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萍墓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鄧萍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所在遵義市紅花崗區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58年
編號8-0712-5-196
登錄2019年10月

鄧萍墓,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的紅軍烈士陵園內,是長征時紅一方面軍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的墓葬。鄧萍在紅軍二打遵義時犧牲,後被埋葬於遵義城郊。新中國成立後遺骨被重新尋獲,並得到重新安葬。2019年,鄧萍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鄧萍(1908-1935),四川自貢人。1926年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組織和發動了平江起義,歷任紅五軍軍委書記、兼任紅五軍軍長等職,並參與創辦了紅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長征中擔任紅一方面軍第三軍團參謀長,在第二次攻打遵義時中彈犧牲,年僅27歲[1]:40。協助彭德懷鄧萍犧牲後,紅三軍團在駐地的街上為鄧萍購買了一副黑漆棺材,從遵義老城乾田壩抬到了新城羅莊,埋在了當地一位地主的墳山上,但並未立碑。此後鄧萍的墓和遺骸被當地反動派破壞,但最終被當地群眾趁夜收斂[a]。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中共遵義地委和專員公署組織人力尋找鄧萍遺骸,但未能成功[2]:117-118。1957年夏天,中央軍委和彭德懷組織遵義周邊各界人士找到了鄧萍犧牲地[3]:91。尋訪過程中,工作人員找到了遵義城松子坎的一位名叫王華軒的榨油工。據王華軒描述,當時鄧萍埋葬前王華軒不久後帶着工作人員找到了一具遺骸。工作人員根據殘存的遺物[b]和骨骸的受傷情況,確認該骨骸為鄧萍的遺骸[2]:118-119。1958年,鄧萍墓正式在遵義紅軍烈士陵園中修建,並於1959年年初建成,同年清明節舉行了遷葬儀式,鄧萍的遺骸裝入棺木後安葬於正墓室中[4]:102。建成時的墓碑為時任貴州省委第一書記周林的題字「鄧萍同志之墓」,而原計劃鐫刻於墓碑背面的,由彭德懷撰寫的鄧萍的簡歷沒能刻上。20世紀60年代末,鄧萍墓的墓碑被改為毛體字的「紅軍烈士之墓」。1976年後改為張愛萍撰寫的墓碑,恢復為「鄧平同志之墓」[2]:122-123。1984年,為修建紅軍烈士紀念碑,鄧萍墓被遷移至原址北側。1979年,張愛萍為鄧萍撰寫墓志銘[3]:91-92。1985年11月2日,鄧萍墓被公佈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4]:102。2019年,鄧萍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南側的紅軍烈士紀念碑被列入同一單位。2022年11月25日,鄧萍墓文物保護管理所正式成立[5]

結構

鄧萍墓位於遵義市紅花崗區紅軍烈士陵園內紅軍烈士紀念碑北側的小龍山山坡上,坐北朝南。墓位於陵園平台正中,分為正墓室、左右側室及延伸段和花圈等部分。墓身用紅砂石砌成,寬32.55米。正墓室較高,整體墓室呈凸字形。墓頂豎起一顆紅色五角星。墓前正中立有墓碑,正面寫有張愛萍手書「鄧平同志之墓」,每字長寬約0.3米。左右側壁各刻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均為黑底白字。墓前10米處為花圈陳放處,長4.5米,寬3.1米,由白色水磨石面,水泥塑成,上方紅黃綠色相間。花圈由53朵大小不等的向日葵組成,另有兩根素帶裝飾。[3]:91-92[4]:102

註釋

  1. 這些情況為後續走訪調查中王華軒等人反饋所得[2]:118
  2. 部分遺物此後被

參考

  1. 貴州省旅遊局 編. 红色黔景.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14-07-01. ISBN 978-7-221-12140-0. 
  2. 2.0 2.1 2.2 2.3 春明編著.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邓萍.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1-04-01. ISBN 978-7-5472-0515-0. 
  3. 3.0 3.1 3.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貴州省,遵義市委員會宣教文衛委員會編;唐斌主編;林久成,謝以蓉副主編. 遵义胜境. 遵義: 遵義市政協宣教文衛委員會. 1998. 
  4. 4.0 4.1 4.2 貴州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著. 贵州省志·文物志. 遵義: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3-04-01. ISBN 7-221-06206-4. 
  5. 邓萍墓文物保护管理所挂牌成立. 遵義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2022-11-28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