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长达三百多年的时期,朝代更迭速度快,存在有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相当长的时间是南北对峙。
这个时期由220年曹丕篡东汉帝位,自立曹魏开始,至589年隋朝隋文帝杨坚灭南陈重新统一结束,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与孙吴并立)、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与十六国(未计算冉魏和西燕)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位于江南皆建都在建康(现今的南京,孙吴时称为建业)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合称为六朝。
历史学者川胜义雄曾经将三国时代及魏晋南北朝形容为“华丽的黑暗时代”,因为乱世极纷乱,使英雄豪杰得以大显身手,文化百花齐放[1]。
历史
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后,中原长期混乱。在地方势力割据混战中诞生的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由曹操之子曹丕、刘备和孙权分别建立。曹魏政权在魏明帝之后,逐渐被以司马懿为首的司马氏攫取;263年司马昭秉国曹魏,发动魏灭蜀之战,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西晋;280年东吴政权于晋灭吴之战灭亡,近一世纪的三国时代最后由西晋短暂统一。
晋朝完成统一之后迅速腐败,短暂的统一于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后分裂瓦解,政局再度动荡。在304年因为成汉与刘渊的立国,使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316年建国仅五十年的西晋亡于匈奴的刘曜后,宗室司马睿南迁建立东晋,南北再度分立。东晋的司马氏皇室长期受江南世族控制,后于420年被刘裕取代,刘裕建立刘宋,南朝开始,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然而北朝直到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才开始正式与刘宋形成南北对峙。
南朝历经宋、齐、梁、陈等四个朝代。初期经济与军事强盛,但由于战略运用错误,加上皇室与宗室内斗淫乱,使国力由盛变衰。南梁国力尚可,但在侯景之乱后分裂成西梁与南陈,南陈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北朝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与北周。北魏统一北方屡次击败南朝,意图南并,但被北方外族柔然牵制,直到柔然被突厥取代后才有余力对付南朝。北魏经汉化运动后经济持续发展,但亦造成北方六镇鲜卑贵族与洛阳鲜卑贵族的文化冲突,后期政治混乱发生六镇之乱,分裂成高欢拥护的东魏与宇文泰拥护的西魏,之后分别自立为北齐与北周。
北周主张胡汉融合,于577年攻灭北齐,统一北方。578年,北周武帝死后,政权逐渐掌握在外戚杨坚手上。581年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并于589年灭南陈,统一中国,长达三百多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隋唐时期开始。
南北朝的最终统一对于中国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中国大一统思想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2]。
参考文献
引用
研究书目
古代中国
- (清)卢弼《三国志集解》
- (清)吴士鉴《晋书斠注》
现代中国
-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62)
-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北京:三联书店,1959)
- 高敏:《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
- 朱绍侯:《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 汤用彤、任继愈:《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略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
日本
- 谷川道雄著,马彪译:《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北京:中华书局,2002)
- 谷川道雄著,李济沧等译:《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 川胜义雄著,徐谷梵等译:《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 宫崎市定着,韩昇等译:《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北京:中华书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