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姓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香港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姓氏
 
《百家姓》中無此姓
-1: 《百家姓》中無此姓
0: 《百家姓》中無此姓

《百家姓》中無此姓


大韓民國的主要姓氏(KNSO2000年數字)

 金姓

 李姓

 朴姓

 崔姓

 鄭姓

 其他

朴姓(韓語:,日語:paku,韓語羅馬字:Park、Pak、Bak等),是朝鮮族特有姓氏,在韓國約佔總人口的8.5%,合共約300個本貫,為韓國大姓之一。

根據朝鮮半島新羅的開國君主、朴姓的始祖赫居世的傳說,相傳赫居世是從天上飛來 的白馬生下的紫卵中出生的,卵形同瓢,而朝鮮語「瓢」的固有詞音「박」,與漢字「朴」同音,所以取姓為「朴」。[1]

現代標準漢語讀音

現代標準漢語讀音裏,有兩種分歧:一種讀瓢(piáo)《漢語大詞典》;另一種讀樸(pú,注音:ㄆㄨˊ)。依《重編國語辭典》說明,用以朴(pú,注音:ㄆㄨˊ或者piáo,注音ㄆㄧㄠˊ)皆指姓氏。

按《廣韻》記載,該字「普角」,《唐韻》《集韻》《韻會》「𠀤匹角切,音璞」。[2]按中古音到北京音的演變規律推導,應該讀如po。韓語中「普」讀作보(po);「角」讀作각(kak),「朴」讀作박(pak),南京官話讀po5,都符合中古音向漢字韓音的演變規律。而一些保留入聲的漢語族語言如粵語閩南語等也讀如「樸」。

在古代,所有情況下「朴」的發音都是「普角切」。惟一的例外是作為非漢族姓氏,《集韻》「披尤切,音䬌,夷姓。」「朴」姓非漢族姓氏,三國時代有夷王「朴胡」。《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有「巴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各帥種落,共舉巴郡,以奉王職」。《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有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九月,巴七姓夷王朴胡舉巴夷來附」。《集韻》注云:「披尤切。夷姓也。」可見在當時作為姓氏,「朴」的發音與一般情況下不同。但是第一,即使披尤切,中古擬音phiu,按演變規律今天普通話也應該讀作pou;第二當時的朴姓與後來新羅的朴姓(朴赫居世居西干)未必同源。因此piao音在音韻學上無可信依據。且朴赫居世居西干傳說是似匏瓜的大卵出生,而以匏的同音字朴代替。[3] 有一說法則認為是朝鮮語固有詞「박」的意譯「瓢」(piáo)。[來源請求]但古朝鮮是先以切韻來使用韓國漢字音,1443年後才有訓民正音,「박」並非朝鮮歷史上固有詞,此假說荒謬。

分佈

朴姓共有300個本貫,較具代表性的有:

參考文獻

  1. 三國遺事:新羅始祖赫居世王》
  2. 《康熙字典·木部·二》
  3. 王永一《圖解韓國史》 P.36 ISBN:9789571179582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