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闻百科:不要打制度擦边球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打规则的擦边球,即恶意引用或利用求闻百科方针和其他政策,阻碍求闻百科目标宗旨实现的行为。打擦边球行为通常包含曲解程序、扰乱性编辑、滥用讨论版面或其他违反社区共识精神的行为。

编辑者故意打规则的擦边球,往往是为了阐释观点、与他人展开持续编辑拉锯战,或强化页面中某一特定的非客观观点。如果有编辑者发现规则中存在可以打擦边球的空间,使得他们可以触碰社区底线或借此机会滥用管理工具,则这种行为就不应视作是善意的失误。但是,封禁是预防性措施而非惩罚性措施。一般而言,管理员的警告是阻止打规则擦边球的最佳方式,因为清晰的警告往往能协助纠正善意的失误、阻止恶意的行为。如果编辑者无视警告并重复其行为,或者使用新的方法达成相同的扰乱目的,则他们更有可能是在恶意打规则擦边球。

擦边球的定义

打擦边球的编者试图恶意使用方针,通过在字里行间为自己明显的扰乱行为寻找理据,而方针原意并不支持这种行为,甚至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将扰乱行为大量付诸实施。方针和共识原本为记录社区共识之用,但却被游戏规则者为实现个人目的有选择性地使用,偏离了其本意。如果一名编辑者通过断章取义的方式引用方针,用来支持自己明显和方针抵触的观点,或是有意歪曲方针来攻击一个完全合乎方针的观点,或是扰乱网站程序正常进行时,都可视为是扰乱性行为。

打规则擦边球的行为包括且不仅限于:

  • 频繁断章取义一类的方式,打着遵守方针的旗号,利用包括讨论、申诉、在条目中编辑或其他行为来曲解方针实际原则的行为。请格外注意,求闻百科不欢迎讼棍
  • 打着开诚讨论的旗号,固守已经被社区拒之门外的己见,或故意设置不相关的议题,导致讨论串无限延长的行为。
  • 打着沟通、反破坏的旗号,骚扰其他用户,导致被骚扰的用户无法正常编辑。
  • 为获取权限而用无意义的编辑刷编辑数的行为。

上述行为无一例外,均为明知方针实际作用,但为了达成自己的某种目的刻意歪曲方针的行为。如此行为,均可按照打擦边球处理。但如果该编辑并不清楚相关方针的具体用途,那么造成不良后果之后可以采用其他方针处理。

范例

打规则的擦边球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明知故犯。下方例子并不能完全覆盖打擦边球的各个方面,仅作为参考案例罗列如下。

曲解既有方针

  1. 利用既有求闻百科方针中的某一段文字表述来刻意歪曲整段方针的主旨,或以此为理由挑起争端进而攻击或掩护某位用户;
  2. 在他人的论述尚未得到社区认可之前,即强行当作方针加以引用和推行。

扰乱共识形成

  1. 在讨论过程中,篡改方针原意并长篇大论,企图延缓或阻碍共识达成;
  2. 在他人已经回复自己的某条留言之后,篡改留言内容,并在他人留言下根据自己篡改的留言内容进一步展开讨论。
  3. 在讨论过程中将话题引向对方的态度和诚意上,或展开人身攻击且拒绝道歉。
  4. 少量多次地进行低危害度的违反方针的行为。
  5. 自己违反方针的时候,声称别人也违反方针但并未受到处理,而实际情况是他人并未违反方针或严重程度并未达到同等级别。

跟踪他人编辑

  1. 以反破坏为旗号,对他人的合理编辑展开跟踪,进而造成他人无法正常编辑求闻百科。
  2. 污蔑他人的编辑为破坏,并在之后可能存在的讨论中歪曲方针。

欺骗网站系统

  1. 为了测试社区反破坏的能力,故意加入毁损性的内容。
  2. 为了将毁损性的内容加入系统,故意滥用所持有的权限。

注意甄别意图

应当谨慎使用“打规则的擦边球”这一术语,因为这可能被解读为是在指控他人进行恶意编辑。用户可能进行了上述行为,但这并不能当作是他们有恶意的证据。实际意图应当分开考虑,以决定行为是蓄谋已久,或是一时兴起,或仅仅是在重复过去其他编者看起来有效的战术。“打规则的擦边球”这一术语不是丑化当事人的帽子。我们的目标是将重点聚集在改善条目质量相关的求闻百科活动上,而不是把这里当成游戏竞技场,任由人们同其对手争执不休并以此为乐。判断他人的意图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达成,相关的处理也请交给管理员或裁决委员完成,而不需要将其直接激化为正面冲突。

擦边球的处理

一般而言,擦边球应当是按照破坏的标准来处理的。但由于打擦边球者对方针、规则较普通破坏者更熟悉,这也让打擦边球的行为本身更具隐蔽性,也更具破坏性。在确认用户所做出的相关行为具有故意的成分后,管理员或裁决委员会成员应当对打擦边球的行为处以远高于常见的破坏行为的封禁,不排除初次编辑即封禁30日(1个月)以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