 新浪娛樂. 2008-04-11 [2012-04-20]. 
  281. Bee Gees上海演唱会专题. 新浪娛樂. [2012-04-20]. 
  282. 2010上海大剧院世博演出季闭幕演出新生代跨界美声——海莉·薇思特拉独唱音乐会. 上海大劇院. [2012-04-20]. 
  283. 滨崎步上海演唱会专题. 新浪娛樂. 2008 [2012-04-20]. 
  284. 欧美歌手来华演唱会时间表 霉霉上海连唱三场 缪斯乐队首来内地. Mtime時光網. 2015-07-08 [2017-08-28]. 
  285. 中国动画的摇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介绍.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2012-04-20]. 
  286. 上海电影译制片厂50周年:永不消失的声音. 新浪網. 2007-06-26 [2012-04-20]. 
  287. 上海电视节. 上海電視節. [2012-04-20]. 
  288. 上海国际电影节. 央視國際. 2008-06-24 [2012-04-20]. 
  289. 2016上海春夏时裝周. 新浪網. [2016-11-26]. 
  290. 石库门,走过百年继续守望上海. 新民晚報. 2010-11-21 [2012-04-18]. 
  291. Skyscraper Cities Ranking List. The World's Best Skylines. 2012-04-05 [2012-04-05] (英語). 
  292. 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完工 总高度632米. 新華網. 2016-03-16 [2016-04-18]. 
  293. 2012年上海:每100元GDP,旅游业贡献7.5元. 中國經濟網. 2013-05-24 [2013-06-05]. 
  294. 上海科技馆成为5A级科普旅游景区. 新華上海. 2010-03-18 [2011-03-11]. 
  295. 优美画册展现宝山夜景建设成果.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 2015-07-30 [2016-04-14]. 
  296. 外国媒体盛赞上海世博会. 中國青年報. 2010-11-01 [2011-03-14]. 

延伸閱讀

  • Marie-Claire Bergere(白吉爾)著,王菊 等 譯. 《上海史:走向現代之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 梁元生. 《晚清上海: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
  • 梁元生 著,陳同 譯. 《上海道台研究——轉變社會中之聯繫人物,1843–189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 Bryna Goodman(顧德曼)著,宋鑽友 譯. 《家鄉、城市和國家——上海的地緣網絡與認同,1853–193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 盧漢超 著,段煉 等 譯. 《霓虹燈外——20世紀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 Christian Henriot 著,張培德 等 譯. 《1927–1937年的上海——市政權、地方性和現代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 Frederic Wakeman Jr.(魏斐德)著,章紅 等 譯. 《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 Frederic Wakeman Jr.(魏斐德)著,芮傳明 譯. 《上海歹土——戰時恐怖活動與城市犯罪, 1937–194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 小濱正子 著,葛濤 譯. 近代上海的公共性與國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 Emily Honig 著,盧明華 譯. 《蘇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 李歐梵. 上海的世界主義
  • 張旭東. 上海的意象:城市偶像批判與現代神話的消解
  • 連玲玲. 從零售革命到消費革命:以近代上海百貨公司為中心
  • 李培德. 上海城市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以1949年前的上海為討論中心

外部連結

概覽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