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府 | |
---|---|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
所在 | 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5号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3-41 |
登录 | 1984年5月24日 |
郑亲王府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5号的清朝郑亲王济尔哈朗及其后裔的府第。
历史
郑亲王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为清朝初年的“铁帽子王”之一。济尔哈朗逝世后,其次子济度袭爵,改封“简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将济尔哈朗子孙世袭的“简亲王”封号恢复成“郑亲王”。[2]
该府建于清朝顺治年间,济尔哈朗因力求王府建筑宏丽,从而超越了王府的规制。由于该府殿基逾制,又擅用铜狮、龟、鹤,故济尔哈朗于顺治四年(1647年)遭弹劾后罢官,并且罚款两千两白银。《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工部·第宅》载,“顺治初年定王府营建悉遵之制,如基址过高或多盖房屋皆治以罪。四年,郑亲王建造王府,殿基逾制,又擅用铜狮、龟、鹤,罚银二千两,并罢议政。”由于自济度开始改封“简亲王”,故该府也改称“简亲王府”,直到乾隆四十三年随着封号恢复,才又改称“郑亲王府”。[2]
乾隆十三年(1748年),第七代简亲王遭到斥革,乾隆帝命济尔哈朗之弟费扬武的裔孙德济承袭简亲王爵位。德济大力营造王府花园“惠园”,使该园成为北京王府花园之冠。《啸亭杂录》卷六载:“邸库中存贮银数万两。王见,诧谓其长史曰:‘此祸根也,不可不急消耗之,无贻祸后人也’。因散给其邸中人若干两,余者建造别墅,亭榭轩然。故近日诸王邸中以郑王园亭为最优”。惠园内“引池叠石,饶有幽致”,据传为李笠翁设计。钱泳《履园丛话》载:“惠园在京师宣武门内西单牌楼郑亲王府,引池叠石,饶有幽致,园后有雏凤楼,楼前有池,其后即内宫门楼。后有瀑布,高丈余,其声琅然可听。”惜如今花园已毫无遗迹。据说如今东单公园内的假山,便是当年惠园的旧物。 [1][2]
郑亲王的爵位共承袭17次,其中第一次袭至第九次袭为“简亲王”。咸丰十一年(1861年)由于第十三代郑亲王端华作为“顾命八大臣”之一,在“辛酉政变”之后被慈禧太后赐自尽,籍没家产,该府也被没收。同治三年九月(1864年),郑亲王世爵恢复,由承志承继。同治三年十二月,追封承志的曾祖父经讷亨、祖父伊丰额、父亲西朗阿为和硕郑亲王。 同治十年六月(1871年),承志因案革爵。同治十年八月,庆至承袭郑亲王世爵,并发还家产宅第,该府复为郑亲王府。[2]
中华民国时期,该府被抵押给西什库教堂,1925年又赁给中国大学作为校址。中国大学使用该府时,将该府后寝更名为“逸仙堂”,此名延用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大学停办,该府成为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后来经过多次更名,现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办公地。该府的后罩楼及若干附属建筑遭拆除,府内兴建了教育部办公楼及宿舍楼,该府西部的花园另建北京市二龙路中学。1985年,该王府进行了修缮。[2]
由于教育部在王府原址上建了许多楼房,所以王府现存部分的格局被破坏。现在在原来王府中路建有教育部的一系列办公楼。在王府东路现存建筑中间,插建了教育部东1号楼至东5号楼。在北京市二龙路中学东侧,原来王府中路和西路之间,建有灰色的教育部西1号楼至西5号楼。王小波曾居住在教育部西3号楼,汪国真曾居住在教育部西2号楼。[3]
建筑
清朝时,郑亲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大木厂(今大木仓胡同),东为郑王府夹道(今大木仓北一巷),西侧为二龙坑(今称二龙路,实际该府西到今大木仓北二巷),府后为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该府全部面积八十多亩,房屋900余间,是清朝北京四大王府之一。[2]
郑亲王府坐北朝南,原来分为东路、中路、西路。其中东路前躯突出,为整个王府的主要部分,东路主要建筑有:[2]
- 正门:面阔三间,绿琉璃瓦顶,硬山式。如今该门挂有“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牌子,门前立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郑王府”的石碑。正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墨绿色的铸铁路灯,为中国大学时期所立。
- 大宫门:面阔五间,绿琉璃瓦顶,硬山式。殿前正中台阶有汉白玉丹陛石。门外两侧有一对石狮子,故该门前的院落通称“狮子院”。这对石狮置于院内中间,总高各3米,雕于清朝初年。
- 围房:灰瓦顶。从正门两侧向东、西延伸,折向北。
- 阿斯门:围房东西两侧中间各连接阿斯门一座,均为面阔三间。
- 银安殿:面阔五间,绿琉璃瓦歇山顶,殿前正中台阶有汉白玉丹陛石
- 东、西配楼:银安殿前东、西两侧翼楼面阔五间。如今,东配楼五间俱存,西配楼仅存靠北的三间。
- 垂花门(后寝门):在逸仙堂前。
- 后寝(逸仙堂):面阔七间。中国大学时期更名逸仙堂,延用至今。门楣上至今仍然悬挂“逸仙堂”的描金牌匾。
- 后罩楼:面阔七间。已经拆除。
郑亲王府中路、西路随大木仓胡同的街势而向北退缩数武,中路有另一院落,中路的一部分及西路为花园的范围。花园称“惠园”。如今,中路及西路建筑基本毁灭,花园的主要部分为北京市二龙路中学占据,中路及东路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占据。[2]
中国大学时期的郑亲王府
- 中国大学大门〔郑亲王府〕.jpg
中国大学大门
- 中国大学二门〔郑亲王府〕.jpg
中国大学二门
- 中国大学二门侧面.jpg
中国大学二门侧面
- 中国大学二门内全景.jpg
中国大学二门内全景
- 中国大学三门.jpg
中国大学三门
-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一.jpg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一
-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七.jpg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七
-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三.jpg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三
-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九.jpg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九
-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二.jpg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二
-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五.jpg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五
-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八.jpg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八
-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六.jpg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六
-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十.jpg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十
-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十一.jpg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十一
-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十二.jpg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十二
-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四.jpg
中国大学校园〔郑亲王府〕风景之四
- 中国大学中山俱乐部.jpg
中国大学中山俱乐部
- 中国大学中山讲演厅.jpg
中国大学中山讲演厅
- 中国大学十六周年纪念全体职员摄影民国十八年四月十三日.jpg
中国大学十六周年纪念全体职员摄影民国十八年四月十三日
- 中国大学商品陈列馆.jpg
中国大学商品陈列馆
- 中国大学国术馆.jpg
中国大学国术馆
- 中国大学国术馆师生合影.jpg
中国大学国术馆师生合影
- 中国大学图书馆.jpg
中国大学图书馆
- 中国大学大礼堂正面.jpg
中国大学大礼堂正面
- 中国大学学生军全体摄影.jpg
中国大学学生军全体摄影
- 中国大学平民学校教职员摄影.jpg
中国大学平民学校教职员摄影
- 中国大学平民学校教职员暨学生摄影.jpg
中国大学平民学校教职员暨学生摄影
- 中国大学会议厅.jpg
中国大学会议厅
- 中国大学第一届体育委员会摄影.jpg
中国大学第一届体育委员会摄影
- 中国大学英语讲演会全体导师会员摄影.jpg
中国大学英语讲演会全体导师会员摄影
- 中国大学英语讲演会第三届全体会员欢迎导师合影.jpg
中国大学英语讲演会第三届全体会员欢迎导师合影
- 中国大学办公室.jpg
中国大学办公室
- 中国大学办公室2.jpg
中国大学办公室2
- 中国大学革命纪念馆筹备处.jpg
中国大学革命纪念馆筹备处
- 中国大学体育场之一.jpg
中国大学体育场之一
- 中国大学体育场之二.jpg
中国大学体育场之二
- 北平中国大学琳琳社全体社员摄影.jpg
北平中国大学琳琳社全体社员摄影
- 北平中国大学第二届体育委员会摄影.jpg
北平中国大学第二届体育委员会摄影
- 北平中国大学英文系师生联欢摄影.jpg
北平中国大学英文系师生联欢摄影
- 民国十八年中国大学国术馆演戏摄影.jpg
民国十八年中国大学国术馆演戏摄影
参考文献
- ↑ 1.0 1.1 大木仓与郑王府,中国经济网,2009年12月02日. [2013年2月26日].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郑亲王府,北京清朝王府建筑与文化,于2013-02-26查阅. [2013-02-26].
- ↑ 北京地理——郑王府,网易,2006-12-20. [2013-02-26].
参看
- 13号凶宅(1935年电影)