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空間站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香港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天宮
中国空間站
太空站資訊
COSPAR ID2021-035A
SATCAT no.48274
成員數量3-6人
發射日期2021年4月29日
發射台中國文昌太空發射場
任務狀態任務進行中
質量22.5噸(當前)
長度16.6米(當前)
遠地點389.5千米[1]
近地點395 千米[1]
軌道傾角41.58°[1]
軌道高度389.2千米[1]
平均速度7.68千米/秒[1]
在軌天數1087天(自核心艙發射)
有人天數917天7小時又11分[2]
(神舟十三號)
1007天21小時又19分
(總計)
資料日期: 2021年10月16日

天宮空間站(又名中国空間站)是中國從2021年開始建設的一個模組化太空站系統,是繼1998年的國際太空站後建設的太空站。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個艙段組成[3]

作為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的「第三步」,天宮空間站的在軌建造以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艙的成功發射為開始標誌。按計劃,中國將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擇機進行12次飛行任務,發射多艘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太空站實驗艙(問天)和實驗艙Ⅱ(夢天)與太空站對接以完成天宮空間站的建設[4]

天宮空間站採用多項先進技術,將實現中國在近地空間的長期載人飛行,並作為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根據規劃,天宮空間站的近期目標是建成總重約60噸、具備開展較大規模的太空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能力的國家太空實驗室,預計在軌壽命十年以上。

命名

2011年4月,為滿足技術管理和對外宣傳的需要,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辦公室開展了中国空間站征名活動,對社會公開徵集太空站及其各個組成艙段的名稱。經過公眾的投稿、投選,同時結合科研人員與專家的意見,中國載人太空飛行辦公室2013年10月底正式對外宣佈了中國載人太空站整體被命名為「天宮」,貨運飛船被命名為「天舟」,實驗艙Ⅰ、Ⅱ分別被命名為「問天」和「巡天」。其中「天宮」並未出現在太空站初選的30個名字中,然而由於這個名字自「天宮一號」以來一直受到大眾及科技工作者的好評,評委會終決定沿用「天宮」作為載人太空站的整體名稱,但後面不再加序號[5]

2016年4月,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一次座談會上表示,原定由實驗艙Ⅱ承擔的天文觀測功能將改為由獨立的光學艙承擔,並命名為「巡天」;而實驗艙Ⅱ的名稱則被改為「夢天」[6]

背景

立項與前期準備

準備進行整流罩合罩的天和核心艙
天和核心艙文昌太空發射場發射升空
長征二號F遙十二火箭與神舟十二號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垂直總裝測試廠房中被轉運至發射塔架
長征二號F遙十二火箭與神舟十二號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垂直總裝測試廠房中被轉運至發射塔架

201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批准《載人太空站工程實施方案》,正式啟動載人太空站工程。首個目標是2016年前後,研製並發射8噸級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太空人中期駐留、再生式生命保障以及貨運飛船補加等太空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此即「第二步」的第二階段,以2017年4月天舟一號成功完成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為標誌結束[7]。後個目標是在2020年前後,研製並發射基本模組為20噸級艙段組合的太空站,突破和掌握近地太空站組合體的建造和營運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先進的空間技術平台,這個即為載人太空飛行工程規劃中的「第三步」,也就是後來得到正式命名的「天宮」太空站工程。

2018年5月,載人太空飛行工程第三批預備太空人選拔工作啟動,其中為了滿足太空站工程任務需要增加了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兩個類別[8]

2020年5月5日18時00分,為中國載人太空站工程研製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中國文昌太空發射場首飛升空並將載荷組合體送入預定軌道,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第三步」隨之開啟[9]

2020年10月1日,第三批預備太空人選拔工作結束,共有18名預備太空人(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8]

2021年1月,太空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空間應用系統核心艙任務產品分別順利通過載人太空飛行工程主管部門組織的出廠評審[10]

2月22日,執行中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運抵文昌太空發射場,與與先期已運抵的天和核心艙一起按計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11]

4月23日,天和核心艙與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的組合體被順利轉運至發射區[12]

建設階段

時間 (UTC+8) 事件 備註
2021年4月29日
11時23分
天和核心艙升空 搭載太空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在文昌太空發射場點火升空。11時31分,天和核心艙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12時36分,太陽能帆板兩翼順利展開且工作正常,發射任務取得成功,中国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4]
5月29日
20時55分
天舟二號升空 [13][14]
6月17日
9時22分
神舟12號發射 乘組: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
天宮空間站首次太空人進駐[15][16][17]
6月17日
15時54分
神舟12號成功與天和核心艙核心艙前向端口對接 首次在載人任務中進行6.5小時快速交會對接[15][16][17]
6月17日
18時48分
神舟12號乘組成功進入天和核心艙 [15][16][17]
7月4日
14時57分
首次出艙活動 出艙人員:劉伯明 、湯洪波[18]
8月20日
8時38分
第二次出艙活動 出艙人員:劉伯明 、聶海勝[19]
9月20日
15時10分
天舟三號發射 2021年9月20日,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在海南文昌太空發射場成功發射,與天和核心艙及天舟二號組合體完成交會對接[20]
9月23日 霍爾電推進子系統在軌點火測試 首次在載人太空飛行器上使用霍爾推進器[21]
10月16日
00時23分
神舟十三號發射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太空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22]。6時56分與中国空間站完成交會對接[23]
11月8日
01時16分
首次出艙活動 出艙人員:翟志剛 、王亞平

任務目標

天宮空間站是國家級太空實驗室和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台,目標是建成和營運近地載人太空站,使中國能獨立掌握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 顯著提升中國在國際科學技術領域的影響力[3]

具體任務包括[3]

  • 建造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長期在軌可靠運行的太空站
  • 保證太空人長期在軌生活
  • 開展多領域太空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技術需求

隨着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前兩步的成功完成,中國航天已掌握了出艙活動、太空會合對接、空間實驗室、太空人中期駐留、再生式生命保障以及貨運飛船補加等太空站關鍵技術。然而,太空站建造任務對中國航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了一系列先進技術的研製與應用。

大型運載火箭

天宮空間站的單艙段質量為20噸,超過中國在2000年代擁有的任何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因此必須另外研發新的火箭用於太空站艙段的發射。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從2012年開始按中國運載火箭研製流程和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要求立項研製,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基礎上,按照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思想設計,通過移去芯二級和級間段並延長整流罩等發展而來的一款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整流罩長達20.5米,直徑5.2米,為中國火箭之最,足以容納下全長16.6米、最大直徑4.2米的核心艙段,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25噸,達到了發射太空站艙段的要求[24]

2018年11月,長征五號B通過初樣轉試樣研製階段評審,進入試樣研製階段。長征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於2019年4月完成第一個部段級產品,7月開始總裝,11月總裝完成,並於2020年5月5日首飛成功[25]

2021年4月29日11時23分,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和核心艙[4]

發射場系統

天宮空間站的主發射場是位於中國海南省、於2014年竣工的文昌太空發射場,此處臨海,可以依靠船舶運載火箭部件,使運載火箭的規模不會受到國鐵3.35米鐵路限界的限制。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火箭都是在天津製造完成,通過特製船舶運到文昌,進行總裝、測試並發射的。

和此前唯一用於執行載人太空飛行任務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相比,文昌太空發射場採用了「新三垂模式」,將前端測發控設備安裝在活動發射平台內,僅一次對接就可完成箭地連接工作,比採用「舊三垂模式」的火箭在發射區的射前準備時間縮短了3天[26]

文昌太空發射場將負責全部的中國制艙段和全部的天舟貨運飛船的發射任務,而神舟載人飛船則依然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發射。

載人飛船

神舟飛船早期型並沒有設計對接機構,軌道艙的盡頭是附加段,安裝有各種科學設施。2005年底,神舟八號首次對接緩衝試驗在上海成功[27]。2011年,第一艘量產型神舟飛船神舟八號發射成功,並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自2011年至2016年,第一批次4艘量產型神舟飛船先後完成了與天宮一號、天宮二號的交會對接,實現最長駐留30天。

2017年11月解放軍報的報道中表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當時已經開始研製第二批次的神舟飛船,相較於第一批次,包含了一系列技術創新,比如將天舟一號上已經實現的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技術移植到載人飛船上[28]

2021年6月17日15時54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16]

核心艙機械臂

天和核心艙配置的機械臂是目前中國同類航天產品中複雜度最高、規模最大、控制精度最高的空間智能機械系統。其展開長度為10.2米,最多能承載25噸的重量。其肩部設置了3個關節、肘部設置了1個關節、腕部設置了3個關節,每個關節對應1個自由度,具有七自由度的活動能力[29]

機械臂可承擔的任務包括:

  • 支持太空人出艙活動
  • 艙段轉位
  • 艙外貨物搬運
  • 艙外狀態檢查
  • 艙外大型設備維護

核心艙機械臂還具備「爬行」功能,通過末端執行器與目標適配器對接與分離,同時配合各關節的聯合運動,從而實現在艙體上的爬行轉移[29]

柔性太陽電池翼

天宮空間站首次採用了大面積可展收柔性太陽電池翼,其中天和核心艙的單翼翼展為12.6米,雙翼展開面積可達134平方米,是柔性太陽翼首次應用於中國太空船上,有着體積小、展開面積大、功率重量比高的特點,可在低軌道上為太空站供能十年[30][31]

霍爾電推進引擎

天宮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配置了四台霍爾電推進引擎,這是人類載人太空飛行器上首次使用電推進,電推進具有比衝高的優勢並且能夠根據需要適時啟動並長期運行,可大大降低太空站用於軌道維持的燃料消耗[32]

中繼通信

為了保證太空人與地面測控站間通信的實時暢通,太空站使用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第三代中繼終端產品,通過與中繼衛星天鏈一號和天鏈二號建立中繼鏈路,實現中繼通信。該終端採用了集成化、模組化的設計思路,在保證傳輸信號質量的同時,方便太空人維修更換[33]

組成和佈局

早期規劃構型

天宮空間站的早期構型,採用的是傳統的太陽翼。

2011年4月,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辦公室在中国空間站征名活動中正式公佈中国空間站將採用三艙基本構型,由一段核心艙、兩段實驗艙組成[34]。其中核心艙全長約18.1米(後縮減為16.6米),實驗艙每個長約14.4米,三艙最大直徑均為約4.2米,發射質量均為20-22噸[35][36]。根據官方提供的圖片,該早期方案中的核心艙與太陽翼的外形與和平號太空站十分相似[6]。2013年征名活動結果公佈時,官方揭示實驗艙Ⅱ將搭載中國的天文望遠鏡,因而命名為「巡天」[5]

2016年4月,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原定由實驗艙Ⅱ搭載的天文望遠鏡將被分離為一個單獨的艙段,與太空站共軌飛行,原本的傳統太陽翼也被更先進高效的柔性太陽翼所取代[6]

2018年11月,改進後的天和核心艙的完整模型在珠海中國國際航空太空博覽會上展出[37]

基本構型

天宮空間站的基本構型已確定由一段核心艙和兩段實驗艙組成T字構型[3]。兩段實驗艙分別長期停靠在核心艙的左右兩端,貨運飛船以及載人飛船分別對接於核心艙前後兩端。計劃於2021年左右發射核心艙,至2023年前實驗艙II對接後完成組建。每組太空人駐紮最長達6月後與下一組太空人進行輪替任務。在軌駐留太空人人數2至3人, 設計壽命為10年。規模將達到60噸級。

構型圖示

太陽能帆板太陽能帆板
太陽能帆板後向對接口太陽能帆板
太陽能帆板天和核心艙機械臂太陽能帆板
問天實驗艙節點艙夢天實驗艙
太陽能帆板出艙口前向對接口徑向對接口太陽能帆板

加壓艙段

組件名稱 發射時間及COSPAR ID 運載火箭及序列號 對接日期及位置 對接時神舟飛船乘組 長度 直徑 質量 太陽翼面積 圖片
天和核心艙 2021年4月29日 11:23:15

2021-035A

長征五號B Y2 (首個艙段) (無) 16.6米 大柱段:4.2米
小柱段:2.8米
22.6噸 134平方米
取名自熱門候選名稱天樞與太和,寓意天地人和。天和核心艙由節點艙、小柱段、大柱段、後端通道及資源艙組成,是太空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負責太空站組合體的統一管理和控制,配置大機械臂。艙內安裝3個科學實驗機櫃和1個應用任務公用支持機櫃,艙外預留載荷掛點。核心艙配備3個對接口和2個停泊口。用於實驗艙、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等飛行器與其交會對接和停靠,接納太空人長期訪問和物資補給,支持太空人出艙活動[4][38]
問天實驗艙 2022年7月24日 長征五號B Y3 2022年7月25日
天和前→左
神舟十四號 17.9米 4.2米 23.2噸
實驗艙之一,備份核心艙部分關鍵平台功能,具備太空站統一管理和控制能力,配備太空人出艙活動專用氣閘艙。開展密封艙內及艙外載荷實驗,配置實驗艙機械臂對艙外實驗載荷進行操作[38]
夢天實驗艙 2022年10月31日 長征五號B Y4 2022年11月1日、11月3日
天和前→右
神舟十四號 17..88米 4.2米 23噸
實驗艙之一,用於開展密封艙內和艙外載荷實驗,配置貨物氣閘艙用於載荷及設備進出艙[38]

擴展構型(十字、干字)

天宮空間站的基本構型成功組建後,可根據需求,在核心艙的前端增建一艙或三艙組成太空站「十」、「干」字型的擴展構型。三段擴展艙處於核心艙的前端,三段擴展艙A、B、C組成小「T」字型。首先擴展艙A後端與核心艙前端對接成十字型,擴展艙B和C與擴展艙A前端的左右處對接成干字型。載人飛船再對接於擴展艙的正前端。另可依據需求增配第二艘載人飛船以備緊急返回使用,對接於核心艙前端下方。長期乘太空人人數提高到3至6人,達成長久不斷續的空間常駐。最大規模可達180噸。目前細節均尚未確定,但基本上在丁字構型的基礎上,會增加論證中的新技術艙段:

  • 擴展核心艙A:尚未命名,增加額外三人的居住空間與生存設備等的空間。
  • 擴展實驗艙B:尚未命名,功能未定。
  • 擴展實驗艙C:尚未命名,功能未定。
  • 外部結構:尚未命名,將會在太空站組成中用於固定太陽能板、輻射散熱板與機械手臂等配件的共用和移動的部分[39][40]
  • 1艘外國飛船,可能為聯盟號等,利用聯盟-2.1a型運載火箭圭亞那太空中心發射,這是未來將啟動的多國太空合作的一部份。
  • 1至2艘外國貨運飛船,如進步號可能前往,均由圭亞那太空中心發射。
  • 1艘載人備用飛船,可能使用新一代載人飛船,用於三至六名太空人的運輸和應急返回等任務。

構型圖示

載荷平台載荷平台
後向對接口
太陽能帆板天和核心艙機械臂太陽能帆板
太陽能帆板問天實驗艙節點艙夢天實驗艙太陽能帆板
太陽能帆板出艙口徑向對接口太陽能帆板
載荷平台核心艙II載荷平台
太陽能帆板太陽能帆板
實驗艙III節點艙實驗艙IV
出艙口前向對接口徑向對接口

運行

載人任務

截至2021年10月16日 (2021-10-16),已經有6名太空人曾訪問過或者正在太空站。未來將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太空人參與載人任務[41]

艙外活動列表

2021年7月4日,神舟十二號乘組中的劉伯明湯洪波執行了在天宮空間站的首次艙外活動。在此之前,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的唯一一次出艙活動於2008年9月27日由神舟七號乘組成員翟志剛劉伯明完成,時長約20分鐘。目前,太空人已執行3次艙外活動。

無人任務

無人發射任務主要是為了運送貨物,由天舟貨運飛船執行。

任務控制中心

天宮空間站的各個組成部分和各項任務主要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進行操作和監測,包括太空船在軌監測[42]、再入[43],以及艙外活動[44]

國際合作

2016年3月,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簽訂了圍繞中国空間站應用開展合作的《框架協議》和《出資協議》,通過向外空司提供資金和中国空間站設施資源,為各成員國的專家團隊提供利用中国空間站開展太空科學實驗與應用的機會[45]

2018年5月28日,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向聯合國各成員國正式發佈了聯合起草的《邀請在中国空間站上開展太空科學實驗的第一輪合作機會公告》等合作文件,廣泛徵集合作專案,以進一步培育和促進載人太空飛行國際合作,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利用中国空間站開展應用實驗的機會並從中受益[45][46]。2019年6月12日,第一批專案入選結果公佈,共有來自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專案成功入選[47][48]

參見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1.4 The orbital parameters of the core module assembly.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官方網站. 2021-09-22 [2021-07-27]. 
  2. 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新華網. [2021-10-16]. 
  3. 3.0 3.1 3.2 3.3 Wang, Xiang; Wang, Wei. Key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angong Space Station. SCIENTIA SINICA Technologica. 2021-11-01, 51 (11): 1287–1298. doi:10.1360/SST-2021-0304. 
  4. 4.0 4.1 4.2 4.3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召开.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官方網站. 2021-04-29 [2021-07-13]. 
  5. 5.0 5.1 集大众智慧于探索 融中华文化于飞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及空间站名称诞生始末. 2013-11-05 [2021-05-02]. 
  6. 6.0 6.1 6.2 解析中国天宫空间站: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騰訊網. [2021-05-07]. 
  7. 我国成功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关键技术.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 2017-04-28 [2021-07-13]. 
  8. 8.0 8.1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预备航天员 选拔工作顺利完成.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官方網站. 2020-10-01 [2021-07-18]. 
  9.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拉开序幕.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 2020-05-05 [2021-07-13]. 
  10.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空间应用系统核心舱任务产品通过出厂评审.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官方網站. 2021-01-14 [2021-07-17]. 
  11. 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官方網站. 2021-02-22 [2021-07-17]. 
  12.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器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官方網站. 2021-04-23 [2021-07-17]. 
  13.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 2021-05-29 [2021-07-13]. 
  14.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 2021-05-29 [2021-07-13]. 
  15. 15.0 15.1 15.2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 2021-06-17 [2021-06-17]. 
  16. 16.0 16.1 16.2 16.3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 2021-06-17 [2021-07-13]. 
  17. 17.0 17.1 17.2 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 2021-06-17 [2021-07-13]. 
  18.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空间站阶段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 2021-07-04 [2021-07-13]. 
  19. 中国太空站太空人相隔40多天再出艙 將完成三項任務. Now TV. 2021-08-20 [2021-08-20]. 
  20. 天舟三号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人民日報. 2021-09-20 [2021-09-20]. 
  21. 航天六院801所十年磨一剑 空间站电推进系统成功首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 2021-09-26 [2021-09-26]. 
  22.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央視網. 2021-10-16 [2021-10-16]. 
  2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央視網. 2021-10-16 [2021-10-16]. 
  24. 中国青年报:空间站核心舱出征太空“第一棒”.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官方網站. 2021-05-01 [2021-07-18]. 
  25. 公司生产总装的长征五号B首秀成功. 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 2020-05-05 [2021-05-07] (中文). 
  26. 长七”火箭“新三垂模式” 射前准备更高效 发射更可靠.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官方網站. 2016-06-03 [2021-07-18]. 
  27. 神舟八号首次对接缓冲试验在上海获得成功. 人民網. 2005-11-08 [2021-05-07] (簡體中文). 
  28. 军工企业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鼓舞改革创新. 新華網. [2021-05-07]. 
  29. 29.0 29.1 張泉; 胡喆. 核心舱机械臂 天地通信“天路”——多项技术突破为出舱活动保驾护航.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官方網站. 2021-07-04 [2021-07-18]. 
  30. 張建松. 在太空展开双翼,将为天和核心舱供能10年. 新華網. 2021-04-30 [2021-07-18]. 
  31. 揭秘天和之翼:太空用电的奥秘. 中國新聞網. 2021-04-30 [2021-09-05]. 
  32. 張保淑. 配置4台霍尔电推进发动机 “天宫”掀起太空动力变革. 中國新聞網. 2021-06-21 [2021-07-18]. 
  33. 馬帥莎. 第三代中继终端、测控通信保障中国航天员舱外通信. 中國新聞網. 2021-07-04 [2021-07-18]. 
  34. 中国载人空间站简介.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官方網站. 2011-04-23 [2021-07-17]. 
  35. 中国载人空间站核心舱介绍.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官方網站. 2011-04-23 [2021-07-17]. 
  36. 中国载人空间站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名称.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官方網站. 2011-04-23 [2021-07-17]. 
  37. 倪偉.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珠海航展首次亮相. 新華網. 新京報. 2018-11-06 [2021-07-18]. 
  38. 38.0 38.1 38.2 周建平:走进新时代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網. 2018-04-24 [2021-07-04]. 
  39. 即将退役的国际空间站,居然是个缝合怪?. 新浪. 2020-10-19 [2021-04-30]. 
  40. 中国的空间站什么样?有机械臂有实验室. 騰訊網. [2021-04-30]. 
  41. 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 2018-03-13 [2021-10-15]. 
  42. 光明日报:“有他们在,我们安心”——走近航天员背后的团队.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 2021-08-24 [2021-10-15]. 
  43.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3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 2021-09-17 [2021-10-15]. 
  44. 再出舱,更从容!.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 2021-08-21 [2021-10-15]. 
  45. 45.0 45.1 携手翱翔太空 谋求共同利益 ——中国与联合国共邀各国参与中国空间站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国际合作.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 2018-05-30 [2021-07-14]. 
  46. United Nations and China invite applications to conduct experiments on-board China's Space Station.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 2018-05-28 [2021-07-11] (英語). 
  47.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发布联合国/中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第一批入选项目.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 2019-06-12 [2021-07-14]. 
  48. UNOOSA and CMSA announce winners of opportunity to fly experiments on board China Space Station.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 2019-06-12 [2021-07-11] (英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