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姓氏
 
百家姓》第153位
19:
20:
21:

郡望  渤海郡

高姓中文姓氏之一,在排行第20位;《百家姓》中排名第153位。

起源

古时的夷族

最早的高姓据说出自高夷族,起始于黄帝时代。《吕氏春秋·勿躬篇》:“高元作室”。相传高元为黄帝发明了房屋,可说是将人类史带出穴居的重要贡献者。[来源请求]

姜姓

周朝时,周武王牧野之战平定天下,后封姜太公齐国君主,太公十一世后裔 傒 助齐桓公夺位称霸 因和桓公 系分枝自六世之孙 文公(八世)即赐以其祖父之名 高 为氏 被封于卢邑 亦是卢氏之由来,高傒墓现于临淄。其后裔是高姓中最重要的一支,成为当代渤海高氏的始祖。 

以王父字为氏

齐惠公的儿子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世为高氏。   

他族或他姓改高

  • 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如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
  • 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
  • 新莽时有巨姓人士因任王莽之将领,族人在汉光武中兴后避祸,以高、巨同义,改高氏。
  • 高丽羽真氏,后有改高氏的。
  • 南北朝时,先后有元氏和徐氏改姓为高氏。北齐文宣帝姓高名洋,当时有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 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有改单姓"高"为氏。譬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
  • 高句丽王室也是高姓。

迁徙分布

中国大陆

高氏的发源地虽说在今河南省境内,但自春秋以后的高姓却大都出自齐鲁之地。战国或秦时,高氏已自山东迁入今河北、辽宁省境。东汉时,有渤海王太守高洪定居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南北朝时,有渤海郡人高欢,曾在北魏执魏政达16年之久,死后,其儿子高洋便代东魏称帝,为北齐。京兆高氏又有与北齐同祖,初居文安(今属河北),后迁徙到京兆。吴丹阳太守高瑞,初居广陵,其后迁至秣陵(今属江苏)。高氏大批南迁始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唐初,有高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高钢(河南高氏)因避"黄巢之乱"南迁入闽,为高姓入闽后的始祖。在汉末时,又有一支高氏由陇西(今属甘肃)南迁至滇中(今属云南),后成为白蛮大姓。宋绍圣元年间,高升泰夺取大理段氏政权,自立为王,称大中国。传子高太明,于圣绍三年,又将王位还给段氏,仍封为中国公,世为大理宰相,控制大理国政权,被称为高国主。其后裔历经元、明、清数代均为云南土司。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

台湾

台湾的第三十个大姓,最早发源于中国山东。近代播迁到台湾的时间,是在康熙二十二年郑克爽归降清廷以后。依照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统计,高姓的台湾省籍人士,大多聚居在台北一带。另外在台湾,“高”与异体字“髙”于登记时被视为不同姓氏。[1]

字辈

(渤海原谱序)

良立朝宗、永季有本、叔公子必、汝彦士克、世继以伯、孟甫景

(湖北鄂州)

湖北鄂州高氏:开承有法 作述自光

(龙门谱序)

仲维哲德、允守孝敬、道在纯诚、体仁居信、尊孔宪文、用中崇正、善则孚之、民皆顺应、天其显思、锡尔福庆

(民国十八年新增谱序)

国步昌明、家声振起、逢时翼运、俊杰济美、兴学毓才、贻谋恒久、培元定基、存心笃厚、如日东升、同登尚寿、传万年代、育英贤

明末迄今

另一支已排出60世,其中前20世已用过,排字如下: 鹏育岐安恒、天庭震九宗、清典宇体治、百世品仙成、聪明睿知临、宽裕温柔容、发强刚毅执、齐庄中正敬、忠孝传家宝、内圣基业宏、仁义布德宗、外王至善功。

安平高氏(泉州谱序)

钢囦木美(号土)。镒惠桂善佖。稺溥章鸣贤。闾山广卿吕。保佛积弘子。 文钦淳植炅。培锺派标烶。墀铭泉树炳。堂锦洙机煊。增镟源本焕。

高氏鲁西南地方分支

  • 宝腾观潭壮 扶荷巩以良 亭晓锡正典 环海佩凌骧。 新议二十字:仁显家声远 义存衍继长 道广文章盛 德厚恒世昌

台湾 高姓宗族

堂号

地名

  • 大峪村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下辖的村

高家咀: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临江乡高家咀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